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做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陳良基副校長

做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記參加GIS創新×創業講座

昨晚(5/12)參加GIS 2014年度的校內大戲:創新×創業─創業家思維與創業價值觀。GIS全名為Global Initiatives Symposium (全球集思論壇),是臺大校內頗為活躍的學生國際活動,每年都在暑假期間,邀集來自全球各地大學學子,在臺大舉行盛大的創新論壇,今年Keynote Forum 預定於七月中舉行。昨日的創新創業講座算是校內的暖身,但卻已吸引超過二百人報名,充分展現臺大人對創新的熱度!

我答應參加這場講座,除了原本就該展現對熱情同學的支持,也是為了捧一下這次重要貴賓華亞科技高啟全董事長的場。我與高董事長算是多年舊識,他是我建中的學長,在臺灣半導體業界赫赫有名。1975年從臺大化學系畢業旋即出國。拿到碩士後就進入職場,他跟張忠謀董事長一樣,第一份工作就選擇正在起飛的新興半導體產業。張董事長進入德州儀器,高董事長則選擇在美國加州矽谷的Fairchild工作。Fairchild這家公司在全世界高科技界可是個無人不知的傳奇,她是全球半導體設計業的鼻祖公司,後來矽谷一些知名的公司,包括Intel,AMD等都由其分離出來。也因此,高董事長的職涯,就隨著半導體技術的流傳,很神奇地從Intel到韓國Samsung,再到日本UME-J。西元1987年台積電成立時,他被張忠謀董事長找來,成為台積電第一個聘自海外的員工,年方32歲就高任台積電廠長。西元1989年乘著當時臺灣第一波的半導體創業潮,成立旺宏電子。到後來成立華亞科技,他見證了臺灣高科技產業核心能力的成長與茁壯。

我在開場中,引用了「Make Meaning!」(創造意義!) 做為創新的發端,並以自己從小在農家,所有農作都需整地、播種、除草、施肥等步驟後才能有採收的真實經驗,比喻創新是需要耐心耕耘、等待與堅持的流程。我在做研究時,會先問自己這些成果做出來後有甚麼意義? 可以幫助那些人? 目的就是提醒自己,研究是一種創新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心力。既然要投入那麼多心力,當然希望自己是走在對的路上。我的運氣不錯,當年選擇了IC設計這個題材,是後來電腦、通信等不可或缺的必要技術,因此,我像是個科技志工,努力地耕種科技田,也很自然產出了許多的技術移轉。我跟聽眾分享,了解自己在做甚麼?為什麼做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和伙伴們會因為清楚知道我們在做有意義的創造,更能激發非常優異的執行能力。好好的耕耘,當然就有好收成。這也就是「以終為始」的理念。

高董事長接著以他年輕時走過的親身體驗,告訴在場聽眾,年輕時候是要追求經驗,不是追求金錢,要追求機會,而不是追求22K。他隨著工作流動,從不眷戀舒適圈,也造就他因緣際會,認識許多現在仍在三星、Intel、 日本產業界的好朋友。所以旺宏創業之初,有經驗的設廠人員來自台積電和聯電,研發有 Intel 及日本 UMC-J人員助陣,先期產品線來自三星,行銷有日本任天堂等協助,可說是一帆風順,公司一成立就開始賺錢,當時真是意氣風發,年輕得志。但從沒經歷失敗的人生,也讓他嘗到巨大的苦果。 他以自己當年因年輕氣盛在旺宏電子創業過程中,大跌一跤,甚至被逐出公司的經歷,與聽眾分享,寧願愈早嘗試,愈早遇到大挫折,才有本錢儘早再爬起來。高董事長說話直率又頗為風趣,峰迴路轉的精采創業故事博得滿堂彩。

當然,最熱絡的就是Q&A的對談時間,同學們都能把握難得的機會提問,題目都相當有深度,例如,如何刺激自己走出舒適圈,如何培養創新,如何面對失敗的恐懼,創業過程那麼艱辛,如何兼顧生活品質等等。我最欣賞高董事長對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他說在創立旺宏電子前三年,雖然每天都非常忙碌,甚至還必須跑三點半軋支票,但卻是他人生最快樂的回憶。因為在一天天building baby的過程裏,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事,每個時刻都用盡自己的全力,讓夢想能實現,那真是美妙!

我覺得這句話真的講的太棒了,「做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了解自己生活的意義,了解自己奮鬥的目標,做每一件事都會充滿快樂、能量和活力!詩人威廉考柏也說過:「真正快樂的來源,是為了某種我們看重的意義而花費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生命。」而生命就是以時間為單位的,了解自己花時間的意義,雖然很忙、很累,但卻能過得快樂,卻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無限的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