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薪資停滯,是因為老闆愈賺愈多?

結論:錯,這是計算時沒有做必要調整,其實沒啥改變。當然,由於工作人口大增、資本利率低自動化普及,全球化推波助瀾,薪資是停滯了。

由於薪資停滯,從民間到學界充斥陰謀論,一致推說:都被老闆賺走了。證據是企業利潤佔GDP比重節節升高,薪資總額比重節節敗退,而人均生產力還一直上升。

部分公司確實是愈賺愈多,但整體而言,二十幾年來企業利潤分配比沒有顯著變動[1]。要知道台商考慮稅負水準及資金安全,往往將大部分利潤灌入三角貿易所得,該所得納入計算GDP,但計算分配比時,海外勞工薪資未列入本國薪資。

若再考慮設備投資帶來的折攤(佔比約8%),企業「淨」利潤佔比是衰退的。至於人均生產力上升,並未考慮設備投資的貢獻。還有一個觀察方式。歷年來上市公司的淨值報酬率介於8-10%,沒有超額報酬。另,過去二十年,台灣就業人口增加300萬,西進就業缺口由低附加價值服務業遞補,人均薪資停滯已經很幸運了。

責怪企業不長進,話只對了一半。台灣中小企家數138萬家(2016),受雇者8成在中小企,雇用了624萬人,從業人數876萬人,兩者落差就是老闆跟老闆娘。考慮有些雇用百人及策略目的空殼公司數量,就是每家平均雇用5人的微型企業。銀行不會借錢給他們,是老闆拿本金出來賭。說賭是5-10年就倒了,而且受雇者月薪超過7萬只有60幾萬人,不賭行嗎就是有百萬人出來賭,才創造幾百萬工作機會。

這些微型企業規模小,營收不穩定,急單多,若工時無彈性,臨時工技能又常不適合也不易找,增雇人員淡季要做甚麼?況且5人增雇1個,壓力不小,若因此不能存活,就業機會也沒了,更不說堵住基層加班賺錢的機會。這就是陳義過高的一例一休需要修正的原因,但許多人至今仍不懂這些道理。

所幸台灣物價水準低,購買力平價所得是名目所得的2倍多,國際排名前茅,雖然平價所得不適用國外消費,品質也可能不同,而且名目所得偏低,將導致優質人力外流,低物價水準下企業也容易劣幣驅逐良幣[2]

薪資停滯跟產業升級有關。學界抨擊央行壓低匯率政策不斷,在我看來是不食人間煙火。產業升級不是朝一夕,央行要顧到代工業的出口競爭力,每年也要從外匯賺錢繳庫18百億元,若社會實驗弄錯了,誰要負責?誰又能負責呢?這個問題凱因斯學派或是奧地利學派可以回答嗎(eaton)

[1]蘇東波(童振東):沒有人偷走你薪水袋裡的錢
[2]童振東:台灣購買力所得名列前茅,代價呢?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669

《莊子》神凝的功夫

養生就是養心的道理。莊子講真宰真懼,我們的心是我們的主宰。把眼睛閉起來,但最厲害的練法是把眼睛睜開,將注意力放在眉心、心窩、丹田,因為眼睛注視著那裡,當下就沒有念頭,就是一顆平靜輕鬆的心[1]

西方聖經也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1]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罹癌重生過後,才知「心」的重要。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少子化的原因

通常我們總說,20幾年前每年新生兒30幾萬,去年(2018)剩下17萬,都是夫妻只想生1個或是不想生才這樣。

這個說法是錯的。中研院學者指出,主因是未婚比例大增〔1〕。我查了官方資料,199625-39歲組群男性未婚率為37%2018年為61%1996年女性為22%2018年為48%。亦即,男性未婚率增加64%,女性增加118%。扣除晚婚3年效應,數字還是驚人。

研究訪問了15-49歲族群,未婚原因前三名:沒有適婚對象(59%)、經濟因素(18%)、工作因素(7%)。但研究沒進一步確認,究竟「沒有適婚對象」的深層原因是甚麼?遇到機會少?太挑?悲劇看太多?還是做藉口只想自由單身?政府部門要知道,才能設計有效方案QQ(eaton)

1〕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宋晏仁醫師:211全平衡瘦身法


211飲食概念:蔬菜和水果佔1/2,全穀類佔1/4,蛋白質佔1/4,進食順序為「水、肉、菜、飯、果」,飯果擺後面,血糖不會一下飆高。

211生活概念:2分注意力放在飲食,1分注意力放在運動,另外1分就是『靜』。

打破失敗的循環

為什麼大多數人窮其一生,終究一無所獲... 看教授精闢的分析

答案:潛意識催眠+重複,可以打破失敗的循環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聖經療癒話語


宇宙不會犯錯,很有力量,很療癒。這是真理,若非如此,世界若是隨機組合,怎能有美麗的地球?怎能有如此精密的人類創造?

其實強力療癒話語在聖經俯拾即是。有位記者去特殊學校採訪,他問一位殘障小女孩:「你相信你的上帝慈愛嗎?若是,為什麼你殘障呢?」小女孩站起來,到黑板寫了一句話:「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馬太福音11:26)。以下是我常思念的,特別是最後:詩篇23篇。

1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
2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3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
4
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28:29
5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6)
6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7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 4:16-18)
8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 40:31)
9
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 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 10 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 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10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23)
9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23)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百歲壽星的共同特性

研究者發現1420名百歲壽星唯一的共同特性,不是飲食、鍛煉,而是樂觀。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專家開這副處方,以保持良好心態:

1.
笑。笑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感。中老年人應多與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
話療。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希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包括共進午餐或晚餐。
3.
朋友。長期獨處會造成心理壓力,甚至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退休老年人不要憋在家裡,擴大生活圈子和朋友聚聚,主動向鄰居問好。
4.
寬容。吃虧、被誤解、受委屈不可避免,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不寬容、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養成原諒、感恩、同理心、慷慨、謙讓、幽默等習慣,有助於學會寬容。
5.
淡然。小事糊塗,大事清楚,計較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瀟洒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於延年益壽。
6.
不小題大作。大部分擔心的事,事後來看不事不發生,不然就是小題大作。
7.
凡事感恩,感恩會帶來快樂,快樂有利於延年益壽。
8.
提高心理韌性。多看從不幸力爭上游的故事;多閱讀經典書籍;多看古今人物見證;多培養有益身心的興趣。
9
好壞事都有美意,都坦然接受。相信人的智慧有限,相信宇宙(上帝)不會犯錯,一間房子井然有序,必然有人維護,宇宙同樣也是如此。星球按軌道運行,大自然如此美麗,人類被設計如此精細,絕非隨機碰撞而來。(eaton參考網路)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好的睡眠,洗去大腦的疲勞物質


好的睡眠,洗去大腦的疲勞物質
……………………
睡眠使得腦部淨化或排毒,洗去β澱粉樣蛋白,可能避免阿茲海默症。這篇書摘「消除腦部疲勞的11個休息法」教人好睡,也介紹正念改善睡眠的效果。

就寢和起床的時間要固定(讓大腦記住生理時鐘的節奏)
避免攝取太多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交感神經一旦亢奮就會睡不著)
先將煩惱一一寫出來再上床(煩惱會讓腦袋無法休息)

早上起來要曬太陽(較容易形成睡與醒的節奏)
做適度的運動(適當的疲勞有助於睡眠)
避免午睡過長(晚上的睡眠慾望會降低,節奏會亂掉)

避免在睡前進食(食物的消化活動會妨礙睡眠)
不要在床上看電視或手機(大腦會誤以為這不是睡覺的地方)
一旦醒來就下床(要讓大腦記住床是睡覺的地方)

維持一個屬於自己的就寢儀式(大腦最愛習慣)
將寢室建立成一個可放鬆的環境(讓副交感神經佔上風,以促進睡眠)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17:22)
……………………………
威斯里挑選了100個自願者研究,發現情緒越高昂愉悅,心臟分泌的荷爾蒙就越充沛;反之,人處在痛苦、擔憂、抑鬱狀態,心臟幾乎停止分泌這種激素。由此,保持心情愉悅,積極求生的重病患者,心臟才有可能分泌救命的荷爾蒙,才能殺滅癌細胞或抑制它的生長,從而達到不治自癒的奇跡!而活在痛苦絕望的絕症患者,永遠沒有這種機會QQ
......................
原來長命做運動只是排行榜排第八。八大長壽習慣,運動排名竟墊底!第1是?
在世界公認的八大長壽習慣中,我們一般觀念中的養生良藥~運動,排名竟然墊底!這也太出乎意料了,那麼,排名第一的長壽習慣是什麼呢?

*『長壽習慣排行榜』*
*8名:運動*
*7名:每週吃2次魚*
*6名:每週吃3次粗糧*
*5名:每天喝足夠的水*
*4名:每天1個雞蛋*
*3名:喇豬賽*
*2名:卡虎爛*
*1名:練肖話*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長期心情抑鬱、高度緊張的人,極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帶來一系列的健康隱患。
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都是生性樂觀的人,雖然歷經滄桑,但依然笑對人生。
心情愉悅、心態平和是預防疾病最好的「良藥」。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您做到了嗎?一起加油吧!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eaton

前言:這篇是總體鳥瞰,並不一定適用於個體,例如,年金制度採齊頭式平等,加上教授的學術研究費高於本薪,以本薪兩倍做為所得替代率的計算基準不利於教授,因此教授跟小學老師的年金水準差異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制度上的弱點。況且從亞里斯多德的溝通說服三要素:信譽、邏輯、情感,希望用詞盡量兼顧情感,所以原稿做了檢討與修正。

溝通應當坦誠,而不是虛假逢迎,否則我寧願獨處,退到安靜之處。過去,我跟許多人談了年金問題,可惜多數至今懷恨惆悵,然而年金就像魔戒,戴上次就捨不得也是正常心態。我盡量用宏觀角度闡述事實,希望能幫助他們斷開執念,然後過一個快活的人生。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年改其實不是剝奪,而是回歸常態。先進國家早就6567歲才能領,年資35年的替代率約60%,而且所得替代率分母大多是全職涯的薪資平均數。

數百頁精算報告也說,年金潛藏負債8兆多,年改後還有6兆多,負債將在未來30年實現,一年需要27億才能抹平,年改後也要2千億。因此,條件已經很好了,而且都在搶年輕人的錢,就算固有情緒不想感恩,但懷恨惆悵是無知無明。但是可以抱怨被騙早早退休,可以抱怨利率只剩1%,抱怨壽命延長(),抱怨少子化沒有人再來墊底。

大法官陸續發出7個解釋文,判定年改不涉及信賴保護,過去政府為鞏固鐵票,遲未調整,但終究紙包不住火。台灣40幾萬退休公職每年領了3100億,竟然等同於國防預算,資源其實嚴重錯置。再說,領多少也要看上班族,作為國家經濟主力,月薪中位數只有3.6萬元(含獎金),這叫他們情何以堪?

至於退撫基金投資報酬的問題,去OECD網站看各國退休金操作績效,台灣名列前茅,比德美日都好,少部分國家採另類投資組合,包括房地產、對沖操作,其實風險大,不是退休公職認同的操作模式。再者,全球GDP成長率自過去50年平均3.65%,未來50年將降至2.2%,因為(1)人口成長停滯,生育率降低;(2)人口老化;(3)投資減緩;(4)技術創新減緩。

我估計,從這次年改破產年限30年來看,第2波年改應該在15年後,考量10年緩衝期,60歲已退者影響不大了。況且,龐大的預算從哪來?沒有預算,「先領先贏」就是不義之財,若平均領不到2萬元的勞退要求比照辦理,國家經濟與社會安全將無以為繼,最終全民都掉入黑暗深淵。


幾年前,我從左派轉到右派,因為討厭左派凡事推給不能獨才的大政府,好像自己不必富甚麼責任,這是一種虛偽。當右派很簡單,我摘編一段作個說明:

// 誠實不說謊,就事論事進行討論,不顧左右而言他,不進行人身攻擊與道德公審,不以學歷、財力、社會階級、語言、出身論斷他人,只要盡心恪守崗位都值得尊重。不說出「你們都沒讀書」、「你們館粉沒什麼水準」之類的言語,無法達成共識,頂多離開。

多少資源做多少事,失敗或錯誤了,就勇於承擔,不責怪他人。面對未知風險,勇敢積極樂觀。面對困境,洞察賽局,善用資源達成最好的結果。面對犯罪、馬基亞維利投機主義者不姑息。對於未來做好規劃,不沉浸在負面情緒之中,並讓自己保持餘裕,以致有能力幫助他人。關心並善待自己周遭的人,勝過關聯性甚低的其他人。積極照顧身體,因為精神狀態基於健康身體,而且遭遇緊急狀況時,往往能帶來益處。//
...........................................
後記 : 我過去投了7篇年金稿,這兩篇是針對公職錯誤認知所寫
童振東:錯誤的年改認知,創造無明的仇恨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realtime/20181203/1477397/
童振東:李老師,我們都在搶年輕人的錢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c…/forum/20170130/1045948
..................
這篇"年金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有點貢獻,建議年改後破產年限為國民年齡的平均數,這次年改為30年,沒有太偏離。另外建議每5年滾動調整,此點寫入年金辦法。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66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臺大教授:從電機到政治學,我發現「理工人比較聰明」是個大誤會


像他資質這麼好,走哪方向都會成功,但是資質普普的人,會不會唸理工比較好?不過人生是自己的,天賦 價值 興趣都要考慮QQ
.........................
臺大教授:從電機到政治學,我發現「理工人比較聰明」是個大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