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投資阿里巴巴前,請先回歸常識

投資

投資阿里巴巴前,請先回歸常識

 投資者喜歡好故事。

本月早些時候,幾百名投資者在紐約華爾道夫(Waldorf-Astoria)酒店排起長隊,準備聆聽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Jack Ma)為這家中國互聯網零售商的IPO做推介。

「當時這裡就像是個動物園,」在倫敦的投資公司JO漢布羅資本管理(J. O. Hambro Capital Management)擔任高級投資組合經理的文森特·里弗斯(Vincent Rivers)說。「排隊的肯定有400人。所有人都在,彷彿是一場社交活動。」

羞澀而略顯局促的馬雲在開場白中說,15年前,他第一次來到美國,希望籌集200萬美元(當時約合166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如今,」他說,「我想籌的錢比這多一點點。」

由於事先了解,人群中傳來笑聲——阿里巴巴這次希望能籌集將近220億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IPO。不過,馬雲畢竟不是笑星,這些人真正想聽的,其實是阿里巴巴的增長情況,而馬雲並沒有讓他們失望。

幾幅生動的圖表和一些統計數據就概括了整個故事。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使用其網站的活躍買家共有2.31億人,每年的訂單量為113億,而年商品銷售額則為2960億美元——阿里巴巴沒有使用營收作為衡量標準。

相比之下,亞馬遜(Amazon)的營收還不到820億美元,而eBay的則勉強超過170億美元。

但是,讓阿里巴巴的潛在投資者感到興奮的並不僅僅是它的規模,而是其規模繼續擴大的可能性。中國目前有3.02億人在網上購物,還不到中國6.18億互聯網用戶的一半。中國總人口約為13.5億,而其互聯網普及率還不到總人口的一半。與美國相比,在中國實體商店構成的競爭遠沒有那麼激烈,這個因素也可能會增加網絡購物量。

「潛力絕對巨大,」里弗斯說。「真正的問題不是他們的用戶是否會增加,而是這些用戶會花多少錢。」中國網購人群的人均消費額比美國少得多。他說,「如果從長期來看,他們能縮小這個差距,那麼就能得到巨大的回報。」

阿里巴巴的利潤率超過了40%,即便以互聯網行業的標準衡量,這個比率都高得令人艷羨,更別提零售行業了。數十年來,亞馬遜苦心經營,也只能勉強維持較低的利潤率;eBay營業利潤率為20%,谷歌則為23%。

阿里巴巴是中國目前佔主導地位的電商公司,它的利潤率很高,這都表明它屬於投資者所喜愛的那種自然壟斷。阿里巴巴認為這要歸功於所謂的網絡效應。公司在其招股書中稱,「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互動創造了網絡效應,商戶越多就能吸引越多的消費者,而消費者越多也能吸引更多商戶。」

阿里巴巴能維持高利潤率,主要是靠迴避困擾美國互聯網零售商的一些高成本、低利潤的業務。阿里巴巴只是一個聯繫買家和賣家的平台。招股書指出,「我們不參與直接銷售、不與商戶競爭,也沒有任何存貨。」

周五上午,我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現場,很明顯,人們對於剛誕生的百億美元財富深感興奮。阿里巴巴的交易站佔據了交易所現場的中心地帶,一群「VIP來賓」擠在天鵝絨繩後面的。外面的街道上擠滿了人,陽台上也滿是圍觀者,每當開盤價上調,人群中就會傳來歡呼聲。馬雲按下開盤鈴,並順便在現場接受了CNBC的採訪。

周四夜間,阿里巴巴的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周五,積蓄已久的需求使開盤價提高到了每股92.7美元。股價開始在此基礎上迅速上升,當天收盤價為每股93.89美元。

或許,一些股票能反映出我所說的「興奮溢價」。阿里巴巴上市的過程中,興奮溢價肯定很明顯,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興奮逐漸消退。為了聽到更清醒的觀點,我找到了《揭開競爭的面紗》(Competition Demystified)和《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的合著者、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金融教授布魯斯·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像格林沃爾德這樣的價值投資者,生性傾向於對故事持懷疑態度,尤其是那些故事像阿里巴巴的情況一樣樂觀時。然而格林沃爾德表示,自己認同阿里巴巴的許多說法。「毫無疑問,他們得益於網絡效應,有增長潛力,」他說。

但價值投資者傾向於更相信數據,而非說辭。而阿里巴巴的數據儘管令人印象深刻,卻也可能讓部分投資者遲疑。

按68美元的股價計算,阿里巴巴的市值約為1680億美元。很難找到一家可以直接與其相提並論的美國公司,但格林沃爾德說,eBay是最接近的。和阿里巴巴一樣,eBay擁有一個得益於強大的網絡效應的拍賣網站,還有一個品類廣泛的電商網站,以及支付系統PayPal。(儘管阿里巴巴剝離了自己的支付系統支付寶,但如果支付寶出售或上市,阿里巴巴依然能夠獲益。)EBay的市值約為650億美元。

當然,eBay並沒有以阿里巴巴對中國電商行業那樣的主導程度,主導美國的電商業。但隨着中國市場的成熟,認為這種主導地位會持續下去的想法合理嗎?在美國和歐洲,沒有哪家公司在電商領域佔據着主導地位,也沒有哪家企業的規模能像傳統經濟模式下的沃爾瑪(Walmart)那麼大。或許,全國性實體連鎖品牌的服務還滿足不了中國的需求,但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格林沃爾德表示,他認為阿里巴巴市值高於eBay——或許是eBay市值的兩倍——實至名歸。「但三倍呢?真的有些牽強,」他說。

然後便是最常見的估值指標市盈率。按每股68美元計算,阿里巴巴的市盈率略高於40倍。在上一個季度,eBay屬於虧損,因此不存在市盈率。但縱觀eBay上市以來,其平均市盈率略高於26倍。

也沒有哪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很像阿里巴巴,因此很難將其和中國公司的股票進行比較。但中國版的谷歌(Google)百度的市值約為800億美元,市盈率為45倍。百度同樣獲益於網絡效應,以及中國互聯網使用量的擴大。儘管兼具兩方面的元素,但卻被歸為社交媒體,而非電商企業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差別更大。騰訊的市值為1470億美元,同樣低於阿里巴巴,但其市盈率卻高達51倍。

阿里巴巴的估值可能不會太令人震驚,但對格林沃爾德教授而言,這些比較「相當嚇人」。他接著說,「阿里巴巴受到了大量炒作,這是能從股價上看出來的。」

但這不會改變阿里巴巴的故事,有時候一個故事就已足夠。幾乎不盈利,但卻讓價值投資者趨之若狂的亞馬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其市值為1500億美元,幾乎可以比肩阿里巴巴,市盈率超過500倍。投資者相信亞馬遜說的,即互聯網商業的主導地位,以及高額的利潤近在咫尺。

阿里巴巴在紐約的推介會結束後,里弗斯說,「我想說,情緒很興奮。其實真的沒什麼新東西,但現場充滿活力,都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機遇。」

里弗斯接著說,投資者「希望能夠說自己去過現場」。

翻譯:陳柳、陳亦亭


自我為中心和自戀的人格特質

〔本報訊〕曾是電玩冠軍,被同學封為「台大宅王」的張彥文,加上甜美可人的幼教「亮亮老師」林女,原本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卻因女方求去,遭恐怖情人以斬首的凶殘手法砍殺41刀橫死街頭,台大高材生由愛生恨,痛下殺手毀了彼此,其內心世界令外界難以理解。

異性緣奇佳的張彥文犯案手法如此凶殘,同學都說「太震驚」。蘋果日報報導,從小學二年級開始玩電玩,2007年五月,就讀台大期間,大四的張彥文帶領團隊參加校內電玩比賽奪冠,被稱「台大宅王」和「大師」。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曾透露,建中時創下一天上線15小時紀錄,還曾獲射擊遊戲全國高中聯賽第5名,在線上遊戲「魔獸爭霸」中更擁有9成勝率,他替輝煌戰績下註解「很認真投入某件事罷了」、既然玩就要認真玩,「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宅王!」

張彥文擁有高學歷,若表現良好,未來很有機會被大企業財務長網羅成為重要財務主管,但在偕同林女赴香港甜蜜旅遊後,脾氣變得暴躁、常歇斯底里般辱罵林女,街頭行凶後還將死者脫褲猥褻,凶殘怪異行徑令人髮指。

蘋果日報引述衛福部桃園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汪振洋分析,張彥文人生順遂,可能有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和自戀的人格特質,希望女友符合自己期待,才會以言語威脅、打人、拍裸照、分手後強逼發生性關係等方式,企圖讓女友屈服。他行兇後脫下女友褲子親吻下身,可能是在宣示佔有對方,象徵「雖然殺死妳,但仍擁有妳」!

報導另引述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析,張嫌分手後產生「挫折吸引力」,也就是遭拒絕後更想贏回對方;臨床上常見情殺案加害人,都有強烈佔有欲、情緒控制差等特性,他們因想得到卻得不到,不甘心之餘變得更執著,把贏回情人設定為唯一目標,遭回絕後即會產生更多憂鬱、憤怒情緒,進而出現暴力行為。

情侶分手最好先想好脫身方法,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薰提醒,恐怖情人可能有控制欲強、情緒起伏大等徵兆,提分手時一定要委婉,並要先研擬脫身方法,約在白天人多的公共場合,發現不妥立刻離開。分手後最好更換居住地、電話、臉書、E-Mail等聯絡方式,也要調整上下班時間、路線,並定時和親友報平安,若對方用極端手段,務必報警。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競爭是失敗者的游戲

2014年 09月 20日 11:56

競爭是失敗者的游戲

么有價值的公司是無人在創建的?這個問題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因為一家創造了許多價值的公司本身可能沒有變得非常有價值。創造價值還不夠,還需要留住其中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即便是非常大型的企業,也可能生意做得不好。例如,美國航空公司每年服務數百萬乘客,創造數千億美元的價值。但是在2012年,單程機票平均價格為178美元,每位乘客出行一趟只能為航空公司帶來37美分的利潤。相比之下,谷歌(Google)創造的價值較少,但是賺取的利潤要多得多。谷歌在2012年實現了500億美元的收入(航空公司共計為1,600億美元),但是其把這些收入的21%都轉化為了利潤——其利潤率比航空業當年的利潤率要高100多倍。谷歌賺錢功力了得,以至于現在其價值比美國所有航空公司的總和還要高兩倍。

航空公司之間彼此競爭,但是谷歌卻是一家獨大。經濟學家們使用了兩個簡化模型來解釋這一反差:完全競爭和壟斷。

“完全競爭”在經濟學中被認為是一種理想而又典型的狀態。所謂的完全競爭市場實現了生產者供應和消費者需求的平衡。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每家公司都是無差別的,銷售的都是同類產品。由于沒有哪家公司具備市場支配力,因此每家公司都必須按照市場決定的價格銷售產品。如果有利潤,就會有新的公司進入市場,使供應增加,價格下降,從而消除最初吸引它們進入該市場的利潤。如果有太多公司進入市場,它們就會出現虧損,一些公司就會關門大吉,價格又會回到可持續的水平。從長期來看,在完全競爭的環境下,沒有哪家公司會得到經濟利潤。

完全競爭的反面是壟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一家公司必須以市場價格銷售產品,但壟斷企業能支配市場,因此能自行定價。由于沒有競爭,壟斷企業可以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來決定產量和價格。

對于經濟學家而言,每家壟斷企業看上去都一樣,不管是間接地打擊競爭對手,還是獲得國家經營許可,亦或是通過創新占據市場支配地位。我對通過非法的欺凌弱小或獲得政府青睞的壟斷沒有興趣,我所說的壟斷是指那類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做得非常好,以至于沒有其他公司能提供相近替代品的公司。谷歌就是那種從白手起家做到市場第一的一個好榜樣。自從本世紀頭十年初以來,谷歌就遙遙領先于微軟(Microsoft)和雅虎(Yahoo!)了,因而也就不存在競爭了。

美國人將競爭神化了,稱贊它使我們避免出現在社會主義的申領救濟品隊伍中。實際上,資本主義和競爭是對立的。資本主義的前提是資本的積累,而在完全競爭的環境下,所有的利潤都會因競爭而被瓜分殆盡。創業者應該從中吸取的教訓很明顯:如果你希望創造并獲取持久的價值,就不要建立無差別的商品業務。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壟斷?又有多少真正的競爭?這很難說,因為我們對這些問題的通常談論非常混亂。在外部觀察者來看,所有的企業似乎都很相像,所以很容易察覺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但現實情況遠不是非白即黑那么簡單。完全競爭與壟斷之間有著巨大差別,大部分企業都比我們通常認為的更接近其中的一個極端。

這樣的混亂認識源自人們普遍傾向于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描述市場狀況:壟斷者和競爭者都有歪曲事實的動機。

壟斷者說謊是為了保護自己。他們知道吹噓自己的壟斷地位只會招致審計、審查和攻擊。由于他們非常希望讓自己的壟斷利潤不受干擾地維持下去,他們往往會盡一切可能掩蓋壟斷地位——通常是夸大(并不存在的)競爭對手的力量。

想想谷歌對自己業務的說法就知道了。該公司肯定不會聲稱自己是壟斷企業。但實情呢?這要看情況:什么方面的壟斷?假設谷歌主要是一個搜索引擎。截至2014年5月,谷歌在搜索市場占有約68%的份額。(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微軟(Microsoft和雅虎(Yahoo!)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和10%。)如果這貌似還不算占據支配地位,考慮一下這個事實不吧:“谷歌”這個詞現在已經是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一個正式詞條——一個動詞。別指望“必應”(Bing)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但如果我們將谷歌主要歸類為一家廣告公司,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美國搜索引擎廣告市場的年度規模為170億美元。在線廣告的年度規模為370億美元。整個美國廣告市場的規模為1,500億美元。全球廣告市場為4,950億美元。因此即使谷歌完全壟斷了美國搜索引擎廣告,在全球廣告市場占據的份額也只有3.4%。從這個角度來看,谷歌似乎是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的一個小角色。

如果把谷歌視為一家綜合性的科技公司呢?這似乎也是很有道理的。除了擁有搜索引擎之外,谷歌還有不少軟件產品,機器人汽車、安卓手機和可穿戴計算機更是不用說。然而谷歌95%的收入都來自搜索廣告業務,該公司其他產品2012年僅為其帶來23.5億美元的收入;其消費科技產品在其業務中的比例更是微不足道。

全球消費科技市場規模達9,640億美元,谷歌所佔比例不到0.24%,遠沒有達到舉足輕重的地步,更談不上壟斷。谷歌如果將自己稱為一家科技公司,該公司就可以避開所有其不需要的關注。

非壟斷者會講述一個相反的謊言:我們在自己的聯盟里。企業家往往會低估競爭的激烈程度,但這是初創公司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其中的致命誘惑在於這類公司會將所處行業描述為一個極小眾的市場,以便使自己當仁不讓地成為行業老大。

假設你想在帕洛阿爾托開一家賣英國菜的餐廳。你會拿出理由——“現在沒有其他人干這個”,所以“我們會佔領整個市場”。但這只有在相關市場是專做英國菜的市場的情況下才成立。如果實際市場是帕洛阿爾托的整個餐飲市場怎麼辦?如果周圍城鎮的餐館也涉足英國菜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但更大的問題是,你根本沒有動機去考慮這些問題。當你聽說多數新餐館都會在開張的一兩年內倒閉時,你會本能地想到你的餐館會多么與眾不同。你會花時間試圖讓人們相信你是個例外,而不會認真想想是否真是這樣。最好還是停下來想一想在帕洛阿爾托是否有人對英國菜的喜愛超過了其他所有菜式。這樣的人可能根本不存在。

2001年,我與貝寶(PayPal)的同事會經常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卡斯特羅街(Castro Street)吃午飯。我們自己選擇餐館,首先選擇像印度菜、壽司和漢堡那樣明顯的類別。一旦我們確定某一類別,就會有更多選擇:北印度菜還是南印度菜,更便宜還是更貴的,等等。與充滿競爭的當地餐飲市場不同,貝寶當時是全球唯一一家基于電子郵件支付的公司。我們的雇員人數比卡斯特羅街上餐館的員工還少,但我們的業務價值要遠遠高于所有這些餐館的價值之和。開一家新的南印度菜餐館真是很難賺錢。如果你看不到競爭的現實,而專注于細微的差別因素,你可能就會認為自己的印度烤餅因為有曾祖母的烹飪秘訣而美味絕倫,你的餐館也就不太可能生存下來。

從事競爭性業務的問題不僅限于缺乏利潤。試想你在山景城經營著一家餐館。與數十個競爭對手相比,你并沒有多大不同,所以你必須為生存而努力奮斗。如果你甘愿以低利潤提供便宜飯菜,那你也許只能給員工發最低工資。你還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效率:這就是一些小餐館讓祖母負責收款并讓孩子們在后廚刷碗的原因。

但像谷歌這樣的壟斷者就不一樣了。由於谷歌不用擔心與任何人競爭,因而有更大的餘地來關心雇員、產品及其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谷歌的座右銘——“不作惡”——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策略,但也是那類成功到可以重視道德而又不會危及自身生存的企業的特徵。在商業界,掙錢要麼是重要的事情,要麼就是一切。壟斷者能考慮除掙錢之外的其他事情,但非壟斷者則不能。在完全競爭中,企業太專注於當下的利潤率了,因而不可能為長期的未來做打算。只有一件事能讓企業超越每日為生存而奮力拼搏的狀態,那就是壟斷利潤。

因此,壟斷所有內部的人都有好處,但對於外部的人來說又如何呢?壟斷者豐厚的利潤是以社會其他人為代價的嗎?事實就是如此:壟斷者的利潤來自消費者的荷包,壟斷者名聲不好也是應得的,不過,只有在一個一成不變的世界里才是如此。

在一個靜止的世界里,壟斷者就像房東,假如你壟斷了某個市場,你就可以抬高價格;其他人將別無選擇,只能從你那里購買產品。想想著名的棋盤遊戲:棋局因玩家而異,但棋盤永遠不變。通過創造一個更好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並不能掙到錢,房地產的相對價值永遠是固定的,因此你能做的是試圖把它們都買下來。

但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動態發展的:我們能夠發明新的和更好的東西。具有創造力的壟斷者能夠給世界增添全新類別的豐富性,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創新性的壟斷并不只是對社會的其他人有益,而是使社會變得更好的強大動力。

就連政府也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會有一個政府部門通過向新發明授予專利權而努力制造壟斷,而另一個部門卻通過提起反壟斷訴訟來打壓壟斷。可能會有人問,一個人是否真的應該僅僅因為首先想到了諸如手機軟件設計那樣的東西而獲得壟斷地位?但與蘋果公司通過設計、生產和營銷iPhone而獲得的壟斷利潤類似的東西顯然是對創造更大豐富性的回報,而不是因為造成了人為稀缺性:消費者對最終可以選擇高價購買真正有用的智能手機感到高興。新壟斷本身的活力解釋了舊壟斷不能扼殺創新的原因。隨著蘋果的iOS成為最前沿產品,移動計算處理技術的興起極大降低了微軟操作系統長達數十年的市場主導地位。

在此之前,微軟的軟件壟斷取代了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硬件產品在上世紀60和70年代的壟斷地位。在20世紀的多數時間,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Inc.)都在壟斷電話服務業務。但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從無數家運營商那里獲得一個便宜的手機付費方案。如果壟斷企業的傾向是阻礙進步,那他們就是危險的,而我們則完全有理由反對他們。但歷史的發展是更優秀的壟斷企業取代舊壟斷企業的過程。壟斷推動進步,因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壟斷利潤前景提供了強大的創新動力。這樣一來,壟斷就能夠推動創新,因為利潤能促使企業制定長期計劃并為野心勃勃的研究項目提供資金,而這些項目是那些深陷競爭漩渦的企業所無法夢想的。

那么,經濟學家們為何執著地認為競爭是一種理想狀態?這是歷史遺留問題。經濟學家們照搬了19世紀物理學家著作中的數學方法:他們將個人和企業視為可互換的原子,而不是具有獨特性的創造者。他們的理論描述了一種完全競爭的平衡態,因為這種狀態容易建立模型,而不是因為它代表了商業的最佳模式。但19世紀物理學預測的長期平衡是這樣一種狀態:能量均分,一切都歸于靜止——又被稱為“宇宙熱死亡”。無論你對熱動力學了解多少,“死亡”這個詞都是一種非常形象的比喻。在商業中,平衡意味著靜止,靜止則意味著死亡。如果你所在的行業處于一種競爭平衡中,你的企業的死亡對世界來說無關緊要;其他一些與你的企業無差別的競爭者將隨時準備取而代之。

完全平衡或許可以描述浩瀚宇宙的虛無狀態。它甚至可以描述很多企業的特點。但每一項新的創造都是在遠離平衡的狀態下發生的。在經濟理論以外的現實世界,一個企業成功的大小恰恰取決于它能做其他企業所不能的能力。因此,壟斷并非一種異常現象或特例。壟斷是每一個企業取得成功的前提。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的開篇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業則恰恰相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成功:每個企業通過解決一個獨特的問題而在某一方面贏得壟斷地位。失敗的企業都是相似的:它們沒有逃脫競爭。

PETER THIEL

節選自Peter Thiel與Blake Masters合寫的新書《從零到一:給初創企業的忠告——如何構建未來》(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該書將于9月16日由Crown Business出版。Peter Thiel為貝寶和Palantir的聯合創始人,是首位投資Facebook的外部投資者。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至少提撥薪資15% 才能安穩攢足退休金

至少提撥薪資15% 才能安穩攢足退休金
依照國際趨勢,專家建議,想要有滿意的退休生活,就要有對的提撥率、對的投資方式以及對的風險管控,而且,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文/林讓均】

依照國際趨勢,專家建議,想要有滿意的退休生活,就要有對的提撥率、對的投資方式以及對的風險管控,而且,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走遍世界各地,我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辦法過滿意的退休生活,因為退休金遠遠不夠!」施羅德(Schroders)全球策略團隊負責人萊斯禮.摩根(Lesley-Ann Morgan),來台接受專訪,一開始就拋出這悲觀結論。

有18年顧問經驗的她,多年來走訪各國,研究各種退休制度,日前在施羅德倫敦總部發表一份重量級的全球退休關鍵報告《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簡稱DC)退休金計畫之設計》,引發關注。

四大因素 導致確定給付制被取代

「全球逐步進入DC時代!」短髮幹練的萊斯禮說,採用DC制度正是解決退休金不足的主要方法。她解釋,DC是指每月固定從薪資中提撥多少比例以及其基金孳息,決定未來退休金多寡,已經取代過去流行的「確定給付」方案,即由雇主來給付一定退休金。

簡單比較,目前實施的勞退新制就屬於DC方案,而勞退舊制保障員工退休時可領定額退休金就是DB(Defined Benefit Plan)方案。

為何DB方案在許多國家被DC取代呢?「主要有四個背景因素!」萊斯禮說,首先,隨著人們愈活愈久,DB的退休金額勢必得準備愈多,終將達到可支付的臨界點。再者,全球生育率愈來愈低,這表示愈來愈少勞動人口來支付屆臨退休者的退休金。

第三,全球政府對勞退的相關法規愈來愈嚴格,強迫企業應該挹注更多退休金,員工對此的要求也只會更多,雇主無能力再支付。第四個原因是,現今的退休基金報酬率普遍沒有往常好,只能讓薪水提撥率變得更高,以補足退休金缺口。「政府不能縮減員工的退休金規模,只好把DB計畫關閉,另起DC計畫,讓勞工自己提撥!」萊斯禮笑道,勞工最好靠自己。

目前,包括瑞典、澳洲、新加坡、墨西哥等國家都強制員工加入國家或企業的DC方案,英國也即將實施。拉丁美洲第一個開始DC計畫的智利,甚至從1980年就改革。但萊斯禮發現,從DB過渡到DC,產生很大的轉換風險。原因就在於,當企業從DB過渡到DC,代表著雇主的退休金提撥成本下降了,可是員工的提撥率卻沒有填補上來,結果是讓退休金變少,保障減少了。

連續提撥40年 每年3%實質報酬率

提撥率到底多少才夠?回答問題前,萊斯禮先舉了一個澳洲的例子。她說,澳洲從1992年實行DC,提撥率預計會從現行的9%,分階段在2019年7月提高至12%。就算這樣,澳洲最大的會計機構(CPA)還警告,12%的提撥率仍不足以支應澳洲人的退休生活。

反觀台灣,除了雇主強制提撥6%,員工也可自願提撥最高達6%。但目前只約34.4萬人、不到6%願意自行提撥。「台灣提撥率太低了!」萊斯禮搖頭驚呼,以她的研究看來,提撥率至少要達到薪資的15%,連續提撥40年。且提撥金的投資每年得有3%實質報酬率,才能達到最後月薪約2/3的所得替代率,讓退休生活滿意。

想執行DC方案得先打敗人的「惰性」。「『自動加入』(auto-enrolment)是DC方案能否成功的關鍵!」萊斯禮說,全球運作成功的DC,多有將勞工強制加入的設計,讓安全網可以涵蓋所有勞工。

她也建議應該納入「自動增提」(auto-escalation)的設計。美國曾有一項「存更多明天」(Save More Tomorrow)計畫,發現要勞工一下子提撥10%,那他們會乾脆不提撥。但若從3.5%開始每年增加提撥率,40個月後不知不覺就拉高到13.6%。這項「無痛」計畫也逐漸被各國採用。

各國DC方案中,通常政府並沒有保證退休基金的報酬率,但摩根建議,DC目標報酬率應該高於約3%的通膨率。每年實質報酬率應設定在3~5%。

「許多DC方案,會把退休準備金放到『預設基金』(default funds)中投資,」她解釋,預設基金通常設定為「目標日期基金」或「生命週期基金」。

這類基金的概念是,基金經理人會自動幫投資者調整人生各階段的資產配置,以賺取可支應退休的合理報酬。

例如投資者還年輕時,把投資部位大比例放在高風險波動的股市,及早賺取高成長的報酬率。等投資者接近退休年齡,則改為降低虧損的防守型投資,把投資部位大幅轉換為債券或現金。該份報告試算過,一個提撥退休金約10年的30歲人,及提撥約30年的50歲人,若同樣遭遇20%投資損失,兩人在60歲退休時,前者的退休金額將比後者多出15%。

美國兩種退休基金操作 勞工可自選

此外,退休基金操作通常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由政府與基金受託者幫忙選擇投入哪種基金;另一種是像紐西蘭,盡可能讓勞工自己選擇,並設有專門人員來輔導。墨西哥也是有限度的選擇。

他們有四種因年齡來區分的預設基金,由基金經理人、當地銀行來管理,但除了這四種就沒有其他選擇。

她笑說,瑞典是另一個極端例子。在自選部分,他們提供了數百支基金,結果大家都不知如何選,投資經驗與績效也不盡理想。

而美國則開放19個基金讓勞工選擇,但美國做為預設基金的目標日期基金有兩種,一種是到(to)退休日期為止,一種是持續涵蓋(through)到退休之後。前者是在退休前就大幅降低成長性資產,如股票,轉而為風險波動較低的債券和現金,確保能實現退休當時的現金價值。後者著眼於活得愈久,需要的生活成本愈高,所以在退休後持續持有較高比例的成長性資產。該選擇哪種方案,其實也讓許多勞工大傷腦筋。

隨著人類平均餘命愈來愈長,萊斯禮也看到「部分退休」(partial retirement)現象愈普遍,也就是屆齡退休後,還得繼續工作。「這是因為退休金遠遠不夠,人們根本不敢退!瑞典甚至研議把退休年齡延長到72歲,人們真的會老死在辦公桌上啊!」萊斯禮嘆道,想要有充足的退休金,就要有對的提撥率、對的投資方式以及對的風險管控。「DC時代中,退休得靠自己多準備一點!」她提醒台灣上班族,為防退休金不夠,第一步先從「拉高自願提撥率」開始吧!

犬儒主義-從憤世嫉俗 轉為 玩世不恭

犬儒主義(Cynicism)-從憤世嫉俗 轉為 玩世不恭

犬儒主義是個外來詞,中文裏本來沒有現成的對應辭彙,通常將它理解爲譏誚嘲諷,憤世嫉俗,玩世不恭。這些理解大致不差,不過,我們若想對犬儒一詞有更完整的把握,有必要略略追溯一下它的起源和演變。

   我們知道,犬儒主義是古希臘的一個哲學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西諾普的狄奧根尼(Diogenes of Sinope)。這派哲學主張清心寡欲,鄙棄俗世的榮華富貴,力倡回歸自然(這使人想起老莊哲學,想起某些魏晉名士)。據說狄奧根尼本人住在一個桶裏(又有一說是住在甕裏),以討飯爲生。有人譏笑他活得象條狗,他卻不惱。"犬儒"之稱由此得名。關於狄奧根尼,有段故事很著名,一天,亞歷山大禦駕親臨,前來探望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狄奧根尼,問他想要什麽恩賜;狄奧根尼回答說:"只要你別擋住我的太陽。"

和玩世不恭恰恰相反,早期的犬儒是極其嚴肅的,狄奧根尼是一個激烈的社會批評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間的一切僞善,熱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從物欲之下解放出來的心靈自由。狄奧根尼確實憤世嫉俗,他曾經提著一個燈籠在城裏遊走,說:"我在找一個真正誠實的人。"

  隨著犬儒哲學的流行,其內涵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後來的犬儒派們發表宏論,竭力鼓吹清貧生活的無比美好,甚至把人們正常的感情也譏爲愚蠢。一位名叫德勒斯(Teles)的犬儒派就說:"我的兒子或妻子死了,那難道就有任何理由應該不顧仍然還在活著的我自己,並且不再照顧我的財産了麽?"(這使人想起莊子死了老婆鼓盆而歌的故事) 超脫到了這一步,未免就有些矯情,就和冷酷分不清界限了。還是這位德勒斯,某富翁送給他一筆錢,他收下了,對富翁說:"你慷慨大度地施捨給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於你,既不卑躬曲膝,也不嘮叨不滿。"這裏暗含的邏輯是,金錢本是無所謂的東西,我若拒絕你的饋贈,倒顯得我把金錢看得太重,太當回事了。我若收下金錢又表示感謝,那也是把金錢看重了,當回事了。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只要你肯給,我就若無其事地收下它。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這種態度看上去很灑脫,但好象又有些無恥。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問題在於,金錢本來是重要的東西,不是不重要的東西。只不過在生活中還應該有別的東西比金錢更重要。所以,在堅持更高價值的前提下看輕金錢是高尚的;沒有更高的追求卻又擺出輕視金錢的姿態就不是高尚而只能是做作了,因此,倘若是無功受祿,正常人總會感覺不安。這就是爲什麽德勒斯以不把金錢當回事爲理由而若無其事地收下別人的饋贈,會給人以不知廉恥之感。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據一種道德原則去蔑視世俗的觀念,後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視世俗的觀念但卻失去了依據的道德原則。

  這就引出了一個始料不及的後果:既然無所謂高尚,也就無所謂下賤。既然沒有什麽東西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沒有什麽東西是要不得的。不難想象,基於這種無可無不可的立場,一個人可以很方便地一方面對世俗觀念做出滿不在乎的姿態,另一方面又毫無顧忌地去獲取他想要獲取的任何世俗的東西。於是,對世俗的全盤否定就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而且還往往是對世俗中最壞的部分的不知羞恥的照單全收(別充假正經)。於是,憤世嫉俗就變成了玩世不恭。

   狄奧根尼堅持真善,揭穿僞善,這種批評精神被後來者扭曲得面目全非。一位人稱嘲諷者呂西安(Lucian the Mocker)的犬儒派以揭穿僞善的名義,壓根否認人間存在有真善。在呂西安筆下,那些天真地追求德性的人都不過是大傻瓜而已。按照這派人的看法,世間之人只有兩種,要麽僞君子,要麽真小人。犬儒一詞後來的含義就是把人們一切行爲的動機都歸結爲純粹的自私自利。不錯,犬儒派既嘲諷有權有勢者,也嘲諷無權無勢者,但前者並不在乎你的嘲諷,"笑駡由人笑駡,好官我自爲之。"後者卻必須贏得人們的同情支援。所以,犬儒派客觀上是有利於強勢者不利於弱勢者。這樣,犬儒派就從現存秩序的激進批評家變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某種共犯合謀。

  犬儒一詞的演變證明,從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間只有一步之差。一般來說,憤世嫉俗總是理想主義的,而且是十分激烈的理想主義。玩世不恭則是徹底的非理想主義,徹底的無理想主義。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義反倒很容易轉變爲徹底的無理想主義,其間原因何在?因爲,許多憤世嫉俗的理想主義者在看待世界時缺少程度意識或曰分寸感,對他人缺少設身處地的同情的理解,不承認各種價值之間的緊張與衝突,這樣,他們很容易把世界看成一片漆黑,由此便使自己陷入悲觀失望,再進而懷疑和否認美好價值的存在,最終則是放棄理想放棄追求。"世界既是一場大荒謬、大玩笑,我亦唯有以荒謬和玩笑對待之。"一個理想主義者總是在現實中屢屢碰壁之後才變成犬儒的,但正如哈裏斯(Sydney J.Harris)所言:"犬儒不只是在過去飽嘗辛酸,犬儒是對未來過早地失去希望。"

   說來頗具諷刺意味,早期的犬儒是堅持內在的美德和價值,鄙視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可是到後來,犬儒一詞正好變成了它的反面:只認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否認內在的德性與價值。王爾德(Oscar Wilde)說:"犬儒主義者對各種事物的價錢(price)一清二楚,但是對它們的價值(value)一無所知。"
參考資料http://tw.netsh.com/eden/bbs/704103/html/table_1833123.html 犬儒主義

定期向加盟店收取平均4%營收。

33歲華爾街金童 讓漢堡王大復活
商業周刊 2014/08/15
日前,《彭博商業週刊》報導,10多年來歷經內憂外患的漢堡王近來起死回生,業績及股價成長速度首次超越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最大功臣當屬少年執行長史瓦茲。他去年6月才坐上大位,卻已經交出吸睛的成績單:去年獲利暴增99%。
【文/柳定亞】

日前,《彭博商業週刊》報導,10多年來歷經內憂外患的漢堡王近來起死回生,業績及股價成長速度首次超越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最大功臣當屬少年執行長史瓦茲。他去年6月才坐上大位,卻已經交出吸睛的成績單:去年獲利暴增99%。

一般來說,空降部隊轉虧為盈是基本要求。不過,《彭博商業週刊》之所以抬出封面規格報導史瓦茲,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是,他毫無餐飲業經驗,而且今年才33歲。

史瓦茲20歲時進了金融圈,堪稱不折不扣的華爾街金童。2010年,市場傳出業績衰退的漢堡王正尋找買家,他牽線大東家3G資本斥資約40億美元,槓桿收購這家全美第二大連鎖速食餐廳,而他則順勢接任副財務長,整頓手握一本爛帳的部門。

第一步:整頓爛帳 砍直營店、剷除奢華 他一上任後就採取異於同業的反向策略:史瓦茲像是清倉似的拋售全球漢堡王直營店,直營比率銳減至不到1%。此舉的第一層意義是,解放直營店帶來的高昂經營成本,更重要的是,這些僅存的直營店更肩負高階主管培訓所與產品研發中心的角色。

與此同時,他緊跟著全球新興市場崛起的趨勢,大舉在金磚四國中的巴西、中國與俄國開張新店面,藉由收取穩定的加盟費,增加公司收益。

分析師曾經不認同漢堡王少主視財務操作勝過老實賺錢的思維,風險管理公司避險之眼執行董事潘尼直指他「只打財務算盤」,因為它就像包租公,定期向加盟店收取平均4%營收。

不過,華爾街倒是很贊同,因此乾脆反過來慫恿麥當勞和溫蒂漢堡跟進。

除了大砍經營成本,史瓦茲「剷除肥貓」也不手軟:賣掉公司名下的私人飛機、取消每年得花費上百萬美元的豪華城堡聚會;辦公室全改走簡樸風格,並且鼓勵員工使用免費的網路視訊通話及電子郵件。

第二步:下放基層 改善製作流程、推新菜單 去年中,史瓦茲升任執行長後,做出第一個決定:把自己「下放」到基層工作, 在這段期間內他發現,原本製作漢堡的程序太複雜,不符效益。於是他動員廚房部隊裡的產品研發,簡化並改良製作流程;同時他們也更新菜單,增加沙拉、冰沙等迎合女性和兒童客群的餐點。

在季節性新品部分,史瓦茲想出讓員工拿現有的食材實驗新穎的烹調方式,一旦新口味餐點經由全體員工同意後就能放上菜單。

昔六度易主 今市值翻倍靠年輕領導群 在採購與人力成本都不增加的前提下,至今這套策略頗有小助。不過,《彭博商業週刊》分析,雖然這幾季業績僅是小幅走揚,但自從漢堡王2012年重新掛牌上市後,市值卻從46億美元奔向92億美元,幾近翻倍。

今年正好滿一甲子的漢堡王曾經六度易主。以當前的業績看來,前5次下場或可視為所託非人。雖然史瓦茲去年以32歲之齡當上執行長,實屬罕見,不過他說打從進入3G資本第一天起,每一份職位都是毛遂自薦來的。

在漢堡王核心階層中,史瓦茲並非唯一的三字頭。74歲的大老闆勒曼特別偏好任用年輕人,因此,除了史瓦茲外,北美地區營運長今年也才36歲,而財務長甚至更只有28歲。這群「少年長字輩」的戰績證明了第二大股東艾克曼所言:「誰說年紀大的比較好?」

【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396期;訂閱商業周刊知識庫;訂閱商業周刊電子版














提供包裝、行銷協助,收取7.5%管銷費用(業界平均為30%),

文/郭子苓

7月26日,全聯二代店中最大的嘉義榮昌店開幕,徐重仁與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親自南下巡視。徐重仁踏進店裡的第一個動作,走向貨架,將標價牌從膝蓋位置移至胸部高度。注重細節,看出他的重視。

全聯二代店,除拉高生鮮商品的販售比率達50%,更強打「農家直採區」,提供當地農民銷售平台,至今已與超過50家小農合作。而徐重仁的靈感來源,是日本的省道休息站「道之驛(道の)」。

日本的道之驛,因省道是當地聯外道路也成為農產集散地,農民在此除可販售自家耕種、小產量的特色農作物與加工品如醃漬物外,經營者也會規畫「各站限定」商品,帶有振興當地產業意涵。

據了解,徐重仁每季定期赴日考察,至今已走訪不下數十個道之驛。為什麼不將道之驛引進國內?他笑說「台灣要做,還要政府招標、投標,太複雜,我直接來全聯做,比較快!」。

日本經驗:賣地方特色
漁獲農作直送,年營收億

如同台灣國道休息站,日本的道之驛亦為公設民營,但不同的是,前者是旅客的中繼站,後者則定位為到訪當地的第一站:除過路休息外,品嘗、購買當地土產美食,或想體驗在地特殊的經濟活動,都能「一站購足」;至今已成為年營收近新台幣120億元的新業種,被《日經Business》譽為超商、購物中心外的「第三流通」勢力。

以徐重仁最推崇的福岡縣為例,位於宗像市的站點,提供鐘崎漁港每天捕獲的漁獲、現炸海鮮,與當地農家現採的高麗菜等近600種商品,因直採直送,產品新鮮度凌駕鄰近超市,每天來客數平均可達5,000人,年營收近新台幣6千萬元。

更重要的是,如宗像市合作的600名當地漁夫中,有32人年收入因此增加新台幣30萬到170萬元,證明道之驛確實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也使其發展更五花八門。以佐賀縣鹿島市的道之驛為例,因鄰近有明海濱,站方還附設「干潟體驗區」,讓遊客體驗當地特殊的捕魚方式。

台灣做法:推小農特區
農家定價,放照片人名宣傳

在台灣,全聯要轉變為台灣的道之驛,雖店址、業種定位都差距仍大,但二代店的小農特區,確實是個開始。

全聯總裁辦公室協理蔡曉逸說,全聯擷取道之驛「地產地銷」的概念,與車程一小時內的小農簽約,產地直送、不經過第三方,因此能保證新鮮度且不受市場價格影響。而全聯的角色是平台提供者,初期會提供包裝、行銷協助,收取7.5%管銷費用(業界平均為30%),定價則由小農自訂,讓對方能透過市場反應,調整種植計畫或價格策略。在全聯的農家直採區,宣傳標牌上強調小農的全名、照片,主打個人品牌。

都會型店面較吃香
在地訴求,鄉鎮客群不埋單

不過,全聯總經理蔡篤昌也坦承,就其他已經開幕三週的二代店銷售成績看來,小農特區僅在都會型店面反應較佳,顯示道之驛的成功模式,是建立在外來客或非農業工作者,對當地物產的「物以稀為貴」心理,而這與全聯最核心的在地家庭客群仍不盡相同。

不論全聯能否成功移植道之驛來台,或必須經調整才能找出更好的商業模式,不可否認的,超市龍頭全聯也已逐漸成為台灣的「第三流通」勢力;透過全聯,徐重仁還會投下哪些震撼彈,都將是業界焦點。



原文網址: 商業周刊/改造全聯 徐重仁向省道休息站借梗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804/385915.htm#ixzz3DmGqvKu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意想不到的6個沮喪因子

意想不到的6個沮喪因子

常突然而然覺得沮喪卻找不到原因嗎?如果你的憂慮沒有特殊理由,很有可能就是以下六個看似不相關的不快樂潛在因子作祟,快來檢查一下自己生活中有沒有以下情形!

1.含糖飲料,尤其是代糖

Photo Credit: kevin dooley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kevin dooley via Compfight cc

今年三月份在聖地亞哥的美國神經病學會第65次年會發表一項研究,這個研究有將近264000位超過50歲的人受測者,在研究一開始需調查他們喝飲料的習慣(包括喝含糖或含代糖的蘇打水、果汁、含糖冰茶等)和詳細的飲食習慣。再觀查約十年內這群人是否有被診斷為憂鬱症。

結果顯示,每天喝4罐或4杯的含人工代糖蘇打水比沒有喝的,憂鬱症風險高出30%。若是喝一般含糖飲料則高出22%。人工代糖飲料似乎比含糖飲料誘發憂鬱症風險更高。而喝咖啡的,可以降低10%憂鬱症風險。

(但此推論目前只是初步的研究,目前研究者認為含糖飲料和憂鬱之間雖有相關,但因果關係尚有爭議,待有更完整的資料與數據再發表於醫學雜誌,請參考:相關不等於因果

緝凶線索:含糖飲料與憂鬱症風險間的關係

2.睡眠習慣

Photo Credit: Mike_tn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Mike_tn via Compfight cc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的一位生物學家研究小鼠的成果發現:在不破壞睡眠結構、使小鼠有正常約日節律的情形下,給予小鼠不正常的光照,和壓力、焦慮有關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酮(corticosterone),雖然還是有週期性的變化,但總量卻增加了。這表示儘管有充足的睡眠,受到不正常光照的小鼠,相較之下有更顯得憂鬱。

另外,科學家發現焦慮症常出現的症狀「睡眠剝奪(sleep loss)」,可能會活化大腦中某些部位,造成更多的焦慮行為。神經學家發現睡眠剝奪會活化大腦與情緒處理有關的部位,造成與焦慮症相似的異常腦神經活動。

緝凶線索:睡眠剝奪會增加焦慮-特別是那些有很多煩惱的人開燈睡覺,小心越睡越憂鬱 

3.生活環境氣味不好

Photo Credit: funtik.cat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funtik.cat via Compfight cc

英國卡地夫大學,嗅覺專家,Professor Tim Jacob於2008 年九月BBC 新聞採訪中指出,嗅覺可將外在刺激傳達到腦內扁桃體(Amygdala),進而影響人的情緒反應。對於嗅覺喪失(Anosmia)的患者,是否就得以免疫,答案其實不然,嗅覺喪失症患者常抱怨心情焦慮、胃口不好甚至出現憂鬱現象,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喪失嗅覺無法刺激使人心情愉悅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釋放。

緝凶線索:「嗅」才沒煩惱

4.空氣汙染

6586704813_02d68a1cbe_b

Photo Credit: Ludovic Hirlimann via Compfight cc

加拿大特倫大學(Trent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馬克‧阿爾文(Mak Arvin) 和拜倫‧盧(Byron Lew)檢視歐洲14個不同國家的空氣污染紀錄,包含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西班牙以及英國,計算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衡量空氣污染嚴重程度,再以統計方式檢驗空氣污染與居民快樂的關係,發現空氣的清潔與居民快樂的程度有正相關的傾向

緝凶線索:你快樂嗎?空氣污染影響我們的幸福感受

5.太頻繁地想東想西

Photo Credit: hang_in_there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hang_in_there via Compfight cc

研究者Matthew A. Killingsworth和Daniel T. Gilbert的研究發現,無論正在從事什麼活動,能專心的人會比正在想東想西的人來得快樂。雖然大家想東想西之時,比較常會想到讓人心情愉快的事情(超過四成),但即便如此,想到快樂事情的人其幸福程度並沒有比專心的人來得高。反之,如果想到的是不快樂的事情,或比較中性的事情時,這些人的幸福程度就會比沒有分心的人來得低了。

緝凶線索:「專心」最幸福

6.社會比較

Photo Credit: Tatters ❀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Tatters ❀ via Compfight cc


Brian A. Feinstein的研究團隊提出,使用Facebook會增強嫉妒心:用戶花越多時間瀏覽Facebook(而不是發原創訊息或者和Facebook上的內容互動),他們的嫉妒感就越強。

漢娜•克拉斯諾夫(Hanna Krasnova)和同事認為,這是由社會心理學中「社會對比效應」造成的結果。由於人們多和自己大致相似的人交往,這種對比效應就愈發凸顯:正因為比較的對象是思維方式類似的同齡人,所以得知他們的成就會造成更大的打擊。

同樣的,過年過節時家長緊迫盯人的關心也會造成相當大的精神壓力。

緝兇線索:在臉書上比來比去的後遺症越臉書,越寂寞?春節恐慌症:為什麼老愛問我畢業、工作、有對象了沒?


6個解憂處方

看到這裡有沒有感到危機四伏了呢?除了努力排除以上六個不快樂因子,您還可以試試以下各有科學家研究支持的6大解憂良方!

 1.幫助他人

Desert Cat Soldiers give hope

Photo Credit: The U.S. Army via Compfight cc

無數的研究指出擁有大筆財富不一定能讓你快樂。一項個性與心理學學會(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即使你不富足,對人慷慨解囊還是能讓你感到富足,因此更加快樂

解憂原理:施與讓你更快樂?

2.談場戀愛

8421660573_8319f7ee4a_b

一項刊登在線上版《人格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的新研究顯示,充滿愛的交往關係能對神經敏感人士產生正面影響,且穩定他們的性情。

「神經敏感的人較易焦慮、無安全感,且易怒。他們容易有憂鬱傾向、缺乏自信,對生活不滿意」,德國耶拿大學的心理學家Christine Finn博士表示。「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要是他們有交往對象,情緒會較為穩定。」

解憂原理:交往關係能穩定神經敏感人士

3.保持幽默

4154543904_6e2428c421_b

幽默不但有助於活或化大腦,還會釋放出讓人感到快樂的「腦內啡」,其效果就如同我們去跑操場或打了一場汗如雨下的羽球般,讓人可以從幽默中拋開憂愁與煩惱。當一個人開懷大笑時,其大腦的運作機制會更活化,並釋放出腦內啡讓人感覺更放鬆、有助於減輕身心壓力、達到紓壓效果。而這樣的結果似乎也呼應了老祖宗常說的「一笑治百病,再笑解千愁。」的道理。

解憂原理:幽默怎麼來 大腦看得見

4.聆聽悲傷的音樂

Photo Credit: seanomatopoeia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seanomatopoeia via Compfight cc

東京大學的Kawakami等人找了四十四位受試者,讓他們聽一段之前從未聽過的三十秒音樂,聽後評定這段音樂聽起來的情緒(perceived emotion),以及自身的感覺(felt emotion)。受試者聽到的音樂是從下面三種音樂中節錄:F小調的Glinka’s La Separation、G小調的Blumenfeld’s Etude “Sur Mer”與G大調的Granados’s Allegro de Concierto。由於小調音樂聽起來比大調音樂悲傷,而實驗主要想要比對音樂聽起來的情緒與受試者的感覺,所以他們也把這三段音樂分別製作成F大調、G大調與G小調當作對比。

實驗發現,悲傷的曲子雖然聽起來悲傷,但並不代表也讓聆聽者更陷入悲痛,而反倒有安慰療癒,甚至正向的感受。

解憂原理:悲傷的音樂帶給你溫暖

 5.和人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

Photo Credit: Frédéric Poirot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Frédéric Poirot via Compfight cc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Nathaniel Lambert及同事進行的研究給了我們一個線索。他們的研究指出討論正面經驗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增加整體生活的滿意度,甚至是讓我們表現地更有精神。

解憂原理:分享好消息,人生更美好

6.運動

Photo Credit: sean dreilinger via Compfight cc

Photo Credit: sean dreilinger via Compfight cc

除了運動能釋放壓力賀爾蒙的老生常談以外,一篇由「心理科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所發行的期刊《臨床心理科學》(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的論文,對特定心理社會因素(psychosocial factors)是否能幫助解釋「每天運動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益」進行探討。荷蘭提姆布斯機構(Trimbos Institute in the Netherlands)的 Karin Monshouwer 等人,及其來自阿姆斯特丹 VU 大學醫學中心(V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同事想要檢驗現有對於運動及心理健康之關聯的兩個解釋。第一種解釋──「自我形象假說」(the self-image hypothesis)──主張:運動對體重及身體結構有正面的幫助,進而使同儕釋出正向的回饋,並增進自我形象,最後改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第二種解釋──「社會互動假說」(the social interaction hypothesis)──則認為:運動的社會層面(例如隊員之間的人際關係和鼓勵支持)造成了對於心理健康的正向效果。

解憂原理: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為什麼?

Alibaba is valued at 39 times its estimated earnings per share


今年上半年,不包括一次性利得阿里巴巴實現利潤23億美元。知情人士稱,負責該公司IPO事宜的投行分析師們最近預計,該公司2015年全年利潤將擴大至近70億美元。
阿里巴巴 market value of
$231 billion/46=50
$231 billion/70=33
 valued at 39 times (不包括一次性利得)
--------------
By Liana B. Baker, Jessica Toonkel and Ryan Vlastelica

NEW YORK (Reuters)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s (BABA.N) shares soared 38 percent in their first day of trading on Friday as investors jumped at the chance for a piece of what is likely to rank as the largest IPO in history, in a massive bet on China's burgeoning middle class.

It was an auspicious debut for the Chinese e-commerce company, which was founded by Jack Ma in his apartment in 1999 and now accounts for 80 percent of online sales in China.

About 100 people gathered outside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at Wall and Broad Streets, many of them Chinese tourists with cameras, and they cheered and snapped photos when Ma exited the building with the kung fu star Jet Li.

The stock opened at $92.70 shortly before noon ET and quickly rose to a high of $99.70, before paring gains to close at $93.89. Some 271 million shares changed hands, more than double the turnover on Twitter Inc's (TWTR.N) first day last year, although still short of volume for the General Motors Co (GM.N) and Facebook Inc (FB.O) IPOs.

"This is the most anticipated event I’ve ever seen in my 20-year career on the floor of the NYSE," said Mark Otto, partner with J. Streicher & Co, who trades on the NYSE floor. "I think today’s move is sustainable: The company is profitable, unlike some of its competitors, and it is a way for traders to tap into the Chinese growth story."

The pricing of the IPO on Thursday initially raised $21.8 billion for Alibaba. Scott Cutler, head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s global listing business, told CNBC that underwriters would exercise their option for an additional 48 million shares, to bring the IPO's size to about $25 billion, making it the largest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n history.

But a source close to the matter said the underwriters would make a final decision on whether to exercise the option over the next week or two, based on how the shares trade over the next few sessions.

Alibaba is nearly unknown to most Americans but is ubiquitous in China. The company, which operates China's largest Internet shopping destination, Taobao, and retail site Tmall.com, earned $3.7 billion in the 12 months ended March 31, 2014, up about $2 billion from the prior 12-month period.

At its closing share price on Friday, Alibaba has a market value of $231 billion, exceeding the combined market capitalizations of Amazon (AMZN.O) and eBay (EBAY.O), the two leading U.S. e-commerce companies.

Alibaba is valued at 39 times its estimated earnings per share for its current fiscal year, which ends in March. That is right in line with Facebook's (FB.O) valuation of 39 times forward earnings but nowhere near the lofty valuation of Amazon.com's (AMZN.O) multiple of 264, according to Thomson Reuters Starmine data.


TRYING TO CHART THE STOCK'S FUTURE

The future path of Alibaba's shares is truly uncharted territory.

"It's very difficult to predict," said Stephen Massocca, managing director at Wedbush Equity Management LLC in San Francisco. "Is it going to trade based upon its true fundamental value, or is it going to become one of these cult stocks a la Tesla or Solar City, or some of these names where there really isn't a fundamental grounding to the valuation?

"And it's very difficult to see what bucket these guys are going to fall into," Massocca added. "My guess is there's a very high likelihood it does fall into this bucket, which would lead you to believe it does trade higher. But if you were to base it on a fundamental valuation, I would call it slightly overvalued at this price."

Morningstar analyst RJ Hottovy said that while he expected Alibaba to further grow revenues, it was entering an aggressive new investment stage that would likely pinch margins over the next couple of quarters.

Ma, a former English teacher who is now the company's executive chairman, boasts a personal fortune of more than $14 billion on paper, vaulting him into the ranks of such tech billionaires as Bill Gates and Jeff Bezos. The deal is also expected to make millionaires out of a substantial chunk of Alibaba's managers, software engineers and other staff.

The rise in the stock exceeds the average gain by new IPOs on U.S. exchanges of late. In the second quarter, the average first-day gain was 9.2 percent, according to Renaissance Capital IPO Intelligence. Underwriters usually aim for a gain of 10 percent to 15 percent on the first day.

Twitter last year saw its shares surge 73 percent on their first trading day

Demand was intense among retail investors. J.J. Kinahan, chief market strategist at retail brokerage TD Ameritrade Holding Corp (AMTD.N), said the company received customer orders amounting to about 70 percent of what it saw for Facebook and about three times the customer orders it had for Twitter's IPO.

Assuming underwriters elect to sell additional shares, the company'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will become the largest in history, surpassing listings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s in 2010 and by ICBC , another Chinese lender, in 2006.


WHAT HAPPENED IN HONG KONG

Alibaba Group's orange banners were festooned around the exchange, with its logo on NYSE computer screens. Ma watched several long-time customers ring the opening bell at 9:30 a.m.

"I don't want disappointed shareholders, I want to make sure they make money," Ma said of the pricing, on CNBC, adding that he worries most about keeping customers happy.

Similar euphoria greeted Alibaba.com when its stock debuted on the stock exchange in Hong Kong in November 2007 on the ev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stock more than tripled on day one, but five years later Ma delisted the company at the IPO price after failing to impress investors.

The NYSE held extensive tests ahead of the hotly anticipated offering to ensure it would be able to handle heavy trading volume. A call on Friday with periodic updates on order matching and trading continued until about noon ET.

"We've had a lot of major IPOs, and when you have one it's always the biggest until the next biggest one comes along," said Ted Weisberg, floor trader with Seaport Securities in New York, who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NYSE for 45 years.

The deal allows cornerstone Alibaba investors such as Japan's Softbank Corp (9984.T) and Yahoo Inc (YHOO.O) to profit from getting in on the ground floor at the company. Yahoo sold some $8 billion worth of shares in the offering, leaving it with a 16.3 percent stake. Shares of Yahoo were hit on Friday, dropping 2.7 percent.

Softbank is not selling for now and will be left with a 32 percent stake, making it the largest single shareholder.

In a measure of the mystique the Alibaba name carries with investors, shares in advertising company Chinanet Online Holdings Inc (CNET.O) soared 92 percent to $1.96 after it announced discussions were under way with Alibaba to offer digital advertising services to its online shopping site Taobao.


(Reporting by Liana Baker, Ryan Vlastelica and Jessica Toonkel;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Caroline Valetkevitch; writing by David Gaffen and Dan Wilchins; Editing by Steve Orlofsky and Leslie Adler)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武陵賞鳥賞蝶步道

秋日登山》武陵賞鳥賞蝶步道
以繁盛櫻海、楓紅著名的武陵農場,就像陶淵明筆下那個令人驚豔的世外桃源。在這桃花源中,有一條鮮為人知的清幽小徑,可一次滿足賞蝶、賞鳥和賞花3個願望。
【文/陳怡如】

秋日登山輕步道 (攝影者.刑正康)

以繁盛櫻海、楓紅著名的武陵農場,就像陶淵明筆下那個令人驚豔的世外桃源。在這桃花源中,有一條鮮為人知的清幽小徑,可一次滿足賞蝶、賞鳥和賞花3個願望。

比起園區裡另一條以瀑布聞名的桃山步道,在2006年底才正式啟用的賞鳥賞蝶步道,知名度並不高,但卻因為沿途景致秀麗,和周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成為苦苓私房推薦的口袋名單。這條長兩公里餘的步道,位於農場中谷的武陵路旁,路面不寬,平緩好走,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走完。

因步道緊貼著山坡邊的樹林修闢,全線幾乎走在綠蔭下,偶爾被武陵路和山坡上的櫻花側枝覆蓋。苦苓回憶,今年春天他再訪步道時,整條步道有數百公尺都被櫻花覆蓋,「感覺就像走在花海隧道下。」到了秋天,則能享受紅葉蓋頂的浪漫氛圍。

步道2個入口分別位於茶莊和觀魚台附近,苦苓喜愛從靠近茶莊的入口出發,以觀魚台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作結,「這樣你出發時才有期待嘛!」除了俯瞰七家灣溪中悠游的櫻花鉤吻鮭,若盛夏造訪還可順道欣賞附近的水蜜桃園,初秋時更不可錯過農場裡盛開的金針花和波斯菊,整片花海姹紫千紅,為步道之行畫下完美句點。

步道沿途因蜜源植物茂盛,常見蝴蝶飛舞。最具引蝶功力的要屬台灣特有種「冇骨消」,白色小花雖不起眼,但卻有秘密武器橘色蜜杯,蝴蝶能將口器深入,享受花蜜滋味,幾乎只要有冇骨消,就能看見蝶戀花的美景。而最愛盤旋於冇骨消上的,就是農場的招牌蝴蝶「大紅紋鳳蝶」,偶爾還可遇見珍貴的保育類曙鳳蝶。

如果是在6到8月來到武陵,此時冇骨消只有花朵和蜜杯,大多僅見蝴蝶造訪。時序往後推移,7到9月冇骨消進入果期,當結出橙紅果實之際,也能同時看到吃果實的鳥兒。

因為地利之便,武陵農場也是中高地區的賞鳥好去處。武陵坐落於雪山山脈,全區位在封閉的七家灣溪谷,山水環繞,植物林相豐富,吸引許多山鳥與溪澗鳥棲息。

步道沿路幾乎都有鳥聲相伴,欣賞這些鳥鳴也是一大樂趣。苦苓打趣的說:「有一個人在森林裡喝醉吐了,冠羽畫眉說他『吐米酒』,青背山雀接著叫『急救急救』,台灣小鶯則說『你──回去』。」其他常見鳥類,還有暱稱是「小叮噹」的紅頭山雀。

除了蝶鳥以外,偶爾還可撞見在山坡上出沒的台灣獼猴,還有害羞的山羌,雖常不見其影,但能親耳領教牠像狗的吠叫聲,有時天黑還可見飛鼠滑行,「牠從對面溪谷飛過來,肚子是白的,就像一塊白色抹布飛在空中!」可愛動物也為步道之行增添意外驚喜。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IPO承銷商:阿里巴巴股票估值低廉

2014年 09月 12日 09:42

IPO承銷商:阿里巴巴股票估值低廉

是華爾街價值240億美元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規模巨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對投資者來說會是劃算的交易嗎?

距該交易進行還有大約一周時間,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公司聘請的眾多承銷銀行試圖讓基金經理們相信,鑒于阿里巴巴的增長潛力和未來利潤,其股票估值低廉。

知情人士說,銀行方面給出的賣點是,以2015年預期業績計算,阿里巴巴上市時的市盈率約為24倍。這一水平低于阿里巴巴在中國的互聯網競爭對手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簡稱:騰訊控股)目前的29倍。相比近年來進行IPO的最大規模科技公司Facebook Inc.超過35倍的市盈率,阿里巴巴的定價顯得更低。

上述可能的定價差距很重要,原因是許多投資者預計阿里巴巴股票一旦開始上市交易,其估值將與這些公司處于同等水平。因此,早一步買入的投資者在IPO之后的幾天里就可能坐擁可觀的利潤。阿里巴巴運營在線市場并向使用這些市場的企業銷售服務,其IPO可能籌資逾240億美元。

但這并非簡單的數學計算。這是基于銀行分析師對阿里巴巴收入增長的預測。阿里巴巴也還是有可能決定提高IPO價格,推高其估值。

此外,在當前所討論的估值水平上,阿里巴巴的估值要高于谷歌(Google Inc.)或eBay Inc.等更知名的老牌公司。

銀行家們告訴投資者,在估值方面,最好的比較對象是騰訊和網絡搜索提供商百度(Baidu Inc.)這些中國同行,以及Facebook這類快速發展的美國互聯網企業。FactSet數據顯示,以2015年淨收入計算,百度剔除一次性項目后的市盈率約為25倍。

盡管從某些方面看阿里巴巴與這些公司有所不同,但是投資者表示,這些公司的發行價代表了合理的基準價格。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分析師Di Zhou表示,在中國,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并稱為三大互聯網平台,它們有著許多相同的長期增長動力。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管理著880億美元資產,并且正在考慮投資阿里巴巴。她表示,將阿里巴巴與美國的其他高成長科技公司進行對比,這樣做沒什么不妥。

設定IPO發行價和估值是一個令人糾結的過程,投行的銀行家們經常力主設定較低的發行價,以確保IPO能夠獲得較高的認購,同時讓股票上市后第一天實現暴漲。而公司管理層可能會爭取設定更高的發行價,從而為公司和將拋售股票的股東籌集更多資金。Dealogic的數據顯示,1995年以來全球IPO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1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四家公司最終的發行價超過了發行價指導區間。

這一問題對阿里巴巴而言更加緊迫,因為該公司的IPO有望成為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阿里巴巴及其顧問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為期兩周的巡回推介活動,以求贏得投資者。本周推介會將在美國各地展開,然后將移師亞洲和歐洲。下周四(9月18日),該公司預計將設定IPO發行價并向挑選出來的投資者出售股票,之后的第二天該公司股票將開始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

知情人士稱,本周即將結束之際,該公司及其投行的銀行家們將評估IPO推介活動的成效,并開始權衡投資者是否會接受更高的IPO發行價。

今年上半年,不包括一次性利得阿里巴巴實現利潤23億美元。知情人士稱,負責該公司IPO事宜的投行分析師們最近預計,該公司2015年全年利潤將擴大至近70億美元。

以這樣的利潤水平,按阿里巴巴公布的IPO指導價格區間的中點計算,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的市盈率約為24倍(根據2015年的每股收益計算),較其競爭對手騰訊約低20%,銀行業人士稱騰訊的市盈率通常為30倍。按價格區間中點計算,包括股票期權授予和其他限制性股票在內,阿里巴巴的市值將達1,620億美元,相比之下,香港上市的騰訊市值為1,470億美元。

和阿里巴巴一樣,騰訊也是一個中國移動互聯網巨頭,不過它主要是聊天應用提供商,而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分析師還預測阿里巴巴的收入將繼續快速增長,年增速超過30%,意味著阿里巴巴到2016年有望實現收入200億美元。

盡管大型投資者自己通常會對公司進行研究,做出自己的估計,但在IPO期間他們會更多地依靠銀行的分析師。這是因為銀行的分析師有機會與公司討論未來收益。公司很少在IPO之前進行公開預測,因為擔心這樣做會違反美國證券規定。美國的證券規定限制公司在IPO之前披露信息。

銀行的估計各不相同,一些人稱分析師預計阿里巴巴2015年調整后淨收益更接近60億美元(不包括一次性所得)。

未參與阿里巴巴IPO的機構的分析師給出了類似的估計。比如,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和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預測,阿里巴巴明年將實現利潤65億美元,并預測潛在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這兩家公司都不是阿里巴巴IPO的承銷商。

TELIS DEMOS / MATT JARZEMSKY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人人都該準備的四份遺產文件

2014年 08月 06日 10:11

人人都該準備的四份遺產文件


有什么時候比當下更適宜準備,確保你的遺產規劃不出任何亂子。

一說到“遺產規劃”這個詞,很多人可能就會想起大額的遺產和各種避稅手段。但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專攻老年法的律師馬克‧夏洛威(G. Mark Shalloway)說,遺產規劃“不只關系到死亡和稅賦,也關系到你活著的時候生大病的問題”。

Jason Schneider
以下是人人都需要的四份遺產規劃文書:

1. 遺囑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需要遺囑。但咨詢律師并填寫一份遺囑是確保所有愿望都得到實現的最好辦法,也是避免把某些事情交由法庭裁決的最好辦法。

紐約律師菲利浦‧博克拉斯(Philip Bouklas)說:“很多情況下,最好都是訂立一份非常簡單的指導性遺囑。”他說,如果有多位子女、給未成年子女指定監護人至關重要,那么就更應該訂立一份遺囑。

遺囑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指定負責管理遺產、包括支付各種費用的執行人。雖然你不需要把遺囑內容告訴任何人,但讓你所指定的執行人知道你挑選了他或她來做這件事卻是很重要的,告知其他家族成員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博克拉斯還建議跟家族成員商量怎么處理私人物品和傳家之物的問題。

他說:“你不能只管把腦袋埋進沙子里說,‘他們會想出辦法的’。”

訂立遺囑的時候,你可能會忍不住想利用網上資源,從而少花錢。可要小心了。到頭來,一些小小的細節就有可能造成遺囑失效,或使你的遺愿無法實現。

2. 持久委托書

萬一你喪失能力,委托書可以授權別人以你“代理人”的身份制定法務和財務方面的決策。

不要小看這個決定。和執行人不一樣的是,這個代理人可能是一個持續性的角色。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遺產規劃與老年法律師邁克爾‧科特蘭(Michael Kirtland)說:“在授權給誰的問題上,人們想得不夠周到。”

夏洛威說,一定要想到,這個人將會管理你的財務。他說:“他可能會是一個忠誠于您,卻沒有管錢技能的人。”

最后,一定要指定一個候補人選。科特蘭說,很多人都會任命配偶,“但如果兩個人都在車禍中受傷,或兩個人都出現了癡呆癥狀,那又怎么辦?”

3. 醫療委托書

如果你無法自己做出醫療方面的決定,那么這份文件(又稱為醫療保健代理書)就會讓你所指定的成年人能夠代表你做出這些決定。

科特蘭說:“要挑選你認為會在危機中保守鎮定的那個人。媽媽遇到車禍,那個人要在‘媽媽要死了’的壓力之中做出醫療方面的決定。”

4.生前遺囑

生前遺囑(living will)有時候又叫“事先醫療指令”(advanced health-care directive),它用書面形式列出你對臨終護理的愿望,比如如果呼吸或心跳停止,你是否希望做心肺復蘇,以及你是否希望通過人工呼吸或人工進食維持生命。

在涉及醫療委托書和生前遺囑的時候,坐下來跟家人一起談談你的愿望。這種談話可能不太輕松,但之后在困難處境中會幫到你的家人。

最后,把你的重要文件、財務記錄甚至是有關醫生和藥物的信息都更新到最新狀態并歸置到一處,從而讓大家都更加方便一些。(別放進保險箱,因為要憑委托書才能進入。)

博克拉斯說,他的一些客戶大約每年一次為他提供最新的銀行賬戶、投資賬戶名單,以及可能還有的其他重要信息,然后他把這些信息放到他們的檔案中。

他說:“這有助于讓事情變得有序很多。”

Tom Lauricella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養個孩子要花25萬美元?!別擔心

2014年 08月 21日 16:49

養個孩子要花25萬美元?!別擔心


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本週發佈的調查顯示,一般的中等收入家庭將子女撫養到18歲需要花費245,340美元,這還沒算上18歲以後的大學學費。

用接近25萬美元養一個孩子,聽起來似乎有點恐怖。誰手頭有那麼多現金?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家庭收入的中值也只有51,017美元。

但再仔細看看美國農業部報告背後的數據,我們就無需過分擔憂了,只是大標題中的金額可能有點讓人太過擔心了。


其一,我們討論的是養活一個大活人近二十年所需的衣食住行、教育和撫養費用。育兒顯然是一項重大任務。但如果將245,340美元的總額平均到每年,這個數字就變成13,000美元左右了。

農業部是按照一個家庭年均收入82,790美元這個基礎計算這些支出的。如果你說家庭收入的中值大約5萬美元,需要大約25萬美元來養一個孩子,這聽起來有些嚇人。如果你說,每年收入8萬美元的家庭一年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錢為1.3萬美元,這聽起來就沒那么可怕了。報告指出,收入較低的家庭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不足1萬美元。

再仔細研究一下的話,就會對這些數字有一個新的認識。報告計算居住成本的時候看的是買一棟多一間臥室的住房的成本。如果你沒養孩子的時候就打算一輩子住在一居室公寓里的話,這的確是個額外成本。但如果你本來就打算買一個三居室或者四居室的住房,那么這就不能算是養兒育女的新增支出。“多一間臥室”這一個假設就占據了每年4,000美元的花費,把一個孩子養到18歲的話,總支出就是約7.3萬美元。

在估算中,一些交通和其他雜項成本是以人均為基礎計算的。所以,如果一個家庭中有兩名家長和一個孩子,他們在某項東西上花了3,000美元,那么按照這個算法,其中1,000美元就要算到孩子頭上。但對你的家庭來說,這個假設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為了得出這些的數據,農業部用了勞工部的一項調查,這項調查名為《消費者支出調查》(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讓我們來看一下,很多本來普通的項目一旦要算幾年或幾十年的結果,得出的數字有多么驚人。

下表是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酒、生活用品和汽車保險等一些隨機選擇的項目方面的平均支出。這裡人的概念是“消費單位”,因此基本上是個人和家庭的綜合。


25-34歲的個人或家庭在餐廳的平均支出為2,799美元,酒的支出為554美元,那麼平均每月在外出就餐和酒方面的支出分別為230美元和45美元。聽上去還好。也許應該少喝一點酒,多在家做飯,但人無完人。

假設一個人的工作年齡為25到64歲,那麼在他們的職業生涯過程中這些費用加起來就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了,酒和外出就餐的總計支出達到14萬美元。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日用品的支出也達到16.9萬美元。餐飲方面的支出加起來超過30萬美元,比一套中等的房產還要貴。

無疑,在美國要維持長期的中產生活是很貴的。但是這些數字聽起來如此巨大的關鍵原因是,我們不習慣去想幾十年的每一天、每一個月的費用加起來會是多少。算出幾年、幾十年的成本總額會讓這一切聽上去都貴得要命。

所以,好消息是你可以這麼看:平均每個人一輩子賺的錢也很多。在孩子身上花了25萬美元的那個家庭?到孩子滿18歲的時候,這個家庭賺到的錢一共有150萬美元左右。而且對於一個有著平均水平的薪水、利息、社保和退休金的家庭而言,這一家庭一生的收入接近350萬美元。

這是他們收入的總額,不是能存下來的錢。這一總額中的大部分被用於繳納稅款和支付其他各種生活開支。但是這有助於解釋,累計花費25萬美元把一個孩子撫養到18歲,或這在買鞋上一共花掉1,6000美元,這些都不是什麼瘋狂的事情。


JOSH ZUMBRUN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一隻豬的自述—中秋烤肉的狂想

〈自由廣場〉〈李筱峰專欄〉一隻豬的自述—中秋烤肉的狂想

2014-09-07

我是一隻豬,我和我的同伴們最近個個都患了憂鬱症,因為中秋節到了,人們又要烤肉了(台灣人不知道何時流行起烤肉,好像是從一家醬油公司打廣告鼓吹烤肉開始)!我們都提心弔膽隨時會被抓出去屠宰,供應台灣人烤肉的需要。

不知道我們到底犯了什麼原罪,我們每個人,不,我們每隻豬,一出生就當了死刑犯,除非病死,否則我們最後都要被處決!

我們的罪名大概就叫「畜牲」吧!人們認為畜牲就是要給人吃的,只有極少數人不會殺我們,像蕭伯納說「動物是我的朋友,我不會去吃我的朋友」,能把我們當朋友的人太少了,我們是他們心目中「沒有意識、沒有靈魂」的畜牲,畜牲就是要給人吃的。

但是成為畜牲,又不是我們能選擇、決定的。就像成為一個人,也不是他自己決定的,那是他們幸運。我不知道有幸成為人,是不是就可以對我們生為畜牲的不幸者,進行虐待與屠殺?

我很感謝有一位葉力森教授在臉書為我們呼號:「每個時刻都有數不清的動物,因為我們的貪婪、無知和『需求』,正忍受著你想也想不到的痛苦。這些不會說話的小東西,可能是一隻在街頭徬徨,絕望中找尋主人的流浪狗;可能是為了我們一頓小確幸的優雅午餐,在鮮血與尖叫中驚恐地等待死亡的牛羊或豬,…生命的痛苦與瀕臨死亡的驚悸,在牠們小小的腦袋中,永遠沒有合理的解答。人們加諸於牠們的殘虐與痛苦,實在無法計量。」

當然以同理心尊重我們的,像達文西、富蘭克林、林肯、梭羅、托爾斯泰、康德、雪萊、愛迪生、愛因斯坦、甘地、史懷哲、珍古德、以薩辛格、翁山蘇姬、李察吉爾…,他們都很疼惜我們,不願吃我們,我們由衷感激。

然而,這些不願殺生的人,常常受到愛吃肉的人的揶揄,說「植物也有生命,吃植物也是殺生」,嗚呼!我豬腦袋也知道植物不是動物,孟子聽到我們死前的哀號,感慨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他該不會對吃蔬果的人也這麼說吧?除非他瘋了!

揶揄者又說,現在屠宰方式已改為電宰,沒有痛苦了。感恩喔!但是幾乎我們每隻豬要被賣去屠宰前,都被灌水灌得死去活來,該不會灌水也用電灌的?

我們除了最後被屠殺之外,我們的名號也常被用來罵人。例如罵身材高大的候選人叫「神豬」、形容不靈光的領導人叫「蠢豬」、叫唯利是圖的議員「豬仔議員」…,這都是對我們的侮辱!我們純潔不善政爭,為何人類的劣質都要投射到我們身上?尤其當「神豬」,豈是我們所願?人們為了「敬神」,為了比賽,把我們餵養成龐然大物,再宰殺挖空內臟,將我們的屍體攤在架上,還咬個橘子!說這是在敬神?神啊!您在哪裡?我們祈求您的拯救,讓佛陀「眾生平等」的慈懷,深入人心!讓人們愚蠢的迷信不再建立在我們的痛苦上!

(作者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13種最夯「助動詞」用法

13種最夯「助動詞」用法

助動詞(Auxiliary Verbs)

助動詞本身並沒有詞義,它是用來幫助主要動詞形成各種時態、語氣、語態、疑問句、或否定句。

  • be(am, are, is, was, were, be, being, been)

進行式(be+ing): I’m doing my homework. 我正在做功課。

被動語態(be+p.p.): His computer is broken. 他的電腦壞了。

  • have(has, had)

完成式(have / has+p.p.):We have finished our report. 我們做完報告了。

過去完成式(had+p.p):The news had been confirmed by the authority.這則消息已經被官方證實了。

  • do(does, did)

疑問句: Does it cost a lot? 它很貴嗎?

否定句: I don’t like your tone. 我不喜歡你的語氣。

加強語氣: I do like her. 我真的很喜歡她。

代替前面的主動詞: Jason eats faster than Ashley does.  Jason吃得比Ashley還要快。

  • be, have, do也可以當主要動詞來使用

ex: I am a college student. 我是個大學學生。

She has two kids. 她有兩個小孩。

I do what I like. 我想幹嘛就幹嘛。

情態助動詞 (Modal Auxiliary Verbs):

情態助動詞置於主要動詞之前來表達不同的語氣或態度

*在情態助動詞後得接原型動詞

  • Can: 有能力(能,會);允許(可以,能);請求(能,可以);可能性

I can swim. 我會游泳。

You can’t play video games. 你不可以打電動。

Can I go to bathroom? 我可以去上廁所嗎?

This can’t be happening to me! 這不可能真的發生在我身上了!

  • Could:有能力(能,會);請求;建議;應該;猜測

*Could 有Can的過去式用法,也是比較客氣、委婉的用法

I could drive before I had the accident. 在發生那場車禍前我還能夠開車。

Could you hand me the sugar? 你可以把糖遞給我嗎?

He could be watching the football game. 他應該在看美式足球賽吧。

We could help if you want. 如果你想要,我們可以幫忙。

  • May:允許(可以,能);祝願;猜測

May I leave now? 我可以離開了嗎?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It may rain today. 今天有可能會下雨。

She may not know what is happening. 她可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Might:可能、可以;猜測

*may的過去式通常用在假設語氣以及責備語氣,另外may和might都可以用來表示「可能性」,而 might 表示「較不確定,希望比較小」

I might actually help you if you didn’t give me that attitude. 如果你沒對我擺臉色,我搞不好真的會幫你。

Your keys might be on the desk. 你的鑰匙可能在書桌上。

 

  • Must:責任、義務(必須, 非…不可);告誡;命令(一定要):猜測

I must call your parents. 我必須要打給你的父母。

You must stop drinking. 你不能再喝酒了。

You mustn’t(must not)open other people’s letters. 你絕對不能打開別人的信件。

It must be fun. 那一定很好玩。

  • ought to: 責任或義務(應該,應當);可能性

You ought to look out. 你應該要小心。

She ought to be here by now. 她現在應該要到了。

  • should:責任(應該,應當);可能性(將, 會)

*當表示「將來」時Should為Shall的過去式,但表示「應該」時則與Shall無關

You should accept this case. 你應該要接下這個案子。

You shouldn’t eat my cake! 你不應該吃掉我的蛋糕!

Should I go with them? 我應該要跟他們走嗎?

You should find it useful. 你會發現它很有用。

 

  • shall: 建議;未來式

*shal 的意思和will相同,也是用來表示「未來式」中,但僅限於用在「第一人稱」也是一種比較正式的用法,而現在shall已經很少被使用,通常只會出現在正式的規章裡。

I shall meet her now. 我要去跟她碰面了。

Shall we go now? 我們要走了嗎?

The buyer shall be at least 21 year-old. 買家得要至少年滿21歲。

You shall not pass! 你不能夠通過!

  • will:命令(會、必須);可以、能;願意;未來式

You will obey me! 你會服從我!

The room will fit all the people. 這個房間能容的下所有人。

Will you marry me? 你願意嫁給我嗎?

I will finish it myself. 我會自己完成它。

  • would:要求;希望、但願;願意;未來式

*Will的過去式(用來表示過去未來式),也是客氣、委婉的用法

Would you pass me the beef? 可以把牛肉傳給我嗎?

I wish it would stop raining. 我希望這場雨可以停下來。

I would like to go. 我很願意參加。

She said she would come. 她說她會來的。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鮑魚的眼淚 揭開兩岸農業不平等競爭

鮑魚的眼淚 揭開兩岸農業不平等競爭

今周刊 923期 作者:今周刊 圖:今周刊


        

便宜的夜市烤鮑魚,讓貢寮鮑面臨滅絕危機?!

 

《今周刊》獨家深入貢寮、漳州現場,同步調查聯合國、日本市場進出口資料,揭開政府的ECFA謊言,發掘中國進口鮑魚快讓貢寮滅鎮,台灣鮑魚王國已被中國取代,接著鰻魚、吳郭魚、毛豆也步上後塵,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品王國,正逐漸消失中……。

 

現在去高雄六合、輔大花園等夜市,可以看到烤盤上正在烤著吱吱作響的活鮑魚,五顆才賣一百五十元;昔日婚宴上的高檔海鮮食材,竟然成為各大夜市的平民美食。

 

活鮑魚淪為夜市小吃,「這些都是中國鮑魚,讓整個貢寮區都快要滅鎮了!」貢寮區漁會常務監事、台灣鮑產銷班長吳文益說。

 

養鮑優勢外流  中國鮑回頭傾銷台灣

 

吳文益說:「這些鮑魚是搭船來的,這一年來,兩岸直航最大的貨輪中遠之星,船艙上面坐乘客,下面裝鮑魚,從中國賣到台灣來。」

 

《今周刊》獨家深入福建省現場,找到了曾是漳州市最大鮑魚養殖場的漳州市台商協會副會長陳東和,他卻告訴我們,他已經把鮑魚養殖場賣了。

 

陳東和回憶起往日美好時光,「是台灣人把鮑魚技術帶到中國,教他們養鮑魚!」他剛到中國時,一顆鮑魚幼苗最好的時候是人民幣5元,一晚生一億多顆鮑魚苗,多好賺啊!所以那時候整個福建沿海都是台灣人的鮑魚養殖場;到現在,一顆鮑魚苗只要人民幣0.02元!台商競爭不過當地人,鮑魚養殖場不斷賣給當地的企業。

 

技術超越

發明海上掛養  拉開兩岸養殖成本

 

台灣人領先世界發明鮑魚陸上養殖技術,抽乾淨的海水過濾到陸上養殖池養鮑魚。陳東和說:「福建學了台灣人的陸上養殖,接著還發明了海上掛養技術,用網子包住臉盆倒掛,三尺一串掛在海上養鮑魚!」整個福建沿海能養鮑魚的地方,都充滿了鮑魚海上掛養串。

 

這大大拉開兩岸鮑魚養殖成本,第一是水電費幾乎全免了,不用再抽海水過濾、打循環,第二是飼料費用大大降低。陳東和說,「以前陸上池養鮑魚,三天要餵鮑魚一次,海上養殖一個月只要養兩次,光鮑魚吃的食物,成本省了五倍!」

 

出口補貼

賣價可能賠本  但出口越多就能賺越多

 

另外,中國還大玩「洗鮑魚」賺補貼的遊戲。習近平禁止官員吃鮑魚,但鮑魚出口照樣補貼。

 

自○八年開始,福建將水產養殖業列為重點出口輔導產業,出口退稅率從5%提高到13%到15%,用補貼讓福建的水產品具備國際競爭力,於是中國鮑魚的賣價可能是賠本,但因為出口可以補貼,出口越多越賺錢。

 

台灣還有更多滅鎮危機嗎?

 

《今周刊》獨家深入中國的台灣農民創業園,發現從○六年開始至今,中國已經設立了29個台灣農民創業園,鼓勵台灣農民帶著最新技術、品種到中國去投資、創業。面積相當於8.6個台灣大,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用這麼大的土地面積對另一國家的農民招商。

 

用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ECFA早收清單,台灣能出口到中國的,中國全部都引進,都在當地生產。舉例來說,列為早收清單的火龍果,在漳浦是紅、黃、白肉全都種植,試問,中國能自產,又何必向台灣進口?

 

為什麼中國能吸引台灣農民或是商人將台灣最新品種帶到中國去?原來,各省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只要你能引進台灣最新的東西,一是可以領取補助,二是可用廉價的方式拿到土地。當地台灣農民說:「出賣台灣越快越賺錢,有最新品種、技術就要趕快帶來!」

 

當然,不是每個台灣人都把技術拿過去,最後和鮑魚養殖業者一樣,賣掉養殖場回到台灣。

 

做出區隔保持彈性  才能隨時反映中國市場變化

 

在漳浦我們見到了台灣來的豬農曾金雨,台灣養豬業一直無法擺脫口蹄疫疫區的困境,於是決定到中國漳州漳浦,但他知道在中國不可能跟普通的養豬戶拚養豬,於是改走專業育種的路線,專門培育優良種豬,生小豬賣給養豬場,自從開場以來年年賺錢。

 

對曾金雨來說,台灣一直無法從口蹄疫區除名,「還好有來中國養豬!」。他是我們在福建碰到少數正在賺錢的台灣農民,他的成功最重要是認清中國市場,與中國當地業者做區隔,養小豬不養大豬,而且規模不能大,保持彈性,隨時反映中國市場的變化。

 

台灣真正該做的是,勇敢面對真相,不要欺騙人民說中國農產品不會來台灣、不會傷害台灣,真相是台灣已有兩千種農產品被中國吸收,中國與台灣正在國際市場上演一場激烈的貿易大戰,貢寮正在面臨滅鎮危機,台灣必須盡快正面迎戰,否則下一個消滅的將是台南的蘭花、摩天嶺的甜柿,甚至玉井的芒果,台灣第一將逐漸消失殆盡。

 

編按:本文摘自8月27日出刊之《今周刊》923期封面故事「鮑魚的眼淚」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鮑魚的眼淚」、「台灣神農之子:不只要會種 還得要會賣!」、「中國蘭花教父:要出口蝴蝶蘭 不如回台南做!」、「勇敢開放 正面迎戰中國農產品競爭」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923期《今周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成功人士的品質

成功人士的品質

今天,一個表面看來違反美國精神的美國現實是,向上的流動性和美國夢,對一些群體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要遠遠超過另一些群體。這麼說也許觸犯了禁忌,不過,某些人種、宗教信徒和民族出身的群體,比一般美國人活得顯然要好得多。

印度裔的收入幾乎是全美平均狀況的兩倍(印度裔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數約為9萬美元,而全美家庭的中位數為5萬美元)。伊朗裔、黎巴嫩裔和華裔也屬高收入群體。在過去30年里,摩爾門教(Mormon,舊譯摩門教)信徒已成為美國商界的領軍人物,在許多最知名的美國公司里擔任最高職務。這些事實並非表明一些族群比其他人「更優越」,物質的成功也不等於美好的生活。但話說回來,一廂情願地無視事實,從來都行不通。

歷史上,猶太人的成功史最為源遠流長、覆蓋面也最廣。儘管猶太人口只佔美國成年人口比重的2%左右,他們卻佔據了美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目前三分之一的大法官席位,貢獻了逾三分之二的托尼獎(Tony Award)最佳詞曲作者得主,以及約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美國得主。

這些事實最令人舒心的解釋是,這只是階層分化的人為產物——富裕的雙親把優勢都傳給了自己的子女——又或者,抵達美國的移民有着高超的技能和優越的教育水平。雖然這些因素相當重要,可是它們只能對此類現象做出一小部分的解釋。

如今家財萬貫的摩爾門教商人常常出身卑微。儘管印度和中國是通過與就業相關的渠道把大部分移民送入美國的,然而,有將近一半的印度移民和過半數的華人移民,是在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來到這裡的。許多人都是窮人,沒受過什麼教育。羅素·賽奇基金會(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13年公布的綜合數據顯示,無論父母的社會經濟背景或教育背景如何,華人、韓國和越南移民的子女,都獲得了異乎尋常的向上流動性。

以紐約市百里挑一的公立中學史垈文森高中(Stuyvesant)和布朗克斯科學高中(Bronx Science)為例。這兩所學校都是常春藤聯盟的生源大戶。在2013學年,史垈文森高中以標準化入學考試為唯一標準,錄取了九名黑人學生、24名西語裔學生、177名白人學生和620名亞裔學生。在華人出身的亞裔學生中,有許多人的父母是在餐館等地打工的工人階層移民。

光是說特定族群比其他人表現更好——通過收入和考試成績等方面來衡量——就足以在今天的美國掀起狂風巨浪,甚至還可能會受到種族主義的指控。諷刺的是,事實其實拆穿了人們對種族的成見。

在美國,有些黑人和西語裔群體的表現比部分白人和亞裔群體優秀很多。許多來自牙買加、加納和海地等西印度群島和非洲國家的移民都在攀登美國高等教育的階梯,但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或許是尼日利亞裔人口。尼日利亞後裔在美國黑人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還不到1%,但在2013年,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黑人學生都具有尼日利亞血統;超過四分之一的尼日利亞裔美國人都有碩博或專業學位,而擁有同等學位的白人只有大約11%。

僅僅在一代人的時間裡,邁阿密的古巴裔美國人就從普遍貧窮髮展到了相對富裕。到了1990年,出生在美國的古巴裔兒童——他們的父輩是作為流亡人士來到美國的,其中很多基本一文不名——每年能掙5萬美元以上的幾率是非西語裔白人的兩倍。三名西語裔聯邦參議員都是古巴裔。

同時,一些亞裔群體——例如柬埔寨和赫蒙族後裔——在美國屬於最貧窮的階層,中阿巴拉契亞地區的一些白人占絕對多數的社區也如此。

最根本的是,每個族群都會隨着時間流逝而起起落落。數十年來,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簡稱WASP)精英的運勢一直在衰退。1960年,第二代希臘裔美國人的收入據稱在所有接受調查的人群中位列第二。某個族裔在美國所取得的成功往往會在兩代人以後消失。所以,雖然2012年亞裔學生的總體SAT成績比平均水平高143分,比白人高63分,但2005年的一項研究對2萬多名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第三代亞裔學生的學術表現並不比白人學生更好。

這些群體如此起起落落的事實反駁了「模範少數族裔」的全部理念,以及認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先天生物差異的看法。實際上,是文化力量在起作用。

事實證明,儘管存在各種差異,如今在美國社會非常成功的族群都有三大利於成功的法寶。首先是至上情結,即深信自己卓爾不群。第二點似乎剛好相反,是缺乏安全感,也就是覺得自己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還不夠好的那種感覺。第三則是自我控制。

來自任何背景的任何個人都可能擁有我們所說的這三大法寶。但研究表明,部分群體表現出這些品質的可能性更高,所以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說人既認為高人一等,又缺乏安全感,這的確有點奇怪。然而,正是由於這種不穩定的結合,才使人們產生了動力:與生俱來的自卑感,以及證明自己的迫切感。再加上自控能力——即抵禦誘惑的能力——結果就是,一直系統性地犧牲當前滿足感的人,將來會如願以償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三大法寶中的每一條都違背了當代美式思維的核心原則。

我們知道,種族至上的說法既虛無又危險,然而美國最成功的每個族群都認為自己非同凡響。摩爾門教徒自認為是地球上「胚胎形態的神」,要帶領世界走向救贖。用歷史學家克勞迪婭·L·布殊曼(Claudia L. Bushman)的話說,他們認為自己是「道德腐化之海上的一座道德孤島」。中東問題專家和許多伊朗人曾明確地指出,波斯人具有「至上情結」。大多數猶太兒童在他們的第一次逾越節家宴上就會聽說,猶太人是「神的選民」;隨後,可能會有人告訴他們,猶太人是一個有道德、崇尚法治和智慧的民族,是一群倖存者。

缺乏安全感竟然是成功的一大要素,這在美國文化中又是一件令人生厭的事。力不從心之感往往會引發擔心,甚至成為接受心理治療的理由,而家長故意在孩子心中植入不安全感幾乎是無法想像的。然而,這種不安卻深深植根於美國每個成功群體的心中;而且他們還會有意無意地把它安到子女身上。

社會學家魯文·G·朗博(Rubén G. Rumbaut)牽頭進行的針對5000多名移民子女的研究有一項主要發現,孩子們之所以覺得「要有所成就」是因為他們時常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有義務回報父母所做的犧牲。包括哈佛社會學家維維安·S·路易(Vivian S. Louie)所進行的深入的實地工作在內的大量研究顯示,華人移民父母經常會對子女的學業寄予厚望(「為什麼只考了99分?」),讓孩子們覺得「家族榮譽」維繫於自己的成功。

相反地,研究發現,美國白人父母則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和自尊。「你真棒。爸爸媽媽永遠不希望你為任何事而煩惱」和「如果你成績不好,就會讓家人失望,最後會流落街頭」這兩種說法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對數千名高中生進行研究後發現,亞裔學生的自尊心在所有族裔中是最低的,儘管他們的學習成績最好。

不僅如此,身為社會裡的外來者,這本身就是不安全感的一個源泉,而美國最成功的族群都是某種形式上的外來者。移民們擔心,自己是否能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常常會和子女交流生活中的不安。因此,普遍的信條是:他們能奪走你的家園或生意,可是奪不走你所受的教育,所以,更刻苦地學習吧。後來者和宗教少數群體可能會面臨嘲笑或敵意。據報道,在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接掌政權後逃到邁阿密的古巴人,在公寓樓上看到了寫着「古巴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誌牌。在2012年的選舉周期,摩爾門教徒一定聽說了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整潔體面的兒子們被媒體說成「瘮人」的報道。被看扁或鄙視的感受和至上情結混合在一起,可以成為強大的驅動力。

最後一點,自我控制也不符合當代美國文化的主流觀念。無數書籍和治癒系的電影都在大肆宣揚活在當下是一種美德,控制自我衝動的人不是活在當下。主流文化擔心,過度的限制或要求會破壞兒童的幸福。可與此相反的是,美國最成功的每一個族群,都對子女的童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從幼兒時期起,他們就教導子女要養成自律的習慣。至少,當這些群體處於上升期時,他們是這麼做的。

在孤立狀態下,這三大法寶的每一種都不足以成事。單獨來看,至上情結是自滿的誘因;單純的不安感可能會讓人形成致命缺陷;自我控制則會導致苦行主義。只有把三種特質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動力,產生托克維爾口中的「上升的渴望」。

當然,成就斐然的族群沒有把這些特質灌輸給群體內的所有成員。他們沒必要這麼做。如果周圍的平均成功比例是每20人中有一人成功,那麼,假設一種文化能在10人中促成四人取得高度成就,他們獲得的成功將是遠高於一般水平的。

不過,這種成功是有代價的。三大法寶中的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病狀。自我控制會削弱人們感受美麗、寧靜和隨興而發的喜悅的能力。不安的人感覺好像自己永遠也不夠好。小說家譚恩美(Amy Tan)回憶說,「在長大的過程中,我一直想着永遠都不可能讓父母高興。這是一種可怕的情緒。」最近的研究表明,亞裔年輕人承受着更重的壓力。(不過,和媒體的報道正相反,他們的自殺比例要更低。)

至上情結甚至可能更令人反感。縱觀歷史,族群至上言論一直是壓迫、戰爭和種族滅絕的一個根源。誠然,當外來少數族群利用至上情結作為盔甲,以抵禦來自多數族群的偏見和敵意時,這種情結不知怎麼,會讓人感覺不那麼醜陋。可是,種族優越感或宗教狂熱,本身實在太容易變成一種不寬容了。

雖然作為成功的引擎,這三大法寶的組合發揮了相對良性的作用,然而,恰恰是由於它傾向推動的成功類型,它才依然可能產生束縛性的後果。為了物質成功而奮鬥的個人,會輕易地變得過於注重名望和錢財,過於關注外部環境對他們做出的價值評判。

美國的少數群體要維持至上情結並非易事。這個國家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竭力把少數非白人族群、尤其是黑人族群描畫成低人一等的群體。非裔美國人一次又一次地反抗對他們的這種定位,然而其遺毒依然存在。

美國黑人當然不是千篇一律的。正如耶魯大學教授、詩人伊麗莎白·亞歷山大(Elizabeth Alexander)所寫:黑人「不能被歸為一類、十類,或萬類。」在美國社會經濟的每一個領域都有地位顯赫的黑人家庭。不過,藝名「迪迪」(Diddy)的說唱歌手、唱片製作人和企業家肖恩·庫姆斯(Sean Combs)做出如下表述時,無疑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你知道的,如果你研究黑人歷史,就會發現它太負面了。這就好像說,好吧,我們是奴隸,我們被鞭打,被拿水管噴,然後是民權運動,我們是美國匪幫。我要讓別人看到我們的才能,這是給我動力的東西。」

文化從來都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個人可以藐視最主流的文化,書寫自己的人生,就像庫姆斯所踐行的那樣。他們能開創引以為傲的篇章,拒絕對所在群體的主流敘事,或者逆轉這些敘事。在任何特定家庭,強悍得異乎尋常的父母、祖父母、甚至是老師都能給兒童灌輸前述三種關鍵特質中的任意一種。只不過,如果你必須自己動手來做這件事,如果你無法從更廣泛的社群中吸取文化資源,如果你的身邊缺乏榜樣,或者缺乏同齡人的壓力,你只能日復一日地被你的族群在媒體上的負面形象所轟炸,那麼想要灌輸這些特質就要困難得多了。

不過,如果就此認定,缺乏有效的群體至上情結是非裔美國人貧困狀況格外嚴重的原因,就有些可笑了。真正的原因已經不消多說,其中包括了奴隸制度、系統性的歧視、失敗的學校教育、不提拔黑人的僱主、單親媽媽問題,還有就是這個國家約三分之一的男性黑人青年正待在監獄裡,等待審判、緩刑或假釋。黑人群體缺乏對至上情結的闡述,這不是妨礙任何特定的非洲裔美國人成功的原因。它只是構建了一道額外的心理和文化屏障,大多數成功的美國群體不需要跨越這種障礙。

同時,如果一個群體的成員學會了不信任這套機制,如果他們不認為,像他們這樣的人能真的獲得成功,那麼他們採取自控的動力就會微乎其微。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人員最近以一種新眼光重新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測試。孩子們一開始受制於無效的許諾——大人們許諾他們可以玩新的畫畫工具,可是根本就沒給他們發放——這幾乎總是讓測試「失敗」(孩子們會把第一塊棉花軟搶到手,而不是等上15分鐘來獲取之前承諾的第二塊)。與之相反的是,當大人們堅守承諾時,大多數孩子都通過了測試。

導致貧窮的一些原因——歧視、偏見、機會的減少——同時也可以導致一個族群成功所需的文化力量被削弱。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貧窮就變得更加牢不可破。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強的進取心、也許還有某個更出類拔萃的人才,才能突破重圍。

當然,俗話所說的銜着銀湯匙出生的人,能夠不必努力工作,不必感到不安或自律,就變得富有(雖然當一個族群以這種方式來傳承財富時,它很可能正在走向沒落。)在一個階層越來越固化的社會裡,父母的財富對下一代的成功有着顯而易見的作用。

然而,受前述文化組合影響的族群能在美國佔據優勢的原因之一,正是導致美國許多窮人機會減少的那些因素。藍領工作崗位正在消失,競爭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更高的回報,這給了一些族群巨大的優勢,這些族群會產生格外多的傑出人物,而且往往年輕有為,還會有格外多的人為了長遠利益犧牲眼前的滿足。

好消息是,導致這些族群取得驚人成就的不是某種神奇的基因。也不是只有他們能接觸到的某種有5000年歷史的「教育文化」。相反,他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三種簡單品質所推動的,所有人都可以具有這三種品質。

這三種品質的培養——並非易事,也不見得所有人都願意——是需要堅持的。它要求把努力工作、堅持不懈和克服困難的能力轉化成一種認為自己卓爾不群的源泉。這種至上情結不是某個民族、或某個宗教團體所獨有的。它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意志力引以為豪。

想想索尼婭·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的故事。她的父母是為生計所累的波多黎各人。她在感人至深的自傳《我至愛的世界》(My Beloved World)中寫道,父親酗酒,母親「對此的辦法是避免」和父親「同時在家」。因為患有糖尿病,索托馬約爾大法官從8歲左右開始就要給自己注射胰島素,這個過程很痛苦,但她「有幸擁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她剛開始並不是尖子生。五年級時,她「成績平平」,要去找班上最聰明的那些姑娘「請教她是怎麼學習的」。但很快,她就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績,幾年後,她申請了普林斯頓大學——儘管指導老師建議她申請「天主教學校」。

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說明,「看吧,在美國很容易擺脫貧窮」。相反,索托馬約爾大法官的故事表明,一個人必須得多麼優秀,才能克服自己面臨的困難。

但研究表明,堅持和動力是可以學習的,尤其是對年幼的孩子而言。這一點支持了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J. Heckman)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把面向貧窮人群的教育經費花在幼兒干預上是最優選擇,幼兒干預應該從學齡前開始,那時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強的。

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生來有三重特質的國家:特別相信自己出類拔萃、一心想向有貴族氣派的歐洲證明自己(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送給巴黎了一具巨型大駝鹿骨架,以證明美國的動物比歐洲的大)、繼承了清教徒式的自我控制。

但財富和權力有着可想而知的影響,腐蝕着那種不安全感和自我控制,而正是缺乏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帶來了財富和權力。到了2000年,我們只剩下至上情結。這種情結本身只是虛張聲勢,催生了一種理所當然的特權和即時滿足的文化。因此,近些年的磨難——失敗的戰爭、金融危機、中國的崛起——反常地產生了有益的影響:人們再度感覺缺乏安全感了。

討論美國「衰落」的那些人漏掉了這一點。需要克服苦難、在世界舞台上證明自己的魄力的美國,是最好的美國。不管結果是好是壞,美國現在再次得到了這個機會。

 

蔡美兒(Amy Chua)和賈德·魯本菲爾德(Jed Rubenfeld)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合著有即將出版的《成功三法寶:三種不可能的特質怎樣解釋美國文化群體起落》(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

智識的美德

智識的美德

當然可以。即便是獨自待在辦公室里,你也在思考。和在槍林彈雨下好好戰鬥相比,面對大量信息時好好思考可能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道德挑戰,但它仍然不失為對品性的一種挑戰。

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羅伯特·C·羅伯茨(Robert C. Roberts)和威頓學院(Wheaton College)的W·傑伊·伍德(W. Jay Wood)在2007年出版的《智識美德》(Intellectual Virtues)一書中,列出了一些智識上的美德。我們可以逐項給自己打分,看看自己做得怎麼樣。

第一條是愛學習。後天養成的也好,天生的也罷,有些人就是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

第二條是勇氣。智識的勇氣有一種明顯的表現形式,即樂於持有不受歡迎的觀點。但它還有一種更微妙的表現形式,那就是知道急於下結論會帶來多大的風險。莽撞的思考者會擷取少量信息,迅速推導出虛無縹緲的陰謀論。完美主義者則與此相反,如果條件不完備,她是不願意下任何定論的,因為擔心自己可能出錯。羅伯茨和伍德說,智識的勇氣是一種自律,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大膽、在什麼時候該謹慎。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曾指出,科學家們常常簡單粗暴地忽略掉跟既有範式不相符的事實;但一個人如果具有智識的勇氣,會樂於去研究那些異常難於接受的事情。

第三條是堅定。你肯定不想做一個聽到些許反對的聲音就放棄自己觀點的人。另一方面,你肯定也不願罔顧所有證據,死抱着一個觀點不放。堅定這一美德就存在於軟弱和頑固的中間點上。堅定地持有某些觀念的人,可以用可靠的素材搭建起穩固的世界觀,但仍然樂於接觸新信息。她能夠根據證據的力度,優雅地調整自己對某個觀點的相信程度。堅定也是一種機敏。

第四條是謙遜,有了它,你就不會讓對地位的渴望妨礙自己做出準確的判斷。謙遜的人會與虛榮和自大做鬥爭。他的筆下不會出現人們常寫的那些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的句子;他根本不是自視甚高的人。謙遜的研究人員不會在其研究領域妄自尊大,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精通一切。無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這樣的人都願意向他人學習。

第五條是自主。你肯定不想盲從於導師或哪個作家表達的任何觀點。另一當方面,你肯定也不願將那些內行人士的所有指導拒之門外。自主的美德在於,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服從權威,什麼時候該堅持己見;什麼時候該向榜樣學習,什麼時候該擺脫榜樣;什麼時候該遵循傳統,什麼時候該予以摒棄。

最後一條是慷慨。這種美德的起點是願意分享知識,並給予他人應有的承認。不過,慷慨也意味着,在別人希望發出聲音時予以傾聽,尋找每個人能為人師表之處,不去洋洋自得地在他人身上糾錯。

在這些美德中,我們可能都是在某些方面出色,在另一些方面有所欠缺。但讓我感觸的是,居然有那麼多關於制定決策方面的主流文章將思想當成某種脫離個人的東西,能像台計算機那樣按編好的程序操作。

實際上,思想蘊含在人性之中,而在很多情況下,好好思考意味着戰勝我們的本性——抗擊虛榮、懶惰、對確定性的渴求、對避免痛苦事實的渴望。好的思維不僅僅是採用正確的技巧。它是一種道德勇氣,需要良好的品性,是克服低等衝動來獲取更高尚目標的能力。

蒙田曾寫道,「即使我們可以憑藉別人的知識成為學者,但要成為哲人,卻只能靠我們自己的智慧。」這是因為,智慧並非大量信息的簡單集合。它是一種知曉如何應對自身局限性的道德品質。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在其領域中發表過類似的見解,「投資不是智商160的傢伙打敗智商130的人。只要你智力正常,你只需要自己的性情能夠控制住讓別人陷入麻煩的衝動。」

即便是在當代日常生活中,對個人品質的考驗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