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叔本華:談幸福

這是一種主義,盡信書不如無書,自己獨立思考吧!
...............
叔本華:談幸福

《人生智慧箴言》是哲學家叔本華最暢銷的著作之一,讓人體會到生命存在的價值。但不可思議的是,叔本華飽受抑鬱症折磨,處於極度悲觀,在30歲時就寫盡人世悲苦,但在60歲卻說:「人生還可以有美和幸福」。經過多番苦戰,他再沒有什麼能憂愁或激動,因為他相信,被意志所支配的,最終帶來虛無和痛苦。

叔本華:個體容易傾向自我中心,繼而對其他人的意志常常視而不見,有時甚至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其他人身上,悲劇由此而生。

叔本華:聰明是把事情看懂,但是智慧是把事情看透。人生智慧是一門盡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藝術,而幸福生活的本質,在人們對它的體驗本身,不在於其他外在的要素,也就是人生幸福的關鍵在於內心擁有什麼。

叔本華:人生的幸福有兩個大敵,一是痛苦,二是無聊。人生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窘迫貧困製造痛苦,平安富足產生無聊。既無痛苦,也不覺無聊,本質上就實現了人世的幸福。

叔本華:若要評估一個人有多幸福,不要問什麼讓他快樂,應該問什麼令他悲傷。讓他愁眉不展的事愈微不足道,他的幸福度愈高。

叔本華:人生的頭號愚蠢,就是犧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財富、謀騰達、圖博學、逐名聲,更遑論縱色欲。健康第一,我們應該把一切都放在它後面。

叔本華:一個人可能年少英俊,家產萬貫,備受尊敬,若要判斷他是否幸福,須問是否因為這些而喜悅。如果是,那麼年輕或年邁也罷,長身玉立或佝僂駝背也罷;一貧如洗或腰纏萬貫也罷,他是幸福的。

叔本華:諸多富家子弟,銜金含玉而生,但很快把偌大家產揮霍一空,究其根源,正是源自內心空虛、精神貧困無聊,內心的貧乏導致外在的貧困。精神生活不僅可以抵禦無聊,也能預防無聊的不良後果。

叔本華:人生在世,要麼孤獨,要麼庸俗,選擇不多,他人能給予的十分有限。歸根究底,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所以關鍵是那孤獨者究竟是誰。真正偉大的心靈,獨自結廬在高處,恰似蒼鷹築巢在絕壁。(eaton參考香港中大政政系李連江教授演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