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書介:《大查帳》

書介:雅各‧索爾《大查帳:掌握帳簿就是掌握權力,會計制度與國家興衰的故事》

看到這本書,跟自己的工作有關,所以寫點日記。

這本書跨領域,索爾是美國南加大歷史暨會計學教授。但他不是先鋒,而是接續台籍兼美籍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著作《萬曆十五年》----敘述明朝滅亡的原因。

黃仁宇認為有效的數字統計和管理,是決定近代東西方發展的根本差異主因,而「在數目字上管理」是資本主義成功的基石。透過精確的數字記錄和管理,財富得以交換累積,形成經濟成長的正向循環。

《大查帳》一書進一步聚焦於「複式分錄會計法」,透過會計技術的歷史敘述,揭示會計制度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社會的興衰。許多政權因會計紀律鬆懈而走向衰落,雖然被視為會計學之父的天主教道明會教士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畫像如下】,其所編的第一份複式簿記印刷教本於西元1494年出版,複式分錄會計法在此早已存在約200年。

論到紀律,索爾認為會計不僅是財務工具,還承載「財政當責文化」(Financial accountability),並指出會計當責的文化如何影響國家與經濟的運作。甚麼是「會計當責」?就是建立有效的會計系統需要誠實、透明與責任分明,並藉此文化維護制度運作,一旦利害關係人違背交託,就要受罰。

問題是,作者提到歷史中對會計的偏見及人類無窮欲望破壞了會計制度,因此提醒制度背後的道德意涵,現代社會應重新認識會計的重要性,會計技術應服務於公共利益,積極承擔公共事務的責任,避免因漠視制度而助長其被操弄,從而重蹈歷史的覆轍。

其實「當責文化」是現代民主運作的基礎,國家政策制定依據,制度最為關鍵,而人民也應積極參與監督,良好制度才不會讓少數人的不當利益得逞。

然而,制度是人訂的,人受文化風俗影響,良俗才有良制。先進國家早建立形而上的價值系統和形而下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社會規則。這是現代人應學習的,台灣人更不例外。

作者認為「會計偏見」的主因是人類長期反商,無論在新柏拉圖主義、基督教教義或啟蒙哲士的思考中,對唯利是圖的商業追求,總抱持敵對和輕視的態度,影響技術會計的看法,且認為高利貸是邪惡象徵,又或以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技,讓會計技術得不到應有的肯定。

我澄清一下,基督教教義不反商。1179年的羅馬天主教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The Roman Catholic Third Lateran Council)宣佈,帶息貸款是一種罪。對此,我不了解真正原因,但是凡事有假設前提,《舊約》申命記23: 19-20沒有說,帶息貸款一定是罪:

「你借給你兄弟的銀錢、食物,或是任何可以生利的東西,都不可取利。借給外族人,你倒可以取利;只是借給你的兄弟,你就不可取利;好使耶和華你的神,在你要去得為業的地上,和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給你。」

這段經文是關乎憐憫與聖潔的精神。不可取利限於兄弟,他們彼此是家庭成員,從利息得利令人反感。其次,關係到需要食物的窮人。再者,以色列人周圍的異教民族都收取高額利息,所以應避免與掠奪有牽連的行為和動機。最後,他們是自給自足的農民,相互協作而非市場競爭,才是生活的原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