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盼望勝於樂觀 

1960年代初,美國舉國樂觀,年輕總統 約翰甘迺迪 提出新疆界、和平工作團以及登陸月球等計劃,當時經濟蓬勃,許多人期盼美好時光持續。 

但不久,越戰升溫,國內局勢動盪,甘迺迪遭暗殺,樂觀主義不足以面對現況,隨之而來的是樂觀的幻滅,原本樂觀的社會常態就此瓦解。 

1967年,神學家于爾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提出清晰觀點:「我們所走的道路,並不是樂觀主義,而是盼望之路,兩者截然不同。樂觀主義取決於當下環境,但盼望奠基於真理,真理來自上天的信實,不受處境所左右。 

所以風幡動、心不妄動的關鍵是甚麼?真理,使人得以自由的真理人生路上難免疲倦灰心,甚至孤獨且毫無指望,如何忍耐奔跑前程?我套用林語堂的話轉換我們需要真理,而我們所沒有的正是真理。 

60年代反戰盛行,現在看來只看到局部事實,但反戰歌手帶著吉他,旋律優美,民謠歌后Joan Baez是其中翹楚。1963828日,她跟巴布·狄倫在「進軍華盛頓」民權遊行中演唱,接著,金恩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 

1975年,Joan Baez為紀念與巴布·狄倫2016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往日情懷,譜出Diamond and Rust(鑽石與鐵鏽),成為她最富盛名的歌曲。

Joan Baez - Diamonds and Rust (With Lyr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ST9TZBb9v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