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艱困時刻的哲學思考

艱困時刻的哲學思考 

許多人說,要追求人生的目標,不害怕改變,就有驚喜上門。可是追求人生目標的意義是什麼?沒有更高的目標,也可以過有意義的生活嗎?人們忙碌的很,很少去想這些。 

病毒是公平的,男女老少、富有貧窮,左派右派,一樣受到病毒的威脅。因此,在艱困時刻,許多人開始喜歡哲學思考。你呢?在艱困時刻,想法是甚麼 

最近我觀察到這些,僅供參考: 

1.     有人覺得能活命就知足,就感謝上天,沒人想拯救世界(含藻礁),因為去超市像出國,外送餐飲像五星級佳餚,沒停電就感恩萬分,下雨就欣喜若狂。 

2.     有人覺得活著就有意義,做一個人已經夠滿意了。就像哲學家維根斯坦評論瘟疫》的作者卡繆:這個人正在實現存在的目的,他除了生活之外,不再需要任何目的,也就是說知足。意思是,單單活著,就是存在的目的。 

3.      有人覺得活在苦海,少有幸福愉快,於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思考怎樣消遣光陰,不去想人生的意義。有人接受不完美,理解痛苦,不管境遇如何,試著享受一個有滋有味的人生。 

4.     有人體會失去的可貴,開始珍惜當下。長期活在三級警戒,可能會得比病毒更可怕的精神病,所以回味起一年多前的幸福滋味。張愛玲曾說:「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她知道失去的可貴。 

5.      有人變得謙卑,追求信仰,因為無常就是平常,隨時會失去甚麼,如何將痛苦化為喜樂的讚美變得重要。同時發現,人生旅途要走得快,就獨自前行;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 

6.      有人更愛自己,組團到國外施打疫苗,或是更忙隨著第五縱隊傾巢而出,失去基本的常識良知、正直與良善。有人奮不顧身,78歲老醫師加入篩檢行列,恩友芒草心等協會留守萬華服務街友,為良善奮戰到底。 

7.      有人靜默孤獨,理性思辨各方爭議,相信能糾錯的真理在高處,並學習如何面對人生的起伏,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態,迎接人生的風雨和陽光。這種心態是秋空霽海的平常心: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淡泊自如,沒有計較;心中坦蕩,沒有虛矯;心無物慾,得失忘懷;自然心態,無所掛礙;無有恐怖,無有負擔;不卑不亢,同理相對。 

8.      有人趁火賺災難財,有人藉著災難興邦。有人變得堅持,絕不冒險,現在就要活命,不管什麼疫苗,快來就好。有人認為不能短視近利,要平衡取得國產疫苗,才能因應突來的新病毒或病毒大變種,年年需要打疫苗。 

9.      有人體會禍福相倚。要不是疫情擴大,大家習慣溫水煮青蛙,自以為安全,不會想打疫苗,庫存疫苗就過期了。也不知道,中共為阻撓台灣取得疫苗,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日本給臺灣疫苗額度,中國外交部說不會讓臺灣得逞。 

10.  有人選擇任性一點,接受隨遇而安的宿命論。就像擅寫飲食與生活的蔡珠兒,她兩度罹癌,笑說自己生活很健康了,能改進的只剩下:「活得更任性一點」。人生苦短,選擇所愛,全心投入,不想要的,無需停留。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其實有其條件,她認真栽種的,不是遭蟲咬鳥啄,就是弱不禁風;隨手種下的,沒用心照看,表現特別好。生命有其運行規則,但也需要機遇,有些事無論再怎麼努力,不一定能如預期,既然諸事無法強求,不如隨遇而安,享受生命的驚喜。自食其果的滋味好,不勞而獲的滋味更好!天上飛鳥不種也不收,最懂得這種上天的恩典。 

eaton

2021/5/31


質疑「第二期」試驗就施打?

 質疑「第二期」試驗就施打?

結論: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很可能只是你不知道。校正回歸如此,疫苗試驗也是如此。莫德納、中國科興、嬌生、BNT、AZ 都是第二期試驗完,就上市了。
國產疫苗,將在「第二期」試驗並給予國人施打,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台經院孫智麗指出,疫苗第一期試驗著重「安全性」、第二期是「有效性」、第三期目標是要拿到FDA認證。通過第二期的疫苗,已具備「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實驗,且國外有些疫苗也是第二期就投入施打,在緊急狀況下,等到第三期試驗,還需要花很多時間。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兩間公司受試人數分別為3700人、3850人,均符合衛福部的標準。
講白一點,莫德納、中國科興、嬌生、BNT、AZ 都是第二期就上市了(看前面聯結)。世上很多已上市的藥,看似2期,其實是2+3期一併進行,不然二期試驗人數不會那麼多人,很燒錢的。
我個人就接案評價過許多2+3期的新藥。在某緊急狀況、孤兒藥、舊藥新應用.....的條件下,經FDA核可,就可以2+3期。臺灣高端 聯亞就是如此。但是,有些公司在藥品上市後,還是會完整完成三期,以利國際行銷。
eaton
2021/5/30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眼睛放亮看疫苗戲碼

眼睛放亮看疫苗戲碼 

統派、藍營、佛光山、郭台銘跳出來要捐贈500萬或1000萬劑疫苗,其實吹2千萬劑也無妨,原因是想證明自己厲害民進黨無能阻擾。買不成,反正不用兌現;買得成,你以為他們厲害?是中國介入。 

不管如何,我支持國產疫苗,理由是 

1.     臺灣在第一島鏈位置,受美國保護,美國疫苗會源源不斷進來。連日本也不避諱中國施壓,公開表態支持提供疫苗援台,與英國藥廠修改合約,讓日本採購的AZ疫苗直接提供給台灣。 

2.     現在不是買不到疫苗,而是拿不到。歐美疫苗終究不吃緊,不久就可買到。 

3.     台灣疫情不嚴重,維持5百個確診,頂多死4百人[1]。台灣每年去世18萬人,意外死亡6千多,你有擔心恐慌緊張嗎?要擔心的,反而是影響人心的負面言語及情緒。 

4.     未來很可能每年或不定時都要打這類疫苗,跟莫德納同源的國產疫苗,技轉自美國國衛院,安全效價及副作用都表現優異,7月就可施打,若為了貪圖近利,選擇讓國產自生自滅,最終也會自生自滅。自己要當溫水裡的青蛙,不要怪別人。 

[1]截至5/28,美國人口3.3億,新冠總病例3330萬,死亡59.4萬人。臺灣2300萬人,以美國新冠死亡率為準,就是4.1萬人死亡。臺灣每天維持500例,嚴重度不到美國100分之1,若能繼續維持下去,推估最多4百人死亡,極大多數是多重慢性病患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 

eaton

2021/5/30

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給疾管署的建議

給疾管署的建議 

前言:以下準備投書疾管署及某些立委。疾管署很忙,不知何時看得到,若您認同內容,也請轉達給認識的關鍵人士。 

本人在台大經濟系教授王道一的臉書看到,他藉著疾管署每天公布的數字,推算出核酸測試 (PCR) 待驗數達50,349(截至5/28),而每天累計待驗數越來越多。 

待驗數越來越多,產生幾個問題:1.每天校正回歸數 (backlog) 越來越多,而且可能一週前的數字還要校正。新聞說,疾管署準備開放民間快篩,先以竹科為試辦點,這樣問題會更嚴重;2.等待確診期間的居家隔離不易落實,從而擴大感染。 

此事攸關疫情控制,對此,本人提出幾個建議:  

1.     處理快篩過於浮濫依疾管署最近統計,雙北快篩陽性的PCR確診率達70%,但其他縣市多很低,甚至0%。新聞說,羅一鈞副組長建議,雙北以外地區要有接觸史、疑似症狀者去篩檢,才容易找到確診個案。我認為道德勸說沒用,需要訂出標準。 

2.     處理核酸測試(PCR)過於浮濫:依王教授的統計累計核酸測試排除非陽性共397,534件,累計確診共7,315件,換算確診率僅1.8%(截至5/28),由貝氏定理反推的盛行率低於0.1%。就算使用近兩週資料,確診率也僅3.2%,由貝氏定理反推的盛行率低於0.1%。因此,未快篩直接進行PCR很浮濫。一件PCR要花3小時,費用5千元,而快篩成本及時間花費都很低,不解為何沒快篩就送檢PCR這也需要訂出標準。 

3.     智慧徵用生醫業界及學術單位的檢驗設備及人力:待驗數越來越多,就是產能不足。規定有醫檢師執照才能出具報告,但誠如王道一教授所說保衛某些證照未來的飯碗不應該是防疫決策關心的焦點,不然backlog只會繼續滾雪球 

4.     改變樣本檢驗方式:偽陽率這麼高,除了雙北,可採101的樣本做PCR,若以近兩週確診率3.2%為準,預期真陽只有0.3件。若沒真陽,做1次就完成10個樣本;若有,再逐一檢驗。為避免醫檢師抗拒,這類101的檢驗費用應酌予提高。 

eaton

2021/5/29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我要等到7月施打本土疫苗

我要等到7月施打本土疫苗 

本土提供流感疫苗的國光,新冠疫苗進度落後,現在改攻變種疫苗。高端及聯亞兩家進度正常,這次跟國外一樣,臨床試驗採2+3期合併,試驗對象各約4-6千人,大致打完第二劑,預計6月初解盲。(高端發現南非變異株可產生效價下降,召回部分受試者,安排第三劑,前副總統陳建仁已打完第二劑) 

本土疫苗技轉自美國國衛院,但本土廠商有成功大量產銷疫苗經驗(譬如,聯亞董事長開發的口蹄疫疫苗已產銷10億劑),雖然一期試驗人數不多,但安全性與有效性都比國外好。 

昨天(5/26)蔡總統在中常會表示,國際上最好的幾支疫苗,包括英國AZ,美國Moderna,以及德國輝瑞BNT,台灣已順利訂購到英美這兩支疫苗。包括外購和國產疫苗,已購買近3000萬劑,未來每月分批到貨,到了8月底,將有累計1000萬劑。 

雖然如此,我對本土疫苗的解盲有信心,也決定施打本土疫苗。台灣要有能力因應新病毒出現,這才是國家長期保安之道。請看報導 (編輯自工時 2021.5.23) 

// 本土疫苗包括聯亞及高端。專家認為,該兩家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屬「次單位疫苗」,技術比較成熟,副作用比國外疫苗低,可望順利在7月施打。 

高端可望在本月底或6月初解盲,並取得政府500+500萬劑合約,目前原料已備妥500萬劑,部分疫苗已封籤檢驗。高端已申請竹北廠的TFDA查廠,部分抗原委由台康生產,多劑型由東洋等合作廠商充填。 

聯亞開發的UB-612,預計5月中打完第二劑,待審核通過,第一波將生產1,000萬劑,子公司聯生藥擁有兩座、共42千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負責疫苗蛋白質原料藥;另一家子公司聯亞藥有無菌針劑產線,負責成品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eaton

2021/5/27

神秘快篩(2)

神秘快篩(2) 

疫情期間,很多人想發災難財,先宣導剛接到的LINE剛接到電話,說我被匡列名單,要核個資,要身份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全名,說衛生局會再連絡。我直接求證衛生局,發現是詐騙!指揮中心教一招:回問對方,我的接觸者是誰。也可要求對方留全名、單位名稱,公務電話,再去電確認(電話不能用對方留的) 

昨天有人問,台中市政府在朝陽科大做小普篩,快篩1,168人,陽性29人,確診0人。為什麼偽陽性才29人,不是說盛行率很低,偽陽率會很高嗎 

主因可能有三:1.這是抽樣,不是全部(母體)檢測,存在機率分配的問題;2.採檢技術問題,大量使用會有很多失誤;3.調整試劑的敏感度。衛生局或廠商是專業人士,不可能不知偽陽偽陰,為避免被詬病,故意把衡量偽陽的敏感度調低。 

若第3個原因存在,衡量偽陰的特異度」也會隨之調高。若知道統計學的型一型二誤差,就更能明白道理。若是如此,只有兩個字可形容:「夭壽」。快篩陽性接下來會用準確度很高的核酸測試(PCR)確認(每件5千元),就能辨別是否偽陽,但偽陰是有感染、快篩以為沒有,然後就趴趴走,到處傳播病毒。 

eaton

2021/5/27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神秘快篩

神秘快篩 

有齣著名電影叫「神秘河流」,最近台中市府在演「神秘快篩」。他們在朝陽科大做小普篩,快篩1168人,陽性29人,確診0人。前進指揮所已撤回,不然學生還有14,000[1] 

我智慧不足,不知台中市府的動機如何?高中機率課的「貝氏定理」告訴我們,盛行率1%,平均偽陽率可達66% (參圖表),也就是說,盛行率很低,偽陽率很高。這不是常識嗎?順便一提,定理也可用來辨識話的可信度[2] 

台灣盛行率多少?截至5/24重症人數335人,而新冠的重症比率15%,因此可推估,就算大台北,盛行率低於0.1% 

我知道現有一大票人正在推動開放民間做快篩,這些人不乏博士,有些外圍還無知說「快篩不等於普篩」。其實一旦開放快篩,快篩便宜加上恐懼心理,就變成廣篩(區域普篩),接著拖垮檢驗能量。但這些人無所謂,政府買單核酸測試PCR費用。 

說到神秘,去年彰化縣衛生局和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陽性率萬分之8.3。外界懷疑動機,法務部說要裁罰,詹長權及陳秀熙教授推稱是學術研究,後來不了了之。 

我相信中央指揮中心清楚的很,所以再三叮嚀,沒接觸史及沒症狀,不要去快篩,而且不開放民間快篩。現在謠言天天飛,所幸疾管署的LINE「疾管家」超過 770 萬人使用,讓造謠者芒刺在背。我是後知後覺,最近才加入。 

[1]《林智群專欄》在盛行率低的地方普篩毫無意義還會累垮醫護!

https://taronews.tw/2021/05/23/746087/?fbclid=IwAR1wQ2Rvwc9OXpO4DQRbGKTPMCa6tyD9SW7AkMbF5uOk2C3l0-7BpiMHXoE

[2]「貝氏定理」也可用來衡量哪些話可信。假設過往紀錄常說謊,那麼這次話可信機率就很低,因此「不因人廢言」是有條件的,不全然是真理。 

eaton

2021/5/26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疫情時刻可以操練的事

疫情時刻可以操練的事 

狄更斯在《雙城記》這樣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也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也在直下地獄。 

最近疫情緊張,正如狄更斯所敘述的年代,也是個人操練的好時代。我認為,可以操練這些事(歡迎補充) 

1.離烏鴉青蛙遠一點

與烏鴉擠一起,有什麼不好叫聲不好聽。與青蛙住一起,有什麼不好晚上叫不停會睡不好。叫烏鴉與青蛙不要叫呢浪費力氣,牠們本性就愛叫,不會理你。裝睡的人叫不醒,這些人依據所相信的來解釋所看見的一切,所以別跟他們抬槓。 

2.同理心

當你傷心難過,最不想聽到什麼話?通常是責備的話、侮辱的話、輕看的話、否定的話、取笑的話、風涼的話、比較的話、粗俗的話、抹黑的話……。聽到這些話你會怎樣?你有這樣對待他人嗎? 

3.停止謾罵,多點鼓勵和愛

批評要根據整體事實,才能進步,而情緒性謾罵,只會帶來猜疑和退步。現在同島一命,防疫團隊垮了,沒人得到好處,想想一年多來,防疫團隊種種無私付出的故事吧 

4.勇敢和理性

我最近加入疾管局的「疾管家line」,發現政府每天要澄清好幾條不可思議的謠言。因此,此刻大家要勇敢面對自己責任,堅守自己的崗位,理性面對各種訊息,消滅虛假消息流竄!再來會有很多難判真假的訊息,需要善用智慧面對,不要隨便轉傳。 

eaton

2021/5/25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疾管署副署長 羅一鈞 兩三事

疾管署副署長 羅一鈞 兩三事 

前言

1.      疾管署副署長 羅一鈞,記者會時坐在陳時中旁邊,66年次,當年醫科榜首,提早1年畢業,同期畢業生只有他和2名同學服役,還選擇馬拉威替代役。 

2.      台灣防疫團隊很強,就算不知生物統計有校正回歸,也不要化簡為繁,隨便相信他們造假或在台灣環境能造假。期待瘟疫過後,大家更良善。容我再講一遍。老闆這月給我月薪10萬,5萬是上月欠的,若說我月薪10萬,這才是無恥、欺騙社會。 

3.      我知道他們就算說明清楚,對一些人沒用,因為章伯斯曾說:「不是看見了就會相信,而是依據所相信的來解釋所看見的一切!」意思是,擺明不信,講破嘴也白搭。 

4.      羅一鈞在 38歲糖尿病找上門,他的控糖方式看來有效。

https://www.edh.tw/article/17329

………………..

王南琦:瘟疫過後,我想留下甚麼?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不只雙北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連我們好不容易在過去這一年半以來,被阿中部長薰陶出的美好人性,彷彿都在一夕之間崩毀,各種肉搜、猜疑、對立,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更猛更摧毀! 

還好,最黑暗的時刻,還是有微弱的亮光出現。 

#院內感染不是淪陷 

5/20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TVBS記者提問:「現在有多家醫院淪陷…」我一聽到「淪陷」兩字,眉頭皺了一下,後來聽到疾管署副署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答: 

「剛剛這位記者用多家醫院淪陷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我們形容的是院內確診跟院內感染的事件,這些不管是醫護人員或是住院的病患,他們都不是有意要把這個病毒帶到醫院裡頭去,我們就生活在社區裡,我們每個人也都生活在雙北的警戒區中,大家就是要有這個警覺心,不是說有公布的醫院或有發生事件的醫院你才需要特別的警戒,這個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很高,大家出門或就醫就是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防護!真的要去醫院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看診前後沒有特別需要就不要逗留醫院,以免跟別人有不經意的接觸!這樣就能保護你自己,保護你的陪病者,保護工作的醫護人員!」 

#他們是人不是數據 

5/21記者會又有記者提問:「多家醫院爆出醫護人員染疫,目前院內感染還是維持五家嗎?是否有最新數據?」 

只見羅一鈞又不卑不亢地回答:「每一個醫院,尤其是雙北的醫院都是我們共同生活圈照顧病人很重要的資產,每個醫護人員都是我們非常珍貴的夥伴,我想我不會用數據兩個字來形容院內感染或院內確診的事件。我想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事件後,我們有沒有盡快地展開匡列、採檢、隔離,把防火牆建立,把疫情控制下來!最近這幾起事件,我們都有很快地建立防火牆,我們的醫護人員都可以在比較安全的環境下工作。過份地討論這樣的事件反而會增加我們醫護人員不被諒解或是汙名化!請各位媒體朋友可以幫忙宣導這個部分。」 

連續兩天記者會,羅一鈞副署長的回答,安撫了我因為這波疫情起的煩躁心。上網查了一下他的背景: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生一路跳級、全國榜首上台大醫學院,只唸6年就畢業。很多同學以各種花招免當兵可以快點當醫生賺錢,同期畢業生只有他和2名同學要服役。不想呆呆當大頭兵的羅一鈞,竟然選擇到非洲馬拉威當外交替代役。 

他到馬拉威後被當地嚴重的疫情震驚,馬拉威15歲以上的成人有25%是愛滋帶原者,羅一鈞說:「在那邊看HIV比我看過的高血壓、糖尿病都還要多。」深受震撼的他回台灣後,以對抗傳染病為終身志業,投入感染科與防疫領域,於2008年錄取疾管局防疫醫師,並於翌年到美國受訓。 

熟悉醫療生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擔任公職是醫學院畢業生投資報酬率最低的選擇!全國榜首羅一鈞不僅選擇當一名防疫醫師,甚至曾經遠赴奈吉利亞調查兒童不明原因大規模死亡事件,不但查出真相、轟動國際,最後還與調查團隊一起獲頒2011年美國國家環境醫學中心公共衛生榮譽獎。(資料來源 https://bit.ly/3bMEaMa ) 

看完了羅一鈞副署長的個人經歷,我想起陳時中部長在去年說過的一句話:「台灣有很多種好,因此我們變得更好。」 

台灣真的很幸運,能夠有陳時中部長跟羅一鈞副署長等人組成的防疫團隊在前線替我們守護,我能做的,就是繼續乖乖待在家,期待瘟疫過後,我能夠成為一個更好更善良的人。 

eaton

20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