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轉念(3) 隨時隨處都可以休息

一天,蘇東坡信步走向松風亭,走著走著腿酸疲乏,想找地方休息。抬頭望向松風亭,心想還這麼高,如何爬上去呢?他想了一下,對自己說:「為何要到亭子,這裡不能休息嗎?」 

於是,他心情放鬆了,好像漁鉤上的魚兒得到解脫。又說:「若能領悟這點,即便這時要上陣殺敵,耳邊戰鼓響起,前進殺敵是死,逃跑受到軍法處置也是死,也能放下顧慮,好好休息一番。 

這是出自蘇東坡的小品《記遊松風亭》,出語平淡通俗,不求情節完整和事理嚴密,而是思之所至,筆亦隨之,卻有坦誠達觀、天真有趣的一面。 

遭遇沮喪,換角度想,悟出「這裡也可休息」,這種即時放下隨遇而安,既是以樂處哀」,展現人生的大智慧:「放過自己」,也是怡然自得,對困境的積極反抗,不讓精神在現實裡墮落漂流,從而提升到豁然曠達的境界。 

所以處於疫情,不能到處玩,更不可能出國,反而可學習這裡也可休息的蘇式哲學,體驗甚麼是放下我執放過自己

**蘇東坡《記遊松風亭》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轉念(2)創新

方濟是布吉納法索人,這個國家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他有幸獲得獎學金到德國唸建築,他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向同學募集一些資金,畢業後回到家鄉Gando蓋小學。 

當村民知道,他準備用泥土蓋房子時,大家非常失望問他:你去歐洲唸建築,還是跟我們一樣,泥土房子過不了雨季。方濟回答:我們要用創新方式蓋泥土房子。 

有興趣,可看方濟生動有趣的12分鐘短講(可設定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23gIlr52Y

在現代社會,創新是轉念的代名詞,轉念的工具很多,所以不應隨意就自我放棄。雖然創新並非萬能,有適用情境,但不要古板,不要自以為是,創新用科技解決問題,也適用情緒管理。走出困頓,需要新的視野。

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轉念(1)看當時情況

前些日子在誠品書局看到一本書:《轉念,隔了兩天,看到這篇轉念文。篇幅長(1700字),但文筆流暢,內容精彩,很容易讀完(作者教作文)。 

李崇建:恨了媽媽二十年,轉個念,我終於可以回家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008 

作者的轉念動機類似 Athena Farrokhzad 說的:「我的母親說,如果你能把當時的情況視為情有可原,寬恕我會比較容易。」不同的是,作者因著機緣學習,從而醒悟過來。 

我猜想,隨著經濟改善,經歷坎坷的人少了,多數人在對照心理下,閱讀後會感到莫名的幸福感。往好處想,坎坷是接受考驗,塑造更強壯的靈魂,最後與上帝聯結,這樣,是福還是禍呢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G弦上的詠歎調》(2)

巴哈在23歲跟表妹結婚,有二十個孩子,幾個不幸夭折,但生活美滿。家庭和諧是巴哈專心創作的主因,他寫過《致安那瑪格麗娜古鋼琴小品集》感謝妻子,是初學巴哈的必學曲目。 

巴哈G大調小步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frRyYQvh0 

巴哈常在半夜熄燈後爬起來,在昏暗燭光下,抄錄大哥保存的樂譜,可見對音樂的喜愛及求知慾。他的創作多為宗教音樂,受到啟蒙運動影響,音樂流動大膽的革命精神,許多作品不為人賞識。巴哈去世80年後,在孟德爾頌的努力下,世人認識其作品的偉大。 

巴哈音符直接與心靈對話,悅人心靈,而不是悅人耳目,語言難以抒發感觸,是形而上的美。約三十年前,聽一位老外(美國名校心理學博士)如癡如醉訴說巴哈音符展現的寧靜平衡之美,可謂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我聽不懂,現在總算理解一些。 

音樂是無詞的旋律,旋律就是語言,藉此傳遞情緒,感染心靈。在技巧上,或慷慨激昂,令人振奮;或空靈浩瀚,賜人安寧;或深刻哲理,給人智慧;或溫婉恬靜,讓人舒暢;或憂傷淒涼,讓人哀傷。感謝上帝賞賜音樂到人間。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G弦上的詠歎調》(1)

德國人說:「巴哈帶給我們上帝的話語,莫札特帶給我們上帝的歡笑,貝多芬帶給我們上帝的火焰。」 

德國作曲家巴哈(1685~1750)被稱為「音樂之父」,不只是許多子孫是音樂家,而是對後世影響深遠。今天人們能聽到不同觀點重新詮釋巴哈的音樂,所以他的音樂千變萬化,永遠流行! 

巴哈《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主題是詠歎調,創作於1727年至1736年間。當年宮廷舞會上,巴哈做了手腳,除了G弦,所有的弦都斷了,僅用G弦即興演奏。到了1817年,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密將第一小提琴的旋律全部移至G弦,所以正式稱為《G弦上的詠歎調》。 

巴哈J. S. Bach小提琴協奏曲Air on the G St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lw6fUux4o 

這首旋律演繹動人的生命之歌,充滿詩意,渾厚豐滿,平緩沉靜典雅,沒大的起伏,隨著旋律的動機緩緩展開,接合的伴奏簡單而平靜,引領人們到達心靈的天堂,去感受亙古不變的寧靜之美,蘊藏著無可比擬的思想和情感深度。 

對巴哈而言,人類是何等渺小與軟弱,需要幫助和拯救。他將精神熱情博愛及高貴思想融為一體,使得旋律彌漫神秘色彩,而他對上帝的堅定信念、熱情與憐憫,使得音樂高貴壯麗而絕對。

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和而不同

印度人在美國擔任高階主管的比例出色,關鍵原因之一是印度人有熱愛辯論的傳統文化,懂得傾聽不同看法,能透過辯論學習,卻不致傷感情。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Amartya Sen 2005年寫了爭論的印度人(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論證此事,可謂先知 

孔子也鼓勵辯論,他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必苟同;小人習慣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內心不抱友善的態度,孔子指責這種人「巧言令色,鮮矣仁!」 

在台灣,爭論事情很容易吵架收場,沒有學習,徒增困頓。一個原因是過往盛行威權管教,大家害怕與人不同,不敢發言,表達能力不好。另一個原因是帶著教條,習慣高標準要求別人,對待自己卻雙重標準,議員質詢就是如此。 

大凡標榜苛刻標準之人,往往最禁不起檢視。現在很多企業鼓勵辯論,若主管高高在上,容不下異見,有自信的人,可考慮轉職。若無法轉職,面對無理取鬧態度欠佳,就只能立刻調整期待」了。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立刻調整期待(2)

你跟人約好,對方臨時有事;你準備去旅遊,突然下雨;你預定好到達的時間,路上大塞車;你希望收到生日禮物,結果空歡喜一場;去度假到達景點,發現不是那樣。 

當期望不如所願,就算不是小題大作」,你會感到失望或不悅。然而,不如意通常是抱持沒必要或過高的期望,並非壞事發生。偏偏人都有特定心理,只要人事物不符預期,就觸發負面情緒。 

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而我認為,「放下期待」是立刻調整期待的最高境界。要做到這點,莊子建議:「槁木死灰」,就是形體寂靜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猶如冷灰。這是形容一個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 

這樣,豈不是沒任何盼望?不盡然,人生太多事被錯誤期待了(對年長者調查正是如此),放下期待只是剛好而已。對於極少數重要的事,仍應有所期待,這樣才能展現其重要性。 

挫折、難過,並非現實在跟我們作對,而是我們抗拒現實才會受苦,沒有這個覺悟,就準備繼續受苦生活就是這樣,坦然接受事物的原貌,問題就只是單純的人生經驗。 

懂得「放下期待」,人生境界就會變得全然不同,這也是「風幡動,心不妄動」的方法吧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沒打疫苗的老人家是最脆弱的一群

南韓AZBNT、莫德納都打,但昨天(3/15)新增確診44.1萬例、293例死亡。 

香港疫情嚴重,一天死亡接近300例,死亡率很高。香港這波疫情,92%死亡人數沒接種疫苗,且多為60歲以上的老人家。 

現在所有疫苗對上Omicron保護力都不好,打了疫苗還是會被穿透,繼續傳染給其他人,沒有其他人打,我就安全這件事。目前疫苗最大的功能是防重症跟死亡,而且打完才能保護自己。 

從香港經驗來看,台灣沒打疫苗的老人家是最脆弱的一群。台灣疫苗覆蓋率(2/28)65-74歲接種187.2%、283%;75歲以上接種176.5%、269.9 

因此,台灣面臨國境開放、防疫措施放鬆的難題,解套方式可能是等全球都傳染一波,口服藥上市,而這也造成防疫優良的台灣會延後開放!

走出困頓:存股的風險

台灣有一個被吹捧的投資觀念,就是「存股」(存個股)。其實不管存金融股或科技股,都是錯誤的觀念。錯在哪裡? 

第一,存個股風險高,個股會消失,市場不會。美股在1950年至2009年,80%公司在2009年之前消失;每11年,50%的公司消失(我不確定是被踢出指數,還是下市不見)。台灣沒統計數據,不會好到哪裡去。存股是劣勢策略,選指數分散投資,才是優勢策略。

第二,大多數人無法選股打敗市場。傑西 李佛摩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他經歷過四次破產,1929年股市崩盤,靠著數字敏感度及與熱愛投機,做空賺了一億美元,卻在10年後自殺。他曾說:「你可能是一時的國王,但你永遠無法打敗市場。」 

第三,不必在國王或乞丐之間做選擇。選指數做被動投資,承擔「系統性風險」,沒有「非系統性風險」不追逐超額報酬(Alpha),績效就可勝過90%的人。 

第四,存股息率高的個股,投資績效輸給市場的機率至少90%,不然可做低風險的對沖套利了。 

第五,時間拉長,大盤一定是明天會更好,但個股不一定,等待和盼望可能落空。明天會更好之前,口袋要夠深,才能熬得上沖下洗。沒遺產繼承只有一條路:勤奮工作賺錢,存到第一桶金。

走出困頓:少當事後諸葛

高中物理和微積分,都可追溯到牛頓(萊布尼茲也發現微積分)。牛頓曾投資南海股票損失慘重,他解釋:「我可以計算星星的運動,但不能計算人的瘋狂。」 

2005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上說:牛頓爵士給我們三個運動定律,這是天才傑作。但他的才能沒延伸到投資領域:若他沒在南海泡沫損失一大筆錢,很可能發現第四運動定律。對投資者來說,運動增加,回報減少。 

巴菲特擅長以平易語言,說明永恆投資而聞名。他的大意是,市場波動時,投資人容易增加短期交易活動,企圖最大化收益或最小化損失。運氣好能如願,但一次差錯,長期回報將產生不可逆轉的重大損害。 

Odlyzko 教授估計,若牛頓從17121723買入南海並持有,可獲得116%回報,每年6.5%,這不包括股息,當時長債利率4.5%,回報豐厚。傑森茨威格消遣:牛頓的愚蠢不是捲入泡沫。…….牛頓給它時間就好了。 

不過,我認為巴菲特的說法是「事後諸葛」。誰知南海不會消失?牛頓投機前,一直是多元投資並持有。若有錯,是沒堅持分散投資及資產配置,這是市場大波動時,風幡動 心妄動」的主因之一。 

除了分析失敗,事後諸葛無益,寧願事前多思考。換做人生,面對環境波動,究竟要隨遇而安(不動),還是逆流而上()?其實人生過於錯綜複雜,遠超我們的決定、計畫、認識與想像,學習平常心,結果交託上天,較易冷靜豁達,從而減少遺憾事後諸葛。

走出困頓:立刻調整期待 (1)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若對方不符自己的標準,而且對方情緒管理能力欠佳,便是面對「風幡動,心不妄動」的時刻。面對考驗,除了反省自己也可能錯,需要學習淡定,因為代價很高。 

打個比方。一片片木頭拼起的木桶,每片決定木桶盛水的高度,也決定能量。負責情緒管理的木片,就在木桶底部。勒不住自己舌頭、管不住自己手指,心情如潮水起伏,可想而見耗損能量,也對身邊人造成傷害,以致親緣友緣淡薄和職場坎坷。願自己記得這事的重要。 

如何學習淡定呢看清對方的修養、能力、能量、和人生境界不過如此,接著「立刻調整期待」。這是一個深具智慧的方法,有助於「風幡動 心不妄動」。願自己記得這方法。

我先前貼出《甘露水》,有些意識形態不同的人,如視針氈,充滿憤怒。世上最美的是大自然和文學,帶著憤怒看待,本身就是無知無明。借用金恩的說法,離開「美、愛、公義」的準則,拉低道德水準,以致產生恨! 

所幸,我想到守護《甘露水》的張士文醫師說:「爸爸曾說,外省人尊重台灣人的時候,就可以歸還。」該怒的是誰?這些人承受台灣恩澤,還無法尊重台灣人,境界不過如此可見轉型正義長路漫漫。 

然而,不要高估自己淡定的能力。《箴言》說: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傳道書》也說:「靜默有時,言語有時。」情緒失控時,應避免不必要的爭論,也不要討價還價,這樣較能保持冷靜、堅定、合情合理,並且表裡一致。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不要「小題大作」

小題大作適用於研究,因為大而不當的研究很可能沒甚麼價值。雖然如此,小題大作在許多場合也不適當。 

譬如,為小事爭論,把所有人關進困頓的牢籠;用完美主義對待自己,卻忘了「去敲響那些還能作響的鐘」,結果浪費天賦,一事無成。 

最近立委高嘉瑜批評:俄外債600億美元,台灣就持有近百億!四大金控壽險千億踩雷,金管會還在狀況外!我認為高立委是事後諸葛,而且小題大作」。

https://www.facebook.com/202188887719/posts/10159793294527720/?sfnsn=mo 

判斷是否小題大作不需高深學問,重點在參考指標。壽險海外投資餘額新台幣18 .4兆元,投資俄羅斯1382億,佔比僅0.75%90%公債),出事前的信用評等也符合規定。境外基金屬於不同平台,金額佔比也低。這樣,金管會要負甚麼責 

講投資失利也是偏見,為何不說金控去年(110)稅後大賺5,800億元要說危險,金融業對中國放款曝險占淨值比重很高。譬如中信銀63%;永豐銀57%;玉山銀55%;凱基銀55%;富邦銀54%;國泰銀50%。哪天中國被踢出SWIFT,存金融股的長期風險很高。 

挑小毛病,就像炒作去年5月疫情,那些人還繼續亂說話。不知認錯 悔改 受罰 賠償 承擔責任,許多民眾還繼續支持,這才是重大的國家風險。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抒發深摯情感

鄭愁予的小小的島語言平易,意象美麗凝練,不著痕跡,是一闋真摯的抒情小品。依他的說法,一位朋友被送到綠島思想改造,因而歌頌思念的人所住的小島,藉景寄託深摯情感。 

開頭含蓄說出「你住的小小的島我正思念」,慢慢醞釀,最後說出「以我的一生為你點盞燈」,才把情感託出。使用如許氣力描繪,讀者才可想像島的美麗,而島的美麗,還是因為居住著傾心的人。 

鄭愁予朗誦小小的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PzhG-WIhs 

鄭愁予1933-)擅寫抒情詩,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傳誦一時。他以浪漫意識及獨特語言交織詩篇,譬如:船長的獨步、水手刀、錯誤、賦別。早年獲獎學金赴美,獲得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新聞學院博士。2004年,自耶魯退休,次年返台擔任東華駐校作家。2016年,擔任東海駐校詩人,次年獲聘終身榮譽講座教授。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你不能等到人生不再艱難的時候,才決定要活得快樂

去年(2021)美國達人秀參賽者Nightbirde,身形瘦小,有著美麗的笑容,唱著自創曲,贏得金色按鈕。聽聽這首歌It's Ok (沒關係的) 

(中字) 2021美國達人秀 疫情時代的堅定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kWgEUJ1cQ

她開朗說著她沒事,沒關係,即便她肺部、脊椎和肝臟長滿癌細胞。評審稱讚她的笑容時,她說「謝謝,我希望可以讓多一點人知道,我身上除了癌細胞,還有很多值得被看見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幾天前,Nightbirde離開了,31歲。她留下一首無與倫比的歌曲,以及不斷感動人們的回應「你不能等到人生不再艱難的時候,才決定要活得快樂。」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愛留不要走,要走不強留(2)

有位長者評論:「愛就留,不愛就走?那不叫愛!要留或走,常因愛而猶豫。雲起緣來的邂逅,不應只為下一個渡口離散或相聚。再複雜的人生,都應以人為最重要的思考核心。交託給上帝,祂還是要我們彼此相愛!物理因為環境,還是可逆;化學可是有目標的變化,只能向前。愛是物理,還是化學呢?

我認為,這首詩可從人或事物兩個層面來看,角度不同,結果可能不同。 

以當事人角度,如何對待自己,同意長者的前開說法。換言之,改變物理環境,或藉著「境隨心轉」改變;也可以「立刻調整期待」,不執著,修改合宜目標,不受化學變化的影響。 

對他人而言,向對方呼喚「愛留不要走」,但對方堅持要走,「深情而滯於情」無濟於事,徒增身心傷害。君子之交淡如水,學習平常心,鬆手「不強留」,從而轉念、放下、接受與祝福。 

以事物角度,除了愛情,人際、地位、錢財、愛物……等,都適合不強留。活得久,就知命運不可測知。人生過於錯綜複雜,你不知未來有何遭遇、遇到什麼人、做什麼決定、事情會引發什麼後果而你會有什麼反應。 

命運,遠超出我們的決定、計畫、認識與想像,也超出所有人的智力總和。努力必然,但執著擁有甚麼並不理性。學習得失交託給上帝,反而能減少遺憾;且謙虛記住:禍福相倚,你怎知現在的風光,不是將來的禍害呢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愛留不要走,要走不強留(1)

雲起來也》/林鳳珠

前言:這首詩不僅談情,人際、地位、錢財、愛物……都可以包括在內,上天自有安排,放下交託,才能無牽無掛。

雲若起 緣就來
隨著雲 輕輕也行入來人海
有時向前 有時回頭
有時個己行

有時合人相等候
毋免問路頭什麼時陣
緣若轉
一片輕輕兮雲 就是一個渡口
愛留 毋免走
欲走 毋免勉強留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每個人都能打開身心療癒的大門

前言:摘要編輯自 楊定一:「修正飲食 找回身心的自癒力 

過量飲食和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造就文明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以及慢性病體質。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讓食物成為良藥」,因此,改善慢性病體質,飲食調整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現代飲食有相當高比例是過度加工食品,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與油脂,熱量密度高,並拿掉影響口感的膳食纖維,加上添加劑和調味料,身體代謝的負擔很大。長期食用加工食品,腦部快感區的反應會下降,停下來不吃,感覺疲憊易怒,接近用藥上癮。 

建議大量攝取綠色葉菜類和十字花科蔬菜,生機飲食能帶來豐富的植化物、酵素、維生素與礦物質,這是大自然準備好的「藥」,幫助身體恢復自我療癒的機制。 

剛開始脫離過度加工食品,需要好的食物營養的支持,也需要多活動、到戶外走走。趁週末到小農市集,認識食物,也認識農人,可以對飲食、生命和環境有全新的觀感。 

親手準備食物,規劃菜單,學習搭配、擺盤與上桌,將大自然的飲食變成放鬆時段,大腦、身心或舌頭上的味蕾就能體會大自然帶來的和諧。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認真也要用對方法

有些人懷疑人生,原因是吃的比以前少,狂做仰臥起坐、搖呼拉圈,肚子仍繃出「三層肉」。原因很可能是「鹽」,高鹽食品通常高熱量。吃錯食物,認真運動沒用。 

鈉鹽有助於體液平衡、神經傳導、及肌肉收縮與放鬆,但吃太鹹,減肥無效,高血壓、中風骨密度流失失智的機率較高。 

根據官方調查,台灣1964歲男性平均每天吃進4580毫克,超過規定的1.9倍,女性超過1.5倍,約3568毫克。美國修正飲食指南,51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史,一天攝鈉量1500毫克,約2/3茶匙。不是這族群,不應超過2400毫克,就是一茶匙。 

根據調查,食物常見的鹽類來源,依序是湯、油鹽拌主食和加工食品。一天少吃400毫克的鈉,例如不喝湯,就能改善健康。10種常吃食物讓你「腰圍一直增加」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1829 

泡麵一包2244毫克,調味料少加

白吐司:兩片半超過600毫克

低鈉鹽:5克重(約半湯匙)917毫克

早餐穀類脆片:每百克含5001030毫克

涼麵:一盒12001265毫克

主食拌醬:一碗數百毫克

檸檬夾心餅乾:每百克含500多至700多毫克

關東煮湯汁:半碗300克含615毫克

運動飲料:1252毫克

蔬果汁:1162毫克

零卡果凍:139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