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1月至11月24日,美豬進口占台灣總量0.3%,重量1779公噸,1公斤用80元算,約496萬美元。台灣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單單10月,台灣對美順差29.7億美元,但美國能賺多少豬肉財?
幾位毒物專家出來說,甚麼都有毒,重點是劑量。美國要的是契約精神,大家憑本事競爭,不喜歡對方的商品,可選擇不買,不能禁止上架。單方禁止,就像台灣農產品賣到美日沒事,但中國突然宣布台灣鳳梨、釋迦與蓮霧有問題。
現在許多人有很多不滿,或看政黨大於一切,像中國一樣的外交操作,不符合契約精神,把影響長遠的事當成短期話題,發洩情緒,投票完後,馬上又忘記,不管是否也害了自己。 若不想各取所需,創造雙贏,美國怎給台灣參加他的貿易圈和外交圈?公投衝著美國,就是自斷生路,自陷困頓。
政大財管系副教授盧敬植直言:「萊豬公投不是食安問題,是貿易與外交問題。藻礁公投不是環保問題,是能源與經濟問題。幾年後要面臨到底是我們家有電用重要還是要讓台積電這些產業有電用比較重要?」[1]
如果你覺得盧敬植的說法太複雜(數年前上過他的課,講話直白,大學念台大電機,碩博改念美國哥大經濟),只想簡單按照食安跟環保決定,還是不要去投票好了。這麼複雜的事,就讓弄懂的人去決定就好!不做決定也是決定。
其實藻礁公投也是環保問題,請看附圖:天然氣比重逐年增加,煤炭降低,讓空汙逐年降低2%。對此,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投書:天然氣才是快速降PM2.5及臭氧最重要的工具──回應盧倩儀博士
[1]摘自 盧敬植:萊豬案如果過關,這個案子是穿著食安外衣的貿易問題。根據 WSJ 的報導 (12/5/2021, "Chinese Tariffs Fuel Boom in U.S. Trade With Tech Exporter Taiwan" By Josh Zumbrun in Washington and Stephanie Yang in Taipei),台灣是 Trump 對中國懲罰關稅的最大贏家,貿易額升到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出口到美國是進口的兩倍。藻礁案如果過關,幾年之後要面臨到底是我們家有電用重要還是要讓台積電這些產業有電用比較重要?最可能的方案是台中多燒點煤,不過台中市長的態度,這算盤不見得打的響。現在談馬政府不夠積極開發新電源或蔡政府推動新能源並淘汰核電太過積極都沒有意義,目前選項就是有限。萊豬公投不是食安問題,是貿易與外交問題。藻礁公投不是環保問題,是能源與經濟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