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安息年與禧年

利未記25章1至10節

這段是上帝給予以色列人關於「節奏」的啟示。六年耕作,第七年,土地要歇息;七個安息年後的第五十年,是「禧年」,那不是單純暫停農事,而是全地重生。那一年,奴僕得自由,田地歸原主,債務得赦免。這不是經濟條例,而是上帝寫的一首自由慢歌。

上帝似在提醒:萬物的主權,不在人的勞力與佔有,而在祂的手中。人若不停開墾、掠奪、盤算,終將被自己造的焦慮反噬。安息年與禧年,是天父在時間裡設下的一道柔軟界線,讓人記得:地不是我們的,弟兄不是我們的傀儡,自己也該從勞苦的繩索中放回自由。

這節律的背後,有神聖的溫柔。祂要人學會「歇息」,像土地靜靜恢復肥力;也學會「歸還」,讓被壓迫的靈魂回到起初的尊嚴。禧年的號角,不只吹響在古代曠野,而是在每個願意放下的心裡。當我們願意讓土地、關係、時間都得到休養,生命便能重新呼吸。

禱告:主啊,教我在忙碌與慣性中停下腳步,學會讓地得歇息、讓心得平安。當我執著於擁有,提醒我萬物都屬於祢;當我被生活重擔壓彎,讓我記起祢曾設立禧年,使人重得自由。願祢的節奏滲入我的日子,使我懂得在祢的時間裡安息、在祢的恩典裡歸還。阿們。

劉曉亭:到底要認罪到什麼時候?(摘要)

認罪悔改是基督徒的「第一天條」毫無疑問,但是認不完的罪要認到地老天荒嗎?很多人認到後來行禮如儀,到底有何意義?答案簡單很多。認罪是一種態度,多過於一種行為。 

如果心甘情願向上帝道歉,禮多人不怪,但如果是被罪惡感控告,一天到晚寫悔過書,就好像舊約以色列人瘋狂獻祭卻遭神怒氣一般,那也只是走個過場,意義不大。 

傳統文化的認罪,跟聖經的認罪觀不同。前者是罪與罰的概念,錯了不認就處罰。後者是生命更新,耶穌講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頒布另一條舊約的律法,而是說明在上帝的眼中,我們連非分之想都是一種罪,不是像猶太人傳統的想法,表現出來才是罪。 

所以耶穌才會說恨人就是殺人,上帝要救贖的不是我們的行為,而是我們內在的生命。保羅被提到三重天,但是他對於罪更加敏感,他知道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他誠實的表露自己的無力感,並且公開宣示自己是個罪魁,沒有資格指責別人。 

既然如此,為什麼保羅的書信又常罵人呢?那是因為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做不到而修改或者降低聖經標準,所謂「對事不對人」,他全力與罪惡相爭,但並非憑著意志力,而是深信神的恩典夠他用,所以他願意學習靠著聖靈的大能來控制原本無法控制的部分。 

保羅說我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到流血的地步,可見他多有決心要勝過自己裡面諸般的罪,馬丁路德整天瘋狂的認罪,都快認出病來了,最後幡然醒悟與罪惡相爭不是「每分每秒的自責,然後偶爾得勝就欣喜若狂」,而是知道我們已經被接納也被耶穌的寶血塗抹,在因信稱義的安全感之下,誠懇承認自己太多的不成熟。 

當我們靠著上帝能適當的看待自己與他人,兩性關係與人際關係還有親密關係都會得到改善,但是要花多少時間只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成長的故事與背景不盡相同。信仰不是束縛與控告,而是與神與人與自己修復關係的漫長之路。認罪是一定要的,最怕對錯誤無感。 

如果一個青少年打遊戲破不了關都會一試再試,我們很多不受控的思想與習慣豈能不認真以對?我們倚靠的是耶穌的寶血與聖靈的大能,而不是道德感。逼迫自己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的是更靠近上帝,上帝知道什麼時候該插手什麼時候該放手,用心靈誠實回應上帝,必然會看見自己的長進。

魔鬼最怕你知道的5段經文

1. 【路加福音 10:19】「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這節經文揭露了牠最大的謊言——牠仍然對你有權勢。

2. 【雅各書 4:7】「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這節經文讓魔鬼戰慄,因為它揭露了:當你全然降服於神時,牠就變得毫無能力。

3. 【提摩太後書 1:7】「因為神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魔鬼痛恨這節經文,因為它摧毀了牠最愛使用的武器——恐懼。

4. 【以賽亞書 54:17】「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魔鬼恨這節經文,因為它在攻勢尚未開始前就已宣告牠的失敗。

5. 【啟示錄 12:11】「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這節經文讓魔鬼戰慄,因為它提醒牠那失敗的一刻。這節經文不只是勝利的宣告,而是整個救贖故事的總結。……….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christianapologetics/posts/pfbid09YGk68146Xd9YnvfhMn51eFy7sfiZLQRPojyHTcHKxmmkCDhsSNBeHDtUbzqywh6l

台灣當代的文學幻覺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在她的《少年台灣史》提到: 

// 將來你們若進一步去了解,2000年以來的歷史,應該也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有那麼多有名的人變來變去?這和黨國教育脫不了關係,黨國教育傳輸一套特定的意識型態,注重作文也就是做文字功夫,以虛為實,以假作真,只求符合題意(反共必成領袖英明等),而升學靠考試,於是形成一個篩選會背誦,會作文的人才輸送帶。 

另外,教育現場,充滿虛假風氣,等於教導學生作假、說謊才是成功之道。一元化的教育讓成績好的人,從小出慣風頭,自我很大,也很自戀。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戒嚴時期養成的菁英,不擇手段,只求個人的聲名和利益,沒有中心思想,沒有原則,有人永遠搶鎂光燈,不管舞臺在那。雖然還是有不少人格者,但是變色龍也非常多。// 

最近十年,許多高舉思想自由的人或暢銷書作家,當面臨切身之事,思想遲鈍,不就證明自己寫的都是謊言?這兩天,看到「董保城怒嗆民進黨年金破產破個鬼別把軍公教當笨蛋」影片,我高度懷疑:突破良知下限,其所聲稱的信仰、法學訓練都是假的。 

有些書啟發思想,有些書麻醉靈魂,後者教人偽裝而不是思考。曾以自由為名的知識份子,在現實考驗中轉為沉默、冷漠或自保,若思想自由不能在現實兌現,就只是文學幻覺。 

金庸小說便是類似中國宮廷劇的幻覺毒物,主角充斥偽善,讀熟了不會跳輕功,而是潤物細無聲,讓人懂得如何聰明伶俐,合理化偽善,實際缺乏原則與誠實,跟熟練包裝謊言的作文教育,都在塑造中華文化的病態,讓社會充滿投機,而主政者沒有戰鬥力,缺乏拒絕錯誤政策的勇氣。 

從年金問題,便可映照「全民發放一萬元」的荒謬。要終止荒謬,除了做重點反駁,現在就應聲明:拒絕公布不合理的反年改法案。還要學那三位大法官讓大法官會議停擺嗎?若立法規定,女大法官不穿旗袍不得出席,妳們要遵守嗎?法匠素養可以休了。

主管機關對「停砍年金」的看法

立法院初審通過「停砍公教年金」草案。考試院秘書長劉建忻表示,因人口結構改變,20年後公教退撫基金每年收支短差達二千億元,在野黨委員提及國家財政不錯,但精算報告不管怎麼看,都有用罄年限,應討論怎麼引進活水,而非想著提前用更多。 

銓敘部長施能傑表示,根據精算報告,公務員要平均9.17%基金投報率,才可能50年不破產;教育人員逾10%。但過去卅幾年的投報率約5%,若停止調降,會讓基金水庫提早用罄,後面幾十年的錢會是很可怕的數字。 

可怕數字?我補充一下。2044年當年收支短差2050億,2055年達高峰的2569億。這只是「公教年金」(不含軍方),少子化是現在進行式,政府硬扛,就會排擠其他預算。若您覺得不合理,應該向自己選出的藍白立委抗議,修正自己的錯誤,若悶不吭聲,就是共犯。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氣候變遷論冰消瓦解?

比爾蓋茲在聯合國第30屆氣候變遷會議召開前夕,在部落格拋出重磅觀點:沒有什麼氣候變遷啓示錄在等著我們,這個觀點是錯的。相較於盯著溫度,不如透過強化健康與繁榮,更能有效提升氣候韌性,特別是透過投資能源普及、醫療保健及農業韌性,來提升脆弱地區的生存能力。https://www.rti.org.tw/news?uid=3&pid=172274 

比爾蓋茲一改末日論,登高一呼破除迷思,並解雇跟氣候變遷專案相關的數百位員工。也許盤踞主流觀點至少20年氣候變遷論將冰消瓦解。夏蟲不語冰」,若從有限的氣候資料能推論氣候變遷,便能從股市線圖預測走勢。這是笑話。從遙遠的遠古,氣候變遷就一直出現。資源寶貴且有限,我支持ESG,但不是不計代價的ESG 

正如我支持公教年金比勞工多,但是稅金是全體國民貢獻,職業別差距不要太大(公教薪資差異也不大)。公教年金平均5(還有地板),勞工2(),可以了。要怨就怨早年立委及官員失職,還讓公教可以50歲退休,制度弄成一團糟,帳很難算清了。註:勞退不要算,那沒有補貼,而且94年才實施,大多數人沒有多少錢,領完就沒了。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反年改站不住腳

立法院在討論反年改了。其實反年改的說法站不住腳,當時國家年改會沒有針對關鍵議題說明清楚,也要負起責任。

反年改人士最愛比較勞工,勞工朋友有機會應予以反駁,幫助他們從忿忿不平解脫。以下是常見的誤解:

1.勞工只繳一點點。實際:勞工負擔保費20%,雇主負擔70%,政府負擔10%,這些錢是薪資的一部分,都要算進來(雇主不負擔,就會加薪)。114年起,勞保費率12.5%,保額4萬5,一個月要繳5625元。

2.公教費率自112年1月1日起調整為15%,個人月繳4至5千元,當然要領多。實際:你們也應把政府負擔算進來,但你們早年費率跟勞保一樣,只有6%,而且早年薪資比退休前低很多,一生平均月繳不到2千,尤其已退的人。既然不到2千,年資25年,如何可月領5-6萬,然後領25-30年?

3.勞保不改,為何只改軍公教。實際:根據2025退撫精算報告,領月退公務員17.9萬人,在職30.4萬人,兩者負債1.73兆元,平均每人360萬元(已退的負擔超過600萬元)。2025年勞保年金負債13.5兆元,900萬勞工,平均每人150萬元。公教本來就應年改,而且沒改足額。

4.現在還沒破產,等到破產再說。實際:為什麼全民要為破產買單?對還沒退休的人來說,擔心以後領不到,這樣如何認真工作?

5. 你們來考軍公教啊,就可以領多。實際軍公教薪資及月退都是全體國民貢獻,公教平均領4萬多(50-55歲領),勞工平均2(60-65歲領),這樣的差距還不滿意嗎

6.政府要有誠信,不能隨便改。實際:台灣所得替代率不少於國際水準,而且很多國家用一生平均薪資當替代率分母計算,台灣卻用退休時薪資;國際是65-67歲領,台灣領月退多是50-55歲就領了。這樣還不滿意,就是太貪心了。

學習與專業

現在半導體或資通訊工程師的薪資水準高,代表厲害嗎?所謂「術業有專攻」,一旦跨領域,整體來說,他們懂的不多。 

那些工程師擅長線性代數、機率、離散數學、微分方程、傅立葉轉換、馬克士威-黑維塞方程組,或物理、機械與化工等專業,至於台灣歷史、經濟常識、政治與國際關係都不在必修範圍。 

試想,工程師很忙,下班只會有一兩個小時接觸非專業,如果看的都是抖音或是動機不明的媒體,結果就被江湖術士的花招唬弄,被牽著鼻子走。 

1990年時代,日本邪教---奧姆真理黨,他們的支持者很多是律師跟醫師。高知識分子支持恐怖攻擊,這現象不稀奇,台灣科學園區從業人員呈現的「小草現象」,只是普遍性問題。 

最後提醒,那些工程師驕傲的很,姑不論工程師生涯能做多久,他們許多人生必要的常識都非常缺乏,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到頭來會發現自己過得不快樂,更不要說幸福了。

學習、學費與錄取率

昨天聽到一位教授轉述一位香港大學教授的看法,台灣大學生上課學習態度鬆散,主因是學費便宜。 

查了資料,香港讀4年大學的學費為20萬港元(合台幣80),外地生是100萬港元。在台灣則約50萬。看似香港學費比較高,但經過物價調整,差異很小。 

從收入面(含獎金及加班費),香港年薪中位數26萬港元,回收時間1.3=26/20。台灣年薪中位數51萬元,回收時間1.02=51/50。兩者差異也不大,都一樣便宜。當然,大學畢業生年薪要到中位數,至少需要10 

那位教授的邏輯,就跟很多人用台灣薪資與南韓/香港/日本比較,便聲稱台灣薪資偏低,卻不知經過各國物價調整,實質薪資差異不大。 

學習態度與錄取率有關嗎2023/24學年,香港22所高教院校提供22,600 個學士名額和22,900個副學位名額。2024年總報考人數為49,026人,跟台灣一樣,錄取率都接近100% 

總之,學習、學費與錄取率三者關係不大,學習態度應該跟日子安逸有關。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講「整體」,若講「個案」你一定是對的,但無從討論。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Dave Jenkins:新使徒改革運動的危險

Dave Jenkins:新使徒改革運動的危險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11209794/posts/1266713625488999/?rdid=bxP1ujGqVK61BPzL#

……….

新使徒改革運動出現在靈恩派和五旬節派的一個組織鬆散但有高度影響力的運動。它雖非正式宗派,卻聲稱神已恢復使徒和先知的職分來治理全球教會。 

福音並非關乎重奪文化領域、攀登屬靈階梯、或追逐超自然,而是關乎基督的十字架,罪人唯獨藉著恩典、唯獨透過信心、唯獨在基督裡與神和好。基督徒當如何行?

· 凡事要用聖經察驗(帖撒羅尼迦前書5:21

· 不要追隨宣稱在聖經以外獲得新啓示的自封使徒或先知

· 要提防崇拜音樂、特會、書籍及網絡平台中新使徒改革運動的滲透

· 要讓信徒重新意識到聖經的完備性與基督的至高權柄 

教會不需要恢復使徒的職分,而是忠心、按著正意分解真道的牧者、長老和教師(提摩太後書2:15)。聖靈在作工不是透過一個新的使徒時代,而是透過普通的蒙恩之道:忠實宣講聖經、施行聖禮、禱告及信徒團契。基督建造祂的教會,不是透過使徒網絡或國度主義夢,而是藉著福音的大能,更新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五個屬靈操練的好習慣

1研讀聖經,吸取上帝所賜的靈糧 

提摩太後書316-17節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基督徒若不常常吸收靈命的糧食,即上帝的話語,就無法在靈性上成長、成熟。惟有透過讀經,我們才能夠預備好自己去完成上帝交給我們的事。 

「要被聖靈充滿」(以弗所書518節),即行走在上帝的光照中,且願意接受內住上帝的制約。若要被聖靈充滿,我們就必須花時間閱讀並默想聖經,把上帝那能改變生命的真理,豐豐富富地記在心裡(歌羅西書316節)。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書122節)我們不能只是閱讀聖經,還要時刻默想並遵行,應用在生活中。 

想一想:你是否有每天花時間,閱讀至少一章聖經經文呢?閱讀聖經會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實踐:從今天起,在閱讀經文之後反覆咀嚼上帝的話,並花幾分鐘去消化它。你可以思考以下問題: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呢?教導我什麼?這如何應用到我身上? 

禱告: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賜給我改變生命的真理,讓我能夠學習更像祢。求祢使我渴慕祢的話語,並願意花時間閱讀聖經。求主幫助我不僅是閱讀聖經,更是將祢的話語記在心裡,且將祢給的亮光行出來,使我的生命與蒙召的恩相稱。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2花時間禱告,與上帝交談 

禱告是與上帝共度精心時刻的方式之一。上帝何等美善,祂賜我們禱告的權柄,允許我們來到祂面前向祂祈求禱告。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一段時間向上帝禱告,認真執行且持之以恆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禱告是大有能力的。 

惟有透過禱告向上帝表達我們的頌讚、認罪、祈求、代禱和感恩,並藉著每天讀經來聆聽祂的聲音,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才得以建立和成長。另外,抓住上帝在經文中的應許能使我們在禱告中更有信心和勇氣。因為聖經說,上帝回應那些有信心的禱告(希伯來書116節)。 

想一想:你經常向上帝禱告嗎?你目前的禱告生活如何呢? 

實踐:你可以準備一本禱告筆記本,將禱告事項寫下來,並每天嘗試花15分鐘時間與上帝相處,向祂禱告。 

禱告:慈愛的天父,感謝祢賜我禱告的權柄,讓我凡事都能到祢面前禱告、祈求。求主幫助我常常向祢禱告,且不灰心,憑信心等候以及順服祢的回應。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3饒恕他人,放下心中的怨恨 

許多人因不願原諒他人,飽嚐生理和心理的崩潰之痛。背負怨恨越久,就越沉重。但身為上帝的僕人,我們不能心懷怨恨,因為怨恨會摧毀我們的生命。歌羅西書313節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創世記37-50章我們可以看到約瑟即便發生了那麼多不幸的事,卻從未讓苦毒在他的心裡生根。他不但原諒了他的兄弟,更不再記念他們對他所做的惡行。 

我們要學習約瑟,不對上帝和他人心懷怨恨,也要不計前嫌,不把苦毒和內疚放在心裡。選擇寬恕與遺忘,我們將可以得到心靈的自由及豐盛,那也是靈性健康與成長的必要習慣。(但若加害者缺乏悔改,強行和解不僅是傷害受害者,更可能淪為縱容。 

想一想:你心中是否有放不下的怨恨?你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饒恕他人? 

實踐:花點時間閱讀約瑟的故事,並且把曾受過的傷害,透過禱告交託給主,祈求上帝賜你力量去原諒曾傷害你的人,以及放下心中的怨恨。 

禱告:主啊,我承認我因為受傷而不願意原諒_______。主啊,我現在願意原諒並放下,將傷害交託於祢。但我無法憑自己的能力做到,求祢幫助我,賜我力量去饒恕,醫治我心中所受的傷害,使我能夠放下怨恨,心靈得享祢所賜的自由與豐盛。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4.對付罪 

許多人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默默背負著罪疚感。我們可能會企圖掩蓋自己的罪惡,用諸多的解釋和方法否認它的存在。然而直到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惡,這些罪惡感都將繼續糾纏我們。 

聖經說:「遮蓋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2813節)在這個容許逃避責任、背信欺詐、掙脫束縛的時代,我們要學習承認並捨棄自己的罪,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以便能夠經歷饒恕與赦免。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掙扎告訴上帝,向祂禱告支取力量與勇氣去對付罪污,行祂看為正確的事。 

想一想: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還未處理的罪污?若我們不承認自己的罪,將會有什麼後果? 

實踐:今天就祈求上帝向祢顯明生命中那些尚未承認和捨棄的罪,然後認罪悔改。 

禱告:親愛的上帝,我承認我犯了____罪,導致我有罪疚感,甚至無法原諒自己。求主幫助我捨棄這罪,不再被過去的罪惡所挾持,能夠悔改歸向祢。我也要感謝讚美祢,因祢應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祢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5.穩定的教會生活,服事他人 

我們都需要教會,與主內弟兄姐妹連結。信徒需要聚集在一起,致力「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行傳242節)。 

聖經也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伯來書1025節) 

與主內肢體連結,可以彼此扶持、互相代禱、鼓勵對方。而且堅守團契,每一位主內肢體都覺悟自己的責任――成為上帝的使者,回應在服事的呼召,並向有需要的人傳福音,為主做見證時,上帝的賜福就會傾倒而下。

 信徒要有受教的耳朵,這需要愛慕主的話,在聚會中專注,保守自己成為好土,以致能不輕忽每一次感動,順服靈裡的引導。 

想一想:你的教會生活是怎麼樣的呢?穩定的教會生活及服事,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實踐:如果你的教會生活不穩定,可以向上帝禱告,請求祂幫助你能穩定教會生活,並賜你有願意、積極服事的心。 

禱告:親愛的天父上帝,求祢幫助我,即便生活忙碌,也不要停止聚會。求祢重燃我對參與教會、服事、小組的熱忱,使用祢所給予的恩賜,祝福教會與眾人,從中也得著祢的賜福。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五個屬靈操練的好習慣,參考靈命日糧的「52個屬靈操練的好習慣」)


生活可以很簡單

生活若要簡單,就是三件事:保養身體、凡事謝恩、盡本分。而這一切,都要從敬畏神開始。 

保養身體,是善待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盡本分,可以從四方面來實踐: 

1.忠於神的託付「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忠心比結果重要,神看重是否忠心完成神交在手裡的事,無論大小責任,無論在人前或人後,都守誡命,為榮耀神而行。 

2.在各樣角色上履行責任聖經常用家庭、職場、社會的角色說明本分,以下是具體表現子女要孝敬父母(弗6:1–3);父親不可惹兒女的氣(弗6:4);作僕人的要誠心服事(弗6:5–8);作主人的要公平待人(弗6:9 

3.勤勞作工,榮耀神「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工作不僅是謀生,更是敬拜神的方式,勤勞事奉,不偷懶不推諉,誠實盡心履行責任,就能見證神的榮耀。 

4.按恩賜事奉「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4:7)「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神把不同恩賜給人,是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所以不與人比較,每個人要在神所放置的位置上發揮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