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台灣欒樹

台灣欒樹

「欒」,源自中國果實結實累累的象形。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多生長於中、南部的丘陵,尤其邊坡土石易滑落的地方。台灣欒樹的根系深,具有穩定邊坡的功能;茂盛葉子也能減少雨滴對脆弱土壤的撞擊,是水土保持的好幫手。

台灣7-9月多颱風,此時欒樹不開花不結果,保持植株養份,不做無效的工。颱風期過後才開花結果,一直到隔年二月。欒樹果實留在樹上的時間很長,成為鳥類終年可得的食物。

台灣欒樹開花時,雄蕊內部產生「膨脹氣囊化」作用,外部也角質化,結果分化成為六片帶膜的翼狀結構。每兩片雙翼中間有條凸起的隆脈,隆脈的中央聯結二粒果實。台灣山坡地多石礫,種子落地時有氣囊保護,幾乎不受傷害,因此許多山谷邊坡長滿台灣欒樹,間接使台灣多得保護。

1892年,愛爾蘭醫生亨利(Augustine Henry , 1857-1930)前來打狗(高雄)採集植物,他在屏東(可能是鵝鑾鼻)發現台灣欒樹,後來台灣欒樹的學名,就以henry命名。

欒樹的種子在空中飛翔,隨風而行,何等優美,而樹葉掉落時,在空中飄過的軌跡,彷彿舞者在最後進行最美的揮舞,而若能靜心觀賞,時間在靜默中流逝,這又何等平靜安詳,能使身處困難的人們帶來歡欣與盼望,因而高舉盼望的雙翼飛翔。

為什麼?想像這時,我們在秋天。清晨的山風吹過,顫動的樹葉飄落地面,落葉聲是訣別的哀吟,還是歡笑的歌唱呢?兩者都是很美的落葉之歌,但歡笑的歌唱,更有黃金般的瑰麗景色以及柔順慈詳的智慧,這是訣別的哀吟沒有的境界QQ(eaton參張文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