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歷史經驗能提升理解現實的能力

歷史經驗能提升理解現實的能力

貓和狗都是寵物,為什麼狗和人類關係親近,而貓若即若離?如果去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原因不僅基因不同。狗被人類馴化早,幾萬年前,當時人類處在狩獵時代,食物匱乏。狗要成為人類夥伴,必須提供獨特價值,看家護院幫助打獵,還必須忠誠,協作關係才能穩定。在狗看來,人是提供食物和生存的主人。但是貓距今一萬年才被馴化,人類進入農耕社會,食物沒那麼匱乏。馴化貓是因為糧食多了,養貓捉老鼠。從貓的角度,食物自己捕捉,只是和人類建立共存的互利關係,為什麼要對人類忠誠?知道這段歷史,理解就更深入了。

進一步問,為什麼要藉助歷史經驗來理解現實呢?不僅為了滿足求知慾,而是讓我們更好地生存。歷史經驗未必能給出教訓或啟示,未必能指引正確方向,但卻能避免犯下重複的錯誤。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了:「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這是理性推導的結果,也是對人性的絕望,看起來充滿智慧卻是對無知的肯定。

這種基於歷史經驗累積而培養的思維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歷史感」,也就是說,一個人看一件事,不會把它當成一個孤立現象,而是視為整個承先啟後的歷史過程的環節之一。

「歷史感」不仰賴高深的理論或哲學辯論,而是重視基於歷史經驗而形成的理解能力。以陳寅恪的話是「讀史早知今日事」,以劉仲敬的話是:「從歷史演變培養格局感,提高現實的判斷能力。」《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的「衰亡」或《興亡的世界史》的「興亡」思維,都是歷史感的呈現。

對「歷史感」的重視,是英美保守思想的核心價值之一。保守派講求的歷史思維,不是讀《資治通鑑》學教訓這麼簡單,還涉及人性知識論的理解,這在東方思想較為缺乏。比如柏克認為:「人們常在理論方面發生錯誤,卻在實務操作上完全正確。我們很欣慰,事實確實是如此。人們經常在依感覺(feelings)行事時正確無誤,但當他們爾後從原理上對其進行推理時卻甚拙劣。......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比人們自己的感覺更為確定。」

相信人的感覺優於理性,是以柏克為代表的英美保守思想與所謂進步派、自由派最為不同的地方。追求自由的英美保守思想認為,引導人性在不斷前進的是從歷史錯誤學到的教訓,一步步改正軌跡,盡量降低錯誤的發生率,便是最好的改革或稱「革命」。

台大歷史系教授楊肅獻認為,保守主義是長年以來英美政治制度運作的核心,還是立基於「保守」的政治思想。這裡的「保守」並非標籤或意識型態的保守派,保守也並非與自由對立,「自由」恰恰是英美保守主義最重視的社會傳統。這個傳統與中世紀的封建法有關,與基督教的信仰價值有關,更與十八世紀以來的啟蒙運動有關。深受東亞儒家傳統影響的台灣社會,若在台灣談「保守」,往往便會引起許多標籤化的誤解。(參自Friedrich Tu)

Eaton

2021/3/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