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失望的真相:可被提煉做好的用途

童年時,生活充滿希望。青少年時,即使焦慮不安,依然心懷希望,因為只是不滿,認為事情可以好轉。二十幾歲時,依然可能帶有幻想,覺得世界很快變好。 

到三十幾歲,人開始意識到未來不比過去更好。到四、五十歲,亞歷山大波普的話越來越有說服力:「毫無期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必永不失望。」 

絕望的關鍵在於期望過於完美。比如,期待理想的家庭,因此無法喜愛實際的家庭。期望理想的職涯,就會感到焦慮,無法享受工作。對於完美健康的渴望,可能讓每一天不知感恩。 

生命是一連串漫長且持續的失望,但是失望可以有益,關鍵是失望之情被提煉成為好的用途。 

首先,你感受到失望,是因為還有期望的能力,就是住在沙漠裡,心裡幻想花園。就像所有的情感,失望能衡量自己的生活信念和渴望是什麼。 

其次,失望是正常的。比如,因著破碎的家庭而感到悲傷,因為原本人受造是要享受親密之愛的;因著突然失去工作而感到理想破滅,因為原本工作可以產生獎賞的。 

第三,有機會思想甚麼是終極的滿足。傳道書的智者在他的園子裡,與世界各地的達官顯貴歡宴,卻又茫然看著天空,說:「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他的失望並不是因著果樹、食物或達官顯貴,而是意識到世界無法提供終極的滿足。 

第四,在墮落的世界裡,人與人的關係都是破碎的,你的失望不是只有你經歷到。如果你還認為你的失望比別人的失望造成的負擔更重,那麼很快就會感到自憐自恨。 

最後,失望可以產生兩個行動:悲痛和尋求。藉著悲痛表達期望,而不是把失望藏在心裡,並且不以現實生活為滿足,而是盼望更美好的未來,就能在漫長、持續的失望中好好地往前走。 打起精神吧!

參考:傑瑞米‧皮埃爾,失望的真相第一章,《桌邊談》,2024 

後記:傳道書的作者教導要為失望而悲痛,意思是帶著信心向上帝哭訴,藉著悲痛向上帝表達期望,並信靠祂照著祂的智慧和時間表修復破碎。如果現實教會我們悲痛與尋求,我們就能在未來沒有破碎的國度,把所有的失望拋諸腦後。 

信心讓人不以這個世界為歸宿。挪亞因著信,預備方舟,全家得救。亞伯拉罕因著信,遵命出去,往要得為業的地方。撒拉因著信,過了生育歲數還能懷孕,從彷彿已死的人,生出多國的子孫。摩西因著信,不肯被稱為法老女兒之子,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受苦,因想望得賞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