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左派右派之別

「左派」來自啟蒙思想與法國大革命,強調平等博愛,演變為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小確幸、歲月靜好,讓社會喪失正面活力,巨嬰化思維與民粹化政治普遍,沒解方的政客從社會矛盾中得利,最終國家衰敗。 

「右派」是「保守主義」、「古典自由主義」或「清教徒秩序」,源於喀爾文教派,自荷蘭,蘇格蘭,英國,到美洲大陸,台灣長老會也是,強調奮鬥的人生,致力於個人生存與昌盛,向上帝負責。 

台灣身陷國族認同糾結,少有興趣探討左右路線,但在80年代後和世界相似,人民希望福利從天而降。因此,執政者討好民眾,創造有便宜雞蛋可買的國度。同時政界菁英於歐美留學時浸淫學校左派風氣,執政後往左靠攏,朝大政府方向走去。 

胡適說,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個人面對挑戰要做出取捨,勇敢打拼,捨棄對政府的錯誤期待,明智選出有智慧的領導人,而非雞毛蒜皮的雜貨店老闆,或是溫暖體貼的托兒所老師,在國防上認同自己有保家衛國的責任,積極奮鬥尋求可靠的安全與和平,而非乞求別人的恩賜。 

強調「右派」,不代表不關心困苦人,這些多讓民間來做。民間將努力工作所得回饋社會,形成良善循環,而民間戰戰兢兢經營,整體社會品質也可以大幅提升。政府則關注緊急救濟,謹慎而非亂撒錢做福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