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艱困時刻的哲學思考

艱困時刻的哲學思考 

許多人說,要追求人生的目標,不害怕改變,就有驚喜上門。可是追求人生目標的意義是什麼?沒有更高的目標,也可以過有意義的生活嗎?人們忙碌的很,很少去想這些。 

病毒是公平的,男女老少、富有貧窮,左派右派,一樣受到病毒的威脅。因此,在艱困時刻,許多人開始喜歡哲學思考。你呢?在艱困時刻,想法是甚麼 

最近我觀察到這些,僅供參考: 

1.     有人覺得能活命就知足,就感謝上天,沒人想拯救世界(含藻礁),因為去超市像出國,外送餐飲像五星級佳餚,沒停電就感恩萬分,下雨就欣喜若狂。 

2.     有人覺得活著就有意義,做一個人已經夠滿意了。就像哲學家維根斯坦評論瘟疫》的作者卡繆:這個人正在實現存在的目的,他除了生活之外,不再需要任何目的,也就是說知足。意思是,單單活著,就是存在的目的。 

3.      有人覺得活在苦海,少有幸福愉快,於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思考怎樣消遣光陰,不去想人生的意義。有人接受不完美,理解痛苦,不管境遇如何,試著享受一個有滋有味的人生。 

4.     有人體會失去的可貴,開始珍惜當下。長期活在三級警戒,可能會得比病毒更可怕的精神病,所以回味起一年多前的幸福滋味。張愛玲曾說:「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她知道失去的可貴。 

5.      有人變得謙卑,追求信仰,因為無常就是平常,隨時會失去甚麼,如何將痛苦化為喜樂的讚美變得重要。同時發現,人生旅途要走得快,就獨自前行;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 

6.      有人更愛自己,組團到國外施打疫苗,或是更忙隨著第五縱隊傾巢而出,失去基本的常識良知、正直與良善。有人奮不顧身,78歲老醫師加入篩檢行列,恩友芒草心等協會留守萬華服務街友,為良善奮戰到底。 

7.      有人靜默孤獨,理性思辨各方爭議,相信能糾錯的真理在高處,並學習如何面對人生的起伏,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態,迎接人生的風雨和陽光。這種心態是秋空霽海的平常心: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淡泊自如,沒有計較;心中坦蕩,沒有虛矯;心無物慾,得失忘懷;自然心態,無所掛礙;無有恐怖,無有負擔;不卑不亢,同理相對。 

8.      有人趁火賺災難財,有人藉著災難興邦。有人變得堅持,絕不冒險,現在就要活命,不管什麼疫苗,快來就好。有人認為不能短視近利,要平衡取得國產疫苗,才能因應突來的新病毒或病毒大變種,年年需要打疫苗。 

9.      有人體會禍福相倚。要不是疫情擴大,大家習慣溫水煮青蛙,自以為安全,不會想打疫苗,庫存疫苗就過期了。也不知道,中共為阻撓台灣取得疫苗,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日本給臺灣疫苗額度,中國外交部說不會讓臺灣得逞。 

10.  有人選擇任性一點,接受隨遇而安的宿命論。就像擅寫飲食與生活的蔡珠兒,她兩度罹癌,笑說自己生活很健康了,能改進的只剩下:「活得更任性一點」。人生苦短,選擇所愛,全心投入,不想要的,無需停留。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其實有其條件,她認真栽種的,不是遭蟲咬鳥啄,就是弱不禁風;隨手種下的,沒用心照看,表現特別好。生命有其運行規則,但也需要機遇,有些事無論再怎麼努力,不一定能如預期,既然諸事無法強求,不如隨遇而安,享受生命的驚喜。自食其果的滋味好,不勞而獲的滋味更好!天上飛鳥不種也不收,最懂得這種上天的恩典。 

eaton

2021/5/3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