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尋求真相(4)/eaton

差不多就好 

遇到中捷意外的林淑雅老師,是司法院長許宗力在台大唯二指導的博士,許院長說她是優秀、陽光、熱血又有行動力的公法學者兼人權行動者,他感到十分不捨、十分心痛。 

林淑雅確實優秀,她的嘉女同學一位是台大法律系教授陳昭如,一位是成大法律系教授李佳玟,而她當年嘉義女中第一名畢業。 

許宗力呼籲:「國人要發揮徹底性精神,包括工安、交通在內的許多事情,都要切實百分之百做好。心存僥倖、差不多就好的心理,會讓台灣一再發生事故,奪取國人生命,無法成為真正文明國家。」 

多數人不從事工安、交通工作,但都可能影響他人的生存。這個事件可以引發自己反思,比如:開車騎車是否橫衝直撞?走路是否遵守交通規則?工作態度是否隨便?……… 

我曾在化工廠工作,有一次,工廠經理懷疑某作業員操作散漫,品質有問題。我擔任品管,檢驗結果不良。當時經理問有沒有確定,我回說檢驗兩次都不良。那位作業員當天被辭退。 

現在想來,當時我只對一個樣本檢驗兩次,沒有再去隨機抽樣,對化學製程的半成品而言,檢驗的可靠度應該不到90%,所以我的工作態度也是「差不多就好」。 

後記:林淑雅老師是陽光熱血又有行動力的人權行動者,這種人在台灣不多,在中國無法生存。對於那些消遣她的人,譴責過了,就可憐他們,不必反目成仇,就 Let it be,隨它去,然後保持距離。

………….

林芳玫:台灣社會的裂痕 民主社會常態 

前一陣子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標題是:中國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也有人翻譯成「反目成仇」。原文是Turn against each other. 

我本想拿此文在大學部討論,發現他們好像不知道龍應台是誰?對我而言,這很好。年輕人不認識她,那就這樣吧。 

我個人感興趣的是標題。其實沒有中共因素,台灣社會早已因各種議題分裂。這也不是台灣才這樣,而是民主國家普遍的現象。川普當選總統後,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對立加速這些分裂。而美國社會為了支持墮胎/反對墮胎,也吵了有半世紀,至今無解。 

這幾年又頻傳槍枝濫射事件,跟美國比,台灣的對立無非Line群組或臉書吵吵架,絕不會有槍枝濫殺事件。吵架次數多了,大家各走各的,退出群組,不必再費神吵架。這樣有甚麼不好 ? 

近年來規模最大分裂是2017年的年金改革,涉及既得利益者月退俸被砍,反對聲量超大。我二姊是國中老師,五十歲就退休,月領六萬多,每週固定與同事爬山一次,每年出國二次。我當大學教授,工作繁忙,月薪十萬。這樣合理嗎? 

我沒那個興趣去挑釁她,她卻主動出擊,纏著我喋喋不休,講一個小時還不停。最後我說,「你為什麼對金錢這麼焦慮? 因為自你婚後,你先生就有財務問題。你別甚麼事都怪到政府身上,你老公怎麼不拿出家用錢? 

然後呢? 她就再也不跟我說話。後來與大姊提起此事,她說,「你怎麼可以人身攻擊?」這個對我打擊更大。我只是講實話,這樣就人身攻擊 ? 我們都不在乎是非對錯,而是誰講話一針見血,那個人就不對? 我二姊纏住我喋喋不休,這難道不是情緒霸凌 ? 

同一年,小學同學邀我加入LINE群組,我一加入就大吃一驚。同一個人,每天在群組發聯合報新聞之類的,無非是反年金改革。我退出後又被勸進,加入後同一天就退出。 

這位已婚男同學和已婚女同學搞婚外情。兩個人應該低調一點才是,男的每天上傳政治議題,女的每天甜甜的一句「老師好」。小學同學會成為他們婚外情的平台。我當然要退出。 

大學同學會群組我三進三出,最後逃之夭夭。 

我們大學同學移民美國的很多。既然你已經移民美國了,你管我們台灣是要統還是還獨 ? 你有言論自由,但是你濫用言論自由。又要住美國,又要對台灣的事情指指點點。 

而且這些意見不是廣泛參考各媒體後的意見,而是把你1980年代未解嚴的大學日子視為青春靜好,期待台灣社會時空凝結,停留在你主觀的美好歲月。 

台灣社會對民主的實踐與奮鬥過程,你們都不知道。還說民主讓台灣社會失序,吵吵鬧鬧。以前的社會多和諧多美好。 

有一次大學同學聚餐,來了一位老師。他一一垂詢每個人的職業,似乎很親切。問到我,我說我正在研究台灣原住民歷史小說。 

該老師竟說,「台灣原住民有文學嗎?」真是的,美國原住民文學也是重要議題。一個外文系老師,他的知識架構還留在半世紀前的觀念。 

回到我二姊。她的肖話還滿多的。我記憶這麼差,都記得她講過的名言。 

1998陳水扁競選連任台北市長:「阿扁是台獨。選上了外省人就會被趕到太平洋。」(她老公是眷村外省人) 

2000年總統大選:「不能投民進黨,投民進黨就會刪減軍公教月退俸。」 

管他是哪一黨執政,反正她老公都在欠債,也都是我爸在替他們還債。假設投給國民黨,她老公保證不欠債,那我一定投給國民黨。 

2017年為了年金改革吵架,之後她斷絕與我所有的來往。去年底,她又主動跟我說話。好吧,和解。沒過多久,爸爸家竟被法院查封。原來是她老公債台高築,宣布破產,而她偷走老爸的房屋權狀。 

現在換成我不願意見她。我一見到她,就會想,你失心瘋了,做出這種事。我們林家被那個姓劉的拖累三十年,你不慚愧嗎? 還敢跟我吵年金改革。你老公在家做宅男,禍害還少些。你老公欠的債,政府每月給你三十萬也沒用。 

之後,我跟另外兩個姊姊也等於失聯。因為與我大姊講話,話題一定又是繞著那位劉先生。 

台灣的民主分裂,以及大家最後不跟政治立場有差異的人來往,這也是文明禮儀。吵過幾次架,就累了。 

大學同學H告訴我,有一次大學同學聚會,有個同學主動與她攀談。H說,自己編了關於台灣美術的書,對方的答覆是,「我對台灣的東西沒興趣」。我沒期待人人要對台灣文史有興趣,但也不要這樣無所謂的講話態度。這跟那位老師問,台灣原住民有文學嗎? 都是缺乏文化素養的話。 

人過中年,越來越不想隨便去應酬敷衍。不只是政治立場不同,早年我認識一群學術界的挺綠男士,後來這些人官運亨通,還與自己的女學生或女助理搞婚外情,又在學術界拉幫結派,政學兩棲。有婚外情是他們的私事,但不能低調一點嗎? 講話充滿自信與霸氣。有這種人物,讓我對綠營的正面觀感也逐漸流失。 

總之,民主社會鼓勵多元價值,分裂是常態。台灣社會儘管藍綠對立,還沒發生過暗殺政治人物,可見台灣社會相對上還是安定的。 

像我家出一個欠債天王,還長期對老婆洗腦,甚麼外省人被趕到太平洋之類的。他的格局早已超越藍綠,恐怕是淺黑色的。我不想與他們來往,也是怕他們有跟地下錢莊借錢,我可不想沾到。 

我沒與這對驚世夫妻反目成仇,就是單純地保持距離。龍應台說台灣人turning against each other,真是大驚小怪。 

一個完整的東西碎了,才叫分裂。台灣本來就是異質性很高的社會,沒有甚麼分裂不分裂。反而是民主過程,讓我們逐漸認識到以前不曉得的現象,促成互動與對話。婦女運動,原住民議題,同婚,母語運動,這些讓彼此不相干的群體逐漸融入民主的想像共同體。 

現在沒人在臉書上吵架了。各過各的,不也很好 ? We are not turning against each other; we don't waste time to argue against each other. Let it b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