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懂付出,才能多做多得

看了成大醫學院副教授卓瓊鈺投書「懂付出 才能多做多得」,才知今年國中會考題目是「多做多得」,而且範文採正面表列。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394314 

正面表列適合抒情,看似理所當然,但容易流於八股。卓教授和孩子討論範文,希望孩子能體會「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也提醒媽媽們學會放輕鬆,婦女忙得像陀螺,怎會多做多得? 

沒錯。要多做多得,要學會放輕鬆(專注當下及轉念),還有怎麼栽,比如:做法及做事符合家人需要、家人知道感謝及回饋、量力而為、轉化得的意義、不操控為彼此幸福憐憫和無私的愛等調和變數(Moderator) 

卓教授還說「會考生文中提到烏克蘭戰爭。….這些國家受到壓力接受許多難民,反而影響社會安定,這就不見得是多做多得。這提醒我們要量力而為,先顧好自己。」 

量力而為,先顧好自己」沒錯,但波蘭幾乎包辦難民,不是受到國際壓力,而是今日烏克蘭,明日波蘭。德法領導人冒險到基輔,也是如此。說難民影響社會安定,會不會是自掃門前雪,理性成為情感的奴隸」? 

戰爭已不可免,接受難民,可激發人民警覺、團結、憐憫與互助,長遠來說,這些安定因子更重要。凡事有利有弊,看大不看小,算不算「懂付出」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