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這篇我起名:另類的教師節禮物,也當作給老師的另類禮物。
我們需要深度,而我們所沒有的正是深度。您未必同意這位老師的某些論點,但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盼望生命不化為虛無,盼望此生諸種遺憾、失敗、不幸、悲劇能被彌補超越,應該是普世的渴望。
如果您說自己現在活得很快樂,我替您高興,您的歲月如此靜好,但很抱歉,我直白懷疑,可能您不管他人,追求短暫的快樂,甚至只求自己當下醉生夢死,這樣當然順遂許多。QQ
………….
柯志明:我想,S並不知道她幫助了我,雖然她來請求我的幫助
S是今年系上的大一新生,來自花蓮市,這兩週上我的課她都坐在最前排,很認真聽講寫筆記。上週三她與我約時間,想要請教我問題。我們約在上週四(24日)上午9點,在系主任辦公室裡談。內容約略如下:
S很認真地問我說,她相信弱肉強食,因為生命本來就是這樣,但她仍然一直困惑:究竟要不要同情弱者?以弱肉強食作為生活原則是否有錯?
我說,基本上,自從1859年達爾文發表他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之後,整個當代世界幾乎都接受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暴力世界,所有生物都必須進行殘酷無情的生存鬥爭才能存活。人是動物,當然也是如此。
但人不只是動物,人有心靈,會思想,有道德良知,也嚮往永恆,因而人會反省,會同情與愛護弱者,會渴求永恆。因此,現實上,人不但不會刻意傷害弱者,反而會用心照顧,尤其對那些「無用的」瀕死病患。這就是人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
因此,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不只是活著,而是「像人」那樣活著。你可以單單為了生存而活著,但這不像人,只像動物。你要活得像人,就必須展現異於動物的人性,也就是會思想、反省、懊悔、改過的理性,以及誠實、仁愛、公義、節制、和平、謙卑、憐憫等等的德性。
所以,我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導學生能「像人」那樣活著,盡其所能地將人性之美善展現出來。教育絕對不是像今天臺灣的教育系統所鼓吹與追求的那樣為了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因為這不過就是達爾文主義的延伸表現,只是在培養無情無義無人性的「文明衣冠禽獸」而已。因為所謂的「競爭力」無非就是勝過別人的能力,說白了,就是把別人踩在腳底下的能力。在我看來,以培養學生競爭力為教育目標根本是一種無人性的敗德教育。
S很安靜又認真地聽著我的申論,有會陷入沉思,有時也會露出認同的表情,並微微點頭。
我接著又說,人生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相信人如同其他動物一樣生生滅滅,過著弱肉強食的生活,死了就生命徹底結束了;第二種是相信人可以超越現世,有永恆生命,過著努力實踐美德的生活,以致於願意捨己,為別人著想,為別人活,並追求永恆。
聽我這麼說,S馬上問我:老師,你相信哪一種?你會選擇過哪一種生活?
我毫不遲疑地回答:我相信第二種,因為唯有能超越死亡,有永恆生命,我們的生命才不會化為虛無,才能無懼於現實,生命的價值才能延續,愛才不會中斷,此生的諸種遺憾、失敗、罪惡、不幸、悲劇才可能被彌補超越,生命也才有意義。我舉了許多日常生活例子證成我的論點。
對此,S提出不同的意見說,可是人不就是因為知道會死、生命短暫,所以才會好好把握生命,好好努力過充實的生活嗎?雖然我會死,但卻曾經擁有過豐富有意義的一生,這不是很有價值嗎?
我說,這是許多人的想法,頗有悲壯意味。但對一個必定會化為虛無的人,現在好好過生活有什麼意義呢?有沒有好好過生活有什麼差別嗎?就算人類會繼續繁榮茂盛,別人也會在我死後記得我,這又與已經成為虛無的「我」何干?何況為什麼一定好好過生活呢?為什麼一定要當好人做好事呢?如果人生就只是此生,死了就成了虛無,不再存在了,那麼最合理的生活不就是隨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把握時間讓自己快樂,無所在乎,不是嗎?
我們談到近10點10分,S必須趕著去上第三節課。臨走前她說,回去會好好想想我的話,然後會再找時間來與我討論。我說好。
這個談話給了我不少鼓勵與安慰,讓我看到方濟樓裡潛藏著可以深度交談的純真靈魂,也再次安慰我這個近二十年孤單在這幢近乎荒野的「臺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像傳教士般講述哲學思想與生命道理的我。
如同那位盲人神父雅各在因收不到任何一封信而陷入沮喪虛空時的覺悟:其實,並不是他在幫助那些來信請求他禱告的人得上帝的幫助,而是上帝透過他們來信請求他禱告在幫助他。沒有這些來信請求他禱告的人,雅各神父就因無所付出而自覺無用,生命無意義,因為沒有人需要他關愛。一樣,如果沒有需要被關愛與教導的學生,老師能有什麼意義?我認為沒有。
我必須感謝S,是她透過我對她的幫助在幫助我。
20200928 教師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