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環保的經濟代價沒那麼高

環保的經濟代價沒那麼高

保羅·克魯格曼 2014年04月22日

小中大 負責集合世界各地科學家的力量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已開始公布最新評估報告草稿。從大部分內容看,其描述正如人們可能預想的那樣嚴峻。沒有重大政策調整,我們依舊在走向災難。

但有一項評估結果卻驚人地樂觀,儘管是有條件的:這項評估研究了氣候變化減緩的經濟學。儘管該報告呼籲採取果斷行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但它也斷言這種果斷行動帶來的經濟影響卻小得出人預料。事實上,即使是依據評估報告所考慮的最大膽目標來加以衡量,估計這種行動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減少也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約為每年0.06%。

然而,在論述這場革命之前,我們先略微說說經濟增長與環境之間的總體關係。

在其它條件相等的條件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字越大通常就意味着污染更多。是什麼讓中國變成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是爆炸式的經濟發展。然而,其它條件並不是必然相等。經濟增長與污染之間並不必然存在共生關係。

左、右兩翼人士常常都不明白這一點(我不喜歡那些專家將所有問題都說成「兩方都錯」,但在這個問題上,這種說法恰恰就是正確的)。在左翼方面,你有時會發現,環保主義者強烈主張,為了拯救地球,我們必須放棄經濟不斷增長的想法;而在右翼方面,人們常常斷言,任何限制污染的努力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毀滅性影響。然而,我們沒法在增加財富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是沒道理的。

我還要補充一點。每次只要提出環境問題,主張自由市場的人們似乎都特別地沒有信心。他們通常鼓吹自己的信念,認為市場的魔力會克服一切障礙——私營領域的靈活性以及創新才能很容易對付土地或礦物質稀缺這樣的限制因素。然而,如果對他們說市場友好型環保措施,如對碳排放實行碳稅或碳排放限額交易(cap-and-trade)體系是可能的,他們突然又會斷言成本巨大,因而私營領域無法承受。這種矛盾極其可笑!

合理的立場一直是,氣候變化經濟學與任何其它方面的經濟學完全相同——只要我們給予公司和個人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激勵,他們就會做出反應。這種反應會採取什麼形式?直到幾年前,人們的最佳猜測仍然是,會在許多方面取得進展,包括提高保溫效果,更多節能型汽車和增加核電等等。

然而,許多人都沒有太把可再生能源當回事。沒錯,碳排放限額交易制度為風電及太陽能發電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些資源說到底會有多重要?我不得不承認本人也曾持懷疑態度。要說實話,我認為風電與太陽能發電成為主角的想法是嬉皮士昏頭昏腦的一廂情願。

但我錯了。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其一貫不帶感情的措辭指出,自2007年發表上次評估報告之後,「許多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顯示出了極大的性能提高與成本降低」。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願意公開展示出更多熱情,去年發佈的一份有關清潔能源的報告標題就是《現在革命》(Revolution Now)。聽上去有點誇張,但是了解到僅僅是從2008年起,太陽能組件價格已下降超過75%以後,你就會覺得這並不誇張。

由於這一技術的飛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現在能夠將「脫碳」發電作為一種現實目標來談了——由於燃煤發電構成了氣候問題的很大一部分,解決方案的一個重點也應該在那裡。

甚至不需要特殊的鼓勵也有可能實現脫碳,但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指望這一點。相反,關鍵是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現在是很容易實現的。

那麼氣候威脅就解決了?應該如此。科學是可以信賴的,技術是現成的,經濟性方面也比任何人預期的都好。阻礙拯救地球的,只有無知、偏見與既得利益的結合。還有什麼地方可能出錯呢?哦,等等。


翻譯:曹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