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成功學不可輕信


市面上充斥成功學書籍、演講,要小心那些話很可能是片面的,不可輕信。先讀一段故事。

二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教授沃德分析盟軍轟炸機遭受攻擊的數據後發現:中彈點平均分布在機身各處。這時,指揮官認為應強化中彈量最多的機翼,沃德卻認為,應強化中彈量最少的機尾。

原因是,統計樣本沒有墜毀的轟炸機,也就是俗話說的「死人不會說話」。機翼即使被擊中多次,但多數安全返航,而機尾彈孔較少,並非不易中彈,而是一旦中彈,返航並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種現象稱為「倖存者偏差」,這種偏差往往導致錯誤結論。軍方最終採取增加機尾防護的建議,後來證實決策正確。從這種「偏差」,我歸納幾點心得:

1.一個成功代表背後千萬個失敗,不知道的永遠比知道的多很多。我們的經驗,對我們是100%,但只占全部事實極少比率。因此愈是了解真相,愈會了解自身的無知,就會愈謙虛。所以做人不要太主觀太有把握,不然會被大腦害得很慘,也會死得很慘。

2.客觀資訊極少時,判斷通常很主觀,失誤率高,但資訊量大量湧進,不同觀點就會增多及分歧,這時的判斷就會更完整更謹慎,失誤率就會降低。所以覺得愈有把握的決策,更要多方尋求意見。

3.為了避免「死人不會說話」,收集數據要注意抽樣,不然就算收集一大堆數據,反而製造過度自信的錯誤資訊。當那些「話」還無法收集,就不要妄斷,就算「話」來自活人,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封面,第一頁都還沒翻開。

4.我們常因陳舊經驗而誤判形勢,因此經驗不見得是好事。反之,失敗不見得是壞事,失敗可以帶來成長,成功的本質是一種藉由失敗不斷修正及調整的過程,有時研究失敗原因,反而是最寶貴的成功經驗。

5.成功有其時機與條件,但成功者往往不知道所有細節,所以必須認清,生命的意義是:只有不斷的學習成長,而不是只停留在一時的成功,人生只有永恆不變的學習成長模式,而沒有不變的成功者模式。(eaton)

參考 林文欣相信馬雲成功名言的人,結局往往是一場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