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為什麼有人不願意做學徒(eaton)

為什麼有人不願意做學徒103.6.5

台大經濟系王道一教授說,為什麼有人不願意做學徒、領比較高的薪水,反而寧可領22k呢?有幾種可能的原因:
第一,人們沒有理性預期,認為自己一定找得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第二,薪水低的工作,其整體的package較佳。這個可以是因為高風險高報酬 vs. 低薪但穩定,也可以是其他的福利。
第三,這些所謂的「職人」工作,需要一定時間的訓練,但是沒有可攜性,即使現在暫時薪水高,未來如果整個產業遇到瓶頸的話,反而更慘。相較之下,與其中年可能面對失業危機,還不如擁有或現在培養通用型能力,即使現在暫時領22k,未來仍然大有可為。
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所以也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理由。你覺得呢?
「他們認為台灣的低薪現象是職缺與工作意願不對稱的問題,只要台灣人的就業意向改變,低薪就會大幅改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602/35867278/

我的經驗是,何先生用「想像」寫文章,就像很多擁核人士:
台灣很多所謂的高薪是準備未來買藥吃的。「高風險高報酬」,有時可改為「高負荷高報酬」。通常高負荷的表面不會有高風險,但長期會賠上健康。
我在工廠工作超過10年,研究薪資動態不算短,例子裡的老闆騙人,有多少是6萬的?實際是,生產線上的勞工多在3萬以下,技術員有4萬多就很好了。台灣從2000年至今,增加約400萬勞動力,老闆習慣採低成本策略賺錢,沒有多少高技術性工作,很多人只能往附加價值不高的服務業擠(可悲!服務業不應是低附加價值),加上這幾年全球化,台灣勞方在就業市場很弱勢,每個年齡層薪資水準的時間序列曲線都是平的。假設未來服務業只重量的心態不變,像中國觀光客市場一樣,附加價值很難提升。

現在大家都上大學,很少動手做。問題是,就業市場的技術性的工作需要幾年養成,很多人認為,都讀完大學,還要再彎腰學幾年,「交易成本」挺高的,自然望之卻步。老闆通常喜歡挖角,新人養成空間不大。就我所知,台灣年輕人不像中國年輕人,不喜歡去工廠的比例不高,只是未來的路看不清楚,心有戚戚焉,於是躊躇不前。

台灣社會充斥一個意識型態:家長不要那麼早給小孩定型,讀高職不好。結果高中生節節升高。美其名曰,孩子未來可以自由選擇,實際上是另類的不自由。很多人並不適合讀普通大學,勉強讀了,斲喪鬥志。真是青青子衿,「憂憂」我心!更可悲的是,德國的學徒制講了很久,幾年下來,外行或自私主導者越管越糟。


人生路很長,先接觸實務,後興趣需要讀較深奧理論,反而容易觸類旁通,甚至可以因此做更多跨領域的工作,創意性更高 (我自己是這樣走來的)。我認為,非頂尖的普通人可以嘗試這樣走,未來比較能找到高薪的工作。生涯不是規劃來的,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steve jobs語)。也惟有如此,才能看見所有事情(好的壞的)背後的祝福。真所謂: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