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走路與慢跑/eaton


走路與慢跑/eaton

前言:這篇提到走路或慢跑證實可以預防疾病、改善肌少症,並提到怎麼正確走路,及慢跑注意事項。

1
走路與預防疾病

(1)劍橋大學多年研究調查:長壽的祕訣在這4個生活習慣
英國劍橋大學以四十五至七十九歲的兩萬人為對象,發現擁有四個習慣的人,死亡率是沒有這些習慣的四分之一,而且可多活十四年:一、每天適度運動三十分鐘;二、蔬菜和水果一天攝取五個拳頭大的份量;三、不吸菸;四、適度控制飲酒。

「適度運動」還包括不坐車改以走路方式、若搭車則選電車或巴士,而且要站著,坐著時不可靠在椅背上。要吃到足夠蔬菜和水果。蔬菜要葉皮根全吃。不是節制吸菸,而是要全面禁菸。葡萄酒一天最多兩杯。
………………..
(2)黃勝雄醫師:身體好沒秘訣,只要一直走

「我媽媽今年已經90歲了,不僅能走能跑,腦筋還好得很。有她當榜樣,我當然也要活超過90 歲才行囉!」黃勝雄早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任教,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科外科專家,更是雷根總統當年指定隨行醫師,年薪超過百萬美元,可說功成名就。

15年前,他深受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美國很近,花蓮卻很遠」這句話感動,毅然放棄一切,到後山接掌門諾醫院。他奔走募款,也要為腦部外科手術,一站就十幾個小時。問他保持充沛體力的方法時,「很簡單,只要一直走就行了」他說。

他每天清晨起床後,「慢走」三、四十分鐘,回家沖個澡,吃過早餐再出門上班。「慢走」不求速度,也不在意距離,走到微微冒汗,心跳高出正常值三成,也就是說若心跳每分鐘70下,就走到90下。晚上吃過晚飯,換上服裝,再出門走幾圈。碰到下雨天,他就跳上走路機,把一天的運動量補齊。

黃勝雄說,他接觸過的中風病人不知凡幾,深知對個人及家庭的傷害,所以特別在意血壓及血脂的升降,加上每天慢走及盡量素食,但在台灣吃素容易缺鐵,因此吃一點紅肉,多吃魚類及蔬果,不讓中風等急重症有可乘之機。

黃勝雄認為,還要保樂觀的心,唯有敞開心胸,生活規律,不暴飲暴食,不抽菸,不酗酒,加上規律運動,自然將自由基的威脅壓到最低。健康一定要有實際行動,再配合堅強的意志力才行。
………………..
(3)防肺炎升級:疫苗+運動才是王道
台灣十大死因第三名換「肺炎」,一年奪走1.2萬條人命。肺炎患者再住院率高(有慢性病者超過20%)、恢復期長(36個月)、失能機會大(10%15%)。除了注射疫苗,出院後,少坐多動、提升自己身體的免疫力,才能預防再感染!

有位八十多歲阿嬤,每天買菜做飯,並到長春大學上課,雖打了肺炎疫苗,仍被傳染類流感,檢查是肺炎,住院治療一周出院,每天躺在床上,忽略醫囑 「多動」,結果出院第十天,又因肺炎再度住院。阿嬤垂頭喪氣問說,「是不是以後沒辦法去買菜了?」

醫師鼓勵她說,「妳回家只要能坐就不要躺,能走路就不要坐著,多讓身體動就有機會恢復。」這次阿嬤照做了,兩周後體力恢復許多,持續兩個多月後,就回復過去的獨立生活。長庚醫院蔡熒煌醫師解釋,年長者抵抗力差,縱使肺炎感染痊癒,但若不保持活動,分泌物容易淤積在呼吸道,會再造成感染。(eaton 摘自網路)
………………..
(4)走路能降低13種癌症風險!74歲紀政靠「健走」半年瘦20公斤,尿失禁也改善
………………..
(5)王馨世醫師:避開交通繁忙街區!光靠走路運動 就可提升心肺功能
………………..
(6)走路與疾病發病率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青柳幸利從2000年開始,追蹤5000位長輩,調查每日走路量與20種疾病發病率的關係。研究也發現,每天從事中強度運動(快走)才是關鍵,「每天8000步、中強度(快走)20分鐘」為適度運動的目標。(eaton摘自 康健雜誌209期,2016.04.01)

1.憂鬱症:走4000(快走5分鐘以上)的群組,憂鬱症發病率是其他的十分之一。
2.失智症:5000(快走730)
3.骨質疏鬆:7000步(快走15分鐘)
4.糖尿病:8000步(快走20分鐘)。
5.肺癌大腸癌:7000步(快走15分鐘)
6.心臟:5000(快走730)

2
改善肌少症
運動、飲食可以強化肌力。走路遲緩、反覆跌倒:五個徵兆檢視老年「肌少症」

3
怎麼正確走路

(1)林靜芸怎麼正確走路?
人類上了年紀的衰老摔倒和肌少症大有關係。肌肉是人類生存,行動,抗老的關鍵。運動醫學鼓勵年青人運動,因為年青人運動肌肉纖維會增量,且此種量增可以貯存。老人更該運動,只是老人運動肌肉纖維會增胖不會增多。人是動物,持續走動,鍛練雙腿,自然會有健壯的腿部,不可能是鳥仔腿!

腿部健壯之後如何變美呢?答案是正確的姿勢:走路抬頭挺胸,眼睛望向正前方,腳跟先著地,左腳右腳走成一直線,雙腿的骨骼與肌肉才會勻稱。在捷運站觀察,大部份人的走路姿勢並不正確。人體每個關節都可以動,但是走路應以髖關節為主,台灣卻常見男人彎曲膝蓋,腳板重擊地面,或是女生穿高跟鞋,涼鞋,腳趾先著地,往前拖行,造成蘿蔔腿。(eaton 摘要)
…………..
(2)走路掌握「6大重點」就健康
…………….
1.收起肚子,不憋氣,下腹部往內收
2.好好呼吸,用橫膈膜呼吸
3.用量身高方式走路,微勾腳尖取代摩地板
4.手臂微幅擺動,不刻意甩到特定高度,雙手擺動平衡順暢
5.善用核心肌群----腰腹臀
 6.正確步態維持平衡, 前足外開57
……………
4
慢跑

(1)三招預防慢跑運動傷害

宗志豪物理治療師表示,慢跑是養生最簡單方便的選擇,但常見許多運動傷害,包括鐵腿、膝蓋疼痛、腳跟疼痛、腳掌痛,嚴重甚至腳踝扭傷、骨折、肌腱炎等。如何預防呢?首先選擇一雙服貼、合腳的慢跑鞋。開始慢跑前,先熱身510分鐘,可從慢走到快走,再慢跑起來;慢跑結束,應從慢跑到走路,不要立刻停止活動,接著做拉筋伸展,可以避免鐵腿。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John Izzo: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John Izzo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書摘
……………….
本書作者透過一萬五仟人所推薦的五百位有智慧的長者(六十歲以上),訪談其中的兩百三十五位而寫下此書。這本書揭露「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包括:

1.忠於自我:忠於內心深處的那個我,並且活得有目標。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如果我們跟著那條路走,最後就會看見幸福。

2.不要有遺憾:鼓起勇氣朝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設法規避心中的恐懼;學會接受,人生不如意之事,時常八九。

3.學會愛人:最重要的並不是懂得感謝別人對我們的愛,而是學會把愛分給別人。當我決定成為一個有愛的人,而不是找愛的人時,我整個人就有所轉變。

4.活在當下:意思並不是只要我們學會面對人生的每一秒鐘,而是:把每一天當作一份從天而降的禮物。

5.施比受更有福: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踏過的足跡,整條路因為你來過而有所不同。

擁有正確的思維與態度 得勝有餘的7個方法


擁有正確的思維與態度 得勝有餘的7個方法
…………….
人所犯的最大錯誤是把思想建構在感覺上面,感覺不應該驅使你的行為和人生,當人把感覺放在你人生的駕駛座上時,你就會讓人激動憤怒情緒,屈服於誘惑,或做一些下一秒會後悔連連的事情來,這是往懸崖前進。

7種方法幫助大家建構正確的思維與心態,並在各樣的事上得勝有餘。

1. 別讓藉口成為人生的阻礙,所以下一次當生活不盡順利時,努力吧。

2. 在對的人身上找答案。無論你想成為哪一種人,一位演說家、營養師或是想更深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等等,你可以找到這樣的人,問問他們在想什麼,相信甚麼,在他們身上發現答案。

3. 拋棄完美主義。我們總有可以改進之處,擁抱別人給我們的回饋與建議。

4. 告別過去。如果你過去的負面經驗帶給你生命巨大的影響,鼓勵你,尋求專業的幫助,迎向新的未來!

5. 找到可以激勵並挑戰你的支持系統,允許其他人挑戰你的想法與思維,你可能會驚訝於你可以翱翔的高度。

6. 擁有凡事謝恩的態度,走過的那一些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是化妝的祝福,都已成為生命中最蒙福的印記。

7. 堅持下去。當事情變得艱難時,我們需要堅持下去。如果你不願意堅持不懈,那麼我會質疑你想要什麼?我們需要有堅持下去的品格,因為這會對於我們任何值得想擁有的東西起莫大作用。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香港「公醫醫療」體制下的選擇題:你選擇等2年,還是花30萬?


香港「公醫醫療」體制下的選擇題:你選擇等2年,還是花30萬?
………………………………..
香港公家醫院的費用跟台灣的健保接近,但掛專科號以前,須經「普通科」醫師(即家醫科)診治。「半緊急」的身份,至少等候一個多月才能看到門診,而「穩定」身份,必須等一、兩年。

若直接去掛急診,須等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才看到醫生。你可以去「私家醫療院所」看病,但要自費。兩個星期前,筆者遇到了一對夫妻抱著小寶寶就醫。先生在香港工作,小寶寶在香港私家醫院一般病房住了七天,打了抗生素,花了75千港幣,約30萬台幣(在台灣不超過1萬台幣)。

台灣是鬼島嗎?現今生長在這座島的人們,確實很少需要去奮鬥,就能夠坐享其他國度裡,人們就算賭命抗爭,也追尋不到的幸福。(eaton摘要)

《貝多芬的沉默》

《貝多芬的沉默》Beethoven Sile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D2PPAqNbw
……………………..
《貝多芬的沉默》來自墨西哥作曲家Ernesto Cortazar (1940-2004)。據稱命名的緣由是:「獻給貝多芬的鋼琴曲,對身處聽不到任何聲音的沉重寂靜世界裡,能夠創造出優美旋律的貝多芬表達無限的尊崇、關懷、與疼惜。」

這首鋼琴曲穩重而深情,專注聆聽,它宛如仲夏夜裡的輕拂微風,宛如夜空裡灼灼閃爍的星光,琴音曼妙動人,流淌在聆聽者的心河。應驗了小王子說的:「這是一個秘密,再簡單不過的秘密,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你才能看見一切;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因此,孤獨不等同孤單。皎潔明月、灼灼星星與人為伴,溶溶落日為人展演,風吹稻穗季節的聲音等人細細品味,限定的樹葉顏色等人感受。

Cortazar曾為超過500部影片和10個電視系列作曲配樂,享有「墨西哥鋼琴詩人」的美譽。他的父親是當時墨西哥最有名氣的作曲家,但在他13歲那年,父母車禍去世,後來和祖母生活,並自學鋼琴。(eaton)
1

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我決定這麼教訓晚輩


高雄市長韓國瑜跟畢業模範生合影,一位國中生向韓市長說「覺得韓市長選總統很可笑,醒一醒,不要讓感性壓過你的理性」。

對此,一位長輩寫了10條罪狀,其中7條提到人品[1]。再幾年,我也要做長輩了(),所以也要學習怎麼教訓晚輩(大誤)。閱讀這些罪狀後,給我幾個警告

首先,要求別人禮貌,也要看看人家講的是不是事實,是不是真誠是不是有道理,不然別人也會講:「長輩發現自己站不住腳,就會說你沒禮貌。

在我看來,這位國中生提出兩個觀點。他在質疑承諾」,就是選舉補助款領了,為什麼只想做半年。這不是事實嗎?他勇敢而直接拆穿國王的新衣,說出「韓市長選總統」可能雙輸。這沒有真誠沒有道理嗎同溫層常充滿矯情與激情,離開了,才能聽到這種不同的聲音。

其次,要求別人禮貌,自己也要真誠講實話,而不是顧左右而言它。因此長輩要回應的重點,不是有沒有品,而是用真誠實話回應別人的質疑與看法。甚麼叫真誠一篇哈佛商業評論值得閱讀[2]

再者,禮貌重要,勇敢更重要。由於中美貿易戰,許多台灣產業面臨策略轉折點,策略選擇將決定台灣未來數十年之命運。這時需要的,不是溫良恭儉讓,而是有勇氣講真話。否則沒因應好,許多人受到大量補貼的公勞保年金就成泡影。

最後,平心而論,國中生言簡意賅,也沒講髒話。所以就算要講沒品,寫1條就好,不要7條,不然就是囉嗦。

總之,我在批評前,應先認清價值選擇,若是出於事實、有道理真誠而勇敢,就晚輩算沒禮貌,也要學習多點寬容,而自己也要真誠講實話回應,這樣才能顯出一點長者的智慧,縱然自己沒甚麼智慧。(eaton)



[1]寫給今天嗆韓市長的「國三模範生」:你的表現已不屬模範!
[2]哈佛商業評論若要真誠無虛,眼光要超越自己

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成功學不可輕信


市面上充斥成功學書籍、演講,要小心那些話很可能是片面的,不可輕信。先讀一段故事。

二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教授沃德分析盟軍轟炸機遭受攻擊的數據後發現:中彈點平均分布在機身各處。這時,指揮官認為應強化中彈量最多的機翼,沃德卻認為,應強化中彈量最少的機尾。

原因是,統計樣本沒有墜毀的轟炸機,也就是俗話說的「死人不會說話」。機翼即使被擊中多次,但多數安全返航,而機尾彈孔較少,並非不易中彈,而是一旦中彈,返航並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種現象稱為「倖存者偏差」,這種偏差往往導致錯誤結論。軍方最終採取增加機尾防護的建議,後來證實決策正確。從這種「偏差」,我歸納幾點心得:

1.一個成功代表背後千萬個失敗,不知道的永遠比知道的多很多。我們的經驗,對我們是100%,但只占全部事實極少比率。因此愈是了解真相,愈會了解自身的無知,就會愈謙虛。所以做人不要太主觀太有把握,不然會被大腦害得很慘,也會死得很慘。

2.客觀資訊極少時,判斷通常很主觀,失誤率高,但資訊量大量湧進,不同觀點就會增多及分歧,這時的判斷就會更完整更謹慎,失誤率就會降低。所以覺得愈有把握的決策,更要多方尋求意見。

3.為了避免「死人不會說話」,收集數據要注意抽樣,不然就算收集一大堆數據,反而製造過度自信的錯誤資訊。當那些「話」還無法收集,就不要妄斷,就算「話」來自活人,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封面,第一頁都還沒翻開。

4.我們常因陳舊經驗而誤判形勢,因此經驗不見得是好事。反之,失敗不見得是壞事,失敗可以帶來成長,成功的本質是一種藉由失敗不斷修正及調整的過程,有時研究失敗原因,反而是最寶貴的成功經驗。

5.成功有其時機與條件,但成功者往往不知道所有細節,所以必須認清,生命的意義是:只有不斷的學習成長,而不是只停留在一時的成功,人生只有永恆不變的學習成長模式,而沒有不變的成功者模式。(eaton)

參考 林文欣相信馬雲成功名言的人,結局往往是一場空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於中正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全文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給大學畢業生的五個忠告:重拾好奇心與夢想,相信自己能改變這世界,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並努力、謙卑地珍惜別人給你的機會,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台灣搞好!請不要放棄我們的家,台灣

本文為2019年作者於中正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全文


走到最後一哩路——從多氯聯苯事件談起


走到最後一哩路——從多氯聯苯事件談起

昨天讀到一篇「兒童腦瘤與多氯聯苯」文章[1],回憶起1979年台中地區發生的多氯聯苯油症事件,五十年次前的人對此應有記憶。我找些資料閱讀,體會到在能力範圍內,走到最後一哩路」的重要性。

1968年,日本福岡縣一家食用油工廠,使用多氯聯苯脫臭造成米糠油汙染,約數十萬雞隻死亡,日本從1974年起,改用高壓蒸氣脫臭。同年戶倉恆信在墨西哥發表「食油脫臭器新概念」一文,次年刊載於美國《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 Society》雜誌。

同年,台灣工業發展研究所的《食品工業》雜誌將它譯成中文,然而在四年後(1979年),台灣還是出現油症事件,造成兩千多位痛苦度過餘生。或許雜誌主事者發揮走到最後一哩路的精神{2},積極向政府通報預防,而不是翻譯了事,憾事就可避免。

我們也可以說,政府常因種種原因,反應慢半拍。或許是行政怠惰人命不值錢或是偏企業主。我發現,美國在1977年就禁止製造了,台灣1988年才禁,而用途只禁食品業,到2001年才全面禁用。

禁用之前,大家還常用報紙包食品所以當環保人士抗爭時,我們應用更寬容的態度看待,不要以為在找麻煩,雖然有時某些主張可能過頭了。

有機合成有一段輝煌歷史,1881年德國H.施米特和G.舒爾茨合成的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就是其中之一。或許合成當時,還慶祝一番呢!多氯聯苯的苯環上的部份氫原子被氯原子置換,共有209種異構體,是一種類戴奧辛物質。

美國於1929年最早生產多氯聯苯,6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年產約10萬噸。由於不燃燒又穩定,用途廣泛,作汽車冷卻油和潤滑油,混在油漆減少起火,在變電器作電阻,製造電容器和其他電器設備,還用在塑膠、染料、輪胎。

當年美國禁用多氯聯苯時,一家公司(好像是孟山都)150萬噸產品倒入海洋,所以還繼續危害海洋生物,當然包括人類的食物鏈。據估計,目前仍有100萬噸分散各地,57%仍反覆使用或未處理,27%掩埋,16%在土壤、河川、海洋及空氣(eaton)

[1]張文亮教授:兒童「腦瘤」與多氯聯苯
[2]源於耶穌寓言: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祭司和利未人路過但不聞不問。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路過,不顧隔閡,動了慈心照應他。在需要離開時,出錢送進旅店的故事。(路加福音10:25-37)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張釗漢中醫師的原始點醫學

原始點醫學與穴道按摩有關。我心生好奇,簡單查了一下資料。既然查了,順便分享,也自我讚美一下()。先聲明,我只是隨意查查,資料很可能「不具代表性」,我也「沒有能力」判斷療法的有效性。

但目前為止,我信可能有些療效,但效果過於誇大,畢竟穴道說由來已久,現今才發現這個終極療法,令人懷疑是正常的。

底下連結,除了介紹張釗漢中醫師及原始點醫學,其餘為對該療法的質疑。質疑可能有誤,但我想這是求知的基本道理。質疑大抵是:觀點極端,既否定中醫理論,也否定西醫QQ(eaton)
…………………………..
扼要清楚的原始點醫學介紹
康健雜誌另類治療解痠痛「原始點」真的有效嗎?
…………………………..
質疑
呼籲:警惕原始點醫學的極端思想和主張
張釗漢的女徒弟李琳:為什麼必須停止原始點的推廣?
健康促進要醫學專業保障而非另類觀點
張釗漢原始點療法騙局
……………….
張釗漢中醫師介紹
張釗漢

張文亮教授:「鼻咽癌」與空氣不流通的危險

張文亮教授:「鼻咽癌」與空氣不流通的危險

(本文紀念我在美國的教授L.,他鼻腔癌安息。)

我擔任學校「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的檢查員多年,定期巡視許多的實驗室。我看到有些學生在化學實驗室吃飯,在生物實驗室煮紅豆湯,在精密實驗室睡午覺,在密不通風的地方養天竺鼠等,我要求這些事不得再發生。許多學生只會作實驗,而不知實驗室有潛在的危險與毒害。

鼻咽癌是個謎,科學界長期不知道發生的原因。直到1970年代,才發現印刷廠的工人,若長期在通風不良的地方工作,印刷用的油膠、墨膠、黏膠、色料,具有蒸發性,這些氣膠性的化學物質,會影響工作者呼吸的鼻腔與喉頭,誘發「鼻腔癌」與「喉頭癌」。這些影響,是累積性的影響,一般是在印刷廠工作十年後才發生。

到1980年代,更發現通風不好的影印店、映照店、舊書店等,空氣中細微顆粒、灰塵、粉塵、黴菌、防腐劑等,也會影響工作者的呼吸道與肺部,增加鼻腔、喉頭的癌症風險。此外通風不好的地方,對高血壓的人易有動脈剥離的危險。所以,室內通風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有些實驗室的研究者,經常在實驗室專注研究,而未注意到實驗室的通風、排氣與粉塵,而增加罹患鼻咽癌的風險。辛苦的實驗室工作,卻留下中年染上癌症的誘因,請注意工作場所、實驗室的通風吧!

眼見也不一定為憑



眼見也不一定為憑

圖中有兩個灰色的色塊,看起來上面是深灰,下面是淺灰。現在用你的手指遮住兩色塊中間的分界線,你會發現它們的顏色其實一樣,沒有深淺之分,因為光在顏色中扮演重要角色。

結論
1.環境很重要,與什麼人在一起會極大影響你的觀點。
2.對比很重要,但對比會讓你產生錯覺。
3.就算是親眼所見,都不一定是真相。

後記很寶貴的判斷原則。就繪畫而言,”就算是親眼所見,都不一定是真相”,古典、新古典、即便印象派都是如此,所以世人常說,畫家畫的,比實際漂亮或有更深的意涵。

此外,在Robbinson的組織行為學教科書提到一個案例,有20幾位目擊證人都指證某人犯罪,但事後經過科學驗證,證實都看錯了。書本內容大致淡忘了,但三十幾年來,這案例我一直沒忘,也給自己深刻的提醒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