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公視《斯卡羅》

導演曹瑞原:這事件到牡丹社事件,至今影響臺灣。我很希望,臺灣年輕人可以藉由故事瞭解到,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是多麼珍貴、多麼美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TALI3UaEA

★《斯卡羅取材自歷史事件,交織真實和虛構的人物,撼動人心的劇情,帶領觀眾回到19世紀,呈現福爾摩沙之美。三分鐘看完背景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aJ5mhc4RM

番界漢人那些人比蝗蟲可怕

前言先進國家早建立形而上的價值系統和形而下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社會規則。制度是人訂的,人受文化風俗影響,所以良俗才有良制。中國五千年歷史盡是燒殺擄掠,基本價值觀有哪些缺陷呢 

根據必麒麟的《歷險福爾摩沙》記載[1],羅妹號事件發生後,瑯嶠「番界」漢人聽聞清軍將發動「討伐」,隨即大受驚嚇,說法是: 

「那些清兵,你可知道他們是什麼?那些人比蝗蟲還可怕!好好侍候那些清兵,他們會順手拿東西;如果不給,清兵便擄掠婦女,或殺死我們。他們絕對沒有能耐對抗野蠻人的,終究會戰敗逃亡,到那時候,野蠻人反過頭來找我們這些留辮子的人報復,阻斷灌溉水源,侵擾村莊,弄得大家寢食難安。」(頁203 

以上讓人想起《漢書》形容有些漢人寧可到匈奴領地居住: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聞匈奴中樂,無奈候望急何』。 

等清軍出兵後,必麒麟記錄:「軍隊繼續南下,在瑯嶠郊外紮營。那些士兵們自然又打劫附近民家」(頁205),彷彿這是駐臺清軍的常態。哪方相對文明?哪方相對野蠻? 

必麒麟記錄未必充分客觀,James Horn(英人,受羅妹號船長夫人親友的委託,前往瑯嶠尋找遺骸)的記述中,也這樣形容:「這些漢人生活安定(每年繳租給頭目),清廷出兵的話,只糟蹋農作物,並未能真正制裁野蠻人」(頁196 

當時「番界漢人」與清國官府的關係,可見一斑,也可見數千年文化的中國,直到清朝還是野蠻。 

[1] 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必麒麟著《歷險福爾摩沙》(Pioneering in Formosa),陳逸君譯,原民文化,1999年。文參律師的筆記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