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與卸責
通常某人做錯事說了一些話,聽者辨識懺悔或卸責不難,但若要斟酌再三,則需要理解脈絡,才能正確解讀。因此,道歉應避免使用模擬兩可的語言。
前一陣子,去看電影《歐本海默》,歐本海默的傳記電影。歐本海默領導曼哈頓計畫,研發出原子彈,後來向日本投彈,結束二戰。
在電影中,歐本海默唸出《薄伽梵歌》句子:「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之後這句話在電影反覆出現。姑不論導演的想法,歐本海默為此懺悔或卸責呢?
說製造原子彈,成了毀滅世界的「死神」,望文生義,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深感懺悔」。最近閱讀到《薄伽梵歌》解說,轉念應是卸責。
故事這樣。《薄伽梵歌》是王子阿周那(Arjuna,俱盧之戰的主將)與黑天(Krishna,印度教的神,毗濕奴的化身)在古印度戰場上的對話。阿周那猶豫不決,不想參與戰爭,黑天勸導阿周那,要履行士兵的義務,就是去打仗。
歐本海默背誦的句子,原文是:kālo ’smi loka-kṣaya-kṛt pravṛddho,「我是時間,世界的偉大毀滅者。」;下一句:lokān samāhartum iha pravṛttaḥ,「我來這裡是要毀滅所有人。」
所以原文不是「我是死神」,而是「我是時間」,而且話是黑天說的,旨在說服阿周那作戰。按這個脈絡,黑天的意思是:時間會毀滅一切,你就算不參戰,對方也會死,這是神的意旨,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既然橫豎都要死,你只管履行士兵職責。
所以歐本海默引用《薄伽梵歌》,並非表示以「死神」自居,而是用來卸責:唯有神才能決定人的生死,凡人受命運約束,無法控制事情的結果,只能履行自己的義務。亦即歐本海默認為自己無需為災難負責。
在電影裡,歐本海默曾告誡科學家,若想干預別人怎樣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注定徒勞無功,科學家不該嘗試為「他的工作成果(the fruits of his work)」負責,他只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fruits of his work」也出自《薄伽梵歌》,有句話說:「放棄一切活動的成果」。《薄伽梵歌》提倡的人生哲學,就是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追求成果,也不要理會後果。這點,接近《道德經》說的:「天之道,利而不害。」
歐本海默向政府提供「技術性」意見,主張把原子彈投在日本城市,因為在無人居住的地區引爆原子彈,就像「沙漠上的爆竹(firecracker over the desert)」,不能嚇怕日本人。這樣,便可證成:歐本海默在古印度經文找到一套神聖理論,讓他可超然地入世,即使殺人,也總會得到安慰。
不少人認為那時大戰進入尾聲,不需要投彈。我認為這是事後諸葛,沒有投彈,大戰能否結束沒有實驗,也無從實驗。當時日本神風特攻隊瘋狂,不結束,誰知還要死多少人?這類是與非,神才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