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瓦《十架七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gM30KW9Go
……….
剛看到「箴言詩篇聖樂團暨愛樂管絃樂團」在今晚7/6(六)19:30嘉義市音樂廳帶來提奧多・杜布瓦(Théodore Dubois)的神劇《十架七言》,素材取自聖經福音書耶穌在咽氣前的最後七句話。
若沒時間去聽(票價500-1200),可聽上面網路連結。《十架七言》在歐美知名度僅次於《彌賽亞》。在台灣,這是陌生作品,2008年陳茂生教授翻譯台語版本。
基督教堂年代早期,為了使受難週的服事更為莊重,祭司們吟唱指定的福音書內容。到13世紀,吟唱內容發展成戲劇性的朗誦事方式,其中,杜布瓦(1837-1924)的《十架七言》(The Seven Last Words of Christ)是大型混聲合唱清唱劇,共有八個樂章,編制包括四部混聲合唱團和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的獨唱,配上管弦樂和管風琴的伴奏。
杜布瓦是後浪漫樂派的法國作曲家、風琴大師,1868年,他擔任巴黎聖母大教堂詩班指揮(該教堂管風琴是歐洲最好的管風琴之一),他也是優秀的音樂教授,1896~1905年任巴黎音樂院院長。當時法國社會處於醞釀革新變化時期,因著法國人接受新興印象派音樂,使得他的作品被埋沒了,然而《十架七言》在1867年受難日首演後,每年受難日都固定在巴黎聖母大教堂演出,持續90年之久。
《十架七言》描述耶穌在十字架上極其痛苦中所說的話,序曲由女高音獨唱,喚起眾人聆聽,接著每一樂章敘述主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呈現主耶穌在為世人釘十字架的受難,仍為世人向上帝祈求救贖,並對照當時群眾各種不同反應,更深刻的反映主的受難,祂甘願降卑走了漫長的一段路,完成救贖大工。
傳統的十架七言,先後次序分別所代表的意義為:
1.【饒恕】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廿三幸34節)
士兵們用釘子將耶穌基督的手和腳釘在十架上,然後將他連同十架高高舉起。他並未懼怕那些殺死他的身體的人,相反的,因著愛世人的緣故,他憐憫他們並為他們向上帝祈禱。他相信他們並不真知道這是多大的傷害,否則他們不會這樣施於他人身上,當然,他們更不會知道自己只是將他帶到這裡的更高目的的工具,所以耶穌基督從心底饒恕他們無知的過犯。
2.【救恩】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路加福音廿三幸43節)
一個垂死的偷盗之人祈求耶穌,進入國度時要記念他。這樣的祈求或許也是一種暗示,一種希望耶穌能自證是基督的說法,也許可以讓自己有機會脫離近在眼前的痛苦與死亡。然而耶穌他無視於士兵的苦待與嘲笑,他的回答也揭示耶穌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同時應允今日才得著耶穌的那人,雖犯大罪,卻因即時的求告與悔改,而將得著恩典,痛苦在今日即可解除。對於那人,乃至於後世的我們,無異是燃起一盞盼望的明燈。
3.【關係】「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翰福音十九章26-27節)
當耶穌低頭,想到自己的母親看著兒子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又想到門徒看到自己敬愛的老師被羞辱的痛苦,他想告訴他們,他們並不孤單,他在痛苦中了解他們的痛苦,並告訴他們應當彼此照顧。同時提醒馬利亞,看看在十架上的這個兒子,這個從小言行便與眾不同、使瑪麗亞暗暗記在心裡的兒子,應當對他有信心;又提醒門徒,馬利亞是第一個認識耶穌的人,也是耶穌初降世界揀選的第一人,是耶穌肉身生命的源頭,正如同所有人的母親一般。如此的託付,也使母親與門徒重新拾起愛人的心。
4.【離棄】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棄我?(馬太福音廿七章46節:馬可福音十五章34節)
在耶穌忍受著肉身的痛苦時,他敏銳察覺到自己與天父之間已失去連結:這是一個定律,聖潔與罪無法同處,因為上帝是聖潔的,所以當耶穌要擔負起所有世人的罪時,勢必會與聖潔絕緣,他只能付上被離棄的代價,必須獨自面對這死亡的到來,獨自以身通過這艱難的死亡之路,進入重生的另一端。
5.【苦難】我渴了。(約翰福音十九章28節)
因著肉身的限制,耶穌與我們都一樣,流淚難過,會受傷流血,當然也會飢餓或口渴,在十架上的時間不會轉瞬即逝,他的忍受已到極限。如同撒但在曠野所做的一樣:透過周遭觀的百姓再次試探::「他若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 (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5節)?耶穌堅持不受誘惑,仍執意承受肉身所有的痛苦,以完成自己降世為人的使命。
6.【使命完成】成了!(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
盡管自己在極大的痛苦中,耶穌仍然先為他人著想,饒恕人,拯救人,關懷人,並且拒絕誘惑,他雖有能力自救,但是他選擇不做,因為他明白這才是上帝所喜悅的,他也相信必能重新得見天父的面,他願意順服上帝,而非顧念自己的肉身。耶穌已經啟示上帝希望我們生活的方式,他已經證明,信心、盼望與愛無法被任何他人的言行所破壞,耶穌已完他在地上的使命了。
7.【交託】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路加福音廿三章46節;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
耶穌就是上帝的孩子,他全然相信上帝,順服上帝,他也知道上帝的全能,暫時無法與上帝連結,仍滿懷信心將靈魂交付給上帝,邁向了死亡。他已用愛將上帝和人類連結,並以自己的肉身為證,上帝所給的必不超過我們所能受的,我們應當順服。同時也讓我們看見,相對於肉體的死亡,耶穌更看重靈魂是否在天父那裡,只要人們願意將靈魂交在天父手中,就必像耶穌一樣,再次與天父恢復連結,重新獲得生命。
參考: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蔡婕歡:提奧多‧杜布瓦《十架七言》之探究與指揮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