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追求幸福的學術研究

追求幸福的學術研究  

學術界普遍認為,社會各階層都關注追求幸福,而且快樂和滿足生活的能力,是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主要標準。 

總體來說,較富裕國家沒有比窮國更幸福。更精確地說,金錢影響幸福並豐富生活,但在更多時候趨於平穩。也就是說,超過一定金額,收入與幸福無關,兩者關係遵循對數曲線,呈現邊際遞減。 

錢,花在正確的事上,可豐富生活,但超支帶來壓力,而且花在錯誤的事上,反使幸福感降低。 

一個人的長期幸福水平,主要受三個因素控制:1.遺傳作用;2.環境因素;3.幸福活動實踐。就影響力而言,遺傳佔50%,環境佔10%,而活動實踐佔40%。亦即自願努力可帶來的幸福潛力與遺傳相當,而且比環境影響要大得多。 

(1)遺傳即與生俱來。它決定了幸福感的基本水平,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呈現穩定狀態,不受控制的影響。 

(2)環境指個人經歷。例如人生事件童年創傷交通事故享有聲望的獎項等,或生活狀況健康,收入,婚姻狀況,職業狀況,工作保障和宗教信仰 

(3)幸福活動實踐指透過習慣與一定程度的努力,例如定期鍛煉嘗試對人友善某些類型的認知活動(如以積極眼光重新定義情況)和特定類型的自願活動(如為實現個人重要的目標而奮鬥),都會增加幸福感。 

後記我認為,雖說人生幸福有部分的關鍵是來自內在的充實,但如果沒有外在條件支撐,幸福人生可能也很難長久,誰也不想當一個才華洋溢卻窮困潦倒的人。

參考

MONEY AND HAPPINESS: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NCOME, WEALTH, AND SPENDING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ttps://repository.tcu.edu/bitstream/handle/116099117/11311/Jolliffe__Jack-Honors_Project.pdf?sequence=1&isAllowed=y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3069885.2019.1612515 

eaton

2021/5/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