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到天國要多少天?

一家水餃館子關店前,老闆跟幾個女員工聊起天來。 

老闆說:「你們把年假輪休表排出來。我們做餐飲,要維持一定人力保持服務水準。家住遠的准休久一點,住高雄的,休除夕這一天。」 

然後大家七嘴八舌,對頭家說,住台中、台北、宜蘭、中國嫁來的,可以休幾天? 

「老闆,到天國,要多少天?」一個坐在角落,年約十歲的工讀小妹妹,紅著雙眼說。嘻哈的大夥鴉雀無聲。老闆問小妹為什麼這樣說。 

「我爸爸和媽媽,半年前騎車一起去工廠時,出車禍。阿嬤說,他們去天國了。」 

老闆走到她旁邊,說:「那個地方車票很貴,你要努力念書、存錢,將來才買得起車票。這個年,你如果沒事,來店包餃子,上一天班,付你十天薪水。」小妹妹眨眨眼點頭。

安靜有意義的片刻

我前往一個地址載客。到達後打電話,電話沒通。我有點不耐煩,準備開走。最後還是下車,按了門鈴。 

一個虛弱聲音說:『請等一下!』大門慢慢打開。一個嬌小的老太太,她至少90歲了。她手上拿著小行李箱,我發現公寓內傢俱蓋上布,四面牆光禿。 

「年輕人,麻煩你幫我把行李箱拿上車。」老太太說。我放進後車廂後,帶她下樓走向車子。她感謝我的幫忙。我說「我對乘客像對我的媽媽一樣」。 

她進車內給了地址,要求我不要走市中心,她說不趕時間,要去安寧療養院,剩下時間不多了。那一瞬間,我關上里程表。 

在車上,她指她曾做過櫃檯的飯店,她和丈夫住過的房子,年輕時曾去的舞廳。經過某些街道,她請我開慢點,好奇地張望。 

我們繞了整個下午,直到老太太說:「我累了,前往目的地吧。」接著我們都沒有說話。抵達後,護士推輪椅迎接。「這趟車多少錢?」她問。「不用錢!」我回答。「你也要養家」老太太說。「還有其他乘客的」我笑著說。 

我幾乎來不及思考,就給她一個擁抱。她抱住我,紅著眼眶說「你讓幾乎走到最後幾步路的老人,感到十分幸福,謝謝你。」我和她握手道別。 

回程路上,我一直思考,如果找不到人,就直接開走了呢?現在回想,我相信做了重要且正確的決定。生活中,我們得做更重要的事,更快、更有效率。但這位老太太,讓我體認到「安靜有意義的片刻」。 

同時也讓我感傷,人生最後旅程的孤獨和悵然。我們必須花時間與自己相處,享受人生。我們在急忙按喇叭前,更有耐心等待。 

這樣,我們才會看到真正重要的事。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於舒適、財富或別人的讚賞,而是做了有意義的事。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面對無常(9) 消極求和的下場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後主對宋國懷抱幻想,希望納貢保全基業,直到宋與吳越南北夾攻,兵至金陵城下,這才夢醒時分。 

破城後,李煜盡文青本分,唸完最後一首唐詩後投降。被俘至汴京,作詞《虞美人》,宋太宗認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復辟變天,無教化之可能,用牽機藥中藥馬錢子毒死他 

中華文化殘忍,株連九族,數千年如一日,毒死算甚麼。在無常亂世,不要找死,這不是說識時務為俊傑,而是無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文青可以治國,但局勢如此,應深情而不滯於情。宋太宗以王禮厚葬於洛陽邙山,請南唐舊臣寫墓誌銘,自己特詔輟朝三日。這種虛情假意的典型中華文化,台灣經常可見。 

納貢只是緩兵之計,一旦習慣,偏安心態無法大刀闊斧,宗主國也不會信任,更重要的是,納貢的投資報酬率低,不如拿下。 

因此,納貢不能換取和平,以為關係好,就不被吃掉,想法愚蠢至極。明智做法是強壯自己,結盟同道,並付出當付的代價。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面對無常(8) 該斷不斷 理還亂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白話:默默無言,獨自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擡頭望天,只有一彎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孤立院中,幽深庭院籠罩在清冷秋色之中。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悠悠愁思,纏繞心頭,又是無可名狀的痛苦滋味啊。 

賞析:題意相見歡,詞意詠嘆離別愁,這是「矛盾修辭」(Oxymoron)營造情感的強烈張力。作者的神態與動作,加上孤冷氣氛,隱喻內心深處無法傾訴的孤寂與悽婉,有著說不出的嘆息。 

李煜(李後主),五代十國南唐國君,961-975在位,精書法繪畫,通音律,善詞,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 

李煜在25歲登基,有人說他「性驕侈,好聲色,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其實當時國庫空虛,通膨嚴重,他積極推動農業 貨幣 稅制 科舉 軍事改革。 

要知道,國家虛弱,改革不易,但仍取得一定成果。比如宋軍屯兵金陵一年多,趙匡胤曾想撤軍休整,可見軍事改革的成效。都城被攻破後,守將們在巷戰戰死,5千名殘兵共存亡,可見他有統御才能。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7) 欣賞滄桑之美

曾經滄海難為水,滄桑難免,人逢滄桑,若聽見天啟,開心境之眼,從而欣賞滄桑之美,便能胸襟寬和,從容應對無常。 

日本面對火山和地震,時刻感受天地之間劫毀的力量,從而感悟人的渺小與自然的博大,於是文化強調順應自然、感悟自然、結合自然,讓自然成為色彩、設計、美學的靈感泉源。 

侘寂美學(Wabi Sabi)便是以極簡、純樸、克制、當下塵世觀和接受不完美的哲學為中心,可理解為「事物的不圓滿、無常與殘缺之美」。 

侘寂可歸納:1.不對稱不規則之美;2.簡素單純之美;3.歲月痕跡之美;4.天然之美;5.無浮華的優雅之美;6.不為習俗拘束的脱俗自由之美;7.静寂寧靜之美。 

侘寂不排斥苦難,接受安貧樂道。安,怡然自得,接受限制、不便與動盪;貧,心境無羈絆,不執着於既定想法。強調從平凡,看出非凡,被忽略丶不規則丶不矯飾丶樸素丶昏暗不清丶簡約,甚至醜陋也有美的一面,唯有敏銳審美眼光才能看出。

日人運用黃金修補破損或龜裂器皿,相信這些物品變得愈來愈美麗。也運用自然素材及飽經歲月的用品,例如碗盤、花器、木頭等,喚起美學精粹。 

侘寂相信美是覺悟,先擁有心情,再洞察看似殘缺或未完成的作品的細節,然後頓悟:簡素之中,色彩無限;滴水之外,色相萬千。

千芸說書:不完美才是生活最真實自然的樣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hJZO-xGTQ

Wabi-Sabi Japan侘寂・日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sbPd7oZ9Q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投資(2) 逆勢投資才是順應自然

羅素早提出警告:「不用盲目崇拜權威。黃志典教授也說專家的經濟/金融預測不可信。但如果眼前的景氣往下,總可以參考做投資決定吧 

投資人普遍相信,一旦景氣往下,引起恐慌,接著股價下跌。這種故事好聽,人們卻難相信景氣往下,才是撿鑽石的好時機。 

其實經濟成長預測股市,邏輯離譜。股價是最領先的經濟指標之一,經濟成長是落後指標,用落後半年、一年、或更久的指標,怎能預測更領先的指標 

知名財務研究學者Jay Ritter(2004, 2012)發現,經濟成長與股票報酬負相關,跟大眾的常識相反。

Is Economic Growth Good for Investor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Vol.24, Issue 3,pp.8-18,2012

Jay R. Ritter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161183

.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假的,商業周刊 ,十八歲賺到一億

假的,商業周刊

…………..

十八歲賺到一億 

商場自慢塾|撰文者:何飛鵬 

《十八歲賺到一億》是商業周刊出版新書,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也是我聽過最精彩的創業故事。這個當事人看到機會,劍及履及、排除萬難,最後成功創業。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13439&fbclid=IwAR2E5_TQb6PkjcNYfos2LiBbSb9RgFXJ_oukQEWa6dUSDJIQm13TyWLSTXg

…….

瞎掰18歲賺1億 魏曜笙詐貸196 

詐欺累犯魏曜笙,先前出版《18歲賺到一億》成名,並創立公司擔任總裁。魏男利用不實財務報表,先後向銀行詐貸1.9億餘元,判6年徒刑定讞,並追繳犯罪所得1.4億餘元。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94055&fbclid=IwAR1DJzHsnIYvQYHLC4dXYZZY2kJWedxh6t2nVvfHTo771g04lN8Rh1mnHzU

走出困頓:投資(1) 預測不必當真

最近IMF警告美國免於衰退的挑戰愈來愈大,今年經濟成長由2.9%下修至2.3%2023年調降至1.0%。今年失業率3.7%,明年4.6%202420255%以上。 

經濟/金融預測往往是笑話。台大經濟系教授黃志典說IMF1988年起,預測194個國家的469次景氣衰退,只有17次正確,任何人丟銅板都強。 

黃教授誠實拆自己的台,有學術良心,所以我摘要他寫過的文章:「他如果真的那麼聰明」: 

//名經濟學家凱因斯每天下床前都在替劍橋校產基金買賣股票,結果幾乎每天賠錢。耶魯校產基金規模和哈佛相當,委託該校名經濟學家費雪管理,虧損是哈佛的一半。 

經驗統計,專家對經濟成長利率、匯率、股價等金融價格預測很少準確。專家表現能長期優於指數的寥若晨星。這不是嘲笑專家無能,而是強調預測困難。 

專家再怎麼聰明,只能根據現有資訊預測,而未來太多因素不能預知。經濟學知識再怎麼精進,都不能扭轉先天限制。 

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面對不確定性企盼有明燈指引,預測需求很難消失。下次碰到專家不謙虛擺出權威,記得三件事 1.太多研究發現,準確預測經濟與金融行情幾乎不可能。2.專家那麼聰明,早富有到不必以預測為生。3.根據第一與第二,眼前的專家不是無知,就是藉機獲取利益。//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小王子》的初心

小說《小王子》發表於1943,被譯成250多種語言,敘述孤獨、友情與愛的故事。波特小姐的彼得兔繪本銷售一億多冊,《小王子》售出兩億多冊,著作討論不計其數。 

每個人心中都曾住著小王子,抱著一種理想主義,用純粹目光看待世界,用真誠方式對待人心,內心豐盈,不需外界證明自己,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都能不迷失自我,自始至終熱愛生活。 

暫不談孤獨,從愛的角度,《小王子》想表達真正重要的東西,並非有多大價值或多與眾不同,而在能否和在乎的人物,建立真正的關聯,關聯來自於純潔的心愛對方,聆聽、瞭解對方的需要,也容忍對方,並承受因愛而來的傷害與犧牲。 

友情角度,小王子探訪六個星球,遇見六個人,揭露現實世界的六種人生(權力 虛榮 醉生夢死 利益 不懂變通 紙上談兵),並與第七個星球的飛行員建立友誼[1] 

探險之旅的第一站主人是老國王。路途遙遠,疲憊的小王子打起呵欠,國王粗暴打斷他:「你不能打呵欠,這是國王的命令。」小王子無趣時,國王想任命他為司法部長、大使。小王子離開時,帶著困惑想著奇怪的大人。 

第二個星球主人貪慕虛榮,不停要小王子鼓掌,他不斷舉帽致謝。在五分鐘讚美遊戲後,小王子問:「你可以把帽子摘掉嗎?」主人自戀道:「你認為我是全世界最優秀最富裕最聰明的人吧!」小王子不解問:「這星球只有你,崇拜可以,可是有什麼好玩?」小王子聳聳肩,離開星球。 

這兩種人看似身份強大,卻渴望得到權力,聽溢美之詞,從別人獲得認同與順從的價值感。他們的出發點是填滿脆弱靈魂裡的自尊心,而不是為別人做些什麼。 

第三個星球的主人是酒鬼。「為什麼喝酒啊?」小王子問。酒鬼埋頭回答:「為了忘記我因為不斷喝酒的羞愧。」小王子不知如何回答,沉默得離開了。 

喝酒的人醉生夢死,沉浸在自責之中,總是逃避問題,不想著去改變,讓錯誤一再發生。當逃避成為慣性,自我催眠成為常態,生活將如所願,成為自己當初最討厭的人。 

第四個星球主人是生意人,不滿小王子打擾,不耐煩指向暗夜繁星:「這是我擁有的五億零一百萬顆星星。」小王子用澄澈雙眼問:「我擁有玫瑰花,可以每天為它澆水。你可以為你的星星做些什麼?」生意人啞口無言。 

對生意人而言,利益往往是衡量事物的唯一標準。殊不知欲望永無止境,而人生短暫有限。不知知足自省,縱情欲望的深淵,幸福只會越來越遠。 

第五個星球,小到只可容納一盞路燈和一位掌燈人。掌燈人不斷點亮熄滅路燈。小王子疑惑問:「為什麼你要不停點燈熄燈呢?」掌燈人回道:「我也不知道,這是規定。」 

小王子又問:「你為什麼要那麼快點燈和熄燈呢?」掌燈人說:「本來早餐熄燈,晚上開燈,我還有休息。誰知星球越轉越快,我不得不跟著加快速度,現在每分鐘要點亮和熄滅一次燈。」 

小王子敬佩他的勤勞敬業,但建議:「你可以繞著星球走,太陽在你頭頂,就不需要頻繁開燈熄燈了。」掌燈人攤手說:「這對我沒用,我需要睡覺。」小王子遺憾離開,而掌燈人很睏,卻依然不停開燈熄燈。 

第六個星球,一本本厚重書後面,坐著年長的地理學家。小王子恭謹請教:「真是漂亮,你的星球有海洋嗎?」地理學家搖搖頭。「有高山嗎?」還是搖搖頭。小王子失望問:「你不是地理學家嗎,怎麼都不知道。」 

地理學家說:「我不能離開辦公室,要接待探險家,了解他們所見所聞。如果很有意思,派人調查探險家的道德質量,如果可靠,就會記下來。」小王子問:「你會實地看他有沒有說謊嗎?」地理學家說:「不,那是探險家的工作,比如他發現一座高山,就得帶幾塊大石頭回來,驗證高山的存在。」 

掌燈人不懂變通,地理學家紙上談兵,性格底色都是保守膽怯又固執。遇事不想探究虛實,更不想打破與建設,這樣的人忠誠,但不可靠。人生如下棋,棋子怎麼走不是只有一種標準答案。很多習以為常的事,只是習慣,不代表就對,人一旦失去好奇心,消磨對世界的敏銳度,就是這樣。 

小王子率真勇敢熱情,他不理解那些成年人,那些人也難理解他。所幸第七個星球的飛行員理解他,抱著童心與耐心給小王子畫畫,解答星球怪人不屑回答的問題。 

《小王子》訴說了哪怕一路上歷盡千帆,都要保持赤子之心,不要成為欲望的奴隸,保持探尋的心,才有可能找到生命真諦。願你我能找回心底的小王子,守住初心,繼續前進! 

[1]參考珮珊:《小王子》:內心豐盈是最好的人生境界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鋼琴曲:新的一天

鋼琴曲新的一天

A New Day (Ernesto Cortaz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5c-m45fxs&t=146s

……………

你的明天充滿陽光,正如你心中所想。你沒有理由,把昨天的黑暗,帶給今天的心情。Ernesto Cortazar(埃內斯托·科塔薩爾) 1940生,墨西哥鋼琴詩人,曾為至少500部影片作曲配樂。他的音樂不前衛,保留傳統輕音樂的情調,輕柔又朦朧的新世紀音樂元素。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6) 無條件的愛

1992電影《大河戀》描述一個真實的美國蒙大拿州家庭故事。父親麥克林牧師教導個性迥異的兩個兒子,有人生信念、生活原則、親情溝通與限制。故事是大兒子寫的。 

導演勞勃瑞福和攝影師盧瑟拉德採用視覺形式主義,捕捉許多重要時刻的轉變,得奧斯卡攝影獎電影曲目約三十首,得奧斯卡音樂獎。這支影片可跳選,第一首是主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u6X3fgyyk 

下午閒暇,麥克林以半科學半宗教的方法,傳授孩子蠅釣技術,在大黑腳河體驗上帝的自然規律。小兒子保羅生性豪放不羈,長大後在首府海倫娜當新聞記者,因為賭債糾紛,死於非命。大兒子諾曼知道人生不是藝術,從小接受父親嚴格指導,長大後成為芝加哥大學文學教授。 

對小兒子的死,父親選擇看他是繩釣高手,像藝術品,他在人生最後一次證道說:我們想幫助親人,但他不接受,我們感到困惑,然而即使我們不了解他,還是可以愛他。這段話或可幫助人們冷靜看待悲歡人生,用無條件的愛面對無常。

……

我們自上帝的家園離開,雖然繁花春草不再,我們不再悲哀;在殘花衰草中,努力栽種。原始的同情心不可喪失,以愛的信心看透死亡。感謝我們所寫出的心靈!感謝心中的溫柔、歡愉和畏懼!在我認為:最卑賤的花開放時,也能使長年以淚洗面者省思。-----麥克林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5) 坦然笑對人生

1994經典電影《阿甘正傳》,阿甘媽媽告訴阿甘:「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事先永遠不會知道吃到什麼口味。」 

人生無常,永遠不知下一秒發生什麼事,如何應對,便是智慧。這句話被美國電影學會收錄百年百大系列電影台詞。 

阿甘一出生就不幸,但也很幸運,有個聰慧且非常疼愛他的媽媽,從小教他人生哲理。哲理看似簡單,多少人做到?阿甘心思單純,就認真去做。 

認真去做,需要識別「廬山煙雨浙江潮」的能力。針對「不要去驚動別人的幸福」,朋友昨天捎來回饋:「不打擾別人的幸福是修養,不讓別人打擾自己的幸福是能力。」 

阿甘如同那盒巧克力,沒什麼選擇,但他不去猜下一塊巧克力是甜是鹹,不管吃到什麼,都甘之如飴,都選擇找出亮點,不需林語堂在《蘇東坡傳》所說的經歷悲苦,就能坦然笑對人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公平。有辦法讓自己幸福,就能吃到巧克力。命運之神在這刻沒眷顧,也許下個路口等你,天上還掛著彩虹。 

智者鼓勵勇於嘗試,不要為失敗找藉口,而是為成功找方法。但也要明白,巧克力沒有辦法一直吃下去。明白這事,就能了解能吃幾顆,就吃幾顆,其他情緒都是多餘的。 

明白這點,就可以明白人生許多道理,包括賺錢、壽命。共勉之。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4)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史上最暢銷童書作者波特小姐,畫起植物圖鑑,有科學精確度;畫起童書,充滿童趣幻想。她出第一本童書時,出版商暗暗估計賣不到10本,便交給剛入門的弟弟諾曼負責,想說搞砸無妨! 

於是兩人相識,成功行銷第一本書,相戀。婚前,諾曼得血癌去世,波特把自己關在房間。諾曼的姐姐米莉探訪,鼓勵她出門,她苦著臉說做不到。 

米莉回應:「我也愛他,但是他已經走了。」波特意識到要獨立自主,過去就讓它過去,於是決定離開老家,買下原先鍾意位於湖區公園的農場。 

剛到第一天,她對著畫作說不要流淚,晚上在床上還是心痛不已。不久,她恢復畫畫,打點農場。一旦忙碌起來,就像蘇東坡忘了痛,文思泉湧,靈感源源不絕。 

最後,她陸續買下4千畝農場土地,回送人民。這一切就像她說的:「故事的發展絕對難以預料,我的故事帶我到這裡來,至此我才有歸屬感。」 

西方人面對悲傷,有感性的濃濃詩歌,有理性的覆水難收」道理,但真正的主旋律是「向前看」,所以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向前看」跟信仰有關,他們相信:靈魂不死、天堂相見 

相見之前,自應移情振作,為己為逝者完成未竟之事。「活在至愛記憶中的人,並沒有死亡,他只是遠行。」康德的說法隱含天堂相見,更是帶著濃濃的哲學味。

……………

波特小姐的彼得兔故事,至少銷售1億多本,是史上最暢銷的童書。關鍵的問題是,比得兔的故事已經一百年了,至今還有人在看,為什麼可以留存百年,組成元素是甚麼,值得大家思考。

波特小姐:彼得兔的誕生。台大 張文亮 教授(45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ZMXzVV4LY&t=2422s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平凡人的幸福

走出困頓:平凡人的幸福 

我貼文他人的豐功偉業,深知自己不具備條件,所以不比較,提醒自己不消極悲觀。但有時候,不免懷疑,平凡人能獲得幸福嗎? 

冷靜想想,多數人是平凡人,服從常態分配。日頭照好人,也照壞人,照傑出者,也照普通人。世上獲得幸福的人不少,表示平凡人有可學習的竅門。 

最近聽到智者說,平凡人也能有幸福,但要知道原則。我歸納5點: 

1.不放棄原則及信仰。許多人本來好好的,有了非分之想,下場悽慘。 

2.人生辛苦,與其被不懂者糟蹋,沒遇伯樂,也不需遷就。 

3.知道自己斤兩,與其相信自己,不如跟隨高手,存活率或成功率較高。不少人迷信自我評價,不聽別人看法,結果高看自己。《希伯來書》的以撒,聽從父親建議,包括婚姻,反得到幸福。 

4.守成也是能力。德川家康死後,兒子繼位。有次大臣犯錯,眾人求情,但他依然照規定處分,並哭說:「我資質平庸愚昧,沒父親厲害,沒能力開創新局,不能訂出好規則,要維持太平,只能遵守父親的規定!」 

5.平庸不能成高手,可學習辨識好壞。不懂得辨識,恩典禮物送到眼前,不會珍惜,還親手棄絕。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真正理想家

去年(2021)國北師美術館舉辦──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出黃土水在1921入選帝展的《甘露水》。 

展場1923415日創刊的民報》,當時在日本編印,檢查後輸入台灣,5年後突破1萬份。翻著翻著,看到一篇文章,觀念至今適用,手機拍下紀念: 

對臺灣青年之希望芳園 

記者常論人物。大都分四種之模型。第一種曰保守家。此等之人。常追憶過去爲黄金時代。排斥現在為澆季之世。重古人。薄今人。頭腦化石。不能與時勢推移。年老之人。與頑固者流。多屬此類。 

第二種曰現實家。每重現實。多課眼前之計。或依阿權勢。爭蠅頭之利。以個人爲主。以小成為安。不願社會之進步。民族之幸福。中年壯歲之人最多。所謂實務家與實際家是也。 

第三種曰理想家。全不顧過去之歴史。現在之過程。慕求將來之理想。故謀事多屬空疎。以致失敗。青年時代抱熱情之人。多有此類。急進家與空想家。皆屬此類。 

第四種曰經世家。常重過去之經驗。察現在之境遇。而樹將來之理想。故不頑守於過去。不偏執於現在。思進步於將來。得一步守一步。終達其理想。故其理想。由過去現在自然而生。順事物進化之則。是記者最推之真正理想家。 

吾臺灣青年。須以第四種人物。為修養之標準。互相切磋。方能改造台灣之社會。促進台灣之文化。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3) 尋找活下去的意義

李清照奮勇求生,想活下去,而且活得有意義,不然國破家亡,沒有未竟之事待完成,恐怕生不如死 

倪匡小説《規律》也在講活的意義。這部諷刺寓言,敘述在高度分工的社會,每個人成了千篇一律昆蟲。

康納士博士是科學權威,突然死亡消息轟動全球,警方調查死因是自殺。但真相是,外國間諜意圖挖角他,若失敗就殺他。 

間諜組織有位心理學家,利用他的性格弱點,讓他自殺。作法是歷時三年,拍攝他的日常活動,將他的活動路線跟昆蟲土蜂比較,然後給他看,暗示他跟土蜂差不多。 

博士自認菁英,可憑努力做任何事,忽然發現和昆蟲沒兩樣,於是厭世自殺。 

小說這樣敘述:「我開始明白,何以在那個城市中,會有那麼多醉鬼,為甚麼大麻會大行其道,知識程度越高的人,越會去想自己活著,究竟有甚麼意思。 

昆蟲是不會想的,牠一生有一定的規律,牠也就這樣過了,愚人不會去想,也這樣過了!可是,有知識的人會想:和昆蟲在本質上並無不同的生活,究竟有甚麼意思呢? 

因為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不快樂,人生沒有繼續活下去的意義,每一個明天都是今天的翻版,今後的日子,像是散片玻璃迭在一起,一眼看到底了,作為一個人,生活和昆蟲一樣,那有什麼趣味?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2) 奮勇求生

李清照的先生交代她,一定要好好保住古物,言猶在耳,得瘧疾過世。 

千年前的宋代,當寡婦不容易。收藏被人吞沒,宵小跑來偷竊,古物所剩無多。最後,寄居在弟弟家,但弟弟身體不好。 

這時張汝舟出現。他不帥,有點老,但懂得噓寒問暖,強調會好好照顧她。李清照對他不太瞭解,還是希望重新振作。

婚後,張汝舟逼李清照交出古物,原來結婚是為貪圖古物,張汝舟發現古物所剩無幾,於是開始毆打她。生活都這麼艱難了,還要受家暴,李清照決定離開騙子。

依法律,她無法離婚,除非丈夫犯罪被流放外地。當時規定,舉人達一定年紀與考試次數,可向禮部申請殿試,授予公職,職位普普,算是安慰獎。張汝舟虛報次數,被李清照抓到把柄。 

當時妻子告發就算真的,自己要關兩年。李清照決定拼了。宋高宗注意到這事,交付大理寺審判。關了9天就出來了,前夫被解職,還被判流放。 

很多文人認為李清照晚年漂泊一生,卻忘了她仍有官場交際圈。比如,政治稍安定,宋高宗恢復立春進獻帖子詞的習俗,李清照透過關係進獻五個帖子,主要給後宮貴婦團。 

回過頭看,她在戰亂中努力求生,奮勇脫離家暴,堅強有主見,晚年會過得差嗎?未必。

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提防仲介?

這篇提到[1],和房屋仲介心理戰的「4個不要」我一定要買到房子我看屋看很久了,相信開價就是底價,讓仲介知道你自備款有多少。 

對此,林永孟提醒[2],提防仲介可能有代價:增加交易成本、買貴了、沒買到愛房等。購屋人可跟仲介成為夥伴,但需具備:市況趨勢、物件搶手狀況、購屋人的需求強度、購屋人的成熟度、跟仲介的關係與信任感等條件。若條件不夠,建議適度保留4個不要」 

前開見解考慮「代價」及「條件」,比單純「4個不要」思維高明。就像「多做多得」……等浪漫邏輯要成立,需要想想預設條件,否則將受其害。 

許多人主張省下武器的錢,提供營養午餐。這種浪漫濫信「大愛和平」,忽略敵國甘冒軍事風險的代價。和平繁榮不是理所當然,所謂善良,不是完全不設防。 

我又想到,上次台灣公投,北部人過半蓋同意,也是沒仔細想想國安、經濟、用電、生存等代價。從這點,住在台灣挺危險的。# eaton 

[1]和房屋仲介心理戰的4個「不要」

https://bit.ly/3us7tgd

[2]林永孟,31年資歷、信義房屋全球資產資深顧問、仲介經紀人老師

走出困頓:面對無常(1) 休休,罷了

李清照在青春期,寫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敘述殘酒未消的少女,關心花墜風雨的纖細憨態。 

婚後,丈夫經常遊學或當官到外地,一次次離別,詞風漸改,「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便是如此。 

同樣悠悠醒來,同樣別有心事,但跟年輕時不同,不是喝多了,也不為大自然交替傷感,而是經歷太多,說了怨了,有何用? 

人生離別難留,只有不盡的樓前流水,可堪顧念。面對困頓,李清照說「休休」,罷了,放下了,有著說不出的嘆息。 

李清照情真直率,記錄青春轉瞬的美好,細膩委婉,如絮絮家語,也用積累生命經歷,代言世人行經半生風景,必然面對無言以對的時刻。 

話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沒參透好壞處,仁義道德「講甲一畚箕,做無一湯匙」,不是雙重標準,就是偽善居多,甚至反其道而行。願自己記住。

參透絕對是關鍵的預設,願自己記住。話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沒有參透,仁義道德「講甲一畚箕,做無一湯匙」,恐怕偽善,甚至反其道而行。

…..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羅素(12)發願行善的哲學必須由善心啟發

前幾天美國媒體的共同頭條:美國最高法院推翻憲法保障的墮胎權,將墮胎決定權交給各州。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進步左派,聲稱違逆主流民意。 

這次大法官裁決,沒宣稱墮胎在道德上對或錯,也沒宣稱人民可不可以墮胎,或有沒有權利墮胎,而是宣稱憲法沒說保障公民享有不可侵犯的墮胎權利。 

裁決主文展現美國憲政法治之核心精神,以極重口吻批評1973年羅訴韋德案的裁決是「極惡劣的錯誤」(egregiously wrong),僭越(arrogated)最高法院的合法權威。 

這個「嬰兒生命權」與「媽媽自主權」爭議,給我三點反思: 

第一,進步左派高舉「公平」為最高價值,強烈宣稱保護弱勢。實際呢?不能主張自己生命的嬰兒才是最弱勢,這種公平是不是雙重標準,是不是偽善呢? 

第二,判斷墮胎是否殺人,需要哲學倫理的嚴格訓練,我不敢隨便說。但無論如何,兩者權利至少要平衡,美國每年出生約350萬人,20196080萬宗墮胎,比例1/6,很難相信墮胎不是殺人。

第三,進步左派高調亂倫、強暴懷孕,以凸顯禁止墮胎不合理。若我沒查錯,只有3個州不允許,這樣是不是「稻草人謬誤」?講大敘述,「以偏概全」不符合判斷的基本精神,學術期刊也不刊個案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