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前言這篇得了第二十屆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散文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其中一篇。通篇用嚴謹帶著鬆軟的筆觸,寫出這款耐看的老派風情。老派常被視為古板落伍,但藉著作者雙眼,在地記憶、典雅端莊、豐富人情、氣質溫潤、優美敘事,使得老派滿室生華。隨著老派線索,探究人間煙火,既可追尋今昔,如沐春風,身心也可得到至暫安定。 

媽媽病篤。倒數十日,她愈是寡食少語長睡偶醒,往生命靜止方向深水潛游。彼時我每日問她想吃什麼,然後設法張羅來,博她一點病中日光。媽媽談食物的時候,較能談笑,於是以此喚她回神,多望一眼我們這些今世家人。 

人在盡頭,返身回望,媽媽一生吃食富裕,而倒數時刻,念想的反而是素樸的兒時食物。鹹冬瓜蒸肉餅有時,那是已故外婆的家常菜,白粥醬菜有時,有時只是一碟肉鬆甚至肉燥風味泡麵。而這日她說,想吃炸春捲。 

炸春捲自然不能是買來的。我媽病著但絕不糊塗,沒有什麼比外帶回家,被蒸氣弄得軟塌油糊的春捲皮更壞。最好辦法,便是買得潤餅皮,裹春蔬及花生糖粉,油炸後立刻呈到她面前。而時序初春,清明未至,潤餅皮在地方市場裡不易得,此時唯能往城裡去,倚靠我家三代女子的心靈故鄉:大稻埕、迪化街、永樂市場。 

陪病兩年,在頻繁的門診化療手術急診中,日常脫軌,活成夜長晝短,蒼白無風恆溫狀態。然而一抵迪化街,日光慷慨,曬褪病房陰涼。感官放大,整個街區的生活氣味聚攏上來。青草藥材的、熟食攤販的、香菇干貝蝦米魷魚的鮮腥味奔放,不遠處霞海城隍廟的香火,也嗅得一點。呼吸滿腔複雜氣味,就覺得人紮實活著。 

其中每一股氣味,我都能單獨辨識,都是神奇勾引。回到與外婆的大手小手的兒童時期,和媽媽的母女放肆逛街時期,這是我家祖孫三代老派臺妹,最喜愛的臺北聚落。落俗一點便稱這類心情,叫出嫁女兒回娘家,知根知底熟門熟路。青春是真空永恆狀態,是女子心中的自由小鳥。因此返抵娘家,回到城北河邊的大稻埕,我們就都成少女,步履輕盈一臉發光。 

而娘家並非虛構,三人之中,我外婆阿蘭,是真正以大稻埕為娘家。日治末期,閩人聚落裡富庶的太平町延平北路長大,在大橋國小迎接臺灣光復的女孩阿蘭,國校畢業後,便在正值巔峰的永樂座戲院,擔任售票員直到結婚。目睹過盛世之人,總會留下幾枚勳章,日後外婆轉述永樂座時期,一代青衣祭酒顧正秋巡演的盛況,眼底仍有流轉的星閃。 

阿蘭後來遠嫁淡水河對岸,觀音山腳下的郊外之郊。形容自己進門時,足踏漆亮高跟鞋,一腳踩進屋內,不料仍是泥地,臺北小姐的農村拼搏史自此開始。而老派淑女未曾放下往日講究,踏出房門,必全妝示人並抹朱紅唇膏,以馬甲束褲將自己紮緊,才穿進訂製洋裝,繫上細黑皮帶。 

舊年對女子要求苛刻,美而無用不成,她還必須能幹。因此外婆與媽媽皆極能做菜,鄉里馳名。外公作外銷生意,員工近百家人數十,盛時每天擺開八大張圓桌吃飯。更有連綿宴席,來賓自歐陸、中東與東南亞。宴以備料三日的華麗臺菜,與自家釀酒。如今聽起來排場太過誇張,若聞江湖傳說。 

外婆購物,那是頭家娘式氣派。日常採購,多以家近的蘆洲大廟市場為基地,魚肉水果挑的是月曆照片似的,飽碩漂亮的上貨,量多便交代一聲,讓商家送到家裡。但凡節慶或宴客,外婆就必親身回到大稻埕與永樂市場。 

大稻埕百年以來一直是南北貨及高檔食材集散地,過去許多辦桌師傅亦聚此處,很有人才與食材一筐打盡的概念。對此媽媽亦很迷信,宴客所需的華麗食材,鮑參翅肚蜇頭竹笙,最厚的椴木香菇和干貝,甜湯用的雪蛤紅棗及奶白油潤的宜蘭沙地花生,都要專趟來買。母女二人自有信任的老鋪,和一套精明選物標準。 

身為孫輩裡第一個孩子,外婆到哪都帶上我,疼寵以海量的愛與食物,而我回報她白白胖胖及念念不忘。媽媽與我,則一面疊印外婆腳步,加以近年發現的店鋪,組織成老派購物路線。 

水邊時光慢,老城區迪化街的舊建築,那些楊德昌電影《青梅竹馬》裡,夜行車燈撫亮的街屋立面華飾,近年修復後原質再現,吸引潮流店鋪和觀光人潮。但只要老鋪猶在,民生氣息仍厚,就不至於弄得太面目全非。我以老鋪為據點,三代記憶為經緯,有憑有據的走跳此區。 

到永樂市場及迪化街,我們慣從延平北路這側進出,此隧道般的入口,左右各據一家糖鋪,售各色老派零食。外婆嗜甜,會買甘納豆,和我喜歡的蛋酥花生,一種花生裹了雞蛋麵糊再油炸的零嘴。如與媽媽去,則買蠶豆瓜子等鹹食。 

穿出隧道右轉,喝民樂街的涼茶。我們購物,未必記得商號名字,全憑位置或人臉辨識。譬如民樂街的兩家百年涼茶鋪「滋生」與「姚德和」,過往門面裝修得一模一樣,通常認其中有位老太太掌店的那家。理由是她髮蒼蒼,膚質卻嬰孩般綿白細緻,怎麼叫人不迷信該號涼茶有排毒神效。近幾年老太太退休,頓失指向,改成兩家交替著喝。 

迪化街中藥老鋪恁多,並極富商譽。我是七年級生,中藥少用,但若要得上好香料香包、胡椒肉桂,則往媽媽指名的「生記藥行」。在「生記」帖藥,過程即是療癒經驗。相較有些鋪子,裝修太堂皇招呼太激動,「生記」的人與佈置,都簡淨雍穆。僅問一枚羊肉爐滷包,師傅仍逐一打開藥櫃木抽,取材料以砝碼現秤。不似滿街騎樓下的成貨,光照潮濕難免質變。藥材在紙面上配妥,倒進棉布袋裡紮好,眨眼間,紙張便封成包裹。 

在迪化街買南北貨在於逛,且眼色要好。因為各有所長,一家買完所有食材幾乎是不可能。倒是可以先排除一些在門口,大量堆放蜜餞堅果和烏魚子的店家。其果乾顏色越艷的,越不可信。 

此區老字號,多少有些驕傲自矜。貴價的上貨,不會曝展在外,必須經過詢問,店家才從雪櫃取出那些燕窩魚翅,未經漂白的天然竹笙,兼解釋食材來歷。顧客識貨而店家識人,外婆媽媽都長得富態貴氣,有問有答。我這種菜鳥要是單獨去,被忽略也是時常有的。 

至於糕餅。如麵龜、糕潤、鹹光餅和椪餅,可往延平北路上的「龍月堂糕餅舖」或「十字軒」。龍月堂創店與我外婆生辰同年,我收藏這種只有自己知道的聯繫,每回買餅,就默數店家歲月,為之由衷祝福。龍月堂的綠豆糕和鹽梅糕這類小姐點心,製得極細,以印著紅字的油紙包裝,裡頭每一枚綠豆糕,僅指甲片大小,化口沙碎精緻非常。 

椪餅是中空餅,餅底有薄糖膏,是杏仁茶或麵茶這類熱甜湯的搭檔,買了就要小心攜帶,因為破缺的椪餅,看來格外使人傷心。「十字軒」旁的「加福起士蛋糕」,賣得最好自然是招牌的起酥皮蛋糕,但其實椪餅也烘得特薄,買回家把餅拆碎,沖一碗媽媽熬的花生湯,深冬裡取暖。 

這些店家,亦常態性供應鹹光餅和收涎餅。這類中間有個圓洞,可以穿紅線綁在嬰兒脖頸上的餅,在臺北市已少見。但話說回來,現世要生個孩子來收涎,才是真難,純買點餅來佐茶,容易一些。 

大小女生湊在一塊,認真購物,自然還包含吃喝。此區米麵,有永樂市場周圍數家米苔目,油蔥蝦米湯頭清鮮,一碗粉白韭綠,外婆很喜歡。媽媽則多往安西街的老店「賣麵炎仔」吃切仔米粉,切燒肉或豬肝。 

此外,外婆與媽媽都對歸綏街上的「意麵王」本店,根深蒂固地喜愛。雖說意麵王的乾麵、餛飩和切菜不錯,但我疑心她二人的關鍵從不在麵,在於飯後的那碟刨冰。 

「意麵王」在家族的口述歷史中,開業時便是糖水專業,後來才賣起麵,因此在麵店點冰品其實內行,若能一字不差的點名如同通關密碼的「紅麥布牛」四字,更能展現出一股熟客的洗鍊瀟灑。「紅麥布牛」是綜合澆料的縮寫,指紅豆、麥角、布丁、牛乳,麥角和布丁這兩種澆料,是我個人判斷糖水店的標準,採煮得甜糯潤滑的麥角而非心韌且帶藥氣的薏仁,採柔軟味濃的雞蛋布丁,而非大品牌的膠凍布丁,那是店家骨氣與基礎審美。 

行經大稻埕許多年,在百年建築群裡穿梭、老鋪裡吃飯、買兒時食物。將自己藏匿於飛速時代裡的皺摺縫隙,以為可以瞞過時間,但事情從來不是如此。沒忘記今日來,是為媽媽買潤餅皮的。進永樂市場一樓早市,抵「林良號」。圓臉爽朗的阿婆和不太說話的阿公兄妹,八十年來手工製潤餅皮。 

「林良號」製餅,是古老節奏與時光之詩。手掌著濕麵團,在烘臺上抹出一張絲白薄餅,再足尖點地似的飛甩幾下,使其均厚。待由濕至乾,徒手將之數百數千的揭起。餅極薄而透光,重疊成分分秒秒時時刻刻,時間的具體證據。默默在側觀看一陣,此刻內心裡若干塵埃,都暫時緩緩地降下。 

問阿婆買一小落餅,她手裡忙,仍親切待我。以閩南語談上幾句,言及外婆和媽媽。聊天後來,阿婆溫柔小小聲的問:「汝阿嬤勾底勒無、人有好無」?善意純粹,只是因此揭開懷舊對話底下,我最黑深無底的空荒。 

「無底勒啊。」答。外婆走了十年,以為會陪我許久的媽媽,刻下也正在分秒轉身。恍惚間她們鬆手,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

……

關於作者洪愛珠,本名洪于珺。一九八三年生,臺北養成。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平面設計為業。寫字以記舊時日與經過之人。此篇致厚我許多的媽媽與外婆。她們都精彩,然擺在家裡常遭忽視,唯寫下才使人閱讀。首次投獎,普通百姓寫點生活而獲肯定,多謝臺北,尤其大稻埕。

……

評審簡媜:本屆的城市書寫吹起懷舊風,不論是借舊照或舊衣,作者均能扣住城市發展史與個人生活經驗併排行進,寫出臺北城的獨特風華。其中,尤以〈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為個中翹楚;「老派少女」妙喻外婆、母親與自己三代之閨秀嗜好,「購物」乃女版掃街游獵,「路線」指大稻埕、迪化街、永樂市場等老臺北必遊聖地。有人、有事物、有時空路徑,完成一幅雍容富泰的閨秀覓食圖。 

作者是能手,首句以「媽媽病篤」切入,手法乾淨、筆刀鋒利化於無形。為病篤至親覓食,自此拉開記憶帷幔,憶及外婆青春時期如何見識太平町盛世、少婦年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頭家娘派頭採買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腳暢寫三代攜手同遊的各家昂貴藥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風味飲品,完成購物路線旨趣與地圖。文字輕盈,讀來意趣橫生。文末,「恍惚間她們鬆手,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歸結於時光流逝、繁華易散,引讀者不禁眼熱而嘆。允為傑作。

…………

王盛弘少女閨秀是這樣養成的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作者洪愛珠,她的散文別有一股清新的氣質,少冰、微甜,介於少女與閨秀之間,純真的雙眼、善意的解讀,又有一脈深諳人情世故的心思,這是文字又不只是文字,這是出身,也是教養。 

她在港島茶記裡這樣寫著,母親在做貿易生意的家族企業上班,她要小學生洪愛珠每天放學,先到母親的辦公室,以台語向外公問安,同時觀察外公的玻璃杯,水位太低就要幫他添茶。外公嚴厲,添茶時,七分正確,七分半完美,不得超過八分,若倒得太滿會被責備。母親還要她以台語向外公簡述當日發生的事情,講不好,就重講。「這是我媽有意識的設計,要熟習母語,還要好好跟長輩說話。」洪愛珠說。 

很多人青少年以後,叛逆了,以與家教相悖的方向發展自我,洪愛珠倒是循著這條道路,一路長成「得人疼」的少女閨秀。

…………

網路台語有句話叫「得人疼」,討人喜歡,想到洪愛珠我就想起這句話。其實我不算認識洪愛珠,但是,在甚至還不知道「洪愛珠」這個名字前,我就熟識她的散文了。在以實踐「文學是苦悶的象徵」,或信仰《人間失格》或模仿明珠體村上春樹為主流的文學獎參賽作品中,洪愛珠的散文別有一股清新的氣質,少冰、微甜,介於少女與閨秀之間,純真的雙眼、善意的解讀,又有一脈深諳人情世故的心思,這是文字又不只是文字,這是出身,也是教養。 

記憶最深的是她寫在〈港島茶記〉裡的,洪母在做貿易生意的家族企業上班,她要小學生洪愛珠每天放學,先到母親的辦公室,以台語向外公問安,同時觀察外公的玻璃杯,水位太低就要幫他添茶。外公嚴厲,洪愛珠說,添茶時,七分正確,七分半完美,不得超過八分,若倒得太滿會被責備。洪母還要小洪愛珠以台語向外公簡述當日發生的事情,講不好,就重講。 

「這是我媽有意識的設計,要熟習母語,還要好好跟長輩說話。」很多人青少年以後,叛逆了,以與家教相悖的方向發展自我,洪愛珠倒是循著這條道路,一路長成「得人疼」的少女閨秀。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粥事〉〈吃麵的兆頭〉,乃至於沒收進這本書,甫獲台北文學獎的〈二台北式結婚〉,我都是在評審場合初次拜讀的。很多人說文學獎有文學獎腔,我不知道他們讀了多少文學獎的作品,又讀了多少不是文學獎的作品?我們不妨讀讀洪愛珠,也許這個刻板印象可以改觀。 

讀過幾篇洪愛珠的散文後,我不僅向她邀稿,還跟與我相熟的出版社朋友推薦,我說,我們現在好需要這樣踏踏實實生活,又能帶給人幸福感的散文。得知她已經簽了合約,誰這麼快的身手?喔,是遠流的蔡昀臻。那真是再好不過了,我心想,昀臻是傑出編輯,她去年全心投入編輯、行銷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成績有目共睹,很開心今年她與洪愛珠偕手,交出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推薦給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