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記憶、創造與服務

電影《雨人》的靈感來自真人金皮克(Kim Peek),他在1951出生,患有巨頭症,稱為學者綜合症,有驚人的記憶力。九個月大時,醫生說他永遠無法走路或說話,並建議住在「照護機構」。 

金的父母拒絕。在金成長過程中,發現很難做諸如扣襯衫釦子的事。由於頭部過重,直到4歲時才能側著走路。 

當金一歲時,只聽過一次,就記得父母唸的整本書。他學會閱讀後更驚人,7歲時,記住聖經每個字。隨著時間推移,在半小時讀完厚書,同時閱讀兩頁,一頁用左眼,一頁用右眼,能記住98%。據估計,金在一生中記住12千本書。 

金的才能遠不止於背書。因為記住電話簿,他能說住隔壁的人的名字。透過記住地圖,可以提供任何兩個城市之間開車路線。他還可以記住樂曲的所有音符,可以進行日曆計算。 

金的智商低於平均(87),為何如此傑出是個謎。有人認為,兩個腦半球之間缺乏神經,大腦可能發展出不同線路,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2009年,58歲的金,不幸心臟病在家中去世。 

這是人類記憶能力的極致,但現在每個人能正確使用手機,就可以達到金的境界,可惜傳統教育還在訓練小孩有金的能力,想著背多分。 

金很傳奇,也算勵志,但是除了雨人,有創造什麼?這不是在消遣,他有先天限制,受到很大的苦難,而是記憶之外,創造與服務更有價值。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施以諾說故事:你不需要對每則嘲諷都有反應

你不需要對每則嘲諷都有反應!除非您我已沒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了,但通常並非如此。

在西元前,以色列民族中有位名叫「尼希米」的公眾人物,他打算重修故鄉已被毀壞的城牆,此舉對當時許多以色列人民而言有極大的象徵性意義。但社會總是現實而殘酷的,當您有夢時,並不會每個人都祝福您的夢,當年的尼希米也不例外! 

當時有人嘲笑想重建城牆的尼希米:「這些軟弱的人在做什麼呢?要保護自己嗎?要一日成功嗎?」甚至還嘲諷說:「這些人所建造的城牆,只要一隻狐狸走上去,石牆就崩塌。」這種話,顯然已帶有極大的羞辱成分了! 

面對種種的嘲諷,尼希米的反應如何?他完全沒一句反駁嗎?其實他也有回嘴的時候,當然這樣也沒有不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沒有對每則嘲諷都有反應!有的時候,他只是把心中的委屈給用祈禱帶到上天的面前傾訴;也有的時候,他意識到這些人對他並不友善之後,他冷靜地去思考該如何「防備」那些人會把嘲諷言語給更進一步給化為實質上的破壞、拆毀行動,讓討厭他的人無法得逞。 

在歷史上,尼希米沒有把時間給全部花在一一反擊那些嘲諷他的每一句話,他把時間花在更堅固自己的信念,把時間給用來做實質上的防範準備,讓那些討厭他的人無法成功的阻攔他。最後,城牆落成!那些在過程中嘲諷他蓋不起來、嘲諷她就算蓋起來了只要一隻狐狸站上去牆就會塌的人們,最後通通只能閉上他們的歪嘴! 

尼希米的情緒管理好不好?我不敢說,但我真得說他的「時間管理」做得真好!他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有些事情遠比用嘴巴去反擊那些嘲諷的言語要來得更重要,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畢竟我們不可能一一回應所有嘲諷、唱衰我們的人。 

親愛的朋友,最近在您的生活中,有人惡意嘲諷您嗎?有人諷刺您做不到某件事?有人說您就算做成了也是成果糟透?有些話也許值得參考,也有些嘲諷的話語也許您可以適時回它個幾句,但切記!你不需要對每則嘲諷都有反應!因為您的時間該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這世上最有力的反駁不是您我「說」了甚麼,而是「活」出了甚麼。讓我們一起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最便宜環保的濾水器

自來水原水經過岩層,煮沸放冷,多少有懸浮物。那是碳酸鈣鎂鐵,對人體有益,不會因此得結石。 

人,一天到晚吃鈣片鎂片,說是有益。但又想盡辦法,要把鈣和鎂從飲水中除去。這種荒唐又矛盾的現象,就是被錯誤資訊誤導了。聽醫學院教授怎麼說,https://www.edh.tw/article/18921 

就算如此,看到白開水懸浮物,還是覺得礙眼,所以裝濾水器或買濾水壺,一年下來,產生不少濾心垃圾,花錢又不環保。 

有一天,想到咖啡濾紙可過濾懸浮物,試驗結果良好,白開水非常清澈。一張天然濾紙 1元,再買 25元扇形不鏽鋼濾網做支撐,一張紙用7天沒問題,如果勤快,用水沖一下紙上懸浮物,可續用7天,既免了濾心垃圾,又減少生產濾心消耗的能源。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在灑脫中持之以恆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東坡 

大意:人生的道路充滿未知,讓人難以捉摸經歷與感受,不知如何形容或理解。應該像飛鴻大鳥踏過雪泥一樣,有時在泥上留下腳印,但飛鴻又會計較什麼東西呢? 

大鳥在天空中自由飛行,象徵無拘無束的自由開放態度,而雪泥代表人生的困境和磨難。人生應像飛鴻踏雪泥,偶爾在泥上留下指爪的痕跡,這種暫時困境不應讓人停滯,反而要保持內心的自由和堅強,堅持方向,追求目標和夢想。 

蘇東坡知道人性軟弱,堅定不移應對,並不容易,所以用大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行,象徵人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過好每一天,在灑脫之中持之以恆,繼續展翅高飛的態度。 

蘇軾寫很多詩,鼓勵人們放下瑣事,保持內心的自由和堅強,以超然灑脫的姿態,看待人生的挑戰和苦難,不讓它們影響前進的步伐。這些大家懂,只是提醒,但有力氣如鷹展翅上騰,似乎還需要甚麼。

 

聖經記載,八十五歲的迦勒曾說:「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這種對上帝的信心和忠心,支撐他度過數十年的曠野生活以及許多戰爭,最終獲得應許之地。

經營成果展現於人的改變上

非營利組織的績效不易衡量,沒有收入或利潤資料,也沒有技術層次、通路密度、市場地位可具體評估。彼得杜拉克指出一個方向:「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成果展現於人的改變上。」 

最近看了為台灣而教(TFT)的「十週年影響力摘要」,內容堪稱典範,應驗「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榜樣。(提前4:12)」覺得應做日記: 

1.      TFT仰賴民間捐款, 102年收入795萬元,112年度成長到9千萬元,近一半捐款是定期定額,而政府機構捐款只有約200萬。

2.      TFT合作區域分布於屏東、花東、雲嘉南,涵蓋偏鄉國小比例最高的幾個地區,佔比15%。台南、雲林、屏東與花蓮合作七年以上,完整回應孩子從小一到小六的學習需求。 

3.      TFT招募跨領域人才,在高需求地區的國小擔任兩年教師,與孩子、學校、社區和社會共同應對挑戰。願有一天,台灣所有的孩子,不論出身,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從而縮短城鄉差距。 

4.      提升偏鄉孩子的基本學力,包括:社會覺察(在意其他人的感受);成長思維(遇到困難更努力完成);自我管理(把該做的事確實完成);恆毅力(面對挑戰能堅持不放棄);自我效能(有信心面對並處理問題);情緒管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康德的三百年生日

1724422日,週六,早晨五點,我的兒子以馬內利(Immanuel)出生到世上,23日接受聖洗禮。願上帝在祂的恩約中因著耶穌基督保守他直到他蒙福的末了」。 

這是康德的母親Anna Regina Reuterin寫在家庭聖經的敬虔文字。有敬虔的基督徒母親,又能出生在敬虔派家庭中,表明康德是蒙福的人。 

康德回想母親時說:「我母親是一位好脾氣、熱情、敬虔與正直的婦人以及溫柔的母親,她以敬虔的教導以及美德的榜樣引導她的孩子敬畏上帝。她經常帶我到郊外,叫我注意上帝的創造之工,並以一種敬虔的忘我喜樂表達上帝的無所不在、智慧與良善,這在我的心裡烙印上對那位萬物創造者一種深度敬畏」。 

康德從母親得到敬虔的基督教教育,並承傳她的基督徒美德,使得他一生滿懷崇高的道德情感,敬重道德法則,這在建構他的哲學系統產生無可取代的深遠影響。 

康德寫在《實踐理性批判》最常被引用的話:「有兩樣事物,我們愈是經常而持恆地反覆思想,它們就愈會使心靈充滿常新又日漸增強的驚歎與敬畏,即,在我上面的星空以及我裡頭的道德法則」。 

從佈滿星星的天空與充滿道德法則的內心體悟上帝,正是康德母親給他的基督教教育成果。就此而言,沒有基督信仰沃土,就不可能產生康德的哲學。 

在《純粹理性批判》書末,康德表明道德是使人相信上帝與來生的唯一可靠理性根據,沒有上帝與來生這兩個設準,德福一致(最高善)就不可能。說白了,若沒有上帝而人又必死,實踐道德就毫無意義。這就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名言「若無上帝,凡事皆可行」的道理所在。 

然而,我們的道德要求我們要相信上帝與來生,但我們的知識卻無法肯定一定有上帝與來生,因此,我們只能是一種出乎道德要求的主觀信仰。總之,道德是人能肯定有上帝與來生的前提。 

如康德所言;理性是敗壞的,單靠理性所斷定的思想觀念也不可靠;在判斷諸如上帝、永生、世界、人等關乎生命意義之核心事物上,理性幾乎全然不可靠。「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5:20),上帝的救恩能重生人的理性,使其死而復生,而彰顯上帝的真理、慈愛、良善、公義、聖潔與榮耀。(摘自柯志明,20240422)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y5Weky9jdRgdtSZuwqxz42Lkeyt1riweMFvHSgQFudHvh7DZbdpvNZFfmD3FcA9Cl&id=100012164224918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詹鼎正醫師:慢老的4個處方

臺大老年部主任詹鼎正認為,器官本來就會老化,但不用太擔心,老化速度仍有快慢之別,有人老得快,有人老得慢。而想讓器官老得慢一點,須從整體角度照顧健康,詹鼎正提出4個觀念: 

1. 飲食節制不熬夜 老生常談卻有效:西醫沒有神藥,健康的根本,仍在於飲食均衡、作息規律、不抽菸、飲酒懂得適可而止。健康的長者,生活通常有所節制,不會暴飲暴食、熬夜,而這些老生常談亦是到老都健康的秘訣。 

2. 把保持健康排進每日行程:自己必須先把健康當一回事,將保持健康安排進行程中,才不會因為忙碌而疏忽。如果定期健康檢查有紅字,也應該找醫師規律回診,而不是檢查完了,不當一回事。 

有些病人帶了高血壓藥回家,卻不願意規律服用,也不定期回診。問其原因,患者答:「我很忙。」因此,想保持健康,必須把健康的優先順序放在前面,才會將保持健康安排進每日行程中。像我就下載了一個App,要求自己每天走8,000步。 

3. 運動是西醫普遍認同的不老祕方:運動是西醫普遍認同的不老祕方。幾乎所有醫學文獻都肯定運動的功效,包括使記憶力變好、心情變好、身體變好等,而兼顧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效果更佳。 

他有位年過50的學弟,即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遭隔離2週,萌生「人生一定要改變」的念頭,並決心每天騎單車,每日大約消耗3,000卡熱量。3年來,不僅天天騎單車上下班,有時週日一天騎100公里,最後瘦了20幾公斤。他現在看起來,跟以前幾乎長得不一樣。50歲後靠持之以恆運動讓身體變好,確實有可能! 

4. 不要以年齡來斷定自己老了:在台灣,年滿65歲可以申辦敬老卡,認為65歲就是老了,其實是個很武斷的切點。別因為到了幾歲,就覺得自己老了。受惠於健康意識提升,現在65歲的人,普遍比上個世代65歲時,看起來更加年輕。此外,保持正向心態,也是慢老的訣竅!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宋澤萊:若想要接觸基督教三個神,有最簡易的方法嗎?

(1)信耶穌死而復活

 

現在有很多用科學來解釋宗教的書,可惜他們了解有神,但不願直接接觸神,到最後還是不很了解神。神是有神力的,是有更大的慈愛、智慧、心思、謀略、計劃、能力的神靈,接觸祂不會吃虧,祂給我們的恩惠超乎我們的想像。

 

基督教裡有三個神,我們可以直接接觸到,那就是耶穌,耶和華,聖靈三個。他們本質相同,同樣慈愛,對人都大有愛心,把每個人視為兒女。要接觸這三個神,必須由信耶穌開始,否則比較難以與他們接觸。

 

信耶穌的方法很簡單。就看能不能信「耶穌死而復活」而已。《聖經》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門徒把他的屍體解下來,埋在墓窟裡,可是第三天他復活了,走到門徒前面,告訴他們說他復活了,也說再40天後要升天,他和門徒又相聚一段日子,後來升天離開門徒了。

 

你只要思想:「耶穌死而復活有可能嗎?」就可以了。如果認為不可能,就繼續依人生經驗、學問、智慧、良心想一想,直到想通了認為可能為止。然後把理由告訴人,那麽就是真正信入耶穌了。之後,就會與耶穌、聖靈甚至耶和華取得接觸,進入神的世界。

 

通常這個問題要想一個月才會想通,就像《天路拾穗》裡的胡長松或王世勛立委一樣,但是也有人馬上就想到答案的,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太一樣,而信入耶穌的果效完全一樣的。

 

信仰是一種親身實踐的工夫,只有我們帶著誠意去做,才容易有成果。向耶穌禱告也是很好的實踐,不過如果能信耶穌死而復活會更好!

 

(2)找到信耶穌死而復活的理由

 

一位慕道友聽到以上說明,回話說,她找到信耶穌死而復活的理由。她相信有神也相信有神力、也想世界萬物都生生不息、一切都不停在運行,人的生命也是一樣,人的靈一直存在,只是換軀體而已。而耶穌的誕生來自於神靈,更何況神造萬物,所以我想耶穌復活是真的,而現在我所能做到的只是用最簡單的方法:禱告!希望以後能更進一步!

 

我回答:妳所說的信耶穌的理由很足夠了。從「神造萬物」與「耶穌的誕生是來自於神靈」的觀念來理解耶穌復活的可能性,是非常合乎正統的看法。同時「神造萬物」與「耶穌的誕生是來自於神靈」已經讓妳確認耶和華與聖靈的存在(每個信耶穌死而復活的人在潛意識裡也都會有這種確認),祂們將會召喚妳,與妳同在。

 

妳沒有讀《聖經》,卻能用這兩個觀念來說明耶穌死而復活的可能性,比起許多基督徒更加高明。許多基督教徒沒有《聖經》根據,自己發明稱義得救的方法,擅自宣稱自己稱義得救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聖經》〈羅馬書〉109─10節,保羅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除了這段話明白提到「稱義得救」的方法外,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聖經》既然這麼寫,神就照著這樣做,我們不必懷疑,也沒有甚麼能力能去改變,懷疑也沒有用,因為聖經這麼寫了,結果就是稱義得救。

 

所以妳要記住今天妳說的這些話,耶穌也會知道妳說過這些話。妳從此就能完全無罪【稱義】而得救了,將來必能通過末日審判,往生到新耶路撒冷聖城去,與耶穌永在永存。妳可以用妳已經信耶穌死而復活這個事實,要求牧師為妳受洗,他們沒有理由拒絕妳。

 

假如妳現在手邊有《聖經》,想知道耶穌更多的話語和神蹟奇事,請打開《新約聖經》,先看〈路加福音〉、〈馬可福音〉、〈馬太福音〉、〈約翰福音〉這四篇,都是寫耶穌生平與復活的事蹟,算是耶穌四篇傳記。妳把它看熟,記起來,這樣就越來越深入耶穌基督的奧秘了。禱告當然要持續,多為親戚、朋友、家人禱告。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施以諾:懂得與「易怒」的人保持距離

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為,自己就陷在網羅裡。(箴言15:24-25) 

懂得適時、適度的遠離好生氣的人,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益。但同事或親友該怎麼「保持距離」?以下有三點建議:

 

1.懂得暫時抽離:可以是物理空間的遠離,更可以是心態的抽離,即便空氣中充斥對方的話語,但讓自己的心自在飛遠,學習「忽略」,以降低被對方傷害的機會。

 

2.懂得不被影響:我們有時會去模仿自己不喜歡的人的行為或口氣,無意間變成一樣的人。我們不一定能改變他們,但可以不被他們改變。

 

3.不要用對方的話來定義自己:易怒不見得是破口罵髒字,也可能是動輒埋怨或譏諷您不夠好,或氣急的拿您去跟某些人做比較,或消遣您我的職業。這些話往往不客觀也不切實際;如果碰上這種人,不要用那些話來定義自己。

 

道德家會說:「應該要用加倍的愛去感化他們啊!」這樣的說法的確很美,這樣的人值得我們珍視。但用無比的大愛與耐心去跟易怒的人直球對決,是「情操」,懂得與易怒的人保持距離,則是「養生」!

 

前者的心靈層次確實較高。但要謹慎,不要自己明明沒有那樣的情操,卻「假裝」有,或是「強迫」別人都要有,因為假裝神聖或強迫別人裝得神聖不會真的成聖,裝過頭往往只會讓導致內傷。

 

練習用愛去感化易怒的人確有意義,但有時也學習承認自己的有限,先退一步求「養生」亦無不妥,保羅曾形容「身體是聖靈的殿」,顧好身體也很重要,免得到時自己沒健康狀態去愛有需要的人了。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清教徒秩序五百年》

為何理性主義、啟蒙運動這些貌似進步的理念,反而造就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革命政權?革命的斷頭台為誰而設?

為何德國和俄國在20世紀分別邁向極權主義的道路,烏托邦跌落到古拉格,而給人類歷史帶來重大的災難?

為何中國社會引進的西方知識體系(價值觀念體系),也引發共鳴、貌似可以嵌入古老文明而使自己現代化的,恰恰是這些歐陸流行的絕對理性主義的負面產物?

如果歐洲走上歧路,那麼正途在哪裡?這就是『大光三部曲』【上卷】《清教徒秩序五百年》的主題。清教秩序是抽象的概念,轉換為現代理解的觀念和價值包括:重視勞動和天職、榮耀上帝的資本主義倫理;自由權利、私有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習俗;以共和制、聯邦制為主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保留貴族政治的殘餘而非大眾民主)。

就像儒家秩序的源頭是孔子,英美社會清教秩序的源頭是喀爾文,它只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其實踐歷經日內瓦、尼德蘭、英國而至美國。也就是說,現代社會的基本觀念之出現、發展,並成為包括漢語世界在內的普世性信仰,也只有五百年而已。但是,英美清教徒精神,卻成為今天西方文明秩序的核心,也是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原動力。

 余杰,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全套三卷】,八旗文化,2021/04/2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8309

.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清明節的意義

吃果子拜樹頭,人要感恩,小孩沒有受到照顧,沒辦法長大成人,去掃墓拜拜是有意義的事。就算有不同意見,陪家人掃墓,也會感到快樂! 

華人的世界特別重視崇敬祖先,但不見得有什麼重要的核心價值要傳遞,主要目的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身體健康平安、升官發財,小孩升學順利」,至於他們生前做過什麼事,你聽過大人講祖先是誰?曾經做過什麼事? 

如果一生含混過日,沒有任何的價值取向,當我們成為祖先時,後代子孫來祭拜,也只是應酬。準備好好料的,墳墓上放滿紙紮工藝,燒了紙錢,我們應該收不到。如果掃墓拜拜只是應酬,那又何必呢? 

所以拜拜在拜什麼?對於祖先的敬意,不應僅停留在物質的豐盛和形式上的恭敬。紀念曾經存在過的生命,從而對自己的存在與行為進行反思。真正的存在不僅應對當下,更是對過去負責與開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