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如果核四蓋好了,是臺灣的救星嗎?(摘自戴興盛教授)

郭台銘先生在429日公開表示,在安全有足夠保障的情況下,他支持重啟核四。 

臺灣討論公共政策習慣從理念出發,經常忽略數字與事實細節。企業家向來自詡務實、注重數字,還是有很多企業家把頭埋在沙子裡,糾結在「核能救臺灣」的想像。 

對於臺灣能源議題,各方有很多估算,結果差距不大。根據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在三月公布的《淨零之路:臺灣的雙贏策略》,在積極減碳路徑中,估算臺灣在2050年需要5503億度電。 

報告同時納入核能的可能性:核四一年可發212.9億度的電,提供2050年所需電力的3.87%,而且是很多年之後。 

擁核者始終極度高估核能的角色,使臺灣社會產生錯覺,以為能源議題等同於核能議題,事實上,核能頂多解決不到4%的電力問題,根本搞錯問題本質與焦點。 

若有人主張擴大核電規模,2050年將分別需要25.8(占電力100%)12.9(電力50%)7.74(電力30%)2.58(電力10%)的核四。臺灣花40年無法解決一座核四爭議,如何期待在2050年讓核能扮演有意義的角色? 

中研院報告也建議,增加離岸風力與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使其在2050年分別達到70GW81.79GW,兩者合計可達到當年49%的電力需求。根據這數字,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重點。 

離岸風力與太陽光電都有其挑戰與問題,但可以在合理期限內克服,規模可以擴大到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選項。若社會願意面對問題真相,應該把最大部分的心力用在解決再生能源的挑戰,而不是糾纏在解決不了問題的核能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