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苦日子,每個人都想找出口,有人靠想開,有人靠道德自律,但如果心無處安放,生活只會越來越沉重。正如「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人生的關鍵,不在於遭遇什麼,而在於用什麼態度面對。你呢?會選擇哪一種生活哲學來安頓自己的心靈?
日本文學大師夏目漱石,經歷許多不幸,致力追求「則天去私」——效法天地無私的公正,放下私欲與偏見,追求理性的道德境界,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通。然而,他無法適度釋放壓力,漸漸對家人變得冷漠與暴躁。他的孩子憶起,滿是傷心和怨恨。
印度詩人泰戈爾,14歲喪母,接著失去養他長大的嫂嫂,42歲喪妻,晚年女兒和兒子離世。即便貧窮孤單,依然富有生命力,他懂醫術,樂於助人,與人談笑風生,並在詩中不斷轉化苦難,把悲傷寫進文字,將黑暗化為光,活出堅韌溫暖的人生。
而美國人,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不為「以防萬一」而耗費精力。工作時專注,休息時徹底放鬆。他們重視生活品質,拒絕熬夜加班,堅信規律生活,才能穩定產出。他們懂得運動、諮商,適時釋放壓力,並從信仰尋求安慰和平安。他們相信清楚生活、有序行事,是對自己人生負責,而成熟與專注不是天賦,而是選擇與練習的結果。
後記:你不喜歡川普,但要佩服他的目標方向始終如一。這支影片快40年前,核心主張絲毫沒有偏離。一生目標如一的人,不會停手。川普1.0時,我就知道這些,我不偏食,不會只看左媒統媒。妖魔化川普的媒體,控制傳播生態,美國更嚴重,所以多數人不知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81448570/videos/654938997394266/
-----
何安德:基督裡的智慧
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章8節
我和妻子喜歡看溫馨通俗的浪漫愛情電影。這些影片的吸引力在於觀眾能預測有幸福的結局。但最近看的一部電影,卻提供令人質疑的愛情忠告:
愛是一種感覺;只管隨從本心;最重要的是自己得到幸福。
情感固然很重要,但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不是使婚姻持久的良好基礎。主流文化提出的許多觀點,乍聽還不錯,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錯謬之處。
保羅強調信徒要「在[基督]裡面生根建造,信心堅固」,以便可以辨識社會文化中的謊言,保羅稱為「空洞虛假的哲學⋯⋯不是出於基督,而是出於人的傳統和世俗的玄學」。
下次看電影時,不妨問自己或身邊的人:「這部電影提供什麼明智的建議?是否符合聖經真理?」須謹記,唯有在祂裡面,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豐盛。
反思:流行文化如何塑造你看待人事物的觀點?你的信仰如何幫助你評估各類節目所提倡的價值觀?
禱告:天父,這世上充斥許多看似中肯的建議,但最終卻違背聖經真理。求祢讓我渴慕祢的智慧,使我行在祢的真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