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戰後台灣電力建設功臣:朱江淮

戰後台灣電力建設功臣:朱江淮

課本告訴我們,劉銘傳在北門一帶點亮第一批路燈,當時電力來源是「小型燃煤發電機」,之後因經費終止。1895年日本治臺,先於基隆及臺北等地以發電機供電照明,在1905年9月11日在龜山完成第一座水力發電所,並以輸電線連接古亭庄配電所,供應臺北、大稻埕、艋舺地區用電。   

1919年籌辦「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整併民營電力會社,自此許多電廠設立,如日月潭、北部火力發電廠、萬大、新龜山、銅門...等。日本治臺的50年內,設立62個機組,近半還在運轉。戰後美援挹注,修建五個火力發電廠,八個水力發電廠及輸配電設施,在15年內發電量增加5倍。之後才是核電廠及各電廠設置的歷史。   

這背後的功臣是誰呢?朱江淮。1904年,他出生於大甲,以第一名畢業於國立京都帝大電氣工程科,是第一位臺籍電氣工程師,回臺後,參與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的興建。1946年,朱江淮帶領數百名臺北工專、臺南工學院學生搶修電力,其後升任台電公司協理,改革薪俸制度,並帶來科學管理、電費制度改進等革新,享年92 歲。(eaton 參台灣回憶探險團)   

第一位臺籍電氣工程師朱江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