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蕭捷健:4件事減少內臟脂肪

以往我們認為,糖尿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造成胰島細胞的損傷,而2020年發表在《Cardiiovascular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文獻告訴我們:「脂肪對胰臟是有毒性的,逆轉糖尿病的關鍵就在於肝臟和胰腺內脂肪的減少。」

 

就像2018年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就告訴我們:

體重減少05公斤,7%逆轉糖尿病

體重減少510公斤,34%逆轉糖尿病

體重減少1015公斤,57%逆轉糖尿病

體重減少> 15公斤,86%逆轉糖尿病

 

脂肪肝和糖尿病(胰臟),是兩個惡性循環的轉輪,一路把我們帶往不可逆的糖尿病併發症和重度脂肪肝導致的肝硬化。由於肝臟受損後,處理脂肪微粒的功能會出問題,血管中產生更多的VLDL微粒膽固醇,導致血栓和中風。

 

吃下去的澱粉都變成肝糖儲存起來,不要滿出來變成油脂,內臟脂肪就會開始變少,還沒被肥死的胰島細胞也會慢慢復活,胰島素的功能也會回復。已經有糖尿病的人,有可能胰島素阻抗相當嚴重,肝糖明明還有空間,卻怎麼都存不進去。這種情況,就要使用藥物治療了。

 

回到源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解決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肝醣滿載的問題。

 

1. 澱粉要減量

為了肝臟的胰島素阻抗,每個人能吃的澱粉量,根據肝糖的儲存量,有一定的額度。糖尿病的病人,最好在有監控的情況下減糖。突然完全不吃澱粉,三餐藥物繼續使用,可能會導致低血糖或酮酸中毒。可以先把米飯切換成低GI的澱粉,例如綠豆,地瓜,糙米等,再開始減量,可能一天400卡到600卡左右的澱粉就好。當你不把肝糖的儲存空間都填滿(電池不要充飽電,充電80%就好),內臟脂肪就會開始燃燒。順帶一提,果糖和酒精會直接在肝臟變成脂肪儲存,就像是給二重轉輪上油一樣(真的是油啊)。

 

2. 夠長的空腹時間

不管吃什麼東西,都會導致胰島素的分泌,就算吃肉也一樣。要讓胰臟有時間休息,建議一天至少可以空腹1216個小時,但也不需要空腹過長的時間,以免影響到蛋白質的吸收。

 

3. 多運動,改善肌肉的胰島素阻抗

講白話,就是要運動。不管是重訓或有氧都能提昇肌肉使用肝糖的能力,而運動要像約會一樣,找一個做完還想要下一次的運動做就可以了。不過我還是要強調肌力訓練的好處,除了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還能改善肌少症肥胖的問題,日後肝糖儲存空間增加,還能吃更多澱粉不變胖。

 

4. 吃太多油脂也會糖尿病

很多人都覺得吃澱粉會胖,不知為何就覺得吃肥肉不會胖。事實上,肥肉在腸道消化分解到最後,會成為脂肪酸在小腸吸收,最後運送到肝臟合成三酸甘油酯。吃太多澱粉,超過肝糖的儲存量,這些葡萄糖會被轉化成脂肪;但是吃下去的脂肪,就是脂肪。就算進行生酮飲食,狂吃肥肉吃到飽,也會造成胰臟細胞的脂肪中毒,造成糖尿病和三高。飲食,還是要盡量以蔬菜,瘦蛋白,抗發炎的油脂為主。

 

已經有脂肪肝和糖尿病的人,要逆轉這些問題,需要不少的時間和努力。我們投資了不少時間在自己的事業上,但卻不願意花相應的時間在自己的健康上,等到發現問題這麼嚴重,反而要花更多的心力和金錢去找回健康,不是很不划算嗎?希望大家平常就能身心健康,免於慢性病的不自由。


【現代詩賞析】泰戈爾〈偷睡眠者〉鄭振鐸譯

誰從孩子的眼裡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媽媽把她的水罐挾在腰間,走到近村汲水去了。

這是正午的時候,孩子們遊戲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池中的鴨子沉默無聲。

牧童躺在榕樹的蔭下睡著了。

白鶴莊重而安靜地立在檬果樹邊的泥澤裡。

在這個時候,偷睡眠者跑來從孩子的兩眼裡捉住睡眠,便飛去了。 

當媽媽回來時,她看見孩子四肢著地地在屋裡爬著。

誰從孩子的眼裡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鎖起來。

我一定要向那個黑洞裡張望,在這個洞裡,有一道小泉從圓的有皺紋的石上滴下來。

我一定要到醉花林中的沉寂的樹影裡搜尋,在這林中,鴿子在它們住的地方咕咕地叫著,仙女的腳環在繁星滿天的靜夜裡丁當地響著。

我要在黃昏時,向靜靜的蕭蕭的竹林裡窺望,在這林中,螢火蟲閃閃地耗費它們的光明,只要遇見一個人,我便要問他:誰能告訴我偷睡眠者住在什麼地方? 

誰從孩子的眼裡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只要我能捉住她,怕不會給她一頓好教訓!

我要闖入她的巢穴,看她把所有偷來的睡眠藏在什麼地方。

我要把它都奪來,帶回家去。

我要把她的雙翼縛得緊緊的,把她放在河邊,然後叫她拿一根蘆葦在燈心草和睡蓮間釣魚為戲。

黃昏,街上已經收了市,村裡的孩子們都坐在媽媽的膝上時,夜鳥便會譏笑地在她耳邊說:「你現在還想偷誰的睡眠呢?」

…………….

摘自鄭振鐸:究竟是誰偷走孩童們的睡眠?我認為是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但當孩童在屋中探險時,母親卻說:「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鎖起來。」欲扼殺孩童們的好奇心。但在追捕偷睡眠者的同時卻又一直重覆「我一定要知道」,看似母親也保有好奇心,其實更多是執著,一定要將好奇心扼殺的執著。我們小時候保有純然的好奇心(孩童),一開始被大人殺害,等到長大(母親),卻漸漸變成自己殺害自己的好奇心。註:上面的醉花(bakula),學名MimusopsElengi。印度傳說美女口中吐出香液,此花便開放。(eaton)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令人頭痛的重新發明輪子/eaton

最近柯文哲說:「為什麼台大醫學院沒有畢業就失業的問題?因為大四就在醫院實習,畢業後就知道要去哪裡。他當台北市長時,跟7家高職下令要跟企業簽合約,三陽機車、日立都有,學生寒暑假去打工,讓企業跟學校有效結合。未來應該讓大企業進入大學,大一、大二就去企業實習,設定實習的課程,這道理都很簡單,為何卻不做,他無法理解。」 

顯然他不知什麼是建教合作,在「重新發明輪子。或許他無法理解的根本原因是,自己關門思考,沒去問校長。 

「重新發明輪子」是指不知世上已有的東西,不去打聽,就研究起來,以為自己發明一個了不起的東西。做研究的人都知道,要先做文獻探討,看看題目是不是別人研究過了,免得人家都上火星了,自己在研究如何上月球,還沾沾自喜。

重複已知的努力或重複創造已有的東西,不是有效或有創造力的行為。如果知識水準不高,不知道輪子的存在或其功能,就可能嘗試創造能轉動和運輸物體的工具,以致重新發明輪子。 

「重新發明輪子的訓練,在早期吸收知識和思考的訓練有重要的地位,這個階段的自我學習做得好才有可能考上第一志願。但台灣真的太多人就停留在這裡!

下個階段是邏輯思考的跳躍能力,就是從一般邏輯的ABCD,能夠跳到ACBF,許多圍棋、電競遊戲、足球運動的高手展現這樣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思考的速度和跳躍的方式與人不同,廣泛吸收領域的知識,能夠充分運用、游刃有餘才有辦法。

重新發明輪子可能反映對原始思考和獨立發現的價值觀,可視為表現實證主義,追求個人對事物真理的觀察和經驗。這在個人追求對世界認知、建構思考的過程中重要,但如果停留在這個階段,想要解決社會問題,成為國家重要的領導人,恐怕造成很大的災難!」(李忠憲,2023) 

很多問題是環環相扣,需要螺旋式逐項改善,這需要時間。在民主社會,很多人沒有耐心,所以政客就有機會講空泛口號,推出沒有上下文、不問代價、或別人買單的廉價答案。

後記:頭痛時閱讀泰戈爾詩選,把自己抽離現況,進入感情充沛、語調明快、用辭華美、格調天真歡暢、富神秘色彩的文字空間。 

1.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3.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你也要再錯過群星了。

4.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5.我們把世界看錯,反說它欺騙了我們。

6.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麼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7.有時候,愛情不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看得到。

8.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沖洗。

9.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10.誰從孩子的眼裡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後記:容易疏忽的毒物

婦每天喝豆漿「喉嚨卡卡罹癌」一習慣超危險 超多人都踩雷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kEP0jXw?utm_source=lineshare


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

令人頭痛的媒體解讀/eaton

張忠謀最近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最重要的看法有三: 

1.「我們掌握所有關鍵,包括美國還有其他晶片製造盟友,荷蘭、日本、南韓和台灣。如果我們想扼殺(choke)中國,中國真的無能為力。」 

2.「我認為中國入侵台灣、兩棲戰爭、某種形式的封鎖以及所有類似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這仍然有可能,我想避免這種情況。」 

3.「我真的確信我們已達到科技業的領袖級地位,我們不會輸的。」 

台灣媒體標題如何描述這則新聞的重點呢[1]

台灣媒體標題如何描述這則新聞的重點呢? 

《遠見》:張忠謀《紐時》專訪談晶片戰爭:中國會設法反擊,美國企業將失去業務(放飛到中共喉舌《環球時報》) 

TVBS》:台積電「矽盾護台」劉德音否認 張忠謀:陸難稱霸(劉德音話一點點,卻放大) 

《中國時報》:接受紐時專訪 劉德音:不認同矽盾護台說法(誇張隱沒張忠謀,像中共黨報《人民日報》) 

ETtoday》:張忠謀:中國入侵台灣可能性低 遺憾無法主導台積電脫離地緣政治(人家講產業,卻強調地緣政治) 

《聯合報》:紐時專訪/張忠謀:台積不會失去技術優勢 大陸稱霸半導體的機會不大(不可承受之輕) 

《上報》:【紐時專訪】張忠謀:台積電是全球科技業領袖 中國半導體沒有任何機會(忠實呈現) 

《新唐人》:不怕中共競爭 張忠謀:確信已取得領先地位(忠實呈現) 

後記:甚麼是真相或現實(Truth or Reality )?世界不一定有真相,歷史是勝利者寫的,現在的訊息是掌握管道的人寫的,所以真相可能是別人說的,即使我們在事件現場,觀察角度也只有一個,這樣結果是真相嗎? 

辨識真相,首在理解問題的本質。比如:區分俄烏戰爭的宣傳和公關。俄羅斯政府積極散佈虛假信息和謊言的同時,烏克蘭政府在被侵略下進行公關。西方媒體的記者有很高素養,不像台灣有些人假中立,把侵略者的宣傳和抵抗者的公關混為一談,然後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是真相的捍衛者。

其次,普通和真相的概念相對,不能脫離理解上下文,需要對比確定,所以想認清真相,要注意:1.尋找真相,不如先尋找現實本身。哲學家常以抽象方式提問,但真相只在具體背景才有意義。2.提問事物的真實性而不提供上下文,是文字騙術。3.形上學家關注描述現實,並選擇使用「存在」而非「真相」一詞。 

人事時地物一個不同,答案就不同,真相在特定時空背景才有意義。脫離「現實」,不知全部或關鍵事實組合,別人製造真相就非常容易,而且粉絲對政客的無厘頭作為會以為「他在下一盤大棋」。沒有這個基本認知,就沒有真相,或被自以為是的真相曚騙。

然而,現實就一定是真相嗎?數字最現實,具有可靠性,但上帝創造整數,其他一切都是人造。虛數,負一的平方根,稱為i。虛數是現實存在的東西嗎?大部分數學家會毫不猶豫回答:虛數創造很多理論,可以運用在現實世界[2]。

[1]沈榮欽(2023);[2]李忠憲(2023)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最大的誠意/eaton

想到紀伯倫,總想朗讀他在《先知》書的一段話:「什麼是帶著愛心工作」? 

「是用你心中的絲線織布縫衣,彷彿你的至愛將穿上這衣服;是帶著熱情建築房屋,彷彿你的至愛將居住其中;是帶著深情播種,帶著喜悅收穫,彷彿你的至愛將品嚐果實;是將你靈魂的氣息注入你的所有製品;是意識到所有受福的逝者都在身邊注視著你。」 

這段話給我三個念頭:第一,若人人能如此,國家收入及社會安定提高3倍。第二,人只是人,說得到往往做不到,就是「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第三,標準很高,但標竿在那,每天做一點,總能離標竿近一點,這樣感到進步與喜樂。 

帶著愛心工作,這像韓劇《大長今》常聽到的:做飲食之人的最大「誠意」,就是讓人吃到對健康有益的食物(還考慮到對方當時的身體狀況)。帶著愛心工作,這像韓劇《大長今》常聽到的:做飲食之人的最大「誠意」,就是讓人吃到對健康有益的食物(還考慮到對方當時的身體狀況)。而且願意對此付上被關可能致死的代價。

 

帶著愛心工作,有了愛,心態等級比「同理心」高出很多。所謂同理心(empathize with others)是指,能敏銳識別他人的情緒,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欲望,並擅於調控他人的情緒反應,幫助別人表達情緒;當別人傾訴,自己是傾聽者,能巧妙回應,表達理解與尊重對方的訴求。 

後記:泰戈爾詩選《生命的意義》。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你擁有足小的土地。當我們極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極度接近偉大的時候。我的存在,是一個永久的驚喜,這就是生命。我們的生命是天賦,我們唯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終止於衰竭的是死亡,但終止於無窮的卻是圓滿。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可以。

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

詹佳真:身為精神科醫生,我隨時有得憂鬱症的準備!

許多人認為心理醫生一定很善於情緒管理,其實心理醫生不過就是熟悉情緒管理工具的人,還是得要打開箱子使用這些工具才行,當然也有情緒低落,沒有動力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 

有幾個晚上,在回家的路上不斷想著對於患者的某些應對不甚滿意,覺得自己還能給出更好的答覆,也曾經因為患者的故事而失眠,想要幫助這些人,但終究是個帶有豐富情緒的人類,也會犯錯,也會有低潮。 

很多憂鬱症患者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得憂鬱症』,不愁吃穿,生命中也沒有什麼巨大變故,憑什麼得憂鬱症?雖然這並不是憂鬱症的唯一成因,但到目前為止,腦內缺乏血清素仍然被認為是憂鬱症主要原因。 

這就像是腦袋的重感冒,即使平常生活作息正常,吃得健康,沒有受到風寒的人也有可能感冒,我們從來不會因為感冒感到自責,更不用提責備他人,但一提到憂鬱症,大眾卻總是認為一定要是生活困難、生命中遇到重大變故的人才會得到。 

憂鬱症可能是純粹巧合,一個小事件都能引爆,也許是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也許是一時找不夠能聽你說話的人,你就是在人生的這個關口遇上了。 

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質的人,相對容易罹患憂鬱症。例如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唯美主義者,在各方面都要求自己必須成功、突出,沒有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每當自己犯了一點小錯都不能放過自己,不斷的自我責備,而當自己有所成就時卻視為理所當然。 

較沒有安全感的依賴型人格,因為比較沒有自信,需要外界肯定證明自己是被接納的、值得被愛的,常常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與行為上,過度在乎他人想法,最不在乎的卻是自己的感受。 

即使作為一個心理醫生,我隨時都準備好得到憂鬱症的可能。心理醫生都無法倖免的話,你怎麼會「沒有資格得憂鬱症」?當負面情緒來襲 5步驟教你面對: 

第一步、辨識情緒。當負面情緒來襲,我們有時只覺得心情不好,卻說不出是恐懼、焦慮、憤怒,又或者是憂鬱。這時候,可以先將負面情緒產生的起因和緣由以客觀的角度描述,甚至將自己視為一個親密好友,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訴說,當我們抽離自己的角色,可以更容易看到思考盲點。 

利用簡單的造句,如:因為...(客觀描述一個情境或事實)讓我覺得...(主觀情緒),以文字記錄或者口語述說。舉例:伴侶不再像以前一樣時常傳訊息和打電話,交往紀念日即將到來,似乎沒有要一起慶祝的意思,你覺得自己不被愛,既難過又生氣。 

第二步、這個想法是有根據的嗎?找出負面思考盲點。在上述例子中,因為伴侶變得冷落是緣起事件(Activating event),感到難過與憤怒是情緒與行為的結果(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認為自己不被愛 則是負面思考信念(Belief),為自己主觀認知,與事件和情緒並沒有直接相關。 

常見的不合理的負面思考盲點還包括了以下幾種:

・所有人都應該要喜歡自己,否則自己就不是被愛的

・在各個方面都要比別人強,否則就不是成功的人

・事情一定得依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才是最好的結果

・你的情緒是由外界給你的,你沒有決定權

・別人的批評一定就是代表著自己是不夠好的

・別人單方面的行為一定與他對我的感覺有直接相關 

第三步、改變B信念,以不同的思維替換原先的慣性負面思考。一直陷在這樣的情緒有幫助嗎?有沒有相反的證據?為了證明自己原本的慣性負面思考並不一定屬實,可以透過尋找相反證據的方式證明這只不過是思考盲點。 

依照上述的例子,對自己提問:他最近是不是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因素而面臨龐大壓力,因此沒有辦法像以往一樣對我投注同樣的關注?同樣的狀況以前是不是也有發生過?先將自己原先的信念放一邊,提出相反的的假設——伴侶仍然是愛我、在乎我的,他最近的行為改變是不是有其他原因? 

第四步、避免或改變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A情境。對於目前的狀況我有其他的做法嗎?對於這個容易讓我陷入負面慣性思考的情境,我有沒有能力改變?我可以怎麼改變? 

例如:透過溝通讓伴侶了解自己的感受以及期望的改變,與其質問伴侶是不是不像以前一樣在乎自己,不如以更開放的態度詢問,對自己的情緒誠實,但對於原先的信念保持開放懷疑的態度:「我覺得你最近似些有點冷淡,讓我覺得有點受傷,但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我單方面的想法,又或者你有其它的原因,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可以像以前一樣在午休時打給我,我也很想念你以前總是興奮地計畫我們的紀念日的行程的樣子。」 

如果在一開始就將自己的負面自動思維強加在對方身上,往往只會讓對方覺得被誤解,對於實際情況以及負面情緒也大多沒有幫助,對主觀信念抱有質疑,才能讓對方有解釋和諒解的空間,如果在最一開始便告訴伴侶「你就是不在乎我了才會這麼冷淡」,往往只會讓對方感覺被批判,下意識地想為自己辯護,不僅無法改變這個現況,也讓自己對於原先的慣性思考深信不疑,更深陷在負面思考迴圈中。 

另一個例子,陷在憂鬱情緒中的人時常不想出門,主觀認為身邊的親朋好友不會喜歡他們這麼低潮的樣子,但這也是一種負面信念,並不一定事實。要挑戰這個負面信念的最直接方法(駁斥),便是鼓起勇氣踏出那一步出門,改變這個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緣起情境,找到相反證據。很多時候出門後你會發現,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要你總是開心才接納你,原先的擔憂不存在,負面信念不過是思考謬誤。 

第五步、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吧。在許多情況下,其實我們並沒有辦法改變情境本身,但我們有詮釋這個情境以及選擇情緒的權力,如果目前不管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的,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吧。看一部電影,吃一塊喜歡的甜點,買本新書,去自己最愛的海灘發呆,接受你不能改變的事實,在能改變的事情裡,盡力讓自己開心。 

有個患者,當了20幾年的全職媽媽,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孩子離家後的空巢期讓她寂寞又憂鬱,因為孩子離家無法改變,便問她:「在妳成為媽媽之前,有沒有什麼事情是讓妳開心的呢?有沒有什麼讓妳充滿熱情的事情?」這位媽媽說:「我喜歡畫畫,以前的我非常喜歡畫畫。」 

於是建議去上一堂畫畫課。她先是緊張,害怕被評論。於是給她一顆對抗焦慮的藥,真的沒有辦法的話,吞下這顆藥,硬著頭皮報名。她在畫廊騎樓踱步好多次,最後,撕開藥丸的錫箔紙,咕嚕混水吞下,跨起腳步走上階梯,報了第一堂課。後來,她得到老師與同學的稱讚,幾十年來都沒有感受過的成就感,她想起為人母之前,她曾經如此熱愛一件事。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令人頭痛的產業經濟說/eaton

柯前台北市長最近講「產業經濟」,聽了令人頭痛。他說「台灣不是沒有錢,但都跑到房地產、股票,他們不是製造業。理論上錢要移到創新業,對產業永續發展才有用。」 

其實「股票不是製造業」是沒有常識的說法。上市櫃公司多數是製造業,股市是大眾籌資最有效率的平台,讓企業取得營運跟技術提升所需資金。錢沒去股市,怎麼籌資? 

而且股市活絡有諸多優點:每年收證交稅約2千億;吸引外資,央行從中套利2千億,國稅局課徵股利所得稅2千億;提高大眾創業意願;原股東可出場轉投資;國外公司來台掛牌,這些都能促進經濟。

創新如果有「錢」景,自然找得到錢,沒有「創新」,只是「新創」,誰要拿錢去做功德?除了政府預算,政府無法控制錢去哪,只能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政府沒有比民間厲害,大政府思想跟不上時代了! 

其次,柯說「如果都在做代工產業,會陷入中等國家陷阱,要走上創新為主的高附加價值產業,薪水才會提高。」上次他誤用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這次改講「中等國家陷阱」,可是有這名詞嗎? 

對此,半導體專家陳美華說,台積電是代工,台灣早脫離傳統代工OEM,而是含產品設計、附加價值提高的ODM了。不知柯的「創新」是哪些模式?講幾個來聽聽好嗎? 

後記:台灣不是陷入甚麼陷阱。頭痛時,就讀紀伯倫《真正的自由》你能真正自由,並不是日子不再有牽掛,不是夜晚不再有匱乏和悲痛,而是當這些事箍緊了你,你仍可超脱,坦然而自在。

紀伯倫(1883-1931)生於黎巴嫩(當時鄂圖曼帝國統治)的馬龍派基督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規教育。後隨家庭移居美國,在美國上學時顯露藝術天賦。1908年赴巴黎跟隨雕刻家羅丹學習,後來轉向文學,許多作品都帶有基督教色彩。其代表作:《淚與笑》、《沙與沫》、《先知》,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散文的奠基人。

他與泰戈爾(1841-1941)是同期人物。作家冰心說:「泰戈爾是貴族出身,家境優越,自幼受過良好教育。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語調明快,用辭華美,格調也更天真,更歡暢,更富神秘色彩。而紀伯倫是貧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講為人處世的哲理,於平靜中流露出淡淡的悲涼。」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歡笑是上帝的禮物/eaton

歡笑是一種「良藥」,尋找生活中幽默有趣的事物,可以在困頓中獲得幫助,就像前貼文「活得有趣的人」的第2種特質:樂觀豁達,淡然從容,雖然苦中作樂並不容易。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第一步就是承認不能改變的,接受能改變的,從細微處讓生活好起來。他改穿芒鞋短褂,築水壩,建魚池,從鄰居處移菜苗,荒地改造為農田。 

當孩子告訴他,井出了水、地上冒出嫩苗,他像孩子跳起來。他為微風中挺直搖曳的稻莖,或月光下沾滿露滴的植物高興,也為吃到親手耕種的米滿足。 

這些都是蘇東坡善用具體而微的快樂化解悲傷。在那些日子,他保持敏感明亮的眼睛,對詩畫審美的眼光與過去絕然不同。 

喜劇演員約翰·布蘭揚(John Branyan)說﹕「歡笑不是我們製造的,那不是我們的主意。歡笑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祂知道我們在人生中會需要它。因為祂知道我們會遇到困難,我們會有掙扎,總會有事情發生……歡笑是一份禮物。」 

有時,我們只要看生物,就能帶來歡笑,無論是牠們奇特樣子(如鴨嘴獸),還是滑稽動作(如頑皮水獺),或是小朋友可愛動作。 

若一下子不能盡情歡笑,懷疑的「暗笑」也行!《創世記》提到亞伯拉罕和撒拉的故事,上帝應許這對老夫婦得到一個孩子,年過九十的撒拉生了兒子,亞伯拉罕取名為「以撒」,意思是「歡笑」。 

撒拉驚喜說:「上帝使我歡笑,凡聽見的人必與我一同歡笑」。她這年紀還能生養孩子,太不可思議!想當初,她聽說要懷孕產子,就在心裡暗笑,如今懷疑的笑聲,轉化為全然喜悅的歡笑。 

後記:面對困頓,可以學蘇東坡下定決心克服。我們聽了很多道理,但在實際困難中要歡笑不容易,所以說「決心是一種天賦」。這樣要怎麼辦?像亞伯拉罕和撒拉持守信仰,記住:「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這四個字:等待和盼望。----《基督山恩仇記》」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令人頭痛的重啟服貿說/eaton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奔馳,戰狼外交受到民主國家的抵制,地方政府瀕臨破產,人口嚴重老化,經濟前景非常不妙。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把1600萬躺平族算進去,年輕人失業率達46.5%1624歲的人口9600萬人,失業超過4千萬90後年輕人1.75億人,86.6%陷入負債壓力,平均每人負債12萬人民幣。 

若觀察趨勢,中國年輕人失業問題年年惡化,並非疫情的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這是反映長期的結構問題,不要期待兩、三年內可以解決。 

90後年輕人1.75億人,86.6%陷入負債壓力,平均每人負債12萬人民幣。2022年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高達124.4%,而普通群眾13億人,佔人口92.7%,人均財富只有2.3萬元人民幣。

中國大型房企「資不抵債」,大部分地方政府瀕臨破產,能賣的地也賣光了,財政壓力沈重。到了2035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達4億人,占比30%2050年到50%,養老金一定成問題。未富先老的中國,很大概率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1萬至1.2萬美元,按2010年物價)。 

台灣有兩位總統候選人宣稱要重啟服貿,服貿一簽,中國普通群眾13億人可申請來台工作。就算武漢大學,程度沒比台大差太多,他們的能力比台灣大多數同齡人強,薪水要求絕對低很多。 

暫不論能來台灣的人帶著政治任務,台灣30歲以下年輕人,絕大部份會因服貿協議失業。準備斷送自己未來的年輕人,覺得藍綠一樣爛,要給計劃搞死自己的人一個機會。相對無關痛癢的中老年人在為年輕人的死活拼盡全力。這是一個不知死活,錯亂到極點的世界。

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eaton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就好像一隻孤獨的鷹,用盡全身的情緒化作一聲滿是掙扎卻又美麗無比的鳴叫,迴盪在壯闊的峽谷裡、冰川之上。能看見世界的寂寥,能聽見冰川之下河水壓抑的擾動;也能看見遠處的森林和湖泊,能聽見雲朵微弱亦柔軟的心跳,是那道最溫柔最富有感情,晶瑩剔透、冉冉升起的日暉。看似冷冽、實則充滿情感,或許是在這首曲子裡聽見自己。----呂以恩 

曾宇謙 第一樂章

https://youtu.be/IbNRhxXUAiw

小提琴協奏曲全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unvYedx8 

芬蘭作曲家尚·西貝流士以美麗動人的旋律、緊密有力的樂章結構,以及表達深邃情感,使得這首成為不朽的音樂經典,讓人對這位偉大作曲家的音樂才華和情感世界深感敬佩。 

首先,旋律非常美麗動人,充滿深情抒發和激情表現,並巧妙運用小提琴的獨奏技巧,展現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力,使得在情感上更具感染力。旋律既優美動聽,又充滿挑戰性,演奏者能展現技術和情感。 

其次,樂章結構緊密有力,展現卓越音樂創作能力。它由多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都有獨特氛圍和情感。從柔和悠揚的慢板,到激情和節奏感的快板,每一個樂章都展現不同的音樂性,帶領聽眾進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 

而西貝流士獨特的北歐風格,總帶著一絲淒美和神秘感,讓人不禁陷入對自然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這種音樂風格能觸動人心,引起共鳴,所以作品不僅是純粹的音樂表演,更是情感的故事,似在傳達他對於愛、自然、生命的感悟,作品不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是感性的心靈之旅。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令人頭痛的居住正義遊行/eaton

前陣子遊行訴求之一是居住正義。截至1126月底,柯前市長說8年要蓋5萬戶社宅,現在台北市含興建中社宅2萬戶。蔡英文承諾8年興建12萬戶社宅及8萬戶包租代管,現在各8萬戶及5.4萬戶,論比例,蔡的績效好多了。 

陽明交大法學教授林至潔認為,台北市是市民負擔居住成本壓力最大、房價最高、無殼蝸牛最多的區域,在砲打中央之前,首都市長的柯前市長應先檢討自己。譬如,在區段徵收的抵價地給了地主後,配餘地拿來興建青年住宅,或合宜的價額出租有需要的民眾,而不是標售土地,圖利財團。柯文哲拋出問題,卻不檢討自身,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我個人認為做不好不檢討自己,去主導遊行,結果參加人數少,就切割聲稱自己跟遊行無關, 這類政客臉皮很厚,沒有下限,敘事性故事摻毒,方案不負責任,或要其他人買單,還三不五時製造階級鬥爭,讓社會陷入錯亂。

台北市大安區面積不大,如何讓大家都買得起?台灣2008年至今,人均國民生產毛額GDP增加一倍,房價怎能不漲?所以我個人支持社宅,多多益善,不用擔心一時供過於求。

紐約曼哈頓房租中位數每月4,396美金,房租不能抵稅,居民要繳紐約市市税、紐約州州稅和聯邦稅,接近收入的50%,等於說不吃不喝,每月要賺8,800美金才能負擔房租,怎麼沒聽他們出來抗議「居住正義」? 

後記:頭痛解方:泰戈爾《紙船》


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溪中。我用大黑字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寫在紙船上。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我把園中長的秀利花載在我的小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裡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按:秀利花Shiuli,孟加拉語的夜花茉莉(Nyctanthesarbor-tristis))

我把紙船投到水裡,仰望天空,看見小朵的雲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麼遊伴把這些船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夜來了,我的臉埋在手臂裡,夢見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裡,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活得有趣的人/eaton

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能選擇怎麼愛怎麼活。----《黃金時代》 

春季踏青,夏季納涼,秋季摘果,冬季看雪。心情好時和朋友分享快樂,難過時調整心態,發現身邊的小美好。養花喝茶散步,是普通小事,對有趣之人,別有一番趣味。 

在無趣生活裡,活得有趣,是人生的境界。有趣是一種心態,更是一個人永遠的好天氣。有趣的人,有幾個特質: 

1.溫暖善良,熱愛生活。「人生在世,總需要一點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用心去感受生活,世間美好便與你環環相扣。一顆有趣的靈魂,與擁有多少財富、閱讀多少詩書無關,與熱愛生活的態度有關。能用心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才是有趣的人。 

2.樂觀豁達,淡然從容。有些老人家喜歡做志工,勞累一天,開心說今天認識有趣的朋友,而不是早晚抱怨。與其在艱難困頓的人生發爛發臭,不如發光發亮。這種人像太陽,給人溫暖和快樂。只有活得有趣,才會在面對困境時,淡然一笑,說「沒什麼大不了」。 

「人間有許多悲傷,我承擔的不是全部,這樣就很好了。」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既然如此,何不坦然面對?一生最終度過,不妨開心些,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生活波瀾起伏,命運也是峰回路轉,有了曲折和故事,生命才會精彩。 

3.精神豐盈,自得其樂。活得有趣是選擇,有趣的人總能抓住點滴的幸福和小確幸,讓平凡生活開出花。在有趣的事上多浪費時光,不要讓忙碌淹沒生命中的美好,畢竟一輩子總要讓自己開心,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4.信仰堅定,溫暖世界。境由心生,你認為快樂就快樂,痛苦就痛苦;在艱困的日子,找到力量與拯救,這需要堅定信仰。無趣的人,生活是一道道圍墻;有趣的人,生活是不斷破牆而出、乘風破浪的過程,即使生活一地雞毛,也能做成一支毛撣子。只有活得有趣,你的內心才會堅定,願意用自己微薄力量去溫暖精彩的世界。 

願你在晴天時,能懶懶曬太陽;願你在陰天時,能舒服睡懶覺。願你在開心時,有朋友可分享;願你在不開心時,也有人聽你傾訴。願你在平淡的日子,也能找到趣味,即使身在沙漠,也能開出花來。(摘要編輯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