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快樂學:煮咖啡的互動意境/eaton

最近閱讀到一篇咖啡文,發現概念跟日本茶道類似,都沉浸在意境裡頭,藉著煮的過程,追尋身心與咖啡一體的互動狀態,思緒因而得到更新。 

這個互動像因果,改變因,就能改善果,一切都有彈性,教人熱情積極,不陷在過度執著,勇於挑戰慣性,不斷做出有意義的改變。以下是概要 

理想的咖啡是一種完美狀態,外觀澄明透亮的琥珀色,而非深不見底的濁黑,沖泡第二次、第三次,入口依然甘甜,不需其他添加物,更不是蛋糕甜點陪襯,咖啡本身就是本質。 

咖啡是活的,因著不同產地,烘焙度深淺,而沖泡者的情緒、心態、思考和手法,再加上火侯、水溫等種種條件,風味就大為不同。 

因此,想達到咖啡的完美狀態,要不斷提出質疑與挑戰,細微調整煮的方法。使用虹吸式,更要調整水量、咖啡粉比例,觀察水溫變化和漏斗萃取液滴落的快慢。 

用這樣的理念煮咖啡,便可追尋身心與咖啡一體互動狀態,不只滿足味蕾,人的專注度與感受力完全打開,看待生活大小事物也會有全新眼光,因而豐富自己的內在精神。 

雲科大教授陳國亮認為,合乎這種理念的咖啡,不論是一磅3千元的牙買加藍山,或是公路休息站400元的咖啡豆,不用加糖和奶精,都可以泡出四不一有」:「不苦澀、不失眠、不心悸、不起胃酸,以及有焦糖般的甜味與回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