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甚麼樣的「謊言虛假」讓人討厭?

甚麼樣的「謊言虛假」讓人討厭 

結論我認為最讓人討厭的「謊言虛假」是假冒為善,也就是說,自己做不到,卻用來指責別人。除非指責犯罪,道理是用來要求自己,或與人共勉精進的標竿,而不是用來指責別人,藉此作為情緒勒索掩飾自己過錯或自認高尚的工具。 

獲得第9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游牧人生Nomadland》的導演趙婷,原本是「中國驕傲」,卻因一句「中國是個充滿謊言的地方」,加上自稱是美國人,意外變成「辱華」,中國全網封殺她的消息。 

接著,趙婷在奧斯卡典禮發言,英文夾入六個字中文---「人之初,性本善」,說她永遠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將獎獻給所有艱困的環境中,能堅守內心的善良,並相信他人善意的人。 

有人說,「性善」是朱熹思想,其實是孟子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有「性本善」、「性本惡」、「無善無惡」及「有善有惡」的思想,但共同點都主張「抑惡揚善」,建構向善的社會。基督教則認為「人之初,性本惡」,沒有一個義人,所以沒有聖人,都需要救贖。[1] 

中國是孔孟思想的發源地,為什麼淪落到在中國生活16、父親是前首鋼總經理的趙婷發出這樣的指控?其實人生充滿「謊言」不足為奇,但究竟到甚麼地步讓人厭惡我認為,最能傳達厭惡的內涵是虛偽作假騙人;做錯不斷編假故事圓謊,而「假冒為善最令人討厭自己做不到,卻用來指責別人。 

最近有條新聞,一位婦人不斷用聖經批評丈夫而被判離婚。這說明,除非指責犯罪,道理是用來要求自己或與人共勉精進的標竿,而不是用來指責別人,藉此作為情緒勒索掩飾自己過錯或自認高尚的工具。 

[1]性本善、性本惡、無善無惡及有善有惡 

《三字經》開頭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孔孟思想。 

孔子沒有定義人性善惡,只說「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本性無大差別,後天環境影響,差別就變得越來越大。 

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惡。」他在《性惡》篇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性,是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自然本能。相對是「偽」,就是人為的雕琢。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 

告子(孟子學生)認為無所謂善和惡。他說「性猶湍水,水無分於東西,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性是一種本真,先於善惡,性無善與不善之分。 

基督教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亞當、夏娃違背與上帝的約定,就是罪,罪傳給後代,所以「罪」與生俱來,故稱「原罪」。人一生又常做錯事,生出「本罪」,所以世人是罪人,需要救贖與悔改。 

Eaton

2021/4/2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