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羅素(11)哲學的目的

如果某種哲學要帶來幸福,就應該從親善的感覺中得到啟發。馬克思的靈感不是來自親善的感受。馬克思假裝他想要「無產階級的幸福」,但真正想要的是「資產階級的不快樂」。正因為那個負面元素,那個仇恨元素,他的理念才產生災難。發願行善的哲學,必須由善心感受所啟發,而不是由非善心。----伯特蘭·羅素 

多數人相信,馬克思主義帶來大災難。有人緩頰:不是思想的錯,而是執行出問題或高估人性。羅素反駁,馬克思哲學的本質是災難性的。 

進步主義者過於浪漫追求公平,也有類似問題。比如:為消除貧窮,倡議不管有沒有工作,每人都要有基本收入,也許90%的人去吸大麻玩電動,只要10%投入創新,整體仍然划算。 

暫不論是否划算,90%的人過著虛無人生,外部成本多大?分不清想要或需要,善意的舉動往往為邪惡鋪平道路。 

說到底,就是加稅,要「資產階級不快樂」,大家都不快樂,或是一樣糟,就不會不公平。若成效差,總有理由說哪裡要調整,芬蘭試辦基本收入失敗,進步主義者的說法就是如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