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大亨小傳》(1) eaton

倘若只讓我挑選一本人生必讀書,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大亨小傳》,它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這是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村上春樹 

《大亨小傳》在1925出版,反映當時美國歌舞昇平,迷惘與空虛、享樂與矛盾的年代。這本自傳體小說,敘述蓋茨比的一生,也隱喻作者費茲傑羅的一生。 

「在他如散文詩般優美的文筆之間,流淌著涓涓細流般的憂傷,酣暢歡樂生活描寫的背後,深埋著幻滅感,一種悲切的惆悵。」從評論家的評語,不難得知,結局悲情。 

小說包含三種感情元素:親情、友情、愛情。親情無私,若不寵不控,不會有太大問題。友情呢蓋茨比人脈廣闊,去世時,寥寥數人相送。好友尼克懇請朋友們出席葬禮,昔日蹭吃蹭喝的蛀蟲們,不是借口有事,就是電話不接,還有譏諷死有餘辜。 

至於愛情,蓋茨比為了和黛西再續前緣,鋌而走險瘋狂攫取財富,重金買下和黛西隔灣相望的豪宅,夜夜大擺宴席。黛西肇事逃逸,還為對方夜不能眠,殊不知黛西和丈夫密謀甩鍋給他,為撇清關係,在他死前拒不見面,讓他任人誣陷。這場無果之戀,性命都陪了進去。 

評論家批評費滋傑羅生活腐化、自暴自棄,所以短壽,浪費才華。但或許如此,才能寫出20年代的作品吧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地方首長選誰? eaton

《推銷員之死》作者米勒說:「故事顯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必須做什麼樣的人,或者應力爭做什麼樣的人。」對此,為讓縣市長候選人各得其所,我有三個「選賢與能」的標準: 

第一,行政能力,包括事務及論述的能力,專業、敬業、精進、團隊合作、包容與同理心都是關鍵。但沒有學歷至上論,從政能力跟科學研究不同,況且講學歷,不就指人生的高峰只在那裡 

第二,誠信。對國家忠誠;盡力實現所說;昨是今非可以,但要好好交代。沒有誠信,能力甚至有害。 

我曾在民雄演藝中心「董陽孜×王文志–竹墨」展,拍了「誠」字()。「心中有誠,墨韻其中」。盤根錯節的木質紋理,高吊半空,百張草書多樣呈現飛白、濃淡及線條,氣勢磅礡,虛實掩映,透出書法蒼勁的力與美。 

第三,磊落威儀。台北國家音樂廳水晶燈下,取自《詩經》的草書「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意思是「那樣悠閑,那樣雅致,那樣磊落,那樣威儀」,是春秋時代衛國人頌讚衛武公的話。董陽孜草書的線條、頓點,有不一樣的輕重感,像是頌讚的音符。 

林肯說:「人格有如樹木,名聲有如樹蔭。樹蔭是想像的,樹木才是真實的。」人格包含品格,磊落有原則都是,行政需要團隊效力,好手擇良木而棲,靠操作虛名,無法掩蓋陰險傲慢的人格,無法做好地方官的。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戰爭與和平》(下) eaton

《戰爭與和平》() eaton 

世事無常,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個人頭上可能是一座山。當你讀懂《戰爭與和平》,就會明白:學不會在痛苦中覺醒,在成長中自立,一生將困在原地,過著沒價值的人生,臨死,灰白遺憾。 

托爾斯泰的作品有個共性,跟探究人生的哲學家不同,不表現機智,而是反思有價值的人生,並作真實的生命實踐。 

他在50幾歲時,發表《我的懺悔》,停止酷愛的狩獵活動,斷絕與貴族社會的交際,從事農夫工作,呈現他的典型理想人生。他從感到徬惶、縱慾無法自拔,最終成為堅定的耶穌門徒,不曾放棄追求真實有價值的生命。 

《戰爭與和平》有三條軸線:1.活在別人嘴裡,是痛苦的根源;2.沒跨不過的痛苦,只有不願覺醒的自己;3.真正的成長,從擁有獨立人格開始。 

人生漫漫,溝壑萬千,難免被人所絆:太依賴別人,沒了原則,陷入焦慮和痛苦;太聽信別人,成了別人嘴裡的善人、心中的傻瓜。 

時代不同,但人類困境大同小異。也許我們曾像皮埃爾的前半生,在他人思想的海洋浮沉,失去真實的自己,因無法面對現實,選擇逃避。

然而,哪有太陽不下山,哪有人生無磨難? 麻木面對固然舒適,卻讓人生失去意義;覺醒固然痛苦,卻是磨練人生的利器。沒有跨不過的痛苦,只有跨不過的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跟與自己摔跤。面對痛苦,唯有坦然接受,重審人生,才能讓靈魂覺醒,破局重生。 

亞里斯多德說:「生命最終的意義,不僅在於生存,還在於覺醒和沉思的能力。」人生的成長不是經歷多少,而是清醒自知人生要怎麼過,路要如何走,只有保持獨立人格,才能欣賞到心中美景。 

一個有獨立精神的人,會試著了解自己的侷限,相信厚積薄發的積累力量。身處困頓,增長見識,才能積蓄力量,培養審視自我的能力、抽丁拔楔的智慧。 

但,獨立的前提是擇善固執,盲目堅持錯誤,可能害人害己,不比從眾好。這是常識。可惜情緒高於理性,總是忘了。 

後記他們的獨立精神才是對的?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截至9/19統計,38OECD國家的每百萬人口死亡數,台灣是最低的第四名(443.38),僅次於新加坡(294.85)、日本(351.83)和紐西蘭(384.43)。只有美國的14%,德國的27%,匈牙利的9% 

匈牙利的死亡率最嚴重,是台灣的11倍,該國至少一劑接種只有66%。反思台灣,扣除12歲以下,接種一劑以下()100萬人,這些人是長期居住國外,還是認為他們的獨立精神才是對的?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戰爭與和平》(上) eaton

托爾斯泰有著「社會百科全書」的美譽,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的《戰爭與和平》,是俄國第一部贏得世界聲譽的長篇小說。 

俄國作家巴別爾說:人一生不用讀太多書,在數以千計的俄國文學名著中,《戰爭與和平》這部最偉大作家的最偉大作品,無疑是最該讀的幾本書之一。 

故事概要[1]:小說以150年前的俄法戰爭為背景,敘述男主角經歷家國離亂的磨難,最終成長,收獲幸福的故事。 

皮埃爾是伯爵的私生子,意外繼承巨額遺產,從此過著優渥生活。不諳世事的他,旁人建議,他都深信不疑。 

華西里公爵為拉攏他,給他找份工作,他欣然前往,只因公爵認為適合他的身份。親友利用他的善良,借錢不還,讓他一度反感,當他聽到「以你的仁愛胸懷」等,又傾情相助。 

海倫美艷熱情,被稱「貴族第一美女」,皮埃爾有意追求,但覺得性格不合而徘徊不定。貴婦安娜不停地耳語:「看,你和海倫多配。沒有誰比海倫更適合你了。」他又動了心,向她求婚。 

看似得償所願,換來卻是痛苦。光鮮亮麗的工作,只是空有頭銜,每日不是參加舞會,就是參與社會活動。如此循環,枯燥乏味。 

他低估人心險惡,別人稱讚他寬厚仁慈,背地譏笑他幼稚。婚姻更是痛苦,海倫花錢如流水,還與眾多男人曖昧。皮埃爾勸她,被嘲諷軟弱無能,更把曖昧對象帶回家住。 

不如意接踵而來,皮埃爾無力改變,讓他痛苦不已。人們的悲歡不相通,這世上少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把希望和命運交給他人,換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 

皮埃爾經歷生活和婚姻失敗,為了逃避現實,遠離家鄉,四處旅行。但過往痛苦,如影隨形,讓他失去往日神采,無心欣賞沿途美景。 

一次旅途中,一位智者看出他的困境,突然一句開導安慰話,瞬間點醒他,明白消除痛苦的途徑不是逃避,而是不斷反省,錘煉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於是他努力汲取他人之長,去己之短,每天刻苦讀書,用心觀察人情世故,時刻反思往日行為,並定期拜訪好友安德烈,促膝暢聊,下至與人相處之道,上至家國情懷。 

即便他被法軍抓捕入獄,每天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做繁重工作,但沒自暴自棄,反而利用勞動,讓身體更加健碩。法軍常對俘虜毆打欺辱,其他人苦不堪言,他漠然視之,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 

一有時間,和獄友們交流談心,了解他們過往經歷,補缺不知道的事。在一次次自我覺察中,皮埃爾看清自己的缺陷,也在一次次蛻變中,成為一個嶄新的自己。 

俄軍一時戰敗,沒讓意志消沉,反而越挫越勇,很快奪回莫斯科。出獄後的皮埃爾煥然一新,從幼稚浮誇,變得成熟穩重。 

他處理前妻後事、修復住宅、管理家僕都張弛有度,思想越來越獨立,不再輕易受他人影響。戰爭讓他的財產損失慘重,管家給他出主意,不替前妻還債,就能減輕壓力。皮埃爾認真傾聽,點頭認同,可一轉眼,依然在債務單上簽字。 

在不斷反省與磨煉中,他擁有審人斷事的能力。一位朋友造訪,對他曲意逢迎,然後以給妻兒生活費為由借錢。從躲閃的表情和言語,他深諳對方為賭博揮霍,於是果斷拒絕,不在乎他惱羞成怒的辱罵。 

在情感方面,他變得睿智。當他決定與娜塔莎結為夫妻,眾人不看好,他不在意,婚後生活果然成了喜歡的樣子。娜塔莎謝絕社交,勤儉持家,把愛和熱情給了他和孩子。兩人彼此尊重欣賞,日子越過越好。 

[1]摘要編輯自珮珊《戰爭與和平》:真正的成長,從擁有獨立人格開始

後記台灣絃樂團絃樂經典系列 

今年結合時事推出「戰爭與和平」主題音樂會,將分別於926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及928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44224860493819908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下) eaton

上篇詮釋,為什麼這麼多人熱愛悲傷的音樂。其實那些緣由的根源,跟人與生俱來的「渴慕」有關。 

「渴慕」有許多展現方式,追尋浪漫的愛情也是其一。「渴慕」不是發源於浪漫愛情,而是渴慕先出現,獨立存在。

1992年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大賣1,200萬本,3年後拍成電影,由梅莉.史翠普與克林.伊斯威特主演,票房達1.82億美元。 

這部「進步前衛」的電影,就是詮釋「渴慕」浪漫的愛情。說前衛,當時我看了,深不以為然。鼓勵人們接受試探,多少人能像女主角最終縮手?這類左派思想,對離婚率提高作出貢獻。因為婚姻有「義」的成分,隨便有離婚念頭,便是一開始就不想執子之手,白頭偕老,所以東西壞了,不修理,直接丟掉。

更簡單說,這種「渴慕」例子,虛無飄渺不真實,不考慮代價,無法帶來益處。三十年後,悲欣交集》的作者跟我站在同一陣線,看她寫的故事概要及評論(我作了摘要編輯): 

// 來自義大利的女子芬西絲卡優雅聰慧,歷練豐富,二戰末期嫁給一位美國軍人,一同搬回愛荷華州的小農村。那裡的人很好,會和鄰居分享蛋糕,照顧老人家,還會一起排擠犯錯的人,包括通姦者。 

芬西絲卡深愛著他們的孩子,丈夫和善忠誠,但見識有限。有天,她家人離鎮一個星期,前往農貿市場展售豬隻。這是婚後她首度獨留在農莊,細細品嘗獨處時光。 

接著一名《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敲她家的門,詢問某著名景點怎麼走……接下來的4天,倆人陷入瘋狂的婚外情。 

攝影師哀求芬西絲卡跟他走,於是芬西絲卡動手打包行李。最後一分鐘,她又把東西從行李箱裡拿了出來。部分的原因是她是有夫之婦,還有孩子,而且鎮上的眼光依舊沒有鬆懈。 

也有部分是因為,她知道和攝影師一起去過一個全然無瑕的美麗世界。現在,該是回到真實世界的時候了。如果兩人決定永遠待在那個完美世界,注定逐漸褪色。於是她向攝影師永遠道別,兩人餘生依舊渴望著彼此。 

芬西絲卡選擇靜靜地將這段情緣存在心中,而攝影師不斷重溫翻新記憶。攝影師過世幾年之後,芬西絲卡收到了他整理的相簿,裡頭記錄著那4天的點點滴滴。 

媒體認為電影大受歡迎,是因為許多女性困在不幸福的婚姻,渴望著英俊攝影師的到來。 小說出版後蔚為風潮,讀者分成兩派:放棄童話般的愛情,全心擁抱不完美的愛情?還是相信柏拉圖《饗宴篇》裡的兩人合一狀態?最後宙斯決定將兩人分開,所以人類才會一生都在期盼遺失的另一半。 

還有另一種流傳好幾個世紀的觀點。人對於「完美」之愛的追求很正常,也令人嚮往,內心深處會渴慕著與所愛的靈魂結合,因為唯有透過渴慕這條路,才能找到歸屬。 

但,這不是故事真正的意涵。不斷尋找失落的另一半,但真有「完美」的靈魂伴侶嗎?有強大的理由,駁斥柏拉圖的靈魂分開論與歸屬論,最簡單的理由是:你並不好相處!接受伴侶和自己的不完美,愛情才能更美好。(研究實例說明落落長,略) 

活在現實的世界裡,你當然知道答案:根本沒有什麼失落的另一半。靈魂伴侶並不存在,沒有人可以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假如想要追求毫不費力、永無止盡又毫無盡頭的滿足狀態,那麼將會很失望,因為這樣很不成熟,神經兮兮的。人應該要長大,克服這樣的欲望。//

後記:《麥迪遜之橋》這類左派思想,鼓勵人們按著完美的想像接受試探,問題是,多少人能像女主角最終縮手?恐怕只對提高離婚率作出貢獻吧!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上) eaton

結論輕快音調讓人想要在廚房跳舞,邀朋友共進晚餐;悲傷音樂不只釋放情緒,還能引發與他人共存共融,讓人知道自己在悲傷中並不孤單,就像閱讀李清照的詞,並觸摸到崇高的天空。 

通常我們說,心情不好,多接觸正面訊息,多聽歡樂的歌曲。前者是對的,但根據目前研究,後者並不精確,甚至是錯的。 

怎麼說呢請用經驗想想,歡樂或悲傷的音樂,哪個最能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若不知道,花3分鐘,看這位兩歲男孩第一次聽到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景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JTiuPLRqA 

這個2歲寶寶知道現在是安靜嚴肅的場合,可是旋律太感動了,於是整張臉繃得好緊,努力別哭出來,最後還是忍不住嗚咽一聲,接著眼淚滑過臉龐。他的反應透露出某種深沉、近乎神聖的東西。 

比起快樂的音樂,悲傷的音樂更能引發神經學家賈克所形容「皮膚那種雞皮疙瘩、顫抖的感受」,又稱為「寒顫」。 

根據研究,喜歡開心曲調的人,平均重播175次;可是喜愛「悲暖型」樂曲的人,近800次。他們覺得悲傷的音樂比較能感受到深刻的美、深度連結、昇華超越、對過去的懷念,以及共通的人性──崇高的情緒。 

這種現象延伸到其他的美感形式悲劇愛下雨天以及催淚電影。櫻花讓人醉心,只因為早凋。日本人用「物哀」解釋「對事物的傷感」、「對無常的易感」所引發的輕柔傷心,這是很多人想追求的心境。 

為什麼有時我們擁抱悲傷,可是其他時候努力避免悲傷呢?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提出許多理論:月光奏鳴曲可能可以療癒面對失去與憂鬱的人,幫助我們接受(而不是忽略或壓抑)負面的情緒。這樣的音樂讓人知道自己在悲傷中並不孤單。 

最近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的研究提出更令人信服的解釋,在所有的變數當中,讓人受到悲傷音樂觸動的最大因子是「同理心」。 

受試者聽《諾曼第大空降》的原聲帶。和小男孩一樣反應的人,對社會的濡染比較敏銳,能透過他人的視角看待世界,在他人遇到困難時展現同情心,而不是覺得不舒服或焦慮。 

另一種解釋存在已久,就是情感上的淨化或療癒。神經科學家馬修.薩克斯等人研讀所有關於悲傷音樂的文獻,提出假設,認為蕩氣迴腸的旋律助人維持生物恆定──情緒與生理機制在最佳的狀態下運作。有研究指出,加護病房的嬰兒聽哀戚的搖籃曲,呼吸更有力,餵食節奏更好,心跳更健康! 

然而,月光奏鳴曲不只會釋放情緒,還能提升情緒的層次,只有悲傷的音樂可以引發讚嘆、與他人共存、共融、互通崇高的狀態。帶著恐懼或憤怒等負面情緒的樂曲,沒有同樣的效果。 

薩克斯等人的結論是,輕快的音調讓我們想要在廚房跳舞,邀朋友共進晚餐,可是讓我們想要觸摸天上的,會是悲傷的音樂。 

[1]摘要編輯自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如何將哀傷痛苦化為無窮創造力Susan Cain,陳雅婷、陳佳瑜譯,臺北市:遠流,2022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思考的關鍵美德(8) 心思單純 eaton

想到《推銷員之死》,想到工作的意義,想到心思單純,才能思考問題的本質。 

為了練習心思單純,我參考織田紀香的新書:《近20年職場浮沉親身分享》,用最單純的原則思考:工作的意義,哪個最重要 

1.找到施展抱負的舞台

2.找出生活重心與目標;

3.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

4.領薪水,家人過得去,自己可以走更長遠的路。 

施展抱負、重心?大多數人一生背離初衷,沒達成目標,因為被忙碌麻痺,只記得負擔,忘了實現抱負的代價,然後領著差不多的薪水,過著差不多的日子,變成差不多的人。 

追求更好生活?人人充滿想像,僅少數人能體悟到工作與生活的關係,而不是專注物質。生活跟工作難平衡,但工作態度正確,就能改善生活品質。 

領薪水?很多人虛偽不說。不是說不能追夢,而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能掌握的是當下生活。過多包裝改變不了人要過生活的事實,能穩定過日,工作自然有其發展。 

所以人生的智慧是甚麼?從務實觀點,領薪水最重要,務實看待工作,讓自己可以堅定走下去,而不是只抱持夢想,就三心兩意換工作。 

知道工作意義,便能清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決定日後工作的樣貌。這樣,就不要理會雜音,奮力朝理想努力,直到干擾聲音越來越小,然後突破再突破,最後能享用的果實就映入眼簾。

後記:一位長輩回應,人生要能談抱負志向,要先有生命認知;很多人為生存而選擇工作,少部分人懂得生涯規劃,配搭興趣專長,才能施展抱負成就或不負此生。所言甚是,其實這篇是給一年換24個老闆的年輕人看的,動不動把理想放在嘴上,不安於當下工作,過著不切實際的生活。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推銷員之死》 eaton

阿瑟·米勒前半生顛沛流離,到了中年創作戲劇。《推銷員之死》在1949問世,贏得作家最高榮譽的普利茲獎,在百老匯上演742場。 

故事概要 

威利十八歲時,跑碼頭尋找出路,但惦記去阿拉斯加,那裡一個月發現三座金礦。當時的美國,處處有人發大財。碰巧,威利遇到一個老推銷員,84歲,拿起電話跟買主通話,就能賺錢。 

老推銷員至死都是推銷員,死在去見買主的火車上。好幾百個推銷員和買主出席葬禮,威利覺得推銷員的前途大好,於是進一家推銷公司。威利每天開車幾百英里,看買家臉色,常吃閉門羹。 

30年代經濟大蕭條,前景越來越差。威利卻沉浸在年輕時的美國夢:只要膽大敢闖,一定可以躋入上流階層。他教育兩個兒子:「要儀表堂堂,有人緣才能幹大事!」 

威利年紀大了,入不敷出,老友查利勸他來自己的公司工作。威利自認幹大事,嘲諷道:「你那也能叫工作?」查利兒子伯納德也來提醒:你的大兒子數學期末考差幾分,大學不會錄取,參加暑假補考就能挽回。 

威利卻對兒子說:「伯納德在學校可能分數最高,可是到社會做生意,你們比他強十倍!感謝上帝,你們都是美男子。大家一看就會喜歡你們,儀表堂堂才能出人頭地!」 

威利年過六旬,體力不如前,分期付款等著償還。他不得不用謊言去逃避,明明幾週沒收入,跟妻子說賺一大筆錢,老板要調他去波士頓做輕鬆工作安享晚年。 

妻子要生活費,才迫不得已向查利借錢周轉。威利還繼續給兒子畫大餅:「你們走到哪都受歡迎。我有朋友。孩子們,在新英格蘭,我可以把汽車停在隨便哪條路上,警察就像對自己的車那樣保護它。」 

查利忍不住戳穿騙局:「人家憑什麼喜歡你?銀行大王摩根有朋友難道是儀表堂堂?是口袋有錢,誰都喜歡他!你什麼時候才能長大?」 

威利不願認清現實,他認為兒子們能創立家族運動品牌「洛曼兄弟」。其實兒子們正經工作都沒有。大兒子懦弱,沒有工作能堅持,甚至偷老板東西而坐牢。小兒子沉迷男女關系,以此逃避失敗人生。 

而查利父子一步一腳印,生活有聲有色。查利不指望發大財,小心經營自己的實業公司。伯納德大學畢業,考上律師,建立美滿家庭。 

威利心底充滿嫉妒,卻嘲諷查利父子是小人物。威利被財務壓垮後,向兒子吼道:「要不你們認查利當爸爸!」 

兒子們從母親了解父親的窘境,不直面困境,反用謊言安慰父親。大兒子比夫告訴父親,可以去找老熟人投資,即使知道人家不會見他。威利手舞足蹈說:「是的!他當年那麼喜歡比夫!」 

物質上的絕望,威利陷入魯迅批判的「阿Q精神」,在謊言中妄尊自大,逃避自我渺小,長久依賴精神勝利法,必將像阿Q,脫離真實,走向瘋狂。 

威利把謊言當作救命稻草,一面期待比夫,一面找老板申請調崗位。現實總是擅長擊碎妄想,老板出於效益考慮,否決申請。 

威利吼道:「我苦幹34年,現在保費都付不出!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了皮!」老板索性開除威利,還嘲諷:「你不是常說,兩個兒子都很能幹?」 

比夫在老熟人辦公室等了很久沒見到人,臨走時,順手偷了名貴鋼筆。比夫向父親攤手:「我不是當領袖的材料,你也不是。你不過是個東跑西跑的推銷員,最後被扔在垃圾堆。爸,我這樣的人不值錢,一毛錢一堆,你也一樣!」 

威利受到驚嚇,反省自己被解雇的原因:「那些年講的是人品,講的是形象、尊敬。現在剩下謀利,人家不認我了。」兒子也把失敗歸咎父親:「我一事無成,因為從小洗腦我如何了不起,結果在誰手下命令我,我就受不了!」 

現實如海嘯湧來,威利出現幻覺:看見在阿拉斯加發財的哥哥;看見在波士頓出差時出軌的女郎,自責傷害善良包容的妻子;看見伯納德提醒比夫大學落榜,後悔對兒子失敗的教育。 

威利不堪重負,腦海劃過一個念頭:自殺騙保險!自己毫無用處,這是唯一辦法,家還有希望。威利告訴妻子要出遠門,跌跌撞撞地走出去,駕車離開,就再也沒回來。

………..

《推銷員之死》() 

30年前,我曾閱讀《推銷員之死》英文本,老師進度快,很多地方不太理解。如今寫了這篇,算是有了深刻的體會。 

作者米勒作了總結:故事顯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必須做什麼樣的人,或者應力爭做什麼樣的人。他批判當時吹捧人人都能成功的美國夢,表面浮華,壓垮人的不是現實,而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過度的欲望前,要保持清醒,才能避免自取滅亡。 

當今經濟發達,總有人一夜致富,很多人以為自己也垂手可得。最怕急功近利,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在幻想中無法自拔,摔得頭破血流。 

誠然,美夢給人前進方向,帶來希望,但不切實際的願景是幻想,同時錯過真正的機會。不斷給自己注入興奮劑,長久亢奮,必然對現實感知麻痹,悲劇就不遠了。 

誠然,抬頭望天,固然走得更遠,但往理想路上,要清醒觀察腳下。現實是腳踏實地走出來的,才能避免跌落瘋狂的深淵。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早早提醒:「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讓其瘋狂。」沉迷幻想,注定悲劇一場,追根究底,是性格釀成的悲劇。 

自知者明,自欺者愚。理解自己不過是芸芸眾生的一位,在天職與能力範圍內扎實奮鬥,換取屬於自己發光發熱的前程吧!

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思考的關鍵美德(6) 節制與生命破口eaton

應對愚昧人,需要節制對話,沒有節制,彷彿開了大門,結果沒完沒了。

我們有時也會陷入愚昧。原本不是愚昧的人,卻得到愚昧的苦果,主因之一往往是生命有了破口,受到誘惑或攻擊。婚外情、酗酒吸毒、都是生命有了破口。

波特小姐畫的彼得兔非常可愛,但若看見兔子跑進農場,摧毀滿園花卉,把農作物吃得光禿禿,就不可愛了。兔子能跑進農場,是因為木籬笆有了破口。 

古時候,城牆可以保護整座城免受外敵入侵,但城牆即使出現一個小小破口,也會讓整座城陷入險境。人的生命有了破口,也是這樣。箴言》說:「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 

如何避免破口方法至少有三。第一,知道滿足。箴言》說:「你找到蜂蜜,吃夠就好了」,就樣能保守我們,不會急躁、苦毒或貪婪。 

其次,心態警醒。記得時常檢視自己的生命,將會偶爾看見一些易受攻擊的破口,若能及早修理,就能避免惡果,就像預防勝於治療,需要定時做必要的健檢。 

最後,學習自我節制。想避免生命果實被害蟲侵犯摧毀,佛道教強調靠自己努力修練,基督教強調,除了自由意志,還要靠從上帝而來的力量及節制果子,才能成事。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思考的關鍵美德(5)回答愚昧人 eaton

誰是愚昧人?不要心高氣傲,說人家愚昧,說不定自己愚昧。這種對比,不僅適用於謙卑與驕傲,同樣適用有品與沒品、光明與黑暗、愛與自私、信心與恐懼….. 

愚昧人不是愚笨或單純,更不是大智若愚而是門開很大,思考沒把關機制,沒掃除功能,容易離開真實而被誘惑欺騙,看似多元卻沒原則,看似自由卻是多淫。他們也很難自制情感,放不下權力,容易陷入金錢迷惑。 

更麻煩的是,猶太古語說:「愚昧人在一小時內問的問題,十個智慧人花一年也答不完。」因此,有些人只是隨便說說,你微笑點頭就走開,認真你就輸了。 

若是親朋同事,不能不理,記得務實打太極。怎麼做《箴言》說:「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 

前者指不要與他們同樣見識,後者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照他的語法噹一下,免得他洋洋得意,以為自己是沒被發現的外星人。怎麼噹,需要練習,還要記得志玲姐姐溫柔而堅定的口氣。 

真正難點是,誰會承認自己愚昧?一個正常人,怎麼回答就怎麼回答,不用擔心表錯情會錯意。愚昧人不一樣,你回不回答,都不要期望太高,才有機會體驗風動 幡動 心不妄動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大道至簡(4) 高股息的投資迷思 eaton

近期網路瘋傳,若投資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700張,每月可領7萬元股息,在不用養小孩、繳房貸前提下,可安穩退休。對此傳說,一位行庫財務主管指出問題。

https://bit.ly/3B4p6Xi 

台灣高股息商品的故事很好聽,高股息基金規模排列前茅,代表太多投資人陷入高股息的迷思。其實高股息基金績效遠遠比不上ETF50 (0050) 

物理學有物質不滅定律,意思是物質能變化,但不能消滅或憑空產生。這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在1756發現的質量守恆定律。投資也有金錢不滅」定律,意義有三點: 

1.有錢沒錢在一念之間。台灣資本利得不繳稅,投信把股息留在基金,等於股息轉成資本利得省稅。要用錢,自己「免稅」贖回,聰明作法是買「不配息」的基金。 

以股利率4%,稅率20%計,不拿股息,扣保管費,一年節稅0.8%。報酬率8%計,投資30年,不領股息資產成長10倍,領股息回投只有8倍。 

2.配發股息造成指數或股價下修,因此除息後價格及指數沒跨期跨證券的可比較性。市場喜歡說故事,歷史高低點,X天均線、X年均線,跌破高點20%代表熊市…這些通常意義不大。 

3.眼見不一定為憑。長期持有「總報酬」,不能只看股價或指數漲幅,還要加入股利,而市場可直接觀察到的,都是易誤導的除權除息價格與指數。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大道至簡(3) 長期投資的習慣 eaton

指數化投資簡單,但難做到。巴菲特直指原因:想炒短快速致富。還有,人天性愛聽故事,好聽的故事渲染力強,蓋過理性思考,結果忘了簡單。

怎麼辦?練習拒絕誘惑的習慣,我想到幾個:

1.警惕好聽的故事。ESG 永續 5G 電動車好聽,但長期績效比不上指數。我沒說它們不好,但這類投資往往已反映價值,進去很可能成了一回韭菜。

2.不過度自信。不亂猜趨勢,才不會讓辛苦賺的錢,變成別人收割的韭菜。指數價位極度偏高或偏低,可適當調整配置,但不要賭很大,看錯損失更大。「小麥跌時,沒有買小麥的人,在小麥漲時,也不會有小麥。」科斯托蘭尼是這意思。

3.學習平靜安穩。投資要耐心等待,需學習辨識「廬山煙雨浙江潮」,風動幡動心不妄動,知道殺進殺出,賺變虧,歲月消逝,終將明白:「窮通皆命也,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南柯一夢。」

4.冷靜看長期的關鍵統計。故事要有可類比的證據,不要人云亦云,有時要請教獨立專家,也可避免被政客一騙再騙。

5.指數組合要分散得宜。美國賓大華頓商學院金融教授Jeremy Siegel在經典作《散戶投資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說:「只要長期持有分散得宜的投資組合,可對抗通膨,報酬更勝黃金和債券,且風險比定存還低。」這是關鍵統計。

後記:真正好聽的故事

人生艱困,但勇者絕不倒下認輸,而是堅定為更美好的未來奮鬥。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When life seems hard, the courageous do not lie down and accept defeat; instead, they are all the more determined to struggle for a better future.

永不抱怨,永不解釋。
一伊麗莎白一世引述格言
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大道至簡(2) 長期投資的信念 eaton

投資之大道至簡,是長期指數化投資,理由:1.績效最好(交易成本也最低);2.打敗95%投資人;3.過去170年風波不斷,美股持續創高;4.大師都用「Butif」給自己台階,或許猜對,但原因很少是他們說的。

在某些前提下,簡單是真理,智者自然認同。稻盛和夫崇尚簡單,但他的簡單不是頭腦簡單,隨便想想,而是問題簡單化,不被細枝末節蒙蔽,不鑽牛角尖,直奔問題的根源,這才是大智慧。 

有一次,愛迪生要助理測量梨形燈泡,助理拿尺測量,還用複雜數學計算,幾小時過去,沒算出來。愛迪生進來,拿起燈泡,往裡面倒滿水說:你去把水倒入量杯,就得到答案。 

數學家廣中平佑說:「看似複雜的現象,不過是簡單事物的投影而已。」要能看出投影,需要抓住問題的本質,這樣複雜問題,就可以簡單做。 

因此,不管在工作或生活,抓住問題的本質,簡單做、堅持做,結果自然出現。這是高層次的眼光,人活得越簡單,反而越高級,就像高端的食材,往往只要最簡單的烹調方式。 

結論是,除非你自認比大師強,不然不要浪費時間預測,選擇最簡單的方式投資。還有沒有其他理由?希望沒有,大道至簡。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稻盛和夫(5) 稻盛和夫、胡雪巖與季辛吉

這篇想法來自朱敬一寫的胡雪巖與季辛吉。朱院士從經營管理、時代背景、存心動機的角度,寫了中國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二十世紀西方的紅頂商人季辛吉。文章長,但很耐看。 

朱敬一胡雪巖與季辛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9111141508/posts/pfbid0oGQd6zvQtmg3hFGhtn3D791JJsJKUMDwUg3dWoR7FmziuVti8sM1jQHPrN42ZbEil/ 

看了這篇,我的感想 

1.      稻盛和夫以敬天利他的理念經營企業,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胡雪巖被稱為「中國商聖」,他的品行不差,但面臨當時經營環境,鬥爭手段凶狠,不知可否稱為「商聖」?至於季辛吉,早知甚麼回事。 

2.      套用托爾斯泰的想法:這樣的人生值得嗎?從這角度,稻盛和夫的事業被人稱道,而胡雪巖隨著左宗棠垮台,自己也垮了,應驗「窮通皆命也,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南柯一夢。」 

3.   經營環境影響經營策略,不少台商透過中國出租賺了很多錢,相信知道在民主自由的國度經營,才有機會彰顯人性光輝。否則,短視隨便思考,最終事業恐怕也是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