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產業總工會裝傻/eaton

新高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何政家表示,雇主提撥勞工薪資的6%,和舊制年資的勞工相比,退休金只有一半不到。當年立法過程中,政府堅稱勞退新制是「先求有再求好」,過了18年,雇主提撥比例停在6%,眼見通膨愈來愈嚴重,勞工退休金等同縮水。 

今年7月公務人員退撫新制,提撥費率為15%,其中政府負擔9.75%,比例優於勞退新制。勞工退休金應參考,先調到10%,再逐年提高至15%,以彌補通膨差距,並追上勞退舊制。

 

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長謝倩蒨回應,雇主負擔提繳的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若要調高提撥率,可以透過團體協商處理。  shorturl.at/kswTV

………..

今年公務人員退撫新制提撥費率為15%,政府提撥9.75%(佔65%)。今年勞保費率11%,雇主負擔7.7%雇主佔70%,加上雇主負擔勞退新制6%,合計13.7%這樣,勞工雇主負擔率反而比政府高。 

工會裝傻,應是過去勞退費率太低,2027年要破產了,所以訴求調整勞退新制,情有可原。當初扁政府沒將勞退新制6%併入勞退基金,應是考量勞退基金會破產吧 

品質管理有個核心觀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不然像現在,事後修修改改變得很難。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美國議員反思: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必須刀刃向內

最近美國兩黨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委員會”,這委員會的唯一任務,就是怎麼對付中國,可意外的是,這個委員會開會第一天的主題,討論的不是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中國,而是刀口向內,怎麼改變美國。

委員會的核心觀點認為: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挑戰,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是美國這三十年來糟糕透頂的戰略路線,讓中國成為最大對手,所以現在我們坐在這裡討論怎麼對付中國,核心不在中國,而在美國自身,我們要對付中國的前提是,徹底刀口向內,改變美國自己。

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到底說了什麼?發言人,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說:

當今世界最大的問題是中美日益激烈的競爭,這是個歷史性挑戰,美國認識到這個挑戰花了太多時間。但我認為當美國聚焦在中美競爭時,我們應該知道最核心的問題,根本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

核心問題是,美國幾十年來的兩黨共識,這種深入美國經濟和政治,深信全球化會帶來財富與和平的共識,幾乎成了美國的國家信仰。美國認為當人員、商品、資金在全球自由流動後,就能解決世界所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

這種深信全球化的觀點,構築了美國的政治體系,構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根基。你別說,這套觀點在二戰後50年裡還挺有用,基於這觀點美國構建了一個二戰後的西方自由市場。像是西歐,日本等國家,二戰後從一片廢墟中繁榮起來,全都仰賴於美國深信的這套自由市場理念。

這些國家繁榮起來後,反過來會成為美國的重要市場,這也讓美國持續繁榮,這是種良性迴圈。而更重要的是,美國通過這種自由貿易的良性迴圈,塑造了這些國家的價值觀,讓這些國家擁有和美國一樣的價值觀,成為美國的堅定盟友。

總體來看,二戰後50年,也就是1945-1995這段時間,美國的這套'自由貿易,傳遞價值觀'的運轉體系,是成功的。然後冷戰結束了,蘇聯垮了,而總統們,我這裡說總統們,因為這是美國兩黨總統的共同問題。

我們這些總統們,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我記得當時流行的說法叫‘歷史終結論’,美國戰勝了蘇聯,資本主義戰勝了共產主義。未來全世界都將是如美國這般的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自由化必然改變社會主義。

美國總統們相信,任何國家只要浸泡在資本主義裡,不僅會變得繁榮,而且也會變成美國朋友。所以狂妄自大的總統們,開始瘋狂的支持全球化,因為他們相信全球化就是傳播資本主義,傳播資本主義美國就將持續繁榮,美國開始在世界簽訂大量的貿易協定,支持組建大量國際貿易機構,制定各種自由貿易規則。

美國瘋狂邀請各國參與全球化,即便那些國家和美國三觀不合,也沒有和美國相同的長期戰略目標。而在美國支持的所有貿易協定裡,沒有哪個比2001年支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今天的影響更大了。

中國當時是人口第一大國,美國積極擁抱中國,總統這麼做不是因為這對美國工人有好處,更不是因為美國能獲得多大好處。當時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的唯一重要理由是,美國相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

蘇聯都被美國打敗了,美國的體系已然稱霸世界,改變中國也易如反掌,中國難道還會比蘇聯強嗎?正是基於這種狂妄的認知,資本主義必然改變中國,美國大力支持中國加入全球化,總統相信,中國人吃著巨無霸漢堡喝著可口可樂,就會慢慢的接受美國的價值觀,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朋友。

總統們深信,資本主義能改變中國,可現在怎麼樣了呢?過去整整23年,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反而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我再重複一遍,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是中國改變了資本主義。美國輸了,我們輸了,我們勇敢承認吧。

中國敞開大門,熱烈歡迎美國,中國用廉價的勞動力和製造成本吸引外資湧入,數百萬美國工作,美國的重要產業,美國的工廠,大舉進入中國。美國資金瘋狂進入中國,以獲取超高的回報,可美國的工人們得到了什麼?美國工人們失業了,工廠倒閉了,城鎮荒蕪了,但美國總統們還在那信心十足的告訴我們,別擔心,流失的不是什麼好工作,都是底層工作,這些流失的底層崗位,會被更好的崗位取代。

底層崗位就讓它去中國吧,美國工人會有更好工作,而且你們要往遠了想想,美國把底層工作送給中國後,中國人會比以前富有,然後中國人就會買美國的商品,他們會買美國手機,看美國電影,吃美國食物,他們會在方方面面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

再然後,他們就會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資本主義式的美國朋友。這是當時總統們的幻想,可今天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這屁話根本沒有實現。中國製造高速發展,中國在方方面面都取得很大成功,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世界產業鏈,根本離不開中國。

再看看可悲的美國,我不用說別的,你們打開每年的中美貿易額,這還不清楚嗎?2022年,中美貿易總額6926億美元,其中美國買中國商品5388億,中國買美國商品1538億,逆差達到歷史記錄的3850億。

這不是一年,是每一年,每一年都這樣,你告訴我說中國人會大買美國貨,然後美國會改變中國?這明明是美國人大買中國貨,然後中國改變美國啊。請問中美到底是誰改變誰呢?太失敗了。中國的中產階級以歷史性的速度增長,但美國中產階級,完蛋了。這就是此消彼長,資料觸目驚心,如果你比較美國工人的崗位流失,和中國中產崛起,兩者發生在同一時間,幅度幾乎相當。

美國的衰落,成就了中國的繁榮,可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這全是那群冷戰後狂妄自大的總統們的責任。現在中國富有了,很富有了,但中國人沒用錢來買美國產品,他們用錢買中國製造,中國人對中國貨的支持,要遠大於美國人對美國貨的支持。

有人說不對,中國人都買蘋果,都買特斯拉,但是蘋果和特斯拉是美國製造的嗎?中國人買的每一部蘋果,每一輛特斯拉,沒有一個是美國製造的,全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美國工人們沒有從中國人買的蘋果或者特斯拉裡,拿到任何一分的好處。

但蘋果和特斯拉卻為中國提供了龐大的崗位和強大的供應鏈,你要知道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上下游的所有供應鏈,全都是中國自己的,這讓中國現在的電動車製造領先世界。這就是中國的策略,利用龐大市場和低廉成本,吸引美國製造業,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構築中國完整的產業鏈,然後中國再一腳把美國踢開。

現在你看到一個富有的中國,他們有錢後開始走向世界,開始輸出中國模式,這對美國模式構成巨大挑戰。中國走遍世界,告訴其他國家,美國模式不能解決很多問題,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好用的多,有效得多。

中國可以制定決策後快速行動,集中全力辦一件事,而不像美國這般,一個政策要反復爭論,反復扯皮,一條公路中國修一個月,美國修三年。中國告訴第三世界國家,這就是中美的區別,而這對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很有吸引力,第三世界國家想要的是快速發展,而不是整天在決策上虛耗時間。

事實上美國正面臨這一歷史性災難錯誤的嚴重後果,也就是資本主義沒改變中國,中國卻改變了資本主義。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被中國改變後的資本主義,不僅在我們身處的國會,也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電視和媒體裡,美國內部已高度分裂,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吵不休,這種爭吵已經不是觀念之爭,而是態度之爭了,我們只針對不同黨派,而不針對不同事。

只要是對手黨提出的事,不管什麼事,我們都反對,我們要想方設法的去破壞對手的成績,即便那破壞不會對本黨帶來好處,但我們就是要去破壞。美國的體系正在高度分裂,同樣分裂的還有美國的上下階層。中美合作三十年,美國工人輸的一塌糊塗,可美國商人卻賺的一塌糊塗,一邊是企業利潤屢創新高,一邊是鐵銹帶成百萬的藍領工人失去工作,失去收入。

曾經富有的美國藍領階層,現在每月領救濟金,曾經充滿活力的美國社區,現在一派蕭條。美國已經成了一個癮君子,我們對中國上癮,每天不抽兩口中國的毒品,美國就會毒癮發作,渾身難受。當然我指的是美國已經對中國的商品上癮,這不僅僅是廉價商品,大量中國的零部件充斥美國市場,沒有中國零部件,美國製造寸步難行。

中國更主導著全球供應鏈,從食品到藥品,再到工業產品,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疫情時期美國的商品大缺貨印證這一點。美國離不開中國,美國對中國上癮,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啊,你怎麼可以對你最大的競爭對手上癮呢?難道未來美國要像一個癮君子一樣,對中國搖尾乞憐,乞求中國再給美國一點毒品嗎?

中美38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太可怕了,這意味著美國很脆弱,很容易被中國勒索和脅迫。當中國掌控世界供應鏈時,反觀美國自己,今天美國的經濟高度集中於兩個領域,打開電視看看吧,所有財經媒體整天只討論這兩個領域。

一個是金融,華爾街,期貨,買空賣空,虛假的金錢遊戲,不製造任何產品。一個是大型科技公司,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特斯拉,這些巨型跨國企業,同樣不製造任何實物產品,就算製造也大多在中國製造。這些企業創造了最大的財富,卻提供著美國工人最少的工作,更可怕的是,這些巨型跨國企業,擁有著比美國政府更多更大的權力。在很多情況下,美國政府都要聽命於他們,而這些跨國企業對我們國家,對我們人民,毫無忠誠可言。

跨國企業的利益,不是美國國家利益,他們只在乎企業股東的利益,只要能為企業股東牟利,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犧牲美國國家利益。可中國呢?你告訴我哪個中國的大型企業不是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的?有嗎?你告訴我一個?中國有龐大的國企,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還有數量繁多的民企,華為,抖音,也全都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差別太大了,美國難以集中力量和中國競爭。

現在我們該認清了,所謂經濟全球化能讓美國更繁榮,完全是一個幻想,我們更該認清,和蘇聯相比,中國這個對手要強大得多,危險得多,也困難得多。哪怕是鼎盛時期的蘇聯,都不像中國這般對美國威脅這麼大。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產業競爭對手,但中國是。

蘇聯從來無法讓美國成為一個上癮的癮君子,但中國能,美國對中國上癮,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有很大制約,對美國的社會有很大影響,那些出賣美國利益的美國企業,更在華盛頓擁有一支免費的遊說大軍。這些免費遊說大軍,都不是中國花錢雇的,而是在和中國合作中能獲得巨大好處,他們都心甘情願的去替中國說話。

他們從不關心美國人五年後還有沒有工作,從不關心美國在競爭中會敗給中國,他們只關心他們的錢包,他們的企業財富,他們無償的幫助中國,削弱美國。這套模式有效而持久,讓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讓美國企業反對美國政府,從內部瓦解我們,分裂我們,讓我們自己打自己。

但這怪中國嗎?各位這是我今天演講的核心,這怪中國嗎?這不怪中國,是美國自己製造了這一系列的系統漏洞和政治溝壑,中國只是看到了我們的漏洞,然後利用。根本問題不在中國,而在美國體系本身,美國現在這個政治體系,不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而是為美國企業資本服務的,這才是關鍵。

核心不是中國對我們做了什麼,核心是我們要對自己做什麼,美國想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就必須改變如今國家為企業資本服務的本質。我們要管控那些不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企業,我們要改變主導我們經濟政策和政治體系的運轉模式。

我天天在國會,天天聽到那些話,噢你不能這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貿易,噢你不能那樣對中國,因為這會傷害美國的利益。拜託,這不是美國的貿易,這是你們企業的貿易,這不是美國的利益,這是你們跨國企業的利益。

我受夠了這些,這是一整個美國體系的災難,現在不是1991年,現在不是2000年,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而我們卻沾沾自喜的對手。美國真的會贏嗎?以美國現在災難般的國家體系,和中國競爭越久,對美國越不利,和中國拖越久,美國優勢越小。

各位,我會在接下來幾周的國會演講裡,勾畫出一幅清晰的替代藍圖,這比我整天坐在國會爭論要禁止中國這個,禁止中國那個要強得多。請你們記住,我們要做的不是禁止中國的哪個產品,或者打擊中國的哪個產業,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美國這運轉了30年的全球化災難體系。

打擊中國產業,禁售中國產品,贏不了中國。但是徹底改變三十年來美國自身的災難體系可以。我也要醜話說在前面,改變美國自身災難體系,絕非易事,因為那些靠著舊模式混的風生水起的人,仍然在美國有著龐大權力,他們會想盡辦法阻撓我們改變美國,他們會用盡他們的權力來維護這個舊系統。

但我的美國朋友們,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和舊勢力的阻礙者鬥爭到底,因為這場中美競爭的勝敗,將定義全世界整個二十一世紀。

赫弗南參訪台積電晶圓廠摘要/eaton

科技雜誌Wired的專欄作家赫弗南(Virginia Heffernan)被拒絕3次,獲准參訪台積電晶圓廠,並與董事長劉德音、林本堅、嚴濤南碰面。她以遊記般的筆觸,娓娓道來在半導體工廠見到「矽盾」、「神的面容」及「台美工程師文化不同」。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7054574?from=edn_referralnews_story_ch2187 

劉德音說,如果有極權政體強行占領台積電,其領導人沒辦法用電話聯絡上合作夥伴的民主政體,相關的原料供應商、晶片設計師、軟體工程師、5G網路、擴增實境服務、人工智慧營運者及產品製造商,都不會接電話,晶圓廠本身只是磚塊集合體。 

劉德音說,「將事隱祕乃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人(君王)的榮耀。」台積電的科學人員有兩個特質:好奇心和毅力,每個科學人員都必須相信神;沒有辦法,你總是覺得只碰觸到表面,一直到有一天,它出現在你面前,他告訴工程師,思考模式要像原子一樣大的人。 

劉德音在柏克萊大學的博士研究是離子在射入矽時的偶然行為方式,他的意思是上帝「隱秘」了原子,這種寶藏一直在埋藏在物質內,等著電子掃描顯微鏡發現,讓夠刻苦的科學家花上數十年凝視。台積電對好奇心的追求看起來像是某種運動、或甚至是痴狂,深入原子領域,台積電的科學人員毫不鬆懈又不失去耐心地一再試驗。劉德音讓她想起童年上教堂禮拜儀式所聽到的話:內心的喜悅與單一。 

林本堅是台積電另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儘管已經80歲,但容光煥發,她問林本堅是否像劉德音一樣,在原子中看到上帝,林本堅說「我在每個規模都看得到上帝」。赫弗南問:「你是怎麼毫不畏懼地面對奈米科技所有這些超難問題的?」林本堅說:「嗯,我們就是得解決問題,這就是台積電精神。」 

台積電的張忠謀,儘管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接受過工程師訓練,長期卻都認為,美國工程師沒有台灣工程師那麼好奇和積極,在2021年還宣稱「美國沒有人對工作的投入度像台灣人一樣」。 

嚴濤南是在2014年接任林本堅成為台積電研究主管,極紫外光微影技術是在2014年秋季整合出現, 「我們在台積電都工作到很晚」1014日晚間,艾司摩爾一組團隊到台積電測試嚴濤南團隊一直在研究的新電源條件,之後「靈光一現」,就成功了,讓他欣喜若狂。 

2021年開始,上百位美國工程師到台積電接受培訓,預料須在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工作,但台積電的集體學徒制顯然不是很順利,關於文化衝突的各種謠言在社交媒體和Glassdoor上流傳,美國工程師形容台積電是「血汗工廠」,台積電工程師則反駁說,美國人是「寶寶」,不具備運作最先進晶圓廠的心智。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聊天機器人的中道力量/eaton

前言:從跟聊天機器人GPT-4的對話,發現機器人不只會找資料,其判斷具有一股中道的力量,比我原先想像中的厲害。

我問:我們知道,犬儒主義思想的人在面對問題時往往表現出消極、冷漠、無語或冷嘲熱諷,這種心態嚴重時會使得理性批判在現代社會不再可能。可是鼓舞人心的話語,語言效用比犬儒主義大嗎?(還有另一個類似問題)

GPT-4回答:犬儒主義思想心態的確會對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因為當人們無視問題的存在或者對問題持消極態度時,問題就無法被有效地解決。當消極態度普及時,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可能會下降,甚至可能導致社會的瓦解。

鼓舞人心的話語的確有一定的積極效用。當人們受到鼓舞時,他們會變得更有信心,更有動力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結果。例如,在戰爭時期,領袖們經常會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來鼓勵士兵們奮勇作戰。這些演講可以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最終幫助戰爭獲勝。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需要找到一種平衡點,既要批判問題,又要為人們注入正能量和信心。這樣,我們才能以更加積極和理性的態度去面對現實,解決問題。

在陽光滿大地的日子,用鼓舞人心的語言去喚起對社會現象和精神危機的關注,無疑比憤世嫉俗更具感染力。當溫暖的風吹拂過每個人的心靈,帶來對美好未來的希望,人們將更容易聆聽到那激勵人心的呼喚。

在這充滿活力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渴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當鼓舞人心的話語像春天般綻放,我們可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力量在引導我們驅散陰霾,追求真理。那些燦爛的言辭將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明燈,照亮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

讓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探討社會問題,用充滿希望的眼光去看待精神危機。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擁抱那些能激發我們心靈深處的勇氣、智慧和信念的話語。正如經典名言所說:「勇敢地追求真理、愛和智慧,將永遠是你的引路明燈。」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高特曼:婚姻成敗取決於「面向」另一半

 編譯 張詠晴 

美國婚姻權威高特曼 (John Gottaman)與妻子茱莉研究愛情50年,兩人一邊羅織自己的婚姻與愛情,一邊探討究竟什麼因素可以決定愛情的綿長或短促。 

這對心理學界的神仙眷侶,研究了超過4萬多對尋求伴侶諮商的怨偶,再根據兩人幸福結褵35年的經驗,推敲成功伴侶關係的因素。 

他們曾在實驗室環境中,觀察不同的伴侶15分鐘後,就準確預測那兩人會不會離婚,準確度高達94%。他們發現,其中一個決定婚姻能否長久的因素是,一對伴侶是否經常的「面向」另一半,而非「背過身去」。這是什麼意思呢? 

幸福關係第一關鍵:面向對方 

「面向對方」的意思,並非只是字面上的把臉正對著對方。而是,當對方需要你、需要與你連結,你總是靠向他、予以回應。需要可大可小,有時候是伴侶呼喚你、需要你回答,也有時候是有更大的需求必須被滿足。幸福的伴侶總是可以注意到另一半提出的要求,然後放下手邊的事,並且在必要時移動到伴侶身邊參與。 

舉個例子,當你的伴侶滑著手機說「這篇文章好有趣」,你的回應可能有以下幾種:

一、面向對方的回應會是,「喔,是嗎?是在講什麼?」

二、背過身去的回應方式則是,不回話,直接忽視另一半,儘管另一半也許是要開展與分享一個話題。

三、最糟糕的方式則是潑冷水,直接語氣不耐地說「沒看到我在忙嗎?」 

高特曼在CNBC撰文說,面向對方的互動方式可以打造親密感,同時顯示你們是一個團隊,這是鞏固恆久關係的基礎。 

高特曼指出,生活的現實並不一定能讓你隨時隨地都回應對方。但根據他和心理學家妻子的共同研究,婚姻可以維持至少6年以上的伴侶,有86%的時間都會在對方需要時,投以關注。而離婚伴侶面向對方的回應時間大概僅有33% 

面向對方的相處方式是可以練習的嗎?如果看到這邊,你意識到了,自己在感情中更常別過頭、默不作聲,別擔心,你可以透過三個練習,改變作法: 

一、10分鐘的關心

當你可以空出一段時間,而不用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件事,問問你的伴侶今天忙什麼?或是今天過得如何?時間點可能是喝晨間咖啡時,或是晚間小孩都已經進入夢鄉後。這麼做可以讓伴侶知道,你關心他,願意聽他說話。而且,這也能為他們帶來安心感,他們會知道,自己需要時,你會回應。 

二、積少成多

就如同撿起地上掉落的硬幣一樣,其實短短的時間,即使稍縱即逝,但累積生活中微小的連結也會非常有價值。當伴侶微笑、嘆氣,都是希望爭取注意的訊號。當伴侶獨自搬著重物,上前幫忙減輕負擔;當伴侶爬高找東西,主動扶一把,當他的安全防護;當對方不小心把事情搞砸,比方說把東西烤焦了,主動上前說「我有時候也會這樣」,也都是在落實「面向對方」的相處方式。 

三、還不要放棄

高特曼指出,伴侶相處時,也會遇到一方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時,另一個人不一定可以及時提供支持,也就是「情感可用性」(emotional availability)無法對齊。比方說,一方正在歷經多年來的低潮,可是他的伴侶必須出席一場自己是主角的慶功宴,或是出席一場重要會議。 

遇到這樣的狀況該怎麼辦? 

不能回應伴侶時

首先,不要忽略他的呼求。你要先解釋,自己無法立即陪伴給予回應的原因。「我真的想聽你說,但我現在真的必須專心開會。我開完會馬上打電話給你,好嗎?」 

如果是你的需求,多次沒有獲得回應

再試幾次看看,但如果這已經變成固定模式,你可以說,「我不是想找麻煩,可是我已經叫你好幾次了。不知道有什麼事絆住你,讓你不能回應我嗎?」 

當你的伴侶用負面的語氣提出要求

如果你伴侶的要求,總是很像在找架吵。比方說,一方可能語氣不好地說,「反正你一次都不願意做晚餐,是嗎?」這時候,你可以試著忽略口氣差這件事,卻也告訴對方你注意到他的情緒不太好,「我感覺到你心情不太好,也比較累。我可以準備晚餐,讓你休息一下」。 

高特曼說,如果你和伴侶正在交往中,並覺得遭遇了些瓶頸,不妨試試上面的練習。如果已經是老夫老妻,你需要的無非就是「願意改變」。 

(資料來源:CNBC, huffpost)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刺秦的和平故事/eaton

2002年,中國導演張藝謀發表《英雄》,劇情是這樣:戰國末期,秦軍攻城掠地,幾位高手想要阻止秦國侵略,決定行刺秦王。刺秦大業進行一半,有位高手想到,就讓秦併滅六國,從此太平。

於是,高手背棄愛侶的信任,在秦王殿前放棄行刺機會,還把「追求和平」的思想傳染給另一位高手。隨著高手相繼棄劍,秦統一華夏。

電影演到這裡。張藝謀不負國師之名,精準掌握某種核心思想-----「和平」是叫被攻擊者不要抵抗,讓攻擊者隨心所欲,自然就「和平」了,支持這種思想的人藉此高喊「反戰」、「追求和平」。

但電影沒有演的是,秦滅六國後,隨即大量汲取六國資源,繼續對外發動戰爭,北擊匈,南攻越,百姓痛苦不堪、大量死亡。這種「和平」等於自取滅亡。

隨後秦帝國崩解,楚漢交戰,大量人口死亡,勝利者重建秦制,中國進入週期性帝國崩塌,而璀璨的先秦諸國文化,不復存在。

最近台灣四位學者連署「反戰聲明」,顯然無法區分「侵略」和「抵抗侵略」的差別。這種「和平主義」是道德腐敗的代名詞,台灣與美國沒有互邀向任何對象發動戰爭,要聲明應該是「反侵略,要和平」吧!

若把四位學者的反戰聲明餵進GPT-4,問機器人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人工智慧雖沒有創意,但答案四平八穩,這次是好到太恐怖,還指出倒果為因:

1.過於簡化戰爭的原因:雖然聲明中提到了美國及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挑釁的軍事擴張行為,但並未充分探討其他可能導致戰爭的因素,如地緣政治、民族主義、資源爭奪等。

2.對美國的單方面指責:聲明中對美國的軍事主義和經濟制裁進行了批評,但未對其他國家(如俄羅斯)進行平衡的評價。這可能讓人覺得聲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見。

3.過度樂觀的和平期望:聲明中強調和談是止戰的唯一途徑,並呼籲停止挑釁行為。然而,歷史上的戰爭往往源於多種複雜因素,單純依靠和談和停止挑釁行為未必能夠達到持久和平。

4.對台灣自主的過度強調:聲明中主張台灣要自主並與大國維持友好等距關係。然而,考慮到台灣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要在美中兩強之間保持中立可能是一個相對困難的目標。

5.對國內問題的過度關注:聲明中提到國家預算應該用在民生社福和氣候減緩而非投入戰爭軍武。然而,在國際緊張局勢下,國家安全和國防仍然是重要的議題,不能完全忽視。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奇蹟締造者:海倫凱勒(3)/eaton

對生活的思考 

(1)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不能被看到,但卻可以在心中感受到。

(2)如果世界上只有歡樂,我們永遠不會學會勇敢和耐心。

(3)曾經享受過的我們,永遠不會失去。我們深愛過的一切,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4)生活是一系列必須活得被理解的教訓。生活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為別人生活時,最令人興奮。

(5)相信當你最不高興時,你在世上需要去做的,就是減輕別人的痛苦,生活就不是徒勞。

(6)真正的快樂,不是通過自我滿足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忠於一個有價值的目的。 

我們的能力 

(1)只要我們堅持足夠長時間,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2)我只有一個,但我仍然是一個,我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我不會拒絕做我能做的事情。

(3)我渴望完成一項偉大而崇高的任務,但我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小任務,就像他們偉大而高尚。

(4)當我們盡力而為時,永遠不會知道我們的生活或另一個人的生活發生什麼奇蹟。 

關於野心 

我們不應該為與我們的權力相等的任務而祈禱,而是為與我們的任務相等的權力而祈禱,當我們走向我們遙遠的目標時,我們將永遠在我們內心深處跳出一個偉大的願望。當人感到衝動飆升時,永遠不會同意蠕動。 

陪伴的快樂 

在黑暗中與朋友散步比在光中獨自行走更好。關係就像羅馬一樣,難以想像的黃金時代繁榮。一個新的王國將會出現,整個過程會重演,直到你遇到像王國一樣的王國......興旺並繼續繁榮,這個王國將成為你最好的朋友你的靈魂伴侶和你的愛人。 

隨機的心靈 

(1)我們的民主不過是一個名字,我們投票,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我們選擇TweedledumTweedledee (按:出自《愛麗絲夢遊仙境》,意指極端相像的兩人,或難以分辨的兩個人或兩件事物。我猜她警告選出民主,也可能選出獨裁 

(2)人們不喜歡思考,如果有人想,就必須得出結論,結論並不總是令人愉快的。 

(3)科學可能已經找到解決大多數邪惡的方法,但是對最糟的,人類的冷漠,沒有找到任何補救辦法。 

(4)好人花時間與魔鬼作鬥爭太好了,但他們花相同能量愛同胞,魔鬼就會死在他自己的厭惡之中。 

(5)知識就是愛和光明。寬容是心靈的最大恩賜,它需要大腦的相同努力,才能在自行車上平衡自己。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奇蹟締造者:海倫凱勒(2)/eaton

有時過於樂觀,輕忽風險,在好事還沒發生前,就全軍覆沒。但是人們習慣輕看目前的機會,沒有看透現在所受的苦難是學習堅強信心的學校。這是上天給人在絕望中的計畫。 

海倫凱勒一生前往35個國家支持盲人權利,一戰期間是和平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倡導婦女權利者,也是剛起步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成員。 

海倫凱勒因著視聽障礙,讓人看見她活躍頑強生命,過著漫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彰顯樂觀與希望的生命本質,一種智慧和力量。 

樂觀主義 

(1)安全是一種迷信,它不存在於自然界。從長遠來看,躲避危險,並不比直接暴露更安全。膽小的人和勇敢的人一樣容易被抓住。生活要麼大膽冒險,要麼什麼都不是。(:大意是,安全行事是最冒險的選擇,同樣會面臨所有的危險,卻沒有改變的機會。如果改變能帶來活力,好事總會發生。) 

(2)讓你的臉看到陽光,看不到陰影。永遠不要低頭,始終保持高度,眼睛看世界。 

(3)樂觀是導致成就的信念,沒有希望和自信,任何事都無法完成。相信沒有悲觀主義者曾經發現過明亮星星的秘密,也沒有航行到未知的地方,或為人類的精神開啟新的天堂。 

(4)我所尋找的並不在那裡,它在我身上。當幸福的一扇門關閉時,另一扇門打開,但是我們往往在閉門時看起來如此漫長,以至於看不到為我們打開的那扇門。 

(5)不要想到今天的失敗,而是明天可能會取得的成功,你已經為自己設定一個艱難任務,如果你堅持不懈,就會成功,並且會發現克服障礙的喜悅。 

信仰的重要性 

信心是破碎的世界將出現光明的力量。我相信靈魂不朽,因為我內心有不朽的渴望。這給我一種深刻而安慰的感覺,即所看到的事物是暫時的,而看不見的是永恆的。 

希望之美 

(1)一旦我只知道黑暗和寂靜,我的生活就沒有過去或未來,但是另一個人的手指輕輕落入我的手中,抓住了空虛,我的心跳便到了活著的狂喜之中。只有我能做得這麼少,我們一起可以做得這麼多。 

(2)雖然這個世界充滿苦難,但它也充滿克服。為了面對變化,在命運存在之中,表現得像自由精神一樣,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們面臨的挑戰 

(1)如果沒有克服的局限性,人類體驗的奇妙豐富會失去一些有益的喜悅,如果沒有黑暗的山谷穿越,山頂的時間不會太好。 

(2)我很少考慮自己的局限性,他們從來不會讓我難過,也許有時候會有一絲渴望,但它是模糊的,就像鮮花中的微風。 

(3)性格不能輕易安靜地發展,只有通過嘗試和痛苦的經歷才能加強靈魂,激發靈感並取得成功。 

(4)自憐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如果我們屈服於此,就永遠無法在世上做任何明智的事情。 

(5)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是有視力卻沒有眼光的人。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奇蹟締造者:海倫凱勒(1)/eaton

台灣人沒有想像中的膚淺,只關心吃喝玩樂。這部嚴肅、長達88分鐘的電影奇蹟締造者 海倫凱勒【中譯】,有20萬人觀看,能證實這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rOGJbTJE0 

我看到影片時,當時顯示8千人點閱,觀察幾週,人數沒甚麼變動。我在2019.6.18貼這篇文,文末附這部影片。3個月後,增加1.5萬人點閱,再6個月,增加3萬人,現在20萬人截至2023.3.8 

當時我對貼文做了特殊連結,沒多久就超過千人,但還是不能確定點閱大增的因果關係。網路有力量,但卑微的力量更強大。影響海倫一生最大的是蘇利文老師,她視力很差,後來也盲了,而影響蘇利文一生最大的女人是默默無名的地板女傭。

……..

我很少想我的缺陷,它們從來不會讓我感到傷心。或許有時候會有一絲嚮往,但很輕微,就像微風吹過花叢一樣。風過後,花朵心滿意足。----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出生18個月後失去視力和聽力,還沒學會說話的凱勒,陷入「新生兒般的無意識狀態」,就像一個與外隔絕、看不到出路的牢籠。

 

後來在蘇利文(Anne Sullivan Macy)老師的幫助下,野性的凱勒不僅以優異成績從哈佛大學文學系畢業,還是作家、演說家、盲人權益倡導者,還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並以表演形式,在全球團演巡迴演出700多場。

 

1964年,美國詹森總統授予凱勒「總統自由勳章」,表彰她的勇敢和決心。海倫凱勒的老師蘇利文曾因沙眼開過8次刀,在死前最後一年,用眼過度再度失明,享年70歲,在她死前,海倫一直牽著她的手。

 

海倫87歲去世,骨灰放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旁邊是蘇利文的骨灰。然而,她們的生命依舊被承傳,一個成立於1915年以她命名的基金會,現仍為聽視力受損者提供治療。

 

William Gibson改編劇本《奇蹟締造者》最早在1962年上映,電影是黑白的,時間長達133分鐘,而飾演老師的安妮班克勞夫特在當年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飾演凱勒的帕蒂杜克獲得女配角獎。

 

西元2000年,由吉布森(William Gibson)編寫的迪斯尼電影《奇蹟締造者》(The Miracle Worker)上映。這齣88分鐘的電影的最後10分鐘最為精采,情節急轉而下。

 

關鍵時刻帶來關鍵的扭轉,這些都來自愛與堅持,也讓人深入理解其中的艱辛與困難,而凱勒的精神表明殘疾人士能克服障礙,而不是一味博取同情。

 

相對海倫凱勒,我們或許更能理解孤獨不等同孤單,因為我們能看見皎潔明月,與灼灼星星為伴,能親眼感受溶溶落日的展演,能細細品味風吹稻穗的聲音,並讚嘆在季節限定裡樹葉的顏色變化。孤獨旅程是每個人一生中必然的經歷與練習,但作為平常人,我們是幸福的,更要懂得珍惜。

從戒嚴緊張到多元開放:相隔40年、兩代日本人的台灣印象

作者 新井一二三 (明治大學教授) 2023-03-08 

我第一次去台灣時,台灣還處在戒嚴之下。 

雖然當年的日本大學生並不大明白戒嚴到底是怎麼回事,入境以前可是滿緊張的,因為在我的護照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邊檢蓋的章,而我在日本的中文老師同學中,似乎沒人去過台灣。 

這也不奇怪,我們用的教材上,常出現「國民黨的反動派」擔當負面角色。即使是外國人,當年普遍認為,在PRCROC中,只能選一邊。 

再說,對多數日本人來講,1980年代的台灣就是黃春明小說《莎喲娜拉,再見》的背景。不僅在人文知識方面是,而且在現實經驗中也是。 

我離開日本之前,當時打工的廣告公司上司特地警告我說:在台北,除了圓山飯店以外,其他旅店都可以叫小姐的。後年我認識的幾個日本女生親口告訴我說,80年代去台北旅行,在飯店電梯裡,竟被同胞日本男人誤認為當地妓女。 

我也記得90年代的台灣,到處都林立著不同顏色的旗幟,一切都在顛覆中的場景。那是捷運還沒開通的年代,台北到處都塞車。聽說巷子裡開了很多有趣的小店,可是除非有當地人帶路,外人就很難找到。還好,當時至少有了誠品書店,能滿足大家對人文品味的渴望。 

雖說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轉眼之間,40年光陰飛去了。我39歲生的女兒,忽然說這個寒假要去台灣學中文。喔。好啊,如今不少手續在家裡的電腦上都可以瞬時辦完:申請華語班,訂飛機票,找宿舍住,都用不著多少時間就解決了。 

自由行更方便!39年後的台灣讓人驚艷 

2月初,女兒抵達的台北,跟我39年前抵達的台北,可是不一樣的。機場不再叫做中正機場,而是改名改裝後的桃園機場,也有捷運開往市區了。離開機場之前,就可擁有台灣的手機和悠遊卡(後來換用數位學生證上車,就自動打折)。 

這樣子行動自由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再說,如今台灣有很多青年旅社,讓年輕人能夠低價居住,同時也認識到當地以及外國來的同代旅客。我那個年代,除非付圓山飯店的房價,否則只好住嫖客佔多數的地方。 

就女性單獨行動而言,今日的台北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友善的大城市之一吧。這一點,從華語班老師帶同學們去吃晚飯唱卡拉OK,凌晨解散後叫大家各自搭計程車回去就能證明。我這完全是褒獎。在疫情之下,全球大學生都丟失了年輕人應該享受的荒唐時間,長遠看來會影響到他們在身心兩方面的成長。 

去台灣學華語的選擇,在我們的時代,幾乎不存在。除了政治因素以外,還有繁體字和注音符號造成的障礙。如今的教學方法很現實,結合了繁體字和漢語拼音。對日本學生來說,繁體字比簡體字容易認;用羅馬字的漢語拼音,則對誰來說都比注音符號容易念。 

智慧手機的優勢大家都知道。從前老找不到的店家,今天一打開Google地圖就能找到,而且同時還能讀到別人給的評價,可以做參考。所以,我過去只聽說過而沒能抵達的地方,什麼國際藝術村、漢聲巷等等,這回女兒都輕鬆去了。 

同樣的,數位化也大大減少了外國人搭公眾運輸的困難。對了,我們的年代,誠品是亞洲書店界的大王。如今誠品門市似乎很多了,年輕人除了去誠品以外,也去台北四處林立的獨立書店。 

世代交替,在世界每個地方都自動進行。以前會說日語的台灣人是受過殖民統治的老一輩。在我的印象中,他們的兒女一代人,會說日語的不很多。但這次女兒在台北或者旅行去的台南,遇到的年輕一代中,能用日語溝通的人似乎又有不少了。 

美食一向是台灣的強項。現在服務方式比過去友善得多了。桌子上有菜單可以打勾,叫菜很方便。台灣的青年旅社給住客發餐票,可以去附近的早餐店吃飯,使外國遊客嚐到很多不同的餐點,如蛋餅、燒餅、飯糰、小籠包、漢堡、三明治,配上鹹豆漿、紅茶豆漿等等。 

這麼一來,台灣應該是世界上早餐種類最多最豐富的地方吧。另外,台灣甜點很多都用芋頭和豆類,也很迎合飲食健康的潮流。 

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也處處可見。去了中正紀念堂,雖然還有儀仗兵,但是散發的資料是談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在台南,她除了新開的美術館外,也去了王育德老師紀念館。另外,她也注意到,台灣的大企業以及小機構裡工作的女性都很多。 

從抵達台灣的第一天到四個星期後離開台灣的最後一天,女兒每天都遇到了很多熱情的台灣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確實是真的。

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以偏概全的騙術/eaton

媒體喜歡報導以偏概全」的新聞提高聲量,就是看到一個人(或少數人)怎樣,就意指問題多嚴重,或全部的人如何 

這些報導有些出於故意,特意挑選特定人事物,就能達到煽情欺哄的目的以前貼文過很多實例,比如公衛專家藉著統計抽樣誤差」(以偏概全),想從疫情統計,企圖得到私利。 

有些出於疏忽或無知。前陣子有個新聞,一篇台大碩士論文聲稱,房租佔整體物價指數CPI權重15%,若估計偏誤,無法反映生活成本,央行貨幣政策失去依據。 

研究由台大經濟系教授王泓仁與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擔任指導教授,利用20082021591租屋網成交資料,樣本超過100萬筆,算出房租年成長3.56%,比主計總處的0.64%高。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5420865d-dc6b-4a1e-a9b1-006368d4db98 

可笑的是,主計總處建議「作者重新算一下」,因為網路平台物件,房屋類型、樓層、坪數、區位、屋齡等條件不固定,成交資料大部分是更換房客、換約招租的樣本,調漲機會高。 

主計處調查的對象是固定物件,有可比較基礎。房價也有類似問題,新房舊房比重不同,整體漲跌幅度就會不同,其實可能甚麼也沒變化。 

作者應不是故意的,重算,今年無法畢業了,不過指導教授應會指點:結論就說,建議往後研究考量平台物件特性不同,還可以篩選樣本,比較結果 

很多研究就這樣,沒考慮環境變動或條件不同,就說因果如何。這是研究ABC,專家都會疏忽,大眾更容易被操控欺哄。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是「鷹派」人物,他跟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旭昇(第19屆理事)都是「匯率異議份子」,出論文寫書,指證歷歷央行干預匯率,並主張放手讓台幣升值,讓台灣產業升級。 

央行有無干預匯率不需研究,交易最後一盤只有央行能下單。至於「產業升級」,我看過他們幾篇論文,都是猜想。這個命題無從實證,也不能試驗,若錯了,造成大量失業。 

我認為這個命題的前提至少兩個:技術能耐及人力質量都有一定水準。台灣在國際市場長年扮演管家角色(以後貼文),條件不足,還沒升級成功,國家恐怕就GG了。 

我不是學術工作者,但知道研究要先鳥瞰森林,悶著頭研究數木,很可能見樹不見林,不管統計數據有多少,結論都要保持高度懷疑。 

即便是一對一的因果關係,你不先確認中介變數、調節變數、排除共線性Collinearity)、時間落後效應、互為因果,怎能不對結論保持高度懷疑呢?其實人類要謙卑,誰知其他影響更顯著的未知隱密變數呢

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憂鬱症治療的常識/eaton

以前聽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精神科醫師說,心靈雞湯文對精神病沒用,言下之意,就是要吃藥。 

當時我懷疑他的說法,不僅跟經驗不符,可是沒去證實。這位醫師喜歡政治評論,事後證實大部分亂說一通,懷疑是合理的。人不能偏聽偏信,不然就不知如何擇善固執。 

現在看到美國波士頓塔夫茨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徐理強的一篇治療憂鬱症的文章,知道大量學術研究證實有效,60%可以靠自己及知心朋友走出來,40%病人需要專業心理輔導及藥物治療。

徐教授以治療抑鬱症(憂鬱症)為例,娓娓道來一百多年來,信仰與認知療法的有效性與局限性。文章很長,我做重點摘要: 

// 抑鬱症是普遍而且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盛行率約6%-12%,可惜大多數病人不願意公開病情,反而隱瞞,暗中獨自受苦,甚至自殺。

抑鬱症是比較容易治療和痊癒的精神疾病。90%的病人,經過自己操練、別人的扶持,或配合專業治療,就可以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是基因與環境互動而產生的大腦功能紊亂的疾病。到2021年為止,抑鬱症的基因變異,已經找到40多處。抑鬱症的環境誘因,也找到了不少。 

最近30年,精神科學研究發現,信仰可以提供能力、扶持、目標、意義等,幫助精神病人積極面對和接受自己與疾病。現在心理治療師與精神科醫生,受研究影響,從對信仰的歧視和輕視,轉為接納和認可信仰的作用。 

抑鬱症的治療,有3個階段,每階段大約4-8週。假如走不出來,往下一個階段走: 

1.靠自己:鍛煉(每天運動1-2小時);默想、分析自己的過去、個性、環境誘因(比如,失業、親友死亡、生病、意外事故、天災、考試失敗、失戀、被拋棄等);讀經禱告。

2.靠知心朋友(不是配偶或親戚)的鼓勵、接納、扶持。病人分享時,朋友聆聽、瞭解、扶持,而不是教導、指責或給予個人意見。 

3.靠專業輔導或藥物治療:病人用輔導應付、戰勝環境誘因,用藥物治療消除抑鬱症狀。多年臨床經驗,抗抑鬱藥物不產生依賴性。可能產生依賴性的安眠藥、鎮靜劑,在美國屬於管制藥物,必須在嚴格控制下,醫師才能開處方。 

大概60%抑鬱症病人,走過頭兩個階段,可以走出來。假如抑鬱症狀持續幾個月,或嚴重到失去自理能力,甚至有自殺念頭,有割腕或過量用藥等自殘行為,應該馬上找專業治療。//

………………

參考:「聖經輔導可能結合專業輔導嗎?——以抑鬱症為例(徐理強)2023.03.04

https://behold.oc.org/?p=59036

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智商100的路/eaton

最近看到一張9+5=2圖,說只能移動一根火柴,讓等式成立,裡面寫著智商200才能答出。心想自己100,所以膝蓋想著,便要放棄了。 

這時,腦海想到「日本偵探柯南」,似乎可以用簡單邏輯,四兩撥千金,便可輕易解答複雜的問題。 

我想到一個:既然只能移動一根,就可假設只有1個數字變動。假設5變動,9必須減7才等於2,但怎麼看,「5」都不可能變成「7」。 

假設9變動,5必須減3才等於29怎麼變3?拿走9左邊垂直的火柴,9變成3,再橫放到3前面,就成-3+5=2」了。 

其實解這個題,給我三個提醒」,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首先,雖然智商只有100,也有自己的路,不用嘆息,不用羨慕別人。龜兔賽跑,贏得是烏龜,就是一例。 

其次,一步一步來。先試一個數字,不行再試別的,不要妄想一步登天。面對諸多變數的複雜環境,學術研究也是如此。 

比如,經濟學先假設其它條件不變,只先研究一個變數。統計學先一對一計算相關係數,接著排除共變數(),若一下子跳到多變量分析,自以為厲害,得到的結果只是垃圾資訊。 

第三,一個人碰到困難,不要無厘頭急著隨便移動火柴,而是先謙卑冷靜下來,想想問題處理的順序,確認哪件事最關鍵最要優先做?對我來說,禱告祈求放第一位。 

:多變量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看似可以處理變數間的共線性,但沒有先一對一,因素命名解釋可能也是亂說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