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蒂爾廸的短暫出場



歐.亨利的短篇,不像契訶夫、莫泊桑探討人性深層或存在主義,但筆觸溫暖幽默,意想不到的結尾讓人會心一笑,也會心一痛。

故事主角蒂爾廸,是餐廳裡一位外貌平凡的女服務員,常被忽視,彷彿不存在,與美麗的同事艾琳形成強烈對比。社會對她們的態度,突顯出對女性價值的單一標準——只看外貌,忽略內在。

某天,一位醉漢突然吻了蒂爾廸,讓她短暫成為注目焦點,也讓她產生對愛情的幻想。眾人忽然用全新的眼光看她,她也開始幻想那個吻是否代表愛情。

然而,一切只是醉意下的巧合。這場「短暫出場」沒有為她的人生帶來任何改變,只讓人更看清社會的膚淺與群眾的盲從。

後記:真正的價值來自對自我真實的肯定。在資本主義時代,金錢與收入被視為衡量價值的標準;在人工智慧與演算法主導的時代,人們無形中成為大數據的追隨者,荒謬用「數字流量」證明存在,殊不知是短暫出場。

將價值寄託於他人的目光,就容易陷入幻覺與失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數字是浮動的,人的身分和尊嚴若建立在這些不穩定的東西上,終將走向虛無。

蒂爾廸的短暫出場(2)

蒂爾廸的角色,揭露人性的困境——渴望「被看見」,但若只依靠世界的標準來被認可,就註定失落。

1.人看外貌,神看內心。撒母耳記上 16:7:「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蒂爾廸不合當代「美的標準」而被忽略,這是人類偏見。聖經提醒:在神眼中,每個人都是祂所創造、所愛的獨特生命。

2.虛假認可:蒂爾廸在被醉漢親吻後,迷失在他人目光中的自我。馬太福音6:1:「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前,是要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價值是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一旦這些認可是虛假或短暫,內心將極度空虛。

3.真正的價值:即使世界忽視、輕視我們,我們的價值在神眼中完全被接納。哥林多前書 6:20:「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蒂爾廸若活在聖經的真理中,她將明白:她的價值不需要別人用目光或行為來證明。

4.耶穌的教導:耶穌從不迎合人群,只選擇信任真正的門徒(約2:24)。祂用關係定義價值。祂把母親託付給門徒,把愛託付給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核心基督徒不要只看眼前,而要仰望永恆,花時間親近神,才能重新看見自己的真正價值,從而重新得力。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關稅戰與大蕭條

說來可悲。美國紙上發債,享受廉價商品,那是亞洲流血流汗,犧牲環保工安、低薪換來的。中國悶聲發財就好,卻到處展現武力。 

好處是,若亞洲出口被打擊,就是節能減碳,如果大家都不買商品,像我手機用十年,就可以過風之谷的生活了。 

言歸正傳。不少媒體警告美國停止關稅戰,否則重演大蕭條。這篇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成因 放至今日似曾相識」,標題之意,正是如此。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22084 

事實上,這是類比失當。當年美國是順差大國,今則依賴發債。當年美國供給過剩,今則需求過熱、通膨與供應鏈瓶頸。 

霍利關稅法引發歐洲報復,重創全球貿易,但那是大蕭條的果,而不是因,學界主流看法是,關稅加劇衰退,不管有沒有法案,都會大蕭條。 

大蕭條不是貨幣超發造成,19291933M2供給萎縮三分之一,聯準會緊縮政策更惡化經濟。 

大蕭條肇因於產能過剩、消費不足與收入分配不均,而系統性原因借貸監管不足;聯準會工具未成熟,金本位僵化;先前經濟刺激有效,1937過早緊縮等因素。 

大蕭條很慘,跟股市槓桿過高、投機氾濫有關。當年費雪說市場進入永遠的高成長期。20247月股價出現高點,市場過於樂觀,隱含永續成長率到了極點,就像費雪說的。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讚嘆新加坡只被課10%?

有人讚嘆新加坡只被課10%,認為政府手腕高明。但事實沒那麼簡單。 

新加坡對美貿易順差不大,有時逆差。總理黃循財坦言:「我們有儲備金、團結與意志,但也要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更多震盪。」 

新加坡相對不自由,團結與儲備金存在,但人口570萬,中間財消費小,港口吞吐量全球第二大,轉口利潤率低,10%關稅影響巨大。若美國成功推動製造回流,更重創港運、金融、石化等產業,衝擊不亞於北極航線開通。 

更深層風險是逆天道。選擇當洗錢與逃稅天堂,開放賭場卻要打擊賭癮,背離其高薪養廉、反貪的精神。利益至上,效率與規劃淪為空殼。批評政府可能招致訴訟與罰款,紀律變壓制,並非真富有。 

川普挑戰中國主導的全球化秩序,可能引發激烈回應,全球籠罩在關稅與戰爭的恐懼,也許動盪來臨,也許吸吮自由貿易大利而橫行的惡勢力被消散,誰能預料? 

但過度憂慮,是預設人能掌控命運。能平安生活是天賜恩典,而非必然。生存不可控,何必過度擔心國際情勢?若生命歸於虛無,憂慮毫無意義。真正的智慧,是將眼光轉向永恆,並堅守本分。 

2001年半導體寒冬,張忠謀送給副總們紙鎮,寫著「拿出辦法來」。這是口號也是信念:不哀嘆命運,要改變思維。天助自助者,願意改變,就能走出困境。

黃嘉仁:不要抱怨

在以色列人進入書珥曠野時,他們已經歷了上帝拯救他們走過紅海。然而,當他們因在曠野沒有水喝而抱怨的時候,先前上帝奇妙的幫助似乎都被拋在腦後。

翻譯為「抱怨」的希伯來文是指違背上帝。但摩西的反應跟百姓的抱怨截然不同,他尋求上帝的幫助。過後,慈愛的上帝供應水給祂的百姓。

我們在有需要的時候,應該避免抱怨,我們可以像摩西一樣向上帝求助。無論上帝的幫助是以奇妙的方式、實際的供應或別人的協助,或是賜力量讓我們能夠忍耐,我們都可以相信祂垂聽我們的呼求,並且眷顧我們。

反思:過去當你有需要時,是什麼致使你抱怨?你如何提醒自己像摩西一樣,總是向上帝求助?

禱告:信實的上帝,祢是我的供應者。請幫助我以信心仰望祢,在困境中倚靠祢。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關稅與煙火結束

批評川普,是得了便宜又賣乖,沒有美債,哪有市場?做人不能這樣。美國債息比國防預算多,本息會滾雪球,經濟風暴的大石頭從山上滾下來了,可有更高明方案?罵可以歲月靜好? 

美國佔全球消費35%,搭上AI浪潮,可能擴大至50%。若企業自認不需美國可維持規模經濟,可割可棄,做生意就這樣。 

疫前二十年,美國逆差擴大65%,全球通膨在2%,世界經濟穩步增長。疫後五年,逆差增幅達58%,而全球通膨飆至4%10% 

美國長期依賴發鈔權,將資金輸出至全球,推高物價與資產價格,營造短期繁榮,趨勢不變,基層消費將枯竭,終將引爆泡沫,富人沒閒錢,就會見光死,長期進入大蕭條。

所以關稅戰不是目的,GDP衰退、通膨影響都是枝節問題,而是煙火結束。其次是製造回流,逆差/赤字/國債/國安/吸毒/貧富差距,可一併解決。 

因此,美國關稅可減,但不可能豁免,台灣製造業轉往美國已是趨勢。政府資源有限,若經營夕陽產業,不如優雅退休,與其戀棧雞肋產業,不如轉型或退出。 

移往美國,是技術升級的戰略抉擇,企業需在「承受高關稅」與「赴美設廠」之間,全面權衡利弊得失。隨著資金與技術湧入美國,對具實力的中階幹部需求增加,是獲得更有尊嚴的職涯選擇。 

初期挑戰不少,難募到願認真工作且薪資合理的員工,左派執政期間立下嚴格法規,稍有不慎恐遭巨額賠償。然而美國法治完善,不需行賄走後門。美國力推製造業回流,可參與智慧製造應用,淘汰傳統商業模式,美國土地與市場廣大,利於客製化生產與售後服務。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關稅與悲天憫人

 悲天憫人的一面 

若沒意外,下周一台北股市,台積電都會跌停板。只要沒融資,有資產配置,長期投資最終還會賺的。 

美國關稅行動的原因很多,許多專家們猜不出川普要什麼,卻講民粹,還講一大堆無關宏旨之事,當然眼鏡落了一地。 

股市震盪下跌,川普不為之所動,別在意噪音,看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態度,也許就會明白。貝森特說的金融災難,應是20年代的大蕭條,結果人人有份,包括富人。第三篇再補述。

……..

貝森特表示,美國正走向一場金融災難,川普政府試圖幫助深陷債務危機的美國人。我對當今市場的表現不滿意,但股票在家庭中的分配美國最富有的 10% 的人擁有 88% 的股票。接下來的 40% 擁有 12% 

底層50%的人負債累累。他們有信用卡帳單,他們租房,他們有汽車貸款。我不認為處於底部50%的美國人是失敗者,只是現有制度對他們不起作用。我認為他們是成功者,只是這個制度不好。我們要修正這個制度。 

他們想要一份好工作。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過得更好。他們想擁有自己的住房。他們想償還掉自己的債務。這並不難。我認為我們可以在四年裡做到這些。我們必須給他們一些幫助。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林懷民:安靜的房子,養複雜的靈魂

 林懷民:安靜的房子,養複雜的靈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KsU2y-Qlk

……..

紅磚、白牆與木頭構成的「培桂堂」,是林懷民祖厝與林開泰診所舊宅。這間簡樸老宅豐富的藏書與靜謐氛圍,影響他的文學與美學養成。

林家秉持「公爾忘私」,將祖宅捐為古蹟。整理過程中,林懷民重新理解這棟房子的情感重量。如今,它靜靜敞開,等待新的故事誕生。

後記:這段故事可引申對「家庭、教育、敬虔與奉獻」價值的實踐:

第一,傳承與根源。林懷民不長住祖厝,卻深受祖輩文化與價值觀影響,這可視為對祖先的尊重與承傳。《出埃及記》20:12 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

第二,智慧的根源。林懷民童年時廣泛閱讀,看不懂也願意閱讀,這種追求知識的心態,與「尋求智慧如尋寶藏」呼應。《箴言》4:7:「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

第三,安靜與默想。這棟房子帶來靜謐、「坐著、想、感覺」氛圍,這樣的空間提醒人尋回內在的平靜與靈性連結。《詩篇》46:10:「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第四,捨己與公益。以「公爾忘私」為家訓。將祖厝捐出,是服事大眾、榮神益人的表現。《馬太福音》20:26:「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後記:想想不安,還是要平衡報導。林懷民的父親留下暗黑記錄,當然也可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林金生是日本東京帝大法學部畢業,二戰後曾擔任官派虎尾鎮長及雲林縣長,1951年參加地方自治選舉,回老家參選嘉義縣第一屆縣長當選。

林金生任內帶了縣府官員和部隊到達邦部落,把高一生鄉長的家團團包圍,並向眾人宣告並抹黑高一生貪汙+匪諜,隨即把高一生逮捕入獄。高一生於1954年槍決於安坑刑場。

林金生競選連任,自然失去嘉義人的支持,敗給違紀參選的李茂松。高一生的女兒高菊花度過悲慘人生。二二八故事/傳奇女伶高菊花 為救政治犯父親入歌壇成傳奇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2280302.aspx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清明反思

清明節,許多人前往墓園或靈骨塔,口中總念著:「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健康平安、學業有成。」有些人甚至多加一句:「祈求發大財。」 

既然我們對祖先滿懷敬意與期盼,為什麼在買房時,聽聞附近有墓園或靈骨塔,卻立刻退避三舍,視其為不祥之地? 

原因在於:我們不誠實,甚至戴著假面具。真正的反思充滿痛苦且需要誠實,必須在孤獨中,一點一滴撕下世界的偽裝,勇敢地與自己對話,直面內心,接受真相。而這些,不需要靠表面漂亮的文字。

自戀與愛自己

真正的自愛是健康的自我認識與尊重,讓個人能愛他人,並與世界建立真實聯繫。----弗洛姆《愛的藝術》

在現代社會,「愛自己」幾乎成為一種信仰,但我們可思考過:愛自己與自戀的界限在哪?T.S. 艾略特曾警告:「這世界上有一半的傷害,源於那些渴望感到自己重要的人。」

自戀是一種對內在空虛的補償,源於不安與匱乏。自戀者誇大自己的成就,以掩飾內心的不安全感,並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外界的認可與讚美。他們習慣貶低他人來維持優越感,愛的只是自己塑造的形象,因而對批評產生強烈的憤怒與否認。

真正的愛自己,來自內在的穩定,無需證明,不依賴外界的肯定。它意味著誠實認識、欣賞並包容自己的優缺點,願意持續成長與面對挑戰,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是出於對生活的熱愛與責任感。他們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非將問題歸咎於環境或他人,並且尊重別人。

真正的愛自己,帶來內在的自由,而自戀,讓人困在幻象的牢籠。愛自己讓人成長,而自戀讓人脆弱易碎。當我們能溫柔擁抱自己,勇敢成長,就能擺脫對外界認可的依賴,不再為證明自己而焦慮,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別無選擇時

馬丁路德主張「因信稱義」,不見容於當時天主教教義,最後殉道。

他初次登上法庭時,緊張而怯懦。皇帝給他 24 小時猶豫。他度過漫長掙扎的一夜,最終選擇堅守信仰,這份決心讓無數基督新教徒為之震撼。 

那一夜,沒有人知道他心中經歷什麼。他在恐懼與懷疑中煎熬,卻也在沉思中凝鍊出力量。隔日午後,他站在法庭上,不再是昨日那個結巴羞怯的小修士,而是充滿自信的教會改革者。

馬丁路德說過:「我站在這裡,我別無選擇!」他的勇氣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在沃爾姆斯的黑夜裡,一次次痛苦掙扎、權衡取捨後,作出的決定。正是這種經過掙扎後的選擇,才賦予信念與勇氣真正的重量——選擇屈服或挺身,他選擇後者。

傳統敘事裡,偉人總被描繪成天生無畏的英雄。但如尼采所言:「成為你自己。」真正的偉大,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在恐懼、猶豫和現實壓力下,依然敢於選擇前行。 

後記:一個人是否真誠,並非看其言辭多麼動聽,而須細察:1.長時間內言行是否一致。偽裝終究難以持久,再圓滑的話語藏不住本性;2.在利益衝突或權力鬥爭時的表現。許多人表面和善,關鍵時刻流露貪婪或殘忍;3.是否一味高舉自己、追求個人利益,真正有德行的人,不需刻意塑造形象來換取尊敬。

後記博約翰:兩難之間

耶和華是至大的,配受極大的讚美。—詩篇145篇3節,新譯本

一般人每天會查看手機約150次。讓我們對此冷靜思考一下:某樣事物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但未必對我們有益。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認為有價值或看重的事物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關注的正是我們所尊崇的。

兩難意味著我們面對必須做抉擇的處境。不管你是否相信,你我在屬靈旅程中,也處於兩難之間,我們每天都必須選擇:我要關注誰或關注什麼?也就是我要尊崇誰或尊崇什麼?

在詩篇145篇中,詩人顯然已經做出抉擇:「我要天天稱頌祢[上帝],也要永永遠遠讚美祢的名!」接下來的那節經文,道出了他如此抉擇的緣由:「耶和華是至大的,配受極大的讚美,祂的偉大無法測度。」

詩人相信,沒有任何事物比上帝更偉大,所以他將注意力聚焦於上帝。唯有上帝配得我們讚美。

反思:是什麼吸引你的注意力,奪走了你禱告或讀經的時間?你可以做哪些改變,防止科技成為你的偶像?

禱告:上帝,唯有祢配得我的讚美,沒有任何事物能與祢相比。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稅率台灣32% 中國34%歐盟20%日本24%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4030016.aspx

…….

我:川普為減少貿易逆差、降低國內賦稅、製造業回流與減低國債,選定4月2日為美國「解放日」。藉著關稅,才有機會製造業回流,也才機會成就另三個目標,而富裕的美國,才可能續當世界警察。這是教科書沒寫的,以前都講最好零關稅(但沒寫誰買單)。

這是理解川普行動的根本。拜登最後1年歲入5兆美元,歲出7兆美元,目前政府負債36兆美元,不做改變,4年後含息約50兆美元,年利息支出將翻倍為2兆美元。

美國修復資產負債表勢在必行,川普沒有退路。美國以雙赤字供養全球繁榮的美好年代,一去不返,然後中國沒地方洗產地了。從歐盟經驗,如果美、加、墨共用美元,三國就不存在貿易赤字,全球化更徹底轉向北美內循環。

因此,如何與美國政經緊密結合,悠關國家生死,去美國投資是重要一步,就像當年企業拚價格去中國一樣。只能說,新興國家未來非常危險,不要隨便去那裡旅遊。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東京玫瑰

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收藏一張標註東京玫瑰」的女性照片。相較於真空管等硬體,帶有故事性的文物更能引起觀眾興趣。文物館應保存許多歷史文件,若能撰寫企劃案爭取經費,邀請專家整理,將使導覽內容更豐富有趣。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投入太平洋戰爭。東京放送局聘請滯留日本的日裔美籍女性廣播員,透過英語心理戰削弱敵軍鬥志,這些廣播員被稱為「東京玫瑰」。她們在美國出生,因各種原因前往日本,戰爭爆發後無法返美。 

二戰結束後,盟軍進駐日本,清查戰時協助日軍的美國公民,「東京玫瑰」被逮捕。其中,戶栗郁子主持「零號放送」,播放音樂,穿插軟性煽動言論,動搖美軍意志,被判十年徒刑,剝奪美國公民權,服刑六年後假釋。 

出獄二十年後,調查發現戶栗曾暗中幫助美軍戰俘,福特總統恢復其公民身份,晚年居於芝加哥。歐洲也有案例,數名在德國電台工作的美籍廣播員被盟軍逮捕,刑期從12年、30年到終身監禁。 

為敵宣傳不是言論自由。中國每天攻擊機構網站,製造假消息,派軍機繞台,派船割海纜,三不五時演習,宛如戰爭。跟中共站在一起,就是台灣和民主的敵人,即便你是院士教授、高中教師、作家,也不能違背常識。 

日本廣播電台設立初衷非為戰爭,而是傳遞正確資訊。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流言引發暴力事件,促使後藤新平創建東京放送局,推動多元節目,提升知識公平分配,促進民主社會形成,並派員至各地教授製作接收機,降低收聽門檻,因而被譽為「日本廣播之父」。 

後藤出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期間,推動衛生和基礎建設,回日本後,致力於鐵路和交通網路發展。關東大地震後,臨危受命出任東京市長,規劃現代都市布局,如地鐵和寬闊幹道,並推動災害防治和城市韌性,對東京影響深遠。 

後藤職涯從醫學起步,將國家喻為有機體,重視公共衛生,推動自來水建設、下水道改善及建立防疫體系,在明治時期傳染病大爆發時展現其領導力。他以科學理性與人文關懷為基礎,展現長遠眼光與不畏艱難的執行力,是改革與實踐者的典範。