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香港「公醫醫療」體制下的選擇題:你選擇等2年,還是花30萬?


香港「公醫醫療」體制下的選擇題:你選擇等2年,還是花30萬?
………………………………..
香港公家醫院的費用跟台灣的健保接近,但掛專科號以前,須經「普通科」醫師(即家醫科)診治。「半緊急」的身份,至少等候一個多月才能看到門診,而「穩定」身份,必須等一、兩年。

若直接去掛急診,須等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才看到醫生。你可以去「私家醫療院所」看病,但要自費。兩個星期前,筆者遇到了一對夫妻抱著小寶寶就醫。先生在香港工作,小寶寶在香港私家醫院一般病房住了七天,打了抗生素,花了75千港幣,約30萬台幣(在台灣不超過1萬台幣)。

台灣是鬼島嗎?現今生長在這座島的人們,確實很少需要去奮鬥,就能夠坐享其他國度裡,人們就算賭命抗爭,也追尋不到的幸福。(eaton摘要)

《貝多芬的沉默》

《貝多芬的沉默》Beethoven Sile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D2PPAqNbw
……………………..
《貝多芬的沉默》來自墨西哥作曲家Ernesto Cortazar (1940-2004)。據稱命名的緣由是:「獻給貝多芬的鋼琴曲,對身處聽不到任何聲音的沉重寂靜世界裡,能夠創造出優美旋律的貝多芬表達無限的尊崇、關懷、與疼惜。」

這首鋼琴曲穩重而深情,專注聆聽,它宛如仲夏夜裡的輕拂微風,宛如夜空裡灼灼閃爍的星光,琴音曼妙動人,流淌在聆聽者的心河。應驗了小王子說的:「這是一個秘密,再簡單不過的秘密,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你才能看見一切;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因此,孤獨不等同孤單。皎潔明月、灼灼星星與人為伴,溶溶落日為人展演,風吹稻穗季節的聲音等人細細品味,限定的樹葉顏色等人感受。

Cortazar曾為超過500部影片和10個電視系列作曲配樂,享有「墨西哥鋼琴詩人」的美譽。他的父親是當時墨西哥最有名氣的作曲家,但在他13歲那年,父母車禍去世,後來和祖母生活,並自學鋼琴。(eaton)
1

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我決定這麼教訓晚輩


高雄市長韓國瑜跟畢業模範生合影,一位國中生向韓市長說「覺得韓市長選總統很可笑,醒一醒,不要讓感性壓過你的理性」。

對此,一位長輩寫了10條罪狀,其中7條提到人品[1]。再幾年,我也要做長輩了(),所以也要學習怎麼教訓晚輩(大誤)。閱讀這些罪狀後,給我幾個警告

首先,要求別人禮貌,也要看看人家講的是不是事實,是不是真誠是不是有道理,不然別人也會講:「長輩發現自己站不住腳,就會說你沒禮貌。

在我看來,這位國中生提出兩個觀點。他在質疑承諾」,就是選舉補助款領了,為什麼只想做半年。這不是事實嗎?他勇敢而直接拆穿國王的新衣,說出「韓市長選總統」可能雙輸。這沒有真誠沒有道理嗎同溫層常充滿矯情與激情,離開了,才能聽到這種不同的聲音。

其次,要求別人禮貌,自己也要真誠講實話,而不是顧左右而言它。因此長輩要回應的重點,不是有沒有品,而是用真誠實話回應別人的質疑與看法。甚麼叫真誠一篇哈佛商業評論值得閱讀[2]

再者,禮貌重要,勇敢更重要。由於中美貿易戰,許多台灣產業面臨策略轉折點,策略選擇將決定台灣未來數十年之命運。這時需要的,不是溫良恭儉讓,而是有勇氣講真話。否則沒因應好,許多人受到大量補貼的公勞保年金就成泡影。

最後,平心而論,國中生言簡意賅,也沒講髒話。所以就算要講沒品,寫1條就好,不要7條,不然就是囉嗦。

總之,我在批評前,應先認清價值選擇,若是出於事實、有道理真誠而勇敢,就晚輩算沒禮貌,也要學習多點寬容,而自己也要真誠講實話回應,這樣才能顯出一點長者的智慧,縱然自己沒甚麼智慧。(eaton)



[1]寫給今天嗆韓市長的「國三模範生」:你的表現已不屬模範!
[2]哈佛商業評論若要真誠無虛,眼光要超越自己

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成功學不可輕信


市面上充斥成功學書籍、演講,要小心那些話很可能是片面的,不可輕信。先讀一段故事。

二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教授沃德分析盟軍轟炸機遭受攻擊的數據後發現:中彈點平均分布在機身各處。這時,指揮官認為應強化中彈量最多的機翼,沃德卻認為,應強化中彈量最少的機尾。

原因是,統計樣本沒有墜毀的轟炸機,也就是俗話說的「死人不會說話」。機翼即使被擊中多次,但多數安全返航,而機尾彈孔較少,並非不易中彈,而是一旦中彈,返航並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種現象稱為「倖存者偏差」,這種偏差往往導致錯誤結論。軍方最終採取增加機尾防護的建議,後來證實決策正確。從這種「偏差」,我歸納幾點心得:

1.一個成功代表背後千萬個失敗,不知道的永遠比知道的多很多。我們的經驗,對我們是100%,但只占全部事實極少比率。因此愈是了解真相,愈會了解自身的無知,就會愈謙虛。所以做人不要太主觀太有把握,不然會被大腦害得很慘,也會死得很慘。

2.客觀資訊極少時,判斷通常很主觀,失誤率高,但資訊量大量湧進,不同觀點就會增多及分歧,這時的判斷就會更完整更謹慎,失誤率就會降低。所以覺得愈有把握的決策,更要多方尋求意見。

3.為了避免「死人不會說話」,收集數據要注意抽樣,不然就算收集一大堆數據,反而製造過度自信的錯誤資訊。當那些「話」還無法收集,就不要妄斷,就算「話」來自活人,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封面,第一頁都還沒翻開。

4.我們常因陳舊經驗而誤判形勢,因此經驗不見得是好事。反之,失敗不見得是壞事,失敗可以帶來成長,成功的本質是一種藉由失敗不斷修正及調整的過程,有時研究失敗原因,反而是最寶貴的成功經驗。

5.成功有其時機與條件,但成功者往往不知道所有細節,所以必須認清,生命的意義是:只有不斷的學習成長,而不是只停留在一時的成功,人生只有永恆不變的學習成長模式,而沒有不變的成功者模式。(eaton)

參考 林文欣相信馬雲成功名言的人,結局往往是一場空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於中正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全文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給大學畢業生的五個忠告:重拾好奇心與夢想,相信自己能改變這世界,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並努力、謙卑地珍惜別人給你的機會,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台灣搞好!請不要放棄我們的家,台灣

本文為2019年作者於中正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全文


走到最後一哩路——從多氯聯苯事件談起


走到最後一哩路——從多氯聯苯事件談起

昨天讀到一篇「兒童腦瘤與多氯聯苯」文章[1],回憶起1979年台中地區發生的多氯聯苯油症事件,五十年次前的人對此應有記憶。我找些資料閱讀,體會到在能力範圍內,走到最後一哩路」的重要性。

1968年,日本福岡縣一家食用油工廠,使用多氯聯苯脫臭造成米糠油汙染,約數十萬雞隻死亡,日本從1974年起,改用高壓蒸氣脫臭。同年戶倉恆信在墨西哥發表「食油脫臭器新概念」一文,次年刊載於美國《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 Society》雜誌。

同年,台灣工業發展研究所的《食品工業》雜誌將它譯成中文,然而在四年後(1979年),台灣還是出現油症事件,造成兩千多位痛苦度過餘生。或許雜誌主事者發揮走到最後一哩路的精神{2},積極向政府通報預防,而不是翻譯了事,憾事就可避免。

我們也可以說,政府常因種種原因,反應慢半拍。或許是行政怠惰人命不值錢或是偏企業主。我發現,美國在1977年就禁止製造了,台灣1988年才禁,而用途只禁食品業,到2001年才全面禁用。

禁用之前,大家還常用報紙包食品所以當環保人士抗爭時,我們應用更寬容的態度看待,不要以為在找麻煩,雖然有時某些主張可能過頭了。

有機合成有一段輝煌歷史,1881年德國H.施米特和G.舒爾茨合成的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就是其中之一。或許合成當時,還慶祝一番呢!多氯聯苯的苯環上的部份氫原子被氯原子置換,共有209種異構體,是一種類戴奧辛物質。

美國於1929年最早生產多氯聯苯,6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年產約10萬噸。由於不燃燒又穩定,用途廣泛,作汽車冷卻油和潤滑油,混在油漆減少起火,在變電器作電阻,製造電容器和其他電器設備,還用在塑膠、染料、輪胎。

當年美國禁用多氯聯苯時,一家公司(好像是孟山都)150萬噸產品倒入海洋,所以還繼續危害海洋生物,當然包括人類的食物鏈。據估計,目前仍有100萬噸分散各地,57%仍反覆使用或未處理,27%掩埋,16%在土壤、河川、海洋及空氣(eaton)

[1]張文亮教授:兒童「腦瘤」與多氯聯苯
[2]源於耶穌寓言: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祭司和利未人路過但不聞不問。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路過,不顧隔閡,動了慈心照應他。在需要離開時,出錢送進旅店的故事。(路加福音10:25-37)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張釗漢中醫師的原始點醫學

原始點醫學與穴道按摩有關。我心生好奇,簡單查了一下資料。既然查了,順便分享,也自我讚美一下()。先聲明,我只是隨意查查,資料很可能「不具代表性」,我也「沒有能力」判斷療法的有效性。

但目前為止,我信可能有些療效,但效果過於誇大,畢竟穴道說由來已久,現今才發現這個終極療法,令人懷疑是正常的。

底下連結,除了介紹張釗漢中醫師及原始點醫學,其餘為對該療法的質疑。質疑可能有誤,但我想這是求知的基本道理。質疑大抵是:觀點極端,既否定中醫理論,也否定西醫QQ(eaton)
…………………………..
扼要清楚的原始點醫學介紹
康健雜誌另類治療解痠痛「原始點」真的有效嗎?
…………………………..
質疑
呼籲:警惕原始點醫學的極端思想和主張
張釗漢的女徒弟李琳:為什麼必須停止原始點的推廣?
健康促進要醫學專業保障而非另類觀點
張釗漢原始點療法騙局
……………….
張釗漢中醫師介紹
張釗漢

張文亮教授:「鼻咽癌」與空氣不流通的危險

張文亮教授:「鼻咽癌」與空氣不流通的危險

(本文紀念我在美國的教授L.,他鼻腔癌安息。)

我擔任學校「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的檢查員多年,定期巡視許多的實驗室。我看到有些學生在化學實驗室吃飯,在生物實驗室煮紅豆湯,在精密實驗室睡午覺,在密不通風的地方養天竺鼠等,我要求這些事不得再發生。許多學生只會作實驗,而不知實驗室有潛在的危險與毒害。

鼻咽癌是個謎,科學界長期不知道發生的原因。直到1970年代,才發現印刷廠的工人,若長期在通風不良的地方工作,印刷用的油膠、墨膠、黏膠、色料,具有蒸發性,這些氣膠性的化學物質,會影響工作者呼吸的鼻腔與喉頭,誘發「鼻腔癌」與「喉頭癌」。這些影響,是累積性的影響,一般是在印刷廠工作十年後才發生。

到1980年代,更發現通風不好的影印店、映照店、舊書店等,空氣中細微顆粒、灰塵、粉塵、黴菌、防腐劑等,也會影響工作者的呼吸道與肺部,增加鼻腔、喉頭的癌症風險。此外通風不好的地方,對高血壓的人易有動脈剥離的危險。所以,室內通風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有些實驗室的研究者,經常在實驗室專注研究,而未注意到實驗室的通風、排氣與粉塵,而增加罹患鼻咽癌的風險。辛苦的實驗室工作,卻留下中年染上癌症的誘因,請注意工作場所、實驗室的通風吧!

眼見也不一定為憑



眼見也不一定為憑

圖中有兩個灰色的色塊,看起來上面是深灰,下面是淺灰。現在用你的手指遮住兩色塊中間的分界線,你會發現它們的顏色其實一樣,沒有深淺之分,因為光在顏色中扮演重要角色。

結論
1.環境很重要,與什麼人在一起會極大影響你的觀點。
2.對比很重要,但對比會讓你產生錯覺。
3.就算是親眼所見,都不一定是真相。

後記很寶貴的判斷原則。就繪畫而言,”就算是親眼所見,都不一定是真相”,古典、新古典、即便印象派都是如此,所以世人常說,畫家畫的,比實際漂亮或有更深的意涵。

此外,在Robbinson的組織行為學教科書提到一個案例,有20幾位目擊證人都指證某人犯罪,但事後經過科學驗證,證實都看錯了。書本內容大致淡忘了,但三十幾年來,這案例我一直沒忘,也給自己深刻的提醒QQ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意外的粽子之旅


或許這也算走到最後一哩路
…………….
意外的粽子之旅

前言:這篇不是為表揚好人好事,刪掉一些細節,沒有細膩書寫,而是想增點生活情趣,希望激發愛心,感謝吃到兩顆美味粽子,順便推銷一位教養良好的男生QQ

前幾天南下探望剛住院的親戚,離開後已到向晚時分,所以到鄰近的嘉義市香湖公園運動。沒想到,幫了一位外籍看護,然後吃到小學同學的美味粽子QQ

剛進入公園,一位神情不安的外籍看護向我走來,用不通順的國語問我:垃圾桶的垃圾到哪裡了?她比著不遠處的垃圾桶。反覆詢問後,這才知道,她放在塑膠袋的鑰匙被另一位外籍看護當作垃圾丟了,現在垃圾桶空空的,找不到了。

不安是正常的。塑膠袋內有兩把鑰匙,一把是她載老阿伯的電動車的,另一把是住家大門。只有她跟老阿伯同住,老阿伯的兩位兒子,一個住台中,一個住台北。好強喔,怎可這樣對待老人家

太陽已下山,運動拍腳的同伴們早就離開,公園的人稀少,漸暗天色映照在外籍看護的臉龐,益發顯出她的慌張不安,雖然她來台灣五年了。所幸站在空曠大地,我不由得冷靜想著如何處理問題。

首先,不勞煩119,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先找鑰匙再說。傍晚垃圾很可能還在公園,所以我往公園角落走去,然後環視四周,看到兩大袋垃圾。我請外籍看護一袋袋尋找。運氣不好,跟她聞了許久惡臭,還是沒找到她也沒耐心仔細找。天色越來越暗,我決定放棄,叫外籍看護去洗手。

老阿伯的電動車推不動,住家在荖藤里,還有一大段路。我叫看護陪伴老阿伯,然後去小學同學家,她家角落租給一對夫婦專打鑰匙或開鎖。還好店裡有營業,小學同學瞄到我的身影,出來向我打招呼。

老闆去買便當,跟老闆娘說了緣由,然後回到公園安慰他們安靜等待。不久,老闆來了,電動車的鎖兩三下就做好了。我跟看護交代,她騎在前面,帶著老闆去開大門,然後鑰匙要新做兩把,一把永遠放在隨身包包。

看護臉龐終於發出笑容,還吃我的豆腐,向我膀臂打了兩下。接著,我回到鑰匙店,向老闆娘稱讚她老公厲害。同學又出來打招呼。想說沒去過她家,就在客廳跟她聊了起來,聽聽她的兒子們的現況,以及她如何滿意還可以為孩子預備伙食。

好話不嫌多,我稱讚同學教導有方,三位兒子成材,一路上求學、報考公職都沒補習,老二高考更是一舉通過。然後嘿嘿,晚餐就有著落了——兩顆美味的粽子。這是「好心有好報

後來同學的老三去健身房回來,請我吃烤魷魚,剛從文化夜市買回來的,說是為支持剛開業的年輕人,一付正義感,很搭配他的警察工作。老三長得帥,看來陽光、健美又有教養,有興趣的女生可要好好把握喔。(eaton)

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大腸直腸癌的基本知識


當今台灣,50歲以上每2人就有1人長息肉,從不接受任何篩檢,一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達5%。

1.大腸癌的危險因子[1]:包括年齡、男性、抽菸、運動量不足、高纖食物不足、肥胖、糖尿病、一等親有家族史、攝取較多量的紅肉或油炸食物等。

2.大腸直腸癌糞便篩檢可找出50%是零期或一期早期癌,但症狀出現才就醫,早期癌只有21%,第四期佔40%[1]。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歳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檢查。

3.第一次大腸鏡提供約80%保護力[2]

1)一個美國研究證實,大腸鏡第一次檢查最重要,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約7690%,而死亡率下降53%。另一個研究顯示,大腸癌死亡率可下降至68%。

2)後續追蹤檢查
養一顆大腺瘤約510年,大腺瘤到腺癌約3年,按照美國指引,第二次追蹤間隔根據第一次檢查結果
完全正常間隔10(中間做糞便篩檢,也有醫生建議間隔5)
低風險(12顆不到1公分小腺瘤)間隔5(中間做糞便篩檢)
高風險(3顆以上腺瘤,或至少一顆進行性腺瘤)間隔3

4.做完大腸鏡要問的問題(如果麻醉,請家人記下,麻醉剛醒時迷迷糊糊) [3]

1)請問腸子有清乾淨嗎?沒清乾淨,會影響偵測率,也會影響盲腸到達率。

2)請問有做到盲腸嗎?這在問有沒有整條大腸都檢查。如果沒到達盲腸,是什麼原因(手術後沾黏、腸子天生太長),以及觀察到的部位與範圍(例如升結腸、橫結腸,或只到乙狀結腸等)也可問一下。

3)請問有發現腺瘤性息肉嗎?如果有,請問切除了嗎?少數不會當場切除:例如息肉太大顆,必須住院切除;或是忘了停止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切除會有風險。此外,短期有旅行或出國,醫師認為有風險。

4)如果有切除息肉,有沒有術後注意事項?例如一週內不宜運動、不能飲酒、不能提重物等,以免發生出血。切除息肉大小不同,風險也有所不同。(eaton)

[1] 吃素、生機飲食,還是得大腸癌?台大醫師:影響腸癌發生率的重要因素
[2] 台大醫師:一年做1500例大腸鏡,息肉切到怕
[3] 做完大腸鏡,一定要問醫師的關鍵問題

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美國強大的一個秘密


美國強大的一個秘密

#一個小孩的故事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離美國18屆總統格蘭特陵墓不到100米處,有一座孩子的墳墓。在墓旁的一塊木牌上,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

1797715日,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絕,便在落崖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墳墓。

后因家道衰落,這位父親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把孩子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這個條件,並把它寫進了契約。100年過去后,這片土地輾轉賣了許多家,但孩子的墳墓仍然留在那裡。

1897年,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而孩子的墳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成了格蘭特陵墓的鄰居。

又一個100年過去了,19977月,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100周年時,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來到這裏,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那份延續了200年的契約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

正是這種契約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誠信觀念。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天分和財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來取而代之,從而,讓在最初狀態不平等的個人,在社會規範和法律權利上擁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在中國,更崇尚的是「聰明」而非誠信。正是因為這種崇尚「聰明」的社會風氣,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彼此防範。城市樓房裡家家戶戶都有防盜門、防盜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圍牆,但我們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一個老太太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1935年的冬天,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一段日子。這天,在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內的法庭上,正在開庭審理着一個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舊,滿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盜麵包房裡的麵包被麵包房的老闆告上了法庭。

法官審問道:「被告,你確實偷了麵包房的麵包嗎?

老太太低着頭,囁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確實偷了。」

法官又問:「你偷麵包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飢餓嗎?

「是的。」老太太抬起頭,兩眼看着法官,說道:「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們餓死。他們還是一些小孩子呀!

聽了老太太的話,旁聽席上響起嘰嘰喳喳的低聲議論。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嚴肅地說道:「肅靜。下面宣布判決?」說著,法官把臉轉向老太太,「被告,我必須秉公辦事,執行法律。你有兩種選擇:處以10美元的罰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臉痛苦和悔過的表情,她面對法官,為難地說:「法官大人,我犯了法,願意接受處罰。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會去偷麵包。我願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

這時候,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說道:「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說著,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說:「各位,我是現任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驚訝了,都瞪大了眼睛望着市長拉瓜地亞。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聽得到。片刻,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起立,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長的帽子里,連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說,一個老婦人偷竊麵包被罰款,與外人何干?拉瓜地亞說得明白——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他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並非孤立無關的,人來到這世間,作為社會的動物,是訂有契約的: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善,並不僅僅是一種與冷漠、奸詐、殘忍、自私自利相對的一種品質,還是一種精神的契約。


#一個牧師的故事

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新教牧師,他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了一首短詩: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着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正是背棄精神契約的最終結局。人生在世,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難和困境,誰都有可能成為弱者,如果我們在別人危急的時候不援手,誰能擔保自己不會吞咽孤立無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陽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約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這種契約的人是高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