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 一段話:「歲月不及念,一晃又一秋,有人再見,有人再也不見,這世間總是事事值得,事事也遺憾,一輩子很短,短到來不及細算,驀然回首,風景依然在,人已非少年。」
這段溫情文,偏重抒情與懷舊,看似優美,寫滿辛酸、溫馨與感動。其實深思一下,便能發現情緒矛盾,也沒指向「應如何活在當下」,顯得蒼白無力。
細查網路,都來自中國,缺乏合理的物理、物情、物態,先用溫情打動妳,久了,讓你認知扭曲,缺乏積極的行動。比如:
1.「事事值得,事事也遺憾」,這是對立的感嘆,但沒闡述,流於空泛,難判斷:人生圓滿,還是缺憾?
2.「一輩子很短,短到來不及細算」帶有強烈的被動宿命色彩,忽略在有限歲月中仍可主動選擇、創造意義。
3.「人已非少年」突顯對年華老去的惋惜,但未觸及中年或老年的價值與美好,讓人偏向負面。
或許可這樣改寫:
歲月流轉,有人離去,也有人同行,圓滿與遺憾並存。與其感嘆,不如珍惜眼前人與事,心存感恩,因為每一步都能照亮前面的路。人生短暫,卻足以在遺憾裡發現美好,去擁抱風景、去愛眼前的人。驀然回首,年華便仍有光彩,每一刻都不虛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