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康德的三百年生日

1724422日,週六,早晨五點,我的兒子以馬內利(Immanuel)出生到世上,23日接受聖洗禮。願上帝在祂的恩約中因著耶穌基督保守他直到他蒙福的末了」。 

這是康德的母親Anna Regina Reuterin寫在家庭聖經的敬虔文字。有敬虔的基督徒母親,又能出生在敬虔派家庭中,表明康德是蒙福的人。 

康德回想母親時說:「我母親是一位好脾氣、熱情、敬虔與正直的婦人以及溫柔的母親,她以敬虔的教導以及美德的榜樣引導她的孩子敬畏上帝。她經常帶我到郊外,叫我注意上帝的創造之工,並以一種敬虔的忘我喜樂表達上帝的無所不在、智慧與良善,這在我的心裡烙印上對那位萬物創造者一種深度敬畏」。 

康德從母親得到敬虔的基督教教育,並承傳她的基督徒美德,使得他一生滿懷崇高的道德情感,敬重道德法則,這在建構他的哲學系統產生無可取代的深遠影響。 

康德寫在《實踐理性批判》最常被引用的話:「有兩樣事物,我們愈是經常而持恆地反覆思想,它們就愈會使心靈充滿常新又日漸增強的驚歎與敬畏,即,在我上面的星空以及我裡頭的道德法則」。 

從佈滿星星的天空與充滿道德法則的內心體悟上帝,正是康德母親給他的基督教教育成果。就此而言,沒有基督信仰沃土,就不可能產生康德的哲學。 

在《純粹理性批判》書末,康德表明道德是使人相信上帝與來生的唯一可靠理性根據,沒有上帝與來生這兩個設準,德福一致(最高善)就不可能。說白了,若沒有上帝而人又必死,實踐道德就毫無意義。這就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名言「若無上帝,凡事皆可行」的道理所在。 

然而,我們的道德要求我們要相信上帝與來生,但我們的知識卻無法肯定一定有上帝與來生,因此,我們只能是一種出乎道德要求的主觀信仰。總之,道德是人能肯定有上帝與來生的前提。 

如康德所言;理性是敗壞的,單靠理性所斷定的思想觀念也不可靠;在判斷諸如上帝、永生、世界、人等關乎生命意義之核心事物上,理性幾乎全然不可靠。「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5:20),上帝的救恩能重生人的理性,使其死而復生,而彰顯上帝的真理、慈愛、良善、公義、聖潔與榮耀。(摘自柯志明,20240422)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y5Weky9jdRgdtSZuwqxz42Lkeyt1riweMFvHSgQFudHvh7DZbdpvNZFfmD3FcA9Cl&id=1000121642249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