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依存感

能不進養老院很好,但進比不進好,或是不得不進,若執著不進,反而不快樂。

……….

陳艾妮:入住養老院是必要規劃?我不認為!人一生所求到底為何? 

誰喜歡養老院?自從過了60歲後,接近所謂「退休年齡」時,Line裡收到的、網路上看到的,就多了「如何做個老人」的這類大量心靈雞湯,比如「如果,你已經50歲了、或 65歲了,就該……」「讓子女不討厭你的老人該」如何如何的文章。等一過生日領了65歲交通優惠的悠遊卡後,身邊更多了「如何找養老院」的聲音。 

因為工商業結構、大家庭解體、房價攀高、都市化樓房生活空間品質惡化,加上保險制度與醫療系統合作出老而不死的文明病殘病人口,因而整合成了一個大環境,竟讓「養老院」成為人生的一個正規規劃? 

遲早要住養老院不如早點入住?我不認為 

在我看來,老齡化社會裡出現許多不合人性、不合健康的觀念與行動。比如,我認為,「退休」和「孤單主義」不該成為人生生涯規劃的元素及常態,甚至,它們和COVID-19一樣,都是病毒,且是比新冠病毒感染人群更廣、影響更大的思想病毒。 

人應該「退休」和「孤單」嗎?我不認為。人應該及早預約養老房,人應該「遲早要住進養老院就早點入住」,就像要及早購買生前契約準備好墓地一樣嗎?我也不認為。 

朋友積極約我一起去看「養老院」,最近一次是到海邊看一個五星級預售養老套房,樣品房小巧時尚而美倫美奐,朋友建議我也買一個單位,好餘生一起做鄰居。這房享有養老村的設備及照顧,且房間有自己的產權。 

但無論怎麼巧妙緊湊隔間,硬隔出2個房間,原則上就是讓人感到小而擠。個人用品衣物還沒進場就讓人感到壓迫感,可以想像東西都進來後會堆成什麼樣。回想過去陪朋友參觀過的幾個養生村,好好思索後,讓我明白,這個「養老院」概念被過度合理化、美化及過度提早了。 

曾參觀過中等等級的、條件不錯的養老院居室,通常就是一間功能緊湊的套房,有乾淨的單人房間(雙人當然就得加價),配有簡單實用的電器與家具,通常標準配備是一個櫃子、一張桌子、一張牀、一個沙發、一個冰箱、一台電視機,但通常你自己家裡這些東西都有,但都沒法帶進來,怎麼辦?賣掉?送掉?丟掉?買時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買的,不要時竟成為不值錢的處理麻煩。 

為節省空間,往往沒有洗衣機(在公共空間公用洗衣機及晒衣場),又因為怕不安全,往往也沒有爐具(因為有食堂,飯菜還算可口,服務也很周到,但即使是以養生著名的養生村住戶告訴我,沒多久後就吃膩了)。你想換口味?就出外外食,或自己準備電磁爐或微波爐自己煮,但廚房狹小沒辦法讓你再像以前那樣用上所有用具來操辦三餐。 

我就看過一個朋友把他的房間塞到陽台爆滿,連半個床都堆著東西。人生最後,竟然讓一生養成的生活作息及儀式用品,只能留下塞得進那空間的一小部分? 

至於品質最差的養老院及福利機構的養護所呢,若有去看過的人就知道,一室2人,或4人,甚或6……哪有放自己的生活物件之處?看著就讓人難過。不管是高級還是普通級,進了養老院,管你曾經什麼位階頭銜,你及你的東西都得簡約縮窄擠進養老院的制式空間。 

人活著的存在感 是依附在喜歡的人事物上 

誰喜歡養老院?我就不喜歡,再豪華周全的設計也不喜歡,我喜歡住在自己營造出來的「家」裡,即使它破舊不完美!精心選購回來的家用電器、做飯的各種順手器具,屬於自己審美觀的鍋碗瓢盆,還有大小瓶罐的柴米油鹽及調料……這些一日生活三餐所須,就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即使兒女住得遠或老伴已走而沒人共居相處,但一個裝滿了各種日常慣用品的「家」,就代表著真實的你,它就是人生最後的依存感所在。它即使廉價髒亂,也帶給你幸福安全安定的存在感。每個人的家都是一個充滿回憶與經驗的空間,就像生命及身體的一部分,我們熟悉每個東西在哪裡,黑夜裡也知道開關在哪裡,再怎麼破舊髒亂,我們都喜歡擁有自己的房子。 

因為,人活著的存在感,是依附在喜歡的人事物上面的。用自己的鍋子煮愛吃的菜,辛苦的掃自己的門廳,自己交往到的鄰居及知己……這都是存在感。 

個人很渺小,是需要靠外界來得到依存感的,人會依存在一個國家、信仰、家人、房子、車子、愛人、兒女、工作、事業、志業、嗜好、衣物、寵物甚至一個布偶上。為了這些在宇宙中的歸屬定位,人可以為它打仗、奮鬥、奉獻、犧牲。 

別看稱說四大皆空、不著相的宗教界,都要營造越蓋越大越多的殿堂及越來越繁複的儀式規章盛會,讓教主及信眾們都來依存,因為人人須要歸屬感。而生活空間有限的制式小型房型的養老房,剝奪了我們賴以維生、寄托存在感的物件。它沒有存放你平生積累的成就、才華、嗜好、習慣、作息的空間。人生過去的心愛的衣服、用品、收藏、書本、音樂帶、洋酒、茶具、畫冊都得送走或丟掉。

若進了養老院,無法想像好客的我,放不進我的2個大冰箱,日後如何招待隨時會來的好友?無法想像愛漂亮的我,放不進我那些衣服,日後如何每天打扮自己?無法想像畫畫越畫越大幅的我,怎麼安放我的大批畫作? 

我常覺得我活得好,就因為我愛漂亮,總願買新衣服來讓自己開心,我相信只要繼續想買衣服,我就會活得長壽健康。若哪天因為空間不夠而停止買漂亮衣服了,那天我的人生應該就沒戲了。 

有許多人一退休,就宣告家裡不再添東西、不再買新衣服了,就成為最少消費的個體了。最傻的人是把房子過戶給兒女,自己去住養老院,還自以為自己是好長輩。 

認清自己想要的生活!力求活、老、死在自己的家 

進養老院,是人生最後一次大搬家,不,不是「搬」家,是「棄」家!網絡上許多這樣的文章:「我跪拜在家門前,拜別我的過去、鄰居……只帶走銀行卡、幾件衣物……」看了令人淚下,一生都在賺錢汲汲營營買東西,最後竟要「拜別」它們? 

就因為相信了「養老院」是正確的必要規劃,很多人非自主地成為一個「斷捨離」的實踐者,被迫的大量拋棄充滿感情的人事物!沒錯,「斷捨離」是對的,但不要解讀錯誤,「斷」不是斷裂而是「判斷」。若判斷是不必要的,當然就該馬上捨離;但若判斷是一定要的,就要誓死保有它到死,這是人的權利及義務。若是「立德立言立功」的事物,若是淑世濟民的才華,就都要更努力及傳承,這些都是無法也不該捨及離的。 

人的一生所求為何?就不過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若不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那賺錢買房有何意義? 

誰喜歡養老院?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養老院,原因之一,就是人不該捨離放棄自己經營一生所心愛的人事物,不該因為養老院的有限空間,而痛苦地「拜別」自己依托的存在感!不住養老院,那怎麼解決養老問題? 

如何預防「孤獨死」?抱歉,我並沒有答案,只是有勇氣說出真心話而己。我會奮鬥爭取活、老死在自己的「家」裡,我會努力健身保命、我會維持養老金自主。因為,我不喜歡養老院!你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