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 星期三

準確思維比樂觀積極重要

心理學家艾蜜莉・卜羅寧(Emily Pronin)發現,即便知道心理偏誤的存在,我們依然傾向於認為自己沒有偏誤,我們總是偏袒自己,這種偏誤的偏誤是偏誤盲點(bias blind spot)。 

「正向思考」與「樂觀態度」與成功的人生連結在一起,但《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研究稱,隨時展現樂觀的態度,反而成為「毒雞湯」,除了可能使認知功能下降,更與糟糕的財務狀況,如破產、負債,或較低的責任心有關。

 

為了解樂觀偏誤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英國巴斯大學研究團隊調查分析26,000個家庭的數據發現,認知能力較高者,在金錢問題等有關於社會經濟的議題上,會採取更謹慎與現實吻合的策略,而非過度樂觀。

 

共同研究作者Chris Dawson表示,認知功能較低落者,更可能做出自吹自擂、誤判情勢等偏誤行為,尤其必須做出與財務有關的重要決策時,樂觀態度容易使其掉以輕心,不去衡量事態的嚴重性。當過於樂觀的判斷影響事態的走向後,樂觀者會認為是『運氣不好』,從而將其作為不承擔責任的藉口。

 

Dawson博士強調,適度的悲觀或許有助於看清局勢,但過度悲觀同樣會使人停滯不前、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過度樂觀,往往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失,所以投資機構會做及時停損,雖然有些停損後來證實是錯的。財務決策需著眼於切合實際的期望,也就是「現實主義」之上。 

Amen Clinic》建議,與其培養「積極」的思維,「準確」的思維相對重要,意即養成準確、誠實和有紀律的思考習慣,是達成幸福和成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當程度的壓力或焦慮可以幫助個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因此在做決定前,最好在樂觀態度與防範未然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除了金錢與理財缺失,美國心理醫學機構《Amen Clinic》列舉過度樂觀的「8大盲點」,建議民眾避免掉入正向思考的陷阱,以免影響身心靈健康:

 

(1)行為過度冒險。過往研究指出,時常抱持「別想太多,快樂一點」想法的人,因事故或可預防疾病而早逝的風險較高。例如將所有資金投入到毫無熟悉的行業中,越可能耗盡個人的積蓄。

 

(2)樂觀偏誤。當相信「沒有壞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這種想法被稱為樂觀偏誤,例如認為為房屋購買保險沒有必要,但當洪水、火災侵犯家園時,擁有樂觀偏誤認知的人可能會失去一切。

 

(3)養成不良習慣。過度樂觀者覺得自己「所向披靡」,而這可能使其更容易沾染不良習慣。研究發現,過度樂觀者的酗酒行為風險較高;對於強迫性賭徒的研究表明,他們的性格經常被認為過於樂觀。

 

(4)不從錯誤學習。正向思考的力量,可以讓人相信過去的違規、違法行為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會阻止人們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並註定導致重蹈覆轍。

 

(5)無法處理情緒。過度的正向思考會阻礙個人解決現實問題。例如在經歷創傷事件後不積極處理情緒,可能會導致個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6)阻礙社會支持。即使在經歷困難時期(如家人過世、離婚或經濟問題)時,總是低估事件對身心靈帶來的影響,可能阻止自己從親友獲得所需的支持。

 

(7)未能做好準備。認為事情總會水到渠成的人,不太可能為退休儲蓄或緊急預備金做好準備。根據2017的研究指出,如果人們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卻沒有遵循計劃並持續努力,可能阻礙理想轉化為現實。

 

(8)忽視潛在警訊。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可能會阻礙個人注意到危險信號、或忽視身體症狀(如疾病徵兆),當出現負面的結果時卻為時已晚。例如過度樂觀者可能掩蓋婚姻衝突,直到情況變得難以忍受,以至於對方提出離婚感到措手不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