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頓:明白事實、真相、真理(下)
廬山煙雨和錢塘潮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事實」。蘇軾任杭州刺史,飽覽風光後發現,煙雨聚散飄忽,江潮自來自去,不過是被個人主觀意識驅動。
這境界不是老子「棄有就無」,收回中庸之道也非創新,而是莊子的生命觀:頓悟一切是虛幻,忘了「有、無」,可以盡情逍遙遊。這是「幻影的真相」。
這說法像儒家「無可無不可」,更像佛家「見山是山」,只見萬物表相,是執「有」;「見山不是山」超越形相,參透內蘊與本性,是執「空」;「見山只是山」是「無悟無不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練習一下:怎麼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在《題西林壁》,自有可恨;在西湖詩,有可憐有可恨;在《觀潮》,沒可憐沒可恨。
若你認同蘇氏策略,看到討厭說法,可澄清長進,可一笑置之,可刪除,可視若無睹,可感謝體驗「風幡動心不妄動」的機會。
景點易得,境界難尋,旅人都覺得平淡無奇?究竟是景點讓旅人失望,還是旅人辜負景點?所以《歷代志》說:「雅比斯求告神說:甚願你賜福於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
甚麼是真理?中庸,忘卻「有無」,還是在之間擺盪?現代社會相互依賴,可以忘了,跟周遭關係斷鍊嗎?我們作為地上客旅,有沒有一個絕對永恆的觀點,體會更真實的世界,也就是真理?
後記:邀您支持 慢飛樂兒 。樂作工坊1號站,109年獲政府評鑑甲等,訓練慢飛樂兒打掃技能,幫助獨居老人,還能賺取作業獎勵金。https://www.happyworks.com.tw/CleaningTe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