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

辜朝明:大家都盯著關稅,卻忽略匯率才是關鍵!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揭美國赤字死角與台幣狂升真相(2025/05/27)

曾經參與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談判的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還原40年前全球自由貿易制度面貌,深度剖析美國貿易赤字的來龍去脈,並提出獨到觀點。

源頭是40年來美國錯誤的貿易政策,底層結構是中西部受害群體成為川普支持者,結論是川普不會放棄保護主義,根本解決美國貿易赤字的辦法是美元貶值,台灣受惠於半導體的獨占性,經濟受害程度相對較小,以下為專訪內容:

問:保護主義下各國應該如何與美國談判呢?

答:這就進入技術層面了,前提是,自由貿易制度的面貌是什麼?過去的自由貿易長什麼樣?特別是4月2日「解放日」以前的體系,這得從歷史開始,其實那並不公平。

1948年,美國推動建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當時歐洲被二戰摧毀,日本被美軍轟炸後滿目瘡痍。美蘇冷戰正開始,美國是唯一倖存的工業強國,其他國家幾乎沒有出口,大多是美國單方面貿易順差、其他國家逆差,美國希望這些經濟體迅速恢復,所以允許加入GATT國家自己決定關稅,可以是40%、10%,只要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即可,這就是當時的「自由貿易」制度。

後來日本、西歐出口迅速成長,197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出現貿易赤字,那時一輛車(同等級)從歐洲出口到美國,可能只課2%關稅;但美國出口到歐洲,關稅可能高達10%,各國政府還對美國貨設下各種限制,這是很不公平,造成美國損失了41兆美元。所以川普說「對等關稅」,大多數美國人都會覺得很合理,因為他們感受到不公平待遇。

時至今日,這意味著日本、台灣、中國、西歐等國,不是降低自己的關稅與美國看齊,就是接受美國加高關稅,才是公平。我相信,台灣、日本、歐洲的貿易談判官員都明白這點,只不過不能對國內民眾說,他們會說「我們是被迫放棄零關稅」。

我要強調,關稅並不是美國貿易赤字的主因,也許只占2~3成,更嚴重的問題是匯率,美元長期過度強勢,美國卻毫無作為,勢必得處理、愈快愈好。如果美國不處理匯率,只提高關稅,復興美國製造業的目的就無法達成。

當企業發現「關稅加上去,但匯率不利投資美國」,他們就不願意去美國設廠。加關稅和美元貶值必須同步,才能真正振興美國製造業。但市場非常難預測,匯率與關稅可能走向相反。所以,談判最後一定會落到匯率上,很多人已經開始意識到,光靠關稅無法解決問題。

外匯市場也看出這一點,可以解釋5月初台幣匯率的大幅升值。當時,台灣貿易談判代表正在華盛頓,央行不能出手干預台幣升值。你想,如果此時媒體報導「台灣央行正在干預外匯,壓低台幣匯率」,川普政府如果認為操縱匯率,他們就會加重關稅。在談判期間,有人意識到央行什麼也不能做,這可能就是台幣匯率波動劇烈的原因。

這說明了現實世界匯率非常重要,川普的政策方向是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匯率就是關鍵,意味著美元不能升值,亞洲與歐洲貨幣應該升值,這就是5月初台幣劇烈變動的部分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