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追求實際而非表面(2)

表面工夫最常見的,莫過於平常不關心父母,打電話都沒有,但父母病了,堅持要如何治療,或是辦理大排場喪事給外人看。 

以下摘自爆紅文章,提到票選前五大荒謬的能源觀點,好像也是如此: 

咖啡店高掛「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旗幟,店內冷氣卻開很冷。即使裝上太陽能或儲能,無限制狂吹冷氣,對健康不是好事。(Nike店面最冷,我拒買) 

再生能源成為信仰,只要有綠能,就能救臺灣。跟這個想法對立的人也很狂熱,相信只要核電,再生能源的問題不需要解決。 

我很關注能源議題,不過這類活動要避開夏季!而且好像只要參與,能源問題就不能怪在我身上,政府必須解決。然後每天喝一杯,不知熱帶雨林種植、採收、加工、包裝、空運來台,消耗百公升的水,及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看到別人用電動車,就說灰電不環保。這是沒理解,電動車的馬達能量轉換率80%,而同期汽油車轉換率20%,只能在旁邊玩沙。 

認同環保,卻不願付代價。買節能產品?喔,有補助嗎?進一步說空污都是燃煤造成的,再來怪萬惡的企業、政府。電你在用,車你在開,你也要「萬惡」企業的工作,都沒有你的責任嗎?

……..

追求實際而非表面(3) 

公義與憐憫取得平衡 

Shaun Maguire是「紅杉資本」的合夥人,他最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世界中需要極大的勇氣說你的招聘原則是基於:優點、卓越和智慧。這太瘋狂了,但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他在批評左派的公平思維。他在創投業,不然在大學很可能被出征,現在美國正是如此,所以先賢支持過蓄黑奴,現在變成黑五類。 

追求公平,當然有道理,憐憫更是,但公平不等於正義或公義,沒有取得平衡,就是假平等。追求假平等,就是追求表面。 

選擇標準著重「優點、卓越和智慧」,不能解讀「只收能最大化利益的學生,忽略社會正義」若最後國家競爭力衰退,社會失去階級流動,才是不公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