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對結果歸因很難,即便單變數

對結果歸因很難,即便單變數110.10.12 

前幾天寫了「相關不表示有因果關係」,這個無解的困境癥結,在於社會科學資料往往只能事後觀察,不能透過干預取得,而且年代可能久遠,研究者也不是全知全能,無法知道內生性及遺漏變數。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三位研究「相關因果」的實證策略學者,使得研究者在一定假設下,能對觀察資料提出因果推論及影響程度。實證策略包括:工具變數、差異中的差異法、斷點法、配對法等。 

對此我沒研究,我是看了鄭紹鈺的解說,才有一些理解。他說,在實際操作上,三位得主多半利用政府臨時的政策異動(或某個事件),作為「自然實驗」,並去思考如何製造出工具變數、斷點或是時間差,進行實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620142695/posts/4228031677294129/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斷點迴歸設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gression_discontinuity_design?fbclid=IwAR04hrqVc_cmxLZ4K2LaIWyXqD151XdsR4e-3Ht5pH_Q3BH4ZEHiYjdMsj4 

鄭紹鈺的碩士論文是「日治時期的商業銀行網絡對戰後臺灣經濟奇蹟的影響」(佩服,難度極高),他找了工具變數進行實證,其道理不難理解。但依我的直覺,工具變數需證明具有信效度,否則要質疑可靠度。 

至於時間差,應該可以讓樣本背景同質性高,減少干擾。一維的斷點也容易理解。譬如:血壓如果超過180給降血壓藥,179以下就不要,在控制血壓連續變數後,比較181179兩類病人的差異,就可以抓到藥效。又譬如,用大學聯考分數看不同學校的效果。500上建中,499掉到第二志願,假設501499的學生程度差不多,這分數的斷點可用來捕捉上建中的聯考分數效果。 

其實即便一維的單變數分析,要確定的歸因也很難,活在人間越久,越能體會這個事實。誰知斷點以外沒有其他變數呢人有時會陷入無法明白或理解的困境,但上帝是無所不知的全知者。先知以賽亞說:「誰曾……作祂的謀士指教祂呢?祂與誰商議,誰教導祂,誰將公平的路指示祂,又將知識教訓祂,將通達的道指教祂呢?」(以賽亞書40:13-14)答案是沒有任何人! 

人有聰明才智,是因為上帝按祂的形象創造。然而我們所知極其有限,但上帝卻知亙古到未來的每件事(詩篇147:5)。如今藉由科技,人類知識不斷增加,但仍難免出錯。我們需要祂使我們有更強的理解力,並教導我們什麼是美善與真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