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愛與堅毅帶來扭轉

我很少想我的缺陷,它們從來不會讓我感到傷心。或許有時候會有一絲嚮往,但很輕微,就像微風吹過花叢一樣。風過後,花朵心滿意足。----海倫凱勒 

我猜想,如果蘇東坡在世,會去拜訪生於1880年的海倫凱勒,然後思考另一個人生境界,雖然有些類似「中庸總相宜棄有就無放下有無忘了有無」,但還是一個不同的新境界。

海倫出生18個月後,染上大病,失去視力和聽力,還沒學會說話,便陷入「新生兒般的無意識狀態」,活在沒出路的牢籠。

後來在蘇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野性的海倫從哈佛文學系畢業,掌握5種語言,成為作家、演說家、盲人權益倡導者,並巡演700多場。 

海倫87歲去世,骨灰放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旁邊是蘇利文老師。她們的生命被承傳,以她命名的基金會仍為眼障視障者提供服務。1964年,詹森總統授予自由勳章,表彰她的勇敢和決心。 

《奇蹟締造者》在1962年首映,黑白電影,飾演老師及海倫的演員分獲奧斯卡女主角及女配角。新片在2000年上映,世人看到愛與堅毅帶來扭轉,僅管過程十分艱辛。如果你很久沒感動了,或是沒了愛熱忱堅毅、及耐心,建議看這部影片。 

相對海倫,我們更能理解孤獨不等同孤單。我們能看見皎潔明月,與灼灼星星為伴,能親眼感受溶溶落日的展演,能細細品味風吹稻穗的聲音,並讚嘆季節裡的樹葉顏色變化。孤獨旅程是每個人必然的經歷,作為平常人,我們是幸福的,更要珍惜人生。 

【電影】奇蹟締造者 海倫凱勒 (中譯) (88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rOGJbTJE0 

後記Eileen Hsu中譯《奇蹟締造者》,她在youtube貼出1年多,點閱8千次。我在2年多前貼文介紹,2週後點閱破萬次,現在11.6萬次,不知因果脈絡如何,能參與就心滿意足

「命運」對我們而言,並無所謂「厲害」,它只提供厲害的原料與種子,而任由比它強的「靈魂」隨意轉變及應用,因為靈魂才是個人幸與不幸的主宰。判斷崇高的事物需要有崇高的靈魂,一支直的漿會在水中現出曲狀,對於這一切,重要的並不僅僅在「看見」,而是在「怎樣看見」。「騷擾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意見,而非事物本身」假如這句話能事事隨處奉為真理,我們可哀的人類景況至少可得一大解救。----米歇爾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返回安寧及更新的原點

許多時刻,道理簡單而深刻。藝術家透過作品描繪所領悟的一切,如果需要額外敘述,就不是頂尖藝術家,因為這意味著他最擅長的技巧可能不是繪畫、雕刻或影像語言,而是文字或理論概念的經營。 

少了敘述,面對藝術作品,我們往往擔心素養不夠,不能領會其意義。然而,這樣想法阻擋直面作品帶給生命的悸動,不如平常心看待。試想:當你第一眼看到孟克《吶喊》或梵谷《麥田群鴉》,某種感觸向你襲來。 

因此,站在藝術作品前,總會喚醒某些失去的感受,甚至帶來莫名的鄉愁,因為在過度技術化、體制化的社會,我們逐漸失去質樸、帶點粗獷的生命線條甘露水就是,和生命機遇帶來的試煉。 

人們以為藝術是虛構的,喚醒能如何?也許錯了,藝術是將逝去的生命重新喚回的魔法。因此,以最自然方式直面作品,傾聽內在浮現的直覺,才是最為實際真實的體驗。 

論到體驗,我們總以為,時間越靠後,技術越進步,制度更完善,生活也更妥善。然而,有時時間是迴轉運動,因此返回在某個意義下的原點,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寧及更新。 

後記:紀金慶教授用了6千字精采論述直面藝術作品的意義。我希望萃取編輯沒偏離原旨。我認為就算時間是無規則、曲線無法微分的布朗運動,還是可在心靈平安處等候更新,如鹿切慕溪水到可安歇的水邊,然後重新啟程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明白事實真相真理() 

廬山煙雨和錢塘潮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事實」。蘇軾任杭州刺史,飽覽風光後發現,煙雨聚散飄忽,江潮自來自去,不過是被個人主觀意識驅動。 

這境界不是老子「棄有就無」,收回中庸之道也非創新,而是莊子的生命觀頓悟一切是虛幻,忘了「有、無」,可以盡情逍遙遊。這是「幻影的真相」。 

這說法像儒家「無可無不可」,更像佛家「見山是山」,只見萬物表相,是執」;「見山不是山」超越形相,參透內蘊與本性,是執「空」;「見山只是山」是「無悟無不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練習一下怎麼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在《題西林壁》,自有可恨;在西湖詩,有可憐有可恨;在《觀潮》,沒可憐沒可恨。 

若你認同蘇氏策略,看到討厭說法,可澄清長進,可一笑置之,可刪除,可視若無睹,可感謝體驗風幡動心不妄動」的機會 

景點易得,境界難尋,旅人都覺得平淡無奇?究竟是景點讓旅人失望,還是旅人辜負景點?所以《歷代志》說:「雅比斯求告神說:甚願你賜福於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 

甚麼是真理中庸,忘卻「有無」,還是在之間擺盪現代社會相互依賴,可以忘了,跟周遭關係斷鍊嗎?我們作為地上客旅,沒有一個絕對永恆的觀點,體會更真實的世界,也就是真理 

後記邀您支持 慢飛樂兒 。樂作工坊1號站,109年獲政府評鑑甲等,訓練慢飛樂兒打掃技能,幫助獨居老人,還能賺取作業獎勵金。https://www.happyworks.com.tw/CleaningTeam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明白事實真相真理()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蘇東坡觀潮 

唐詩擅寫情,宋詩擅寫理。一進入理,人們用不同角度描述類似觀念,或用顛覆觀點提升「悟」的境界。境界或有高低,追隨蘇軾的腳蹤,或可證明這一點。 

年輕時,蘇東坡熱情澎湃,在《題西林壁》寫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總在別人眼中看自己,做別人想要的樣子,看不到自己原來樣貌。這是事實 

稍年長,澎湃減弱,在西湖詩寫著:「波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謂觀察敏銳而淡雅,看到心隨境轉,所以不應隨心衝動而妄念,因而作出總相宜的評語。這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真相 

更年長,淡然寫下《定風波》:不怕穿林打葉聲,一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無雨也無晴。政治環境惡劣,年紀老了尋尋覓覓迴避挑戰但沒投降的休歇處。這種不怕無雨無晴,是中庸帶空性的真相 

時至晚年,寫了觀潮送給即將出任通判的兒子。詩意是廬山美麗煙雨,錢塘江壯觀潮汐,若無緣去觀賞,會覺得終身遺憾。等到親見濛濛煙雨、澎湃潮水,發現過去衝動妄念不過如此,只覺得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就是浙江潮,平淡無奇。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生命的柔韌與堅實 

《甘露水》(1921)是臺灣首件女性裸體雕刻,消失40年,重見天日是奇蹟。波堤切利《維納斯的誕生》是古希臘文明印象之一,或許想到20世紀臺灣,《甘露水》是浮現的視覺意象之一。 

作品入選帝展次年,黃土水在雜誌發表《出生於台灣:台灣是充滿天賜之美的地上樂土》,所以可推論少女頭部仰起,眼睛微閉,代表接受「甘露水」的神蹟潤澤。 北師美術館則說是宛如自黑暗中走向世界,堅強舒緩的容姿象徵著臺灣文藝復興時代的降臨。

凝視《維納斯的誕生》,她的眼睛很美,但她不能反過來注視你,只能被注視被呵護。維納斯出自貝殼,貝殼產出珍珠,王公貴族富人收藏。 

誠然,被收藏無損溫潤高雅。珍珠不像鑽石、翠玉亮麗,但因著患難磨練,不需琢磨就散發乳白光澤,乳白象徵純潔無瑕,尚且藝術家可賦予飾物個性化情感。《羅馬書》如此形容: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甘露水》從蚌殼而出,蛤仔是百姓的作物,指向意義是民間勞動,猜想傳達的精神接近《晚禱》與《拾穗》。若你看到米勒作品的生命虔誠,在《甘露水》可看到自信坦率地接納勞動生活。勞動是關於生命的柔韌與堅實,從這個角度,意境遠超過《維納斯的誕生》。 

勞動猜想是有根據的。黃土水的《水牛群像》是台灣二十世紀第一件官方收藏的國寶,現典藏在台北中山堂。北師美術館展覽《光》已開始,展覽免費,請參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MoNTUE2011/posts/4514881658593346

後記簡秀枝》守護《甘露水》74年,張家正式告別

https://www.i-media.tw/Article/Detail/18304?fbclid=IwAR0m8zg9VJWJ0o2fVp6eoyA0apafN3Q2l9Wycg7-dJ06PUgPAmJyoCmmBdg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走出困頓:給自己的心靈振奮

新年即將到來,迎接新氣象,要給心靈振奮一下。

歷久不衰的聖誕歌曲包括:《平安夜》(Silent Night)、《普世歡騰》(Joy to the World)。《普世歡騰》的曲意,是讚頌耶穌誕生降臨人間,為人類帶來光明與希望。開頭說著:普世歡騰!救主下降,大地接祂君王;惟願眾心預備地方,諸天萬物歌唱。

有興趣可點播連結,演唱者應是喬治福克斯大學(George Fox University)的學生們。福克斯大學是私立基督教大學,算是名校,位於俄勒岡州,成立於1891,學生人數3400人,校園108英畝,但在美國4000多所院校排名前150名,在西海岸的區域大學排前20名。

喬治福克斯大學:《普世歡騰》

https://m.youtube.com/watch?v=6oOwa0CWVVQ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在緩慢重複中長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閒事難免,在此分享2019日本最佳十部電影之一《日日是好日》的數幀感動: 

1.一幅掛軸,有時「梅花薰徹三千界」,有時「葉葉起清風」,有時「清風萬里秋」。尺幅素書,書寫不盡的美好與喜悅。一束插花,水釜嗡響,茶煙嫋嫋,靜待客來。 

2.茶道之美,猶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次拿起、放下,出湯、分茶,看似重複,卻不斷完善自我,雙手自然完成繁冗動作。如此緩慢,卻如此堅定,而心裡某種感動也被悄然喚醒。 

3.茶道宗師千利休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但數寄屋的細節處,多少況味。譬如,細賞樂燒茶碗,捧在手心感受質量及溫潤觸感。又如,初夏的菖蒲饅頭清秋的柚香白果冬季的越乃雪團、初春的下萌。精緻和菓子隨四時流轉。 

4.酸甜苦辣,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就運用五感傾聽細微的聲音,雨天就聽雨,下雪的日子就看雪,夏天感受暑氣,冬天感受刺骨寒風,用全身品味當下瞬間,日日便是好日。 

5.雖然每年重複做同樣的事,但能重複做同樣的事,真是幸福,是不是啊?這說法跟日日是好日一樣,都是思想境界的提升。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盡情道謝,掃去憂傷 

電影《日日是好日》改編自森下典子的原著,一本圍繞茶道的自傳書籍。劇情提到,女主角典子覺得應該獨立了,搬到外面住。某天,父親來電,說他在她的住處附近(我猜特意探望)。準備外出的典子說今日有事,父親說沒關係,反正會再見面(週末會回家吃飯) 

隔天,她的父親突然病倒不醒人事,在櫻花盛開時去世,為此,典子憂傷,耿耿於懷。某日,典子與茶道老師坐在和式庭院台階上,看著櫻花飄落,老師說對妳而言,櫻花變成悲傷的回憶了。典子說:他就像櫻花驟然逝去。 

茶道老師緩緩跟著唸驟然逝去,並安慰典子,千萬不要怪罪自己。典子心想著宛如戲劇結尾的高潮,櫻花在空中翩翩飛舞;人生許多事件突然發生,來不及準備,只能隨時間習慣這份憂傷了 

後來典子到海邊,在大雨滂沱中,面對海浪前的父親幻影,大聲盡情地道謝,從此情緒才平靜下來。

然而,就算加上康德「遠行」說,能從此免去憂傷嗎?楊荊生教授說:有時。人間沒有完美,人的努力效果有其限制,這也是需要宗教信仰的緣由吧!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只是遠行 

活在至愛記憶中的人,並沒有死亡,他只是遠行。----康德 

至親突然去世,往往帶來極大的悲傷。世人教導許多方法淡化憂傷,譬如:靈魂不死、天堂相見、輪迴、視為宇宙的一部份、移情、道謝、守道(不離失本分)、提醒自己振作、為逝者完成未竟之事…………. 

哲學家康德說,一個活在至愛記憶中的人,縱然逝世,他只是遠行,還沒回家而已。有人會說,遠行並不真實。試問,遠行之人的真誠、善良、慷慨、忠實、恩惠………,依舊映照在送行者的心中,這難道不真實嗎? 

其實告別那天起,送行者心中的愛和思念不會失去,若活著相處時互給愛與關心,便可隨時召喚這份記憶。這樣,當陪著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要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動畫《神隱少女》這樣建議。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把缺點當作缺點

《道德經》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白話: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才高明。不知卻自以為知道,很糟的。聖人沒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如此而改善它,所以沒缺點。勇於自恃果敢,冒然行事,必死。勇於自認害怕,不敢妄為,就可活命。這兩種勇氣,一利一害。上天所厭惡的,誰知道其中緣故呢? 

後記:不願承認缺失,是無法走出困頓的關鍵原因之一。情節嚴重者,老子提出警告病也很糟,則殺(自取滅亡,必死)

這次公投固然表達意見傾向,但投票率僅41%,對比立委選舉,近半數沒投票。因此,誠心把缺點當作缺點的檢討必然包括公投題目太差,多少人不好意思投同意票,多少人覺得沒必要陪玩家家酒 總統大選不久,有必要發動改變行政權的公投嗎?

這次國民黨把亂黨帽子戴在頭上,也把經濟神主牌丟掉了,更是踐踏專業,扯出一堆像反豬不反牛的莫名邏輯。具有專業與尊嚴的人,看到辯論代表的表現,權衡得失,未來可願意替國民黨說話?再執著不改,這種形象將永遠如影隨形,非國人之福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志氣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白話: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才智;能認識了解自己,才是真的明白。能戰勝別人,是有力量,能戰勝自己(克制弱點),才是真正強者。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堅持力行,努力不懈,就有志氣。 

後記:一個人再怎麼弱,盡心盡力,終將發現萬事互相效力

中國河北的賈海霞完全失明,他的朋友賈文其從小失去雙臂。自2002年,文其每天背著海霞過河去開墾荒地,文其用腳把鐵鍬遞給海霞,海霞將水桶掛在文其的扁擔上,兩人合種一萬多棵樹。海霞說:「我們截長補短,不被殘疾所困。我們是一個團隊。」 

中國河北兩位殘疾老人,16年來做了一件感動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yZQAX5_o8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願意合理調整三觀

三觀,影響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多年前,天下雜誌赴日本專訪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的三觀展現敬天愛人的「企業哲學家」思維經營之秘全在「美麗的心」3分鐘精華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N1c9SjQIY 

大家通常說,三觀沒有好不好,只有自己適不適合,不須批判,給予別人尊重和祝福,大不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各走陽關道獨木橋,或許都可開創精彩的人生。 

譬如,AB在海邊觀賞日落。A表示日落餘暉,浪漫淒美,有說不出的悸動,B一臉茫然,表示晚餐時間到了。到了車上,A說去吃米其林,B說路邊吃簡單快速。車子開到一半拋錨,A抱怨連連,不知所措,B冷靜求援,當作學習經驗。從此,AB不再聯繫了。 

若堅持三觀鐵板一塊,確實沒甚麼好談。但願意謙沖為懷,懷疑困頓想不開,可能是三觀的偏見造成的,於是嘗試理解事實、脈絡、真相或欣賞不同價值,拒絕做無知無明的人,或許更有機會創造更精彩的人生。

所以,複習一下「三觀」: 

價值觀,賦予事物評價或判斷其性質的標準。譬如,A認為食物價值在於巧手做出精緻美味,B認為能提供營養、填飽肚子就好。兩者對食物的價值觀不同。 

人生觀,賦予生命藍圖的意義和抉擇標準。譬如,A希望在30歲前,選擇條件佳的對象結婚,少奮鬥三十年。B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奮鬥追求進步,做自己想做的事。兩者對奮鬥的人生觀不同。 

世界觀,看待同事物的廣度和深度標準。譬如,A遺失1000元,心心念念損失的匱乏感。B平常心,看作錢財選擇出路,也許烏鴉叼走,掉到快餓死的人家。兩者對金錢的世界觀不同。 

後記: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弟子曾參解釋,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忠恕二字。朱熹在《論語集注》進一步解釋:「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白話是,做人做事,盡心盡力,對人儘量寬恕包容(除非用仇恨暴力謀取私利),這樣便可以入道了。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不是用來賣弄學問,也不是清談,而是挑戰三觀並實踐。現代社會運作複雜,很難用一以貫之」少少兩個字面對問題,但中心思想可以。譬如說,自己的三觀影響公投選擇,這時,中心思想就能釐清。

對我來說,不必從「我思故我在」開始,洋洋灑灑寫了千字文,然後看不出要做甚麼決定。 

我的中心思想是:不任性(譬如教訓某政黨),顧及不離失本分利他,並獨立思考願不願意承擔同意的代價外交、經貿、核災核廢、工作機會、呼吸、用電、排隊投票到天荒地老、綁公投發動認知戰,甚至下次公投禁止檳榔香菸。

經過思考,我的答案是:「四個不同意」。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奔騰不息的精神力量 

電影《梅艷芳》有一個橋段,說到蘇生教梅艷芳唱歌:「慢歌要唱出唏噓,快歌要唱出反叛」。從此,梅艷芳唱歌總有這些情愫,而這也道盡技巧進入經典藝術的門檻。

台新文化基金會鄭董說一首歌唱得字正腔圓不難,唱出興奮或感傷還容易,但要唱到張狂與唏噓,就很困難了!何況唏噓到不能自已!這種深層的投射只有藝術家才做的到!任何傳頌千古的藝術品,不也是要進到「不能自已」的力量?一幅畫不是畫什麼?(第一層),也不是畫的好壞(第二層),還不是畫到人所未見的感覺(第三層),最終要看到感動到深層意念而不能自已(第四層)。 

感受到深層的意念而不能自已因此內心悸動不已,或融入其中而渾然忘我,就像看名家山水畫,面對巨碑山林,自己宛如迷失在小舟之中。最近反覆聽了河合奈保子(1963-)創作的《月半小夜曲》,就有這種感覺。

河合奈保子是80年代初日本極受歡迎的女性偶像歌手、演員,她擅於歌曲創作,精通鋼琴吉他曼陀林合成樂器,跟梅艷芳同年,比江蕙小一歲。

反覆聽,不是她集天真氣質於一身,不是才氣,不是她是漫畫家的浪漫少女的模型,而是用一種奔騰不息的精神力量,唱出專注與熱情,唱出一絲絲唏噓與反叛。 

河合奈保子《月半小夜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paae1M29Q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利他不爭,也可達到競爭的目的 

《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白話: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不與萬物相爭,而是處於眾人所厭惡卑下之地,所以與「道」最相近。居處最圓滿之地是土地(安於卑下),心地最善良的莫過於深淵存心寧靜深沉。與人相處最好的方式是愛人,最美麗善良的言語是誠信,最完美的政治是治理(無為而治),最好的處事方式是能力,最好的行動是順時而動。聖人像水柔弱,與世無爭而不競逐,所以能無過無失(天下也因此無災無難)。不爭,也可達到競爭的目的。 

後記:「利他不爭」,與毛澤東名言:「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存在極大反差。不少台灣人崇拜毛澤東,想製造大亂,人民若沒覺知,用政治認同投公投票,不考慮社會整體利益,完全失去政黨競爭的目的,最後將發現台灣是何等的脆弱,自己終將遭受其害! 也就是說,沒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為反而反,方向錯了,若人們還支持,就是自取滅亡。

同場加映:5分鐘看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活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Y69acj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