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願認錯
大家都會犯錯,重點是認罪、彌補、贖罪。愛琳和耀仁的女兒潔恩出生幾個月後,被診斷愛德華氏症。醫生評估最多只能活幾天或幾週,說:「治療她並無多大意義。」但愛琳說:「我對潔恩有更大的盼望。」於是把潔恩帶回家,愛她並禱告。
六年後,潔恩需動手術切除一顆巨大腫瘤。當年那位醫生走進來,說:「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但我請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這位醫生坦承誤判狀況,說:「我希望能有彌補、贖罪的機會。」愛琳和耀仁願意饒恕對方。後來,潔恩動手術,並未發現任何腫瘤。醫生驚呼這真是奇蹟!饒恕與禱告成就這件美事。
道歉不可恥,反而帶來自由。當年為了個人利益,說「年輕人恐剩15K」,藉此鼓吹與中國服貿/貨貿的「工商大老」,若有良知,應道歉。大量資源西進,需要振作,而不是飲鴆止渴或炒短線。可惜,從沒有聽過他們道歉。所以現在因人廢言,算是理性!
(2)失去大家都相信的共同故事
另一個問題是沒有大家都相信的共同故事,而不是「真相不見了」。問題的根源不是誰講的對,而是有沒有想清楚為什麼相信。
你支持的人說話前後矛盾,你會說:「他就是真誠啦!」你討厭的人說錯一句話,你會說:「你看,他在騙人!」你相信事實,還是感覺?你看到內容,還是立場?
我們活在每個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在這種時代,越要練習分辨:「你相信的是因為你想相信,還是因為它是真的?」思考一下:
1. 你覺得「誠實的謊言」和「偽裝的真話」,哪種比較危險?為什麼?
2. 你曾經因為某個政治人物「感覺誠懇」就選擇相信?後來有後悔嗎?
3. 你有沒有看過哪個事件,有人「假裝有在行動」,其實沒改變什麼?
4. 你相信新聞嗎?還是會從哪裡找「你比較相信的版本」?
5.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曾傳過謠言,你會怎麼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